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知识点1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1.在正比例函数y=kx中,x=2,y=4,则比例系数k等于( B )
A. B.2 C.6 D.8
2.已知A(0,0),B(3,2)两点,则经过A,B两点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C )
A.y=3x B.y=x
C.y=x D.y=x+1
3.已知y与x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6,则y与x的函数表达式为 y=-2x .
知识点2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4.如图,直线AB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C )
A.y=-x+2 B.y=x+3
C.y=-x+2 D.y=x+2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2)与(2,4)在直线l上,则直线l必经过( B )
A.(-2,-1) B.(-1,-2)
C.(6,3) D.(6,8)
6.[跨学科·物理]小明想了解一根弹簧的长度是如何随所挂物体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他把这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表是小明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几组对应值.
所挂物体质量x/kg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cm 15 18 21 24 27 30
写出y与x的关系式: y=3x+15 .
7.y+2与x+1成正比例,且当x=1时,y=4,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3x+1 ;并且当x=-3时,y= -8 .
8.已知点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P',且点P'在直线y=kx+3上,把直线y=kx+3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y=-5x+5 .
9.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0,4).
(1)求直线AB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在直线AB上有一点P,满足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2,求点P的坐标.
解:(1)由题知,令直线AB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将B(0,4)代入得b=4,将A(-6,0)代入得0=-6k+4,解得k=,所以直线AB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x+4.
(2)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2,所以yP=±2.将y=2代入y=x+4得,x=-3,则点P的坐标为(-3,2).将y=-2代入y=x+4得,x=-9,则点P的坐标为(-9,-2).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3,2)或(-9,-2).
10.[情境题·现实生活]如图所示是一支蜡烛点燃以后,其长度y(cm)与时间t(h)的函数图象,请解答以下问题:
(1)这支蜡烛点燃前的长度是多少?每时燃烧多少?
(2)写出y与t的函数表达式,并求t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图可得,这支蜡烛点燃前的长度是24 cm,每时燃烧(24-18)÷1.5=4(cm).
(2)设y与t的函数表达式为y=kt+b(k≠0).由题图可得b=24,1.5k+24=18,得k=-4,所以y=-4t+24.当y=0时,t=6,所以y与t的函数表达式是y=-4t+24,t的取值范围是0≤t≤6.
11.已知四条直线y=kx-3,y=-1,y=3和x=1所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是12,则k的值为( A )
A.1或-2 B.2或-1
C.3 D.4
12.若正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到y轴与到x轴距离之比是3:1,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y=±x .
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2),B(2,4),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 y=x+2 ,P(3,-5) 不在 (选填“在”或“不在”)该一次函数的图象上.
14.若y与z成正比例,z+1与x成正比例,且当x=1时,y=1;当x=0时,y=-3,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4x-3 .
15.如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B(0,-2).
(1)求直线AB的表达式;
(2)若直线AB上的点C在第一象限,且S△BOC=2,求点C的坐标.
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k≠0),
因为直线AB过点A(1,0)、点B(0,-2),
所以将B(0,-2)代入得b=-2,将A(1,0)代入得k-2=0,解得k=2,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
(2)设点C的坐标为(x,y),因为S△BOC=2,所以×2×x=2,解得x=2,所以y=2×2-2=2,所以点C的坐标是(2,2).
16.一次函数y=kx+4的图象经过点(-3,-2).
(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2)判断(-5,3)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3)点M在直线y=kx+4上且到y轴的距离是3,求点M的坐标.
解:(1)把(-3,-2)代入y=kx+4,得-3k+4=-2,解得k=2,所以函数的表达式为y=2x+4.
(2)当x=-5时,y=2x+4=2×(-5)+4=-6,所以点(-5,3)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3)当x=3时,y=2x+4=10,此时M点坐标为(3,10);当x=-3时,y=2x+4=-2,此时M点坐标为(-3,-2).
17.[运算能力]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B(0,6),C(-6,0),D是线段AB上一点,CD交y轴于点E,且S△BCE=2S△AOB.
(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2)求点D的坐标.
解:(1)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k≠0),将A(2,0),B(0,6)分别代入,得2k+b=0,b=6,所以k=-3,所以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3x+6.
(2)设E(0,t),因为A(2,0),B(0,6),所以OA=2,OB=6,所以S△AOB=×2×6=6.因为S△BCE=2S△AOB,所以S△BCE=12.因为C(-6,0),B(0,6),E(0,t),所以OC=6,BE=6-t,所以×6×(6-t)=12,解得t=2,所以E(0,2),设直线CE的函数解析式为y=mx+n(m≠0),将C(-6,0),E(0,2)分别代入,得-6m+n=0,n=2,所以m=,所以直线CE的函数解析式为y=x+2,当x+2=-3x+6时,x=,则y=+2=.所以D().
第2课时 单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知识点1 单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1.甲、乙两地相距540 km,一列快车从甲地匀速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匀速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之间的距离s(km)与快车的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慢车的速度是( D )
A.100 km/h
B.120 km/h
C.80 km/h
D.60 km/h
2.[跨学科·物理]在物理实验课上,小鹏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他把得到的拉力F(N)和所悬挂物体的重力G(N)的几组数据用电脑绘制成如图象(不计绳重和摩擦),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序号有( C )
①物体的拉力随着重力的增加而增大;
②当物体的重力G=7 N时,拉力F=2.2 N;
③拉力F与重力G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④当滑轮组不悬挂物体时,所用拉力为0.5 N.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跨学科·地理]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水库蓄水量普遍下降.如图所示是某水库蓄水量V(万立方米)与干旱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请你根据此图填空:
(1)水库原蓄水量是 1 000 万立方米,干旱持续10天,蓄水量为 800 万立方米;
(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立方米时,将发出严重干旱预报,则持续干旱 30 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预报.按此规律,持续干旱 50 天时,水库的水将干涸.
知识点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4.如图,直线y=ax+2(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关于x的方程2ax+4=0的解为( A )
A.-1 B.1 C.-2 D.2
5.已知ax+b=0的解为x=-2,则函数y=a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2,0) .
6.如图所示,根据函数y=kx+b(k,b是常数,且k≠0)的图象,求:
(1)方程kx+b=0的解;
(2)式子k+b的值;
(3)方程kx+b=-3的解.
解:(1)当y=0时,x=2,故方程kx+b=0的解是x=2.
(2)该直线经过点(2,0)和点(0,-2),则2k+b=0,b=-2,解得k=1,b=-2,故k+b=1-2=-1.
(3)由(2)可知y=x-2,当y=-3时,x=-1,故方程kx+b=-3的解是x=-1.
7.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2,0)、点(0,3).有下列结论:①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x=2;②关于x的方程kx+b=3的解为x=0;③当x>2时,y<0;④当x<0时,y<3.其中正确的是( A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ax+b经过点(0,-1),(2,0)和 (4,1),则关于x的方程ax+b=1的解为x= 4 .
9.A,B两地相距180 km,甲车从A地驶往B地,乙车同时从B地以80 km/h的速度匀速驶往A地,乙车出发1 h后,中途休息m h.设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h),甲、乙两车离A地的距离分别为y1(km),y2(km),图中线段OP表示y1与x的函数关系.
(1)甲车的速度为 60 km/h;
(2)若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则甲车行驶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
(3)若甲、乙两车在距A地90 km至96 km(包括90 km和96 km)之间的某处相遇,求m的取值范围.
解:(2)因为乙车从B地以80 km/h的速度匀速驶往A地,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所以乙车行驶时间为180÷80=2.25(h).因为3-2.25=0.75(h),所以m=0.75 h.因为甲、乙同时从A,B出发,1.75 h后,甲行驶了1.75×60=105(km),此时乙还在休息,105+1×80=185>180,所以甲在乙休息时与乙相遇,所以(h),所以甲车行驶 h后与乙车相遇.
(3)①当甲、乙两车在距A地90 km时相遇,此时相遇点距B地为90 km,所以甲车行驶的时间为(h).因为甲、乙同时出发,所以乙车行驶时间为m+,所以m=.②当甲、乙两车在距A地96 km时相遇,此时相遇点距B地为84 km,所以甲车行驶的时间为=1.6(h).因为甲、乙同时出发,所以乙车行驶时间为m+=1.6,所以m=,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m≤.
10.某食品加工厂需要一批食品包装盒,供应这种包装盒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从包装盒加工厂直接购买,购买所需的费用y1与包装盒数x满足如图1所示的函数关系.
方案二:租赁机器自己加工,所需费用y2(包括租赁机器的费用和生产包装盒的费用)与包装盒数x满足如图2所示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每个包装盒的价格是多少元?
(2)方案二中租赁机器的费用是多少元?生产一个包装盒的费用是多少元?
(3)请分别求出y1,y2与x的函数表达式;
(4)如果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更省钱?
解:(1)500÷100=5(元),所以方案一中每个包装盒的价格是5元.
(2)根据函数图象可知,租赁机器的费用是20 000元.(30 000-20 000)÷4 000=2.5(元),故生产一个包装盒的费用是2.5元.
(3)设方案一的函数表达式为y1=k1x.因为函数图象经过点(100,500),所以500=100k1,解得k1=5,所以y1=5x.设方案二的函数表达式为y2=k2x+b.因为函数图象经过点(0,20 000)和(4 000,30 000),所以b=20 000,30 000=4 000k+20 000,解得k=2.5,b=20 000,所以y2=2.5x+20 000.
(4)令5x=2.5x+20 000,解得x=8 000,所以当x=8 000时,两种方案同样省钱;当x<8 000时,选择方案一更省钱;当x>8 000时,选择方案二更省钱.
第3课时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知识点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1.[情境题·环境保护]学校提倡“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小明和小亮分别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上学,两人各自从家同时同向出发,沿同一条路匀速前进.如图所示,l1和l2分别表示两人到小亮家的距离s(km)和时间t(h)的关系,下列结论:①小明和小亮两家相距3.5 km;②小亮比小明早到0.1 h;③小明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5 km;④小明和小亮在距离学校0.75 km 处相遇.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D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1题图 第2题图
2.某校八年级同学到距学校8 km的某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部分同学步行,另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前往.如图,a,b分别表示步行和骑车的同学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y(km)与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
A.骑车的同学比步行的同学晚出发30 min
B.骑车的同学和步行的同学同时到达目的地
C.步行的速度是7.5 km/h
D.骑车的同学从出发到追上步行的同学用了18 min
3.如图,A,B两地相距60 km,甲、乙两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图中l1,l2表示两人离A地的距离s(km)与时间t(h)的关系,则甲出发后 1.3或1.5 h,两人恰好相距5 km.
第3题图第4题图
4.某公司生产了A,B两款新能源电动汽车.如图,l1,l2分别表示A款,B款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满电后电池的剩余电量y(kW·h)与汽车行驶路程x(km)的关系.当两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行驶路程都是300 km时,A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剩余电量比B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剩余电量多 12 kW·h.
5.用充电器给某手机充电时,其屏幕的起始画面如图1所示.经测试,在用快速充电器和普通充电器对该手机充电时,其电量E(%)与充电时间t(h)的函数图象分别为图2中的线段AB,AC.
图1 图2
(1)求线段AB,AC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该手机正常使用时耗电量为10%/h,用快速充电器将其充满电后,正常使用a h,接着再用普通充电器将其充满电,其“充电—耗电—充电”的时间恰好是6 h,求a的值.
解:(1)设线段AB的函数表达式为E1=k1t+b1,将(0,20),(2,100)代入E1=k1t+b1,可得k1=40,b1=20,所以线段AB的函数表达式为E1=40t+20(0≤t≤2).设线段AC的函数表达式为E2=k2t+b2,将(0,20),(6,100)代入E2=k2t+b2,可得k2=,b2=20,所以线段AC的函数表达式为E2=t+20(0≤t≤6).
(2)根据题意,得×(6-2-a)=10a,解得a=.所以a的值为.
6.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去B地,甲车比乙车早出发,如图,m1,m2分别表示两车离开A地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现有以下四个结论:①m1表示甲车,m2表示乙车;②乙车出发4 h后追上甲车;③两车相距100 km的时间只有甲车出发11 h的时候;④若两地相距260 km,则乙车先到达B地.其中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现有甲、乙两个长方体蓄水池,将甲池中的水匀速注入乙池,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m)与注水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当甲、乙两池中水的深度相同时,注水时间为 h.
8.[情境题·生命安全与健康]舟山群岛马拉松以“向海风许愿,在山海相见”为主题,促进了国际间的体育和文化交流.甲、乙两名业余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两人同时到达第一个补给点,乙在第一个补给点停留了一段时间.从第一个补给点到终点过程中,甲、乙两名选手距离第一个补给点的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乙在第一个补给点停留的时间与图中m的值;
(2)在这段过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乙经过第一个补给点后多长时间,甲、乙两名选手相距3 km?
解:(1)由题意得:第一个补给点在原点处,0.3 h后乙出发,所以乙在第一个补给点停留的时间为0.3 h.因为甲1 h走12 km,所以甲1.5 h走18 km,所以m=18.
(2)甲的速度为=12(km/h),乙的速度为=15(km/h).
(3)由题意得:l1的解析式可表示为s=12t,l2的解析式可表示为s=15(t-0.3).
①未相遇前相距3 km,12t-15(t-0.3)=3,解得t=0.5;
②相遇后相距3 km,15(t-0.3)-12t=3,解得t=2.5.
所以0.5 h或2.5 h后,甲、乙两名选手相距3 km.
9.[情境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龟兔赛跑》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小乌龟.图中的线段OD和折线OABC表示“龟兔赛跑中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折线OABC表示赛跑过程中 兔子 (选填“兔子”或“乌龟”)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赛跑的全过程是 1 350 m;
(2)乌龟用了多少分追上了正在睡觉的兔子?
(3)兔子醒来后,以300 m/min的速度跑向终点,结果还是比乌龟晚到了1 min,请问兔子在中间停下睡觉用了多少分钟?
解:(2)由题图可得,乌龟的速度为1 350÷45=30(m/min),450÷30=15(min),即乌龟用了15 min追上正在睡觉的兔子.
(3)兔子睡醒到跑到终点用的时间为(1 350-450)÷300=900÷300=3(min),则兔子在中间睡觉用了(45+1-3)-3=40(min).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课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知识点1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1.在正比例函数y=kx中,x=2,y=4,则比例系数k等于( )
A. B.2 C.6 D.8
2.已知A(0,0),B(3,2)两点,则经过A,B两点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
A.y=3x B.y=x
C.y=x D.y=x+1
3.已知y与x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6,则y与x的函数表达式为 .
知识点2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4.如图,直线AB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A.y=-x+2 B.y=x+3
C.y=-x+2 D.y=x+2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2)与(2,4)在直线l上,则直线l必经过( )
A.(-2,-1) B.(-1,-2)
C.(6,3) D.(6,8)
6.[跨学科·物理]小明想了解一根弹簧的长度是如何随所挂物体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他把这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表是小明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与所挂物体质量x的几组对应值.
所挂物体质量x/kg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cm 15 18 21 24 27 30
写出y与x的关系式: .
7.y+2与x+1成正比例,且当x=1时,y=4,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并且当x=-3时,y= .
8.已知点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P',且点P'在直线y=kx+3上,把直线y=kx+3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表达式为 .
9.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0,4).
(1)求直线AB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在直线AB上有一点P,满足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2,求点P的坐标.
10.[情境题·现实生活]如图所示是一支蜡烛点燃以后,其长度y(cm)与时间t(h)的函数图象,请解答以下问题:
(1)这支蜡烛点燃前的长度是多少?每时燃烧多少?
(2)写出y与t的函数表达式,并求t的取值范围.
11.已知四条直线y=kx-3,y=-1,y=3和x=1所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是12,则k的值为( )
A.1或-2 B.2或-1
C.3 D.4
12.若正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到y轴与到x轴距离之比是3:1,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
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2),B(2,4),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 ,P(3,-5) (选填“在”或“不在”)该一次函数的图象上.
14.若y与z成正比例,z+1与x成正比例,且当x=1时,y=1;当x=0时,y=-3,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15.如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B(0,-2).
(1)求直线AB的表达式;
(2)若直线AB上的点C在第一象限,且S△BOC=2,求点C的坐标.
16.一次函数y=kx+4的图象经过点(-3,-2).
(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2)判断(-5,3)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3)点M在直线y=kx+4上且到y轴的距离是3,求点M的坐标.
17.[运算能力]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B(0,6),C(-6,0),D是线段AB上一点,CD交y轴于点E,且S△BCE=2S△AOB.
(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2)求点D的坐标.
第2课时 单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知识点1 单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1.甲、乙两地相距540 km,一列快车从甲地匀速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匀速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之间的距离s(km)与快车的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慢车的速度是( )
A.100 km/h
B.120 km/h
C.80 km/h
D.60 km/h
2.[跨学科·物理]在物理实验课上,小鹏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他把得到的拉力F(N)和所悬挂物体的重力G(N)的几组数据用电脑绘制成如图象(不计绳重和摩擦),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序号有( )
①物体的拉力随着重力的增加而增大;
②当物体的重力G=7 N时,拉力F=2.2 N;
③拉力F与重力G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④当滑轮组不悬挂物体时,所用拉力为0.5 N.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跨学科·地理]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水库蓄水量普遍下降.如图所示是某水库蓄水量V(万立方米)与干旱时间t(天)之间的关系图,请你根据此图填空:
(1)水库原蓄水量是 万立方米,干旱持续10天,蓄水量为 万立方米;
(2)若水库的蓄水量小于400万立方米时,将发出严重干旱预报,则持续干旱 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预报.按此规律,持续干旱 天时,水库的水将干涸.
知识点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4.如图,直线y=ax+2(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关于x的方程2ax+4=0的解为( )
A.-1 B.1 C.-2 D.2
5.已知ax+b=0的解为x=-2,则函数y=a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6.如图所示,根据函数y=kx+b(k,b是常数,且k≠0)的图象,求:
(1)方程kx+b=0的解;
(2)式子k+b的值;
(3)方程kx+b=-3的解.
7.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2,0)、点(0,3).有下列结论:①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x=2;②关于x的方程kx+b=3的解为x=0;③当x>2时,y<0;④当x<0时,y<3.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ax+b经过点(0,-1),(2,0)和 (4,1),则关于x的方程ax+b=1的解为x= .
9.A,B两地相距180 km,甲车从A地驶往B地,乙车同时从B地以80 km/h的速度匀速驶往A地,乙车出发1 h后,中途休息m h.设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h),甲、乙两车离A地的距离分别为y1(km),y2(km),图中线段OP表示y1与x的函数关系.
(1)甲车的速度为 km/h;
(2)若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则甲车行驶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
(3)若甲、乙两车在距A地90 km至96 km(包括90 km和96 km)之间的某处相遇,求m的取值范围.
10.某食品加工厂需要一批食品包装盒,供应这种包装盒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从包装盒加工厂直接购买,购买所需的费用y1与包装盒数x满足如图1所示的函数关系.
方案二:租赁机器自己加工,所需费用y2(包括租赁机器的费用和生产包装盒的费用)与包装盒数x满足如图2所示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每个包装盒的价格是多少元?
(2)方案二中租赁机器的费用是多少元?生产一个包装盒的费用是多少元?
(3)请分别求出y1,y2与x的函数表达式;
(4)如果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更省钱?
第3课时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知识点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1.[情境题·环境保护]学校提倡“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小明和小亮分别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上学,两人各自从家同时同向出发,沿同一条路匀速前进.如图所示,l1和l2分别表示两人到小亮家的距离s(km)和时间t(h)的关系,下列结论:①小明和小亮两家相距3.5 km;②小亮比小明早到0.1 h;③小明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5 km;④小明和小亮在距离学校0.75 km 处相遇.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1题图 第2题图
2.某校八年级同学到距学校8 km的某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部分同学步行,另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前往.如图,a,b分别表示步行和骑车的同学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y(km)与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骑车的同学比步行的同学晚出发30 min
B.骑车的同学和步行的同学同时到达目的地
C.步行的速度是7.5 km/h
D.骑车的同学从出发到追上步行的同学用了18 min
3.如图,A,B两地相距60 km,甲、乙两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图中l1,l2表示两人离A地的距离s(km)与时间t(h)的关系,则甲出发后 h,两人恰好相距5 km.
第3题图第4题图
4.某公司生产了A,B两款新能源电动汽车.如图,l1,l2分别表示A款,B款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满电后电池的剩余电量y(kW·h)与汽车行驶路程x(km)的关系.当两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行驶路程都是300 km时,A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剩余电量比B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剩余电量多 kW·h.
5.用充电器给某手机充电时,其屏幕的起始画面如图1所示.经测试,在用快速充电器和普通充电器对该手机充电时,其电量E(%)与充电时间t(h)的函数图象分别为图2中的线段AB,AC.
图1 图2
(1)求线段AB,AC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该手机正常使用时耗电量为10%/h,用快速充电器将其充满电后,正常使用a h,接着再用普通充电器将其充满电,其“充电—耗电—充电”的时间恰好是6 h,求a的值.
6.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去B地,甲车比乙车早出发,如图,m1,m2分别表示两车离开A地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现有以下四个结论:①m1表示甲车,m2表示乙车;②乙车出发4 h后追上甲车;③两车相距100 km的时间只有甲车出发11 h的时候;④若两地相距260 km,则乙车先到达B地.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现有甲、乙两个长方体蓄水池,将甲池中的水匀速注入乙池,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m)与注水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当甲、乙两池中水的深度相同时,注水时间为 h.
8.[情境题·生命安全与健康]舟山群岛马拉松以“向海风许愿,在山海相见”为主题,促进了国际间的体育和文化交流.甲、乙两名业余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两人同时到达第一个补给点,乙在第一个补给点停留了一段时间.从第一个补给点到终点过程中,甲、乙两名选手距离第一个补给点的路程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乙在第一个补给点停留的时间与图中m的值;
(2)在这段过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乙经过第一个补给点后多长时间,甲、乙两名选手相距3 km?
9.[情境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龟兔赛跑》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小乌龟.图中的线段OD和折线OABC表示“龟兔赛跑中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折线OABC表示赛跑过程中 (选填“兔子”或“乌龟”)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赛跑的全过程是 m;
(2)乌龟用了多少分追上了正在睡觉的兔子?
(3)兔子醒来后,以300 m/min的速度跑向终点,结果还是比乌龟晚到了1 min,请问兔子在中间停下睡觉用了多少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