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快车道】第三阶段 回归6 概率与统计(含解析)--2026版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快车道】第三阶段 回归6 概率与统计(含解析)--2026版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11:31:14

文档简介

回归6 概率与统计
[盲点22] 正确应用计数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分类”问题,其中各种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针对“分步”问题,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才算完成这件事.
案例22  (1)安排5名大学生到三家企业实习,每名大学生只去一家企业,每家企业至少安排1名大学生,则大学生甲、乙到同一家企业实习的概率为(  )
A.   B.   C.   D.
(2)(2023·新高考Ⅰ卷)某学校开设了4门体育类选修课和4门艺术类选修课,学生需从这8门课中选修2门或3门课,并且每类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盲点23] 注意区别“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与a,b有关,可正可负,二项式系数只与n有关,恒为正.
案例23 (1)(2024·全国甲卷)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中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已知=,则(1+x+x2)(1-x)n的展开式中,x4项的系数为________.
[盲点24] 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独立事件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错误,要通过概念把握它们的本质.
案例24 (多选)(教材人教A版改编)袋子中有6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随机取出两个球,设事件A=“取出的球的数字之积为奇数”,事件B=“取出的球的数字之积为偶数”,事件C=“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为偶数”,则(  )
A.P=
B.P=
C.事件A与B是互斥事件
D.事件B与C相互独立
[盲点25] 要注意概率P(A|B)与P(AB)的区别
(1)在P(A|B)中,事件A,B发生有时间上的差异,B先A后;在P(AB)中,事件A,B同时发生.
(2)样本空间不同,在P(A|B)中,事件B成为样本空间;在P(AB)中,样本空间仍为Ω,因而有P(A|B)≥P(AB).
案例25 (多选)(教材人教A版改编)有3台车床加工同一型号的零件,第1台加工的次品率为5%,第2,3台加工的次品率均为3%,加工出来的零件混放在一起,第1,2,3台车床加工的零件数分别占总数的15%,25%,60%.随机取一个零件,记A=“零件为次品”,Bi=“零件为第i台车床加工” (i=1,2,3),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P(A)=0.03 
C.P(B1A) 
D.P(B1A)=P(B3|A)
[盲点26] 涉及求分布列时,要注意区分是二项分布还是超几何分布,尤其要注意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间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26 (1)(多选)某工厂进行产品质量抽测,两位员工随机从生产线上各抽取数量相同的一批产品,已知在两人抽取的一批产品中均有5件次品,员工A从这一批产品中有放回地随机抽取3件产品,员工B从这一批产品中无放回地随机抽取3件产品.设员工A抽取到的3件产品中次品数量为X,员工B抽取到的3件产品中次品数量为Y,k=0,1,2,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 
B.随机变量Y服从超几何分布
C.PD.E=E
(2)(多选)“50米跑”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中的一项,某地区高三男生的“50米跑”测试成绩ξ(单位:s)服从正态分布N,且P(ξ≤7)=0.2.从该地区高三男生的“50米跑”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3个,其中成绩在间的个数记为X,则(  )
A.P(7<ξ<9)=0.8 B.E(X)=1.8
C.E(ξ)>E(5X) D.P(X≥1)>0.9
[盲点27] 对统计学的有关概念不清晰,如混淆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与总体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的概念.
案例27 (多选)(教材人教A版改编)在某次调查中,利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了25名学生的测试得分,其中15名男生得分的平均数为75,方差为6,其余10名女生的得分分别为67,69,71,67,71,73,72,72,69,69,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女生得分的平均数小于75
B.女生得分的方差大于6
C.女生得分的70%分位数是71.5
D.25名学生得分的方差为11.2
1/1回归6 概率与统计
[盲点22] 正确应用计数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分类”问题,其中各种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针对“分步”问题,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才算完成这件事.
案例22  (1)安排5名大学生到三家企业实习,每名大学生只去一家企业,每家企业至少安排1名大学生,则大学生甲、乙到同一家企业实习的概率为(  )
A.   B.   C.   D.
(2)(2023·新高考Ⅰ卷)某学校开设了4门体育类选修课和4门艺术类选修课,学生需从这8门课中选修2门或3门课,并且每类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则不同的选课方案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1)D (2)64 [(1)5名大学生分三组,每组至少一人,有两种情形,分别为2,2,1或3,1,1,
当分为3,1,1时,有=60(种)实习方案,
当分为2,2,1时,有=90(种)实习方案,
即共有60+90=150(种)实习方案,
其中甲、乙到同一家企业实习的情况有=36(种),
故大学生甲、乙到同一家企业实习的概率为=.故选D.
(2)若选2门,则只能各选1门,有=16(种),
如选3门,则分体育类选修课选2门,艺术类选修课选1门,或体育类选修课选1门,艺术类选修课选2门,则有=24+24=48(种),
综上,共有16+48=64(种)不同的方案.]
[盲点23] 注意区别“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项的系数与a,b有关,可正可负,二项式系数只与n有关,恒为正.
案例23 (1)(2024·全国甲卷)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中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已知=,则(1+x+x2)(1-x)n的展开式中,x4项的系数为________.
(1)5 (2)135 [(1)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Tk+1=xk,0≤k≤10且k∈Z,
设展开式中第k+1项系数最大,
则 即≤k≤,又k∈Z,故k=8,
所以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第9项,且该项系数为=5.
(2)因为=,即==,所以n+1=6+5=11,所以n=10,则(1+x+x2)(1-x)n=(1+x+x2)(1-x)10=(1-x3)(1-x)9,因为(1-x)9的展开式的通项为Tk+1=·(-x)k,
故分别令k=4,k=1,可得展开式中x4项的系数为(-1)1=135.]
[盲点24] 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独立事件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错误,要通过概念把握它们的本质.
案例24 (多选)(教材人教A版改编)袋子中有6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随机取出两个球,设事件A=“取出的球的数字之积为奇数”,事件B=“取出的球的数字之积为偶数”,事件C=“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为偶数”,则(  )
A.P=
B.P=
C.事件A与B是互斥事件
D.事件B与C相互独立
AC [因为“取出的球的数字之积为奇数”,就是“取出的两个数都是奇数”,所以P===,故A正确;“取出的球的数字之积为偶数”就是“取出的两个数不能都是奇数”,
所以P==1-=.
“取出的两个数之和为偶数”就是“取出的两个数都是奇数或都是偶数”,所以P==.
A+B表示“取出的两个数的积可以是奇数,也可以是偶数”,所以P=1.
BC表示“取出的两个数的积与和都是偶数”,就是“取出的两个数都是偶数”,所以P==.
因为P==,故B错误;
因为P=P+P,所以A,B互斥,故C正确;因为P≠P·P,所以B,C不独立,故D错误.故选AC.]
[盲点25] 要注意概率P(A|B)与P(AB)的区别
(1)在P(A|B)中,事件A,B发生有时间上的差异,B先A后;在P(AB)中,事件A,B同时发生.
(2)样本空间不同,在P(A|B)中,事件B成为样本空间;在P(AB)中,样本空间仍为Ω,因而有P(A|B)≥P(AB).
案例25 (多选)(教材人教A版改编)有3台车床加工同一型号的零件,第1台加工的次品率为5%,第2,3台加工的次品率均为3%,加工出来的零件混放在一起,第1,2,3台车床加工的零件数分别占总数的15%,25%,60%.随机取一个零件,记A=“零件为次品”,Bi=“零件为第i台车床加工” (i=1,2,3),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P(A)=0.03 
C.P(B1A) 
D.P(B1A)=P(B3|A)
BC [对于A,因为P(A)=0.05×0.15+0.03×0.25+0.03×0.60=0.033,故A错误;
对于C,因为P(B1|A)===,
P(B2|A)===,
所以P(B1A),故C正确;
对于D,由上可得P(B1A)=,
又因为P(B3|A)===,故D错误.故选BC.]
[盲点26] 涉及求分布列时,要注意区分是二项分布还是超几何分布,尤其要注意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间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26 (1)(多选)某工厂进行产品质量抽测,两位员工随机从生产线上各抽取数量相同的一批产品,已知在两人抽取的一批产品中均有5件次品,员工A从这一批产品中有放回地随机抽取3件产品,员工B从这一批产品中无放回地随机抽取3件产品.设员工A抽取到的3件产品中次品数量为X,员工B抽取到的3件产品中次品数量为Y,k=0,1,2,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 
B.随机变量Y服从超几何分布
C.PD.E=E
(2)(多选)“50米跑”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中的一项,某地区高三男生的“50米跑”测试成绩ξ(单位:s)服从正态分布N,且P(ξ≤7)=0.2.从该地区高三男生的“50米跑”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3个,其中成绩在间的个数记为X,则(  )
A.P(7<ξ<9)=0.8 B.E(X)=1.8
C.E(ξ)>E(5X) D.P(X≥1)>0.9
(1)ABD (2)BD [(1)对于A,B,由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的概念可知两个选项均正确;
对于D,设该批产品有M件,
则E=3·=,E(Y)=3·=,因此D正确;
对于C,若C正确,可得E(2)对于A选项,由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可知,P(ξ≤7)=P(ξ≥9)=0.2,故P(7<ξ<9)=1-0.2×2=0.6,A错误;对于B选项,X~B,故E(X)=3×0.6=1.8,B正确;对于C选项,E(ξ)=8,E=5E=5×1.8=9,故E(ξ)所以P(X=0)==0.064,
故P(X≥1)=1-0.064=0.936>0.9,D正确.
故选BD.]
[盲点27] 对统计学的有关概念不清晰,如混淆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与总体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的概念.
案例27 (多选)(教材人教A版改编)在某次调查中,利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了25名学生的测试得分,其中15名男生得分的平均数为75,方差为6,其余10名女生的得分分别为67,69,71,67,71,73,72,72,69,69,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女生得分的平均数小于75
B.女生得分的方差大于6
C.女生得分的70%分位数是71.5
D.25名学生得分的方差为11.2
ACD [A项,女生得分的平均数为×(67+69+71+67+71+73+72+72+69+69)=70<75,故A正确;
B项,女生得分的方差为×[2×(67-70)2+3×(69-70)2+2×(71-70)2+2×(72-70)2+(73-70)2]=4<6,故B错误;
C项,将女生得分从小到大排列:67,67,69,69,69,71,71,72,72,73,
又10×0.7=7,所以女生得分的70%分位数是=71.5,C正确;
D项,25名学生得分的平均数为=73,
25名学生得分的方差为=11.2,D正确.故选ACD.]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