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3.1 不等式的性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3.1 不等式的性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2 08:38:35

文档简介

§3 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性质
【课前预习】
知识点二
> > < > > <
诊断分析
(1)× (2)× (3)√ [解析] (1)取a=3,b=2,c=-1,d=-3,满足a>b,c>d,但a-c(2)取a=-1,b=-2,c=-3,d=-4,则a>b,c>d,但ac(3)∵b>0,>1,∴·b>b,即a>b,故(3)正确.
【课中探究】
探究点一
例1 (1)> [解析] ∵===>=1,b>0,∴a>b.
(2)解:(x3-1)-(2x2-2x)=(x3-x2)-(x2-2x+1)=x2(x-1)-(x-1)2=(x-1)(x2-x+1),
∵x2-x+1=+≥>0,
∴当x>1时,(x-1)(x2-x+1)>0,即x3-1>2x2-2x;
当x=1时,(x-1)(x2-x+1)=0,即x3-1=2x2-2x;
当x<1时,(x-1)(x2-x+1)<0,即x3-1<2x2-2x.
变式 B [解析] a-b=+-,且(+)2=5+2>7,故a>b;a-c=2-且(2)2=8>6,故a>c;b-c=(+)-(+)且(+)2=9+2>9+2=(+)2,故c>b.所以a>c>b,故选B.
探究点二
例2 (1)D [解析] 因为a>b,所以a+c>b+c,故A不成立;当c=0时,ac=bc=0,故B不一定成立;当c=0时,=0,故C不一定成立;因为a>b,所以a-b>0,又c2≥0,所以(a-b)c2≥0,故D一定成立.故选D.
(2)证明:因为a>b>c,且a+b+c=0,所以a>0,c<0,
a-c>b-c>0,则(a-c)(b-c)>0,则>0,
所以·(a-c)>·(b-c)>0,
即>>0.
又c<0,所以>.故得证.
变式 (1)BCD [解析] 对于A选项,当a=4,b=1,c=2,d=1时满足已知条件,但此时a-c>b-d,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由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及a>b,c>d,可得a+c>b+d,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由a>b>0,c>d>0,可得ac>bd>0,所以<,C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由a>b>0,c>d>0,可得(b+c)(b+d)>0,(a+c)(b+d)-(b+c)(a+d)=ad+bc-bd-ac=(a-b)(d-c)<0,所以>0,0<(a+c)(b+d)<(b+c)(a+d),得<,D选项正确.故选BCD.
(2)证明:-=.
∵>且a,b∈(0,+∞),∴b>a>0.
又∵x>y>0,∴bx>ay>0,x+a>0,y+b>0,
∴>0,∴>.
探究点三
例3 解:(1)因为-1(2)由-1变式 BC [解析] 因为2≤x≤5,13.1 不等式的性质
1.D [解析] 原糖水的浓度为,加入m克糖后糖水的浓度为,因为加入m克糖后糖水浓度变大了,所以>.故选D.
2.B [解析] M-N=a1a2-(a1+a2-1)=a1a2-a1-a2+1=a1(a2-1)-(a2-1)=(a1-1)(a2-1),∵a1∈(0,1),a2∈(0,1),∴a1-1<0,a2-1<0,∴(a1-1)(a2-1)>0,即M-N>0,∴M>N.
3.B [解析] P-Q=-=,∵a>b>c>0,∴b-a<0,a+b-c>0,ab>0,∴P-Q<0,即P4.C [解析] 因为a+b>0,b<0,所以a>-b>0,-a-b>0>b>-a,即a>-b>b>-a.故选C.
5.C [解析] A中,a>b,若c=0,则ac2=bc2,故A是假命题;B中,>,若c<0,则ab3,则a>b,又ab<0,∴∴>,故C为真命题;D中,a2>b2且ab>0,则a>b>0或a>,故D是假命题.故选C.
6.C [解析] 因为a>b>a+b,所以b0,a>b,所以>,故A中结论正确;对于选项B,因为0>b>a+b,所以(a+b)2>b2,故B中结论正确;对于选项C,取a=-1,b=-2,则ab=2,(a+b)2=9,即ab<(a+b)2,故C中结论错误;对于选项D,因为<0,>0,所以<,故D中结论正确.故选C.
7.D [解析] 由08.BC [解析] 对于A,D,当a=c=2,b=d=1时,a+d=b+c=3,==1,不满足a+d>b+c,>,故A,D均错误;对于B,C,因为a>b>0,c>d>0,所以c2>0,所以ac>bd,ac2>bc2,故B,C均正确.故选BC.
9.AB [解析] 对于A,因为c<0b>0,所以a3>b3,所以a3+c2>b3+c2,故B正确;对于C,-==,因为c<00,但b+c的符号不确定,所以与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故C错误;对于D,因为a>b>0,所以>>0,所以>>0,又c<0,所以<,又b10. [解析] 因为311.3 [解析] 由题意知,若成立,则成立,所以bc>ad成立;若成立,则>0成立,所以>成立;若成立,则成立,所以ab>0成立.故可组成3个真命题.
12.T [解析] 因为S-R=1+x-2=(1-)2>0,所以S>R.因为T-S=-(1+x)=>0,所以T>S.故最大的是T.
13.解:(1)M=-=,N=-=,因为+>+>0,所以<,
即-<-,所以M>N.
(2)因为M-N=(x+3)(x+4)-(x+2)(x+5)=(x2+7x+12)-(x2+7x+10)=2>0,所以M>N.
(3)方法一(作差法):M-N=-=
=
=,
因为a>b>0,所以a+b>0,a-b>0,2ab>0,a2+b2>0,
所以>0,所以M>N.
方法二(作商法):因为a>b>0,所以>0,>0,2ab>0,所以====1+>1,所以M>N.
14.证明:(1)∵a>b>c>d,即a>b,-d>-c,
∴a-d>b-c>0,∴>0,则<.
(2)∵a>b>0,c-d>0,
∴a-c>b-d>0,b-a<0,c-d<0,又e<0,
∴-===>0,∴>.
15.C [解析] 依题意,设加入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的学生人数分别为a,b,c,则若c=1,则a+b≥3+2=5,不满足3c>a+b;若c=2,则a+b≥4+3=7,不满足3c>a+b;若c=3,则a+b≥5+4=9,不满足3c>a+b;若c=4,则a+b≥6+5=11,满足3c>a+b,故cmin=4,amin=6,bmin=5,则(a+b+c)min=15.故选C.
16.解:设2a+3b=m(a+b)+n(a-b),则2a+3b=(m+n)a+(m-n)b,可得解得
则2a+3b=(a+b)-(a-b).
∵13.1 不等式的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理解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用基本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掌握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作差法”.
◆ 知识点一 不等关系基本事实
关于实数a,b大小的比较,有以下基本事实:
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b是负数,那么a这个基本事实可以表示为a>b a-b>0;
a=b a-b=0;a◆ 知识点二 不等式的性质
序号 别名 性质内容 注意
1 传递性 a>b,b>c a>c 不可逆
2 可加性 a>b a+c    b+c 可逆
3 可乘性 a>b,c>0 ac   bc c的符号
a>b,c<0 ac   bc
4 同向可加性 a>b,c>d a+c    b+d 不可逆
(续表)
序号 别名 性质内容 注意
5 同向正值 可乘性 a>b>0,c>d>0 ac    bd 不可逆
a>b>0,c6 可开方性 a>b>0 > n∈N+,n≥2
特殊地,当a>b>0时,an>bn,其中n∈N+,n≥2.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a>b,c>d,则a-c>b-d. (  )
(2)若a>b,c>d,则ac>bd. (  )
(3)若b>0,且>1,则a>b. (  )
◆ 探究点一 比较大小
例1 (1)[2024·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一月考] 设a=,b=3-,则a    b.(填“>”或“<”)
(2)已知x∈R,比较x3-1与2x2-2x的大小.
                 
变式 已知a=,b=-,c=-,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
A.a>b>c B.a>c>b
C.c>a>b D.c>b>a
[素养小结]
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的一般步骤为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得到结论.这里的“判断符号”是目的,“变形”是关键.其中变形的方法技巧较多,常见的有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有理化法等.若变形后所得式子的符号不能确定,则需要通过分类讨论来进行大小的比较.
◆ 探究点二 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例2 (1)若a,b,c∈R,且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
A.a+cbc
C.>0 D.(a-b)c2≥0
(2)已知a>b>c,且a+b+c=0,求证:>.
变式 (1)(多选题)[2024·江苏徐州高级中学高一期中] 已知a,b,c,d都是正数,且a>b,c>d,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  )
A.a-cB.a+c>b+d
C.<
D.<
(2)已知a,b,x,y∈(0,+∞),且>,x>y,求证:>.
[素养小结]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证明,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作差、变形、判断符号来证明;二是从条件出发,结合不等式的性质,不断变形构造出所证不等式.
◆ 探究点三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1(1)求x-y的取值范围;
(2)求3x+2y的取值范围.
变式 (多选题)[2024·河南济源高级中学高一月考] 设x,y为实数,满足2≤x≤5,1A.3≤x+y≤8 B.2C.-1≤x-y<4 D.<≤5
[素养小结]
在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范围时要注意,同向(异向)不等式的两边可以相加(相减),这种转化不是等价变形,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多次使用这种转化,就有可能扩大取值范围.有时需建立待求代数式的整体与已知代数式的整体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从而求得待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3 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性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已知b克糖水中含有a克糖(b>a>0),再添加m(m>0)克糖(假设全部溶解),糖水变甜了,能恰当表示这一事实的不等式为 (  )                 
A.bm>am B.b+m>a+m
C.> D.>
2.已知a1,a2∈(0,1),记M=a1a2,N=a1+a2-1,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 (  )
A.MN
C.M=N D.不确定
3.已知a>b>c>0,若P=,Q=,则P与Q的大小关系是 (  )
A.P>Q B.PC.P=Q D.不确定
4.已知a+b>0,b<0,那么a,b,-a,-b的大小关系是 (  )
A.a>b>-b>-a
B.a>-b>-a>b
C.a>-b>b>-a
D.a>b>-a>-b
5.已知a,b,c∈R,那么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
A.若a>b,则ac2>bc2
B.若>,则a>b
C.若a3>b3且ab<0,则>
D.若a2>b2且ab>0,则>
6.[2024·内蒙古鄂尔多斯高一期中] 已知a>b>a+b,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B.(a+b)2>b2
C.ab>(a+b)2 D.<
7.[2024·福建龙岩高一期中] 已知0A.0B.C.ab>a2
D.08.(多选题)[2024·浙江丽水高一期末] 如果a>b>0,c>d>0,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A.a+d>b+c B.ac>bd
C.ac2>bc2 D.>
9.(多选题)[2024·江西部分学校高一期中] 已知c<0A.ac+bB.a3+c2>b3+c2
C.<
D.+a<+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0.已知211.已知①ab>0,②>,③bc>ad,用其中两个作为条件,剩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则可组成
    个真命题.
12.若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3.(10分)[2024·贵州六盘水高一期中] 比较下列M,N的大小:
(1)设x>1,M=-,N=-;
(2)设M=(x+3)(x+4),N=(x+2)(x+5);
(3)设a>b>0,M=,N=.
14.(10分)(1)已知a>b>c>d,求证:<;
(2)已知a>b>0,c.
15.(5分)某校新生加入乒乓球协会的学生人数多于加入篮球协会的学生人数,加入篮球协会的学生人数多于加入足球协会的学生人数,加入足球协会学生人数的3倍多于加入乒乓球协会和加入篮球协会的学生人数之和.若该校新生每人只能加入其中一个协会,则该校新生中加入这三个协会的总人数至少为 (  )
A.9 B.12
C.15 D.18
16.(15分)已知1§3 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性质
◆ 课前预习
◆ 课中探究
◆ 备课素材
◆ 备用习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理解不等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用基本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掌握证明
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作差法”.
知识点一 不等关系基本事实
关于实数, 大小的比较,有以下基本事实:
如果是正数,那么 ;
如果等于0,那么 ;
如果是负数,那么 .反过来也成立.
这个基本事实可以表示为 ;
; .
知识点二 不等式的性质
序号 别名 性质内容 注意
1 传递性 不可逆
2 可加性 可逆
3 可乘性
4 同向可加性 不可逆
5 同向正值可乘性 不可逆
6 可开方性
特殊地,当时,,其中, .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则 .( )
×
[解析] 取,,,,满足,,但 ,故
(1)错误.
(2)若,,则 .( )
×
[解析] 取,,,,则,,但 ,故(2)错误.
(3)若,且,则 .( )

[解析] ,,,即 ,故(3)正确.
探究点一 比较大小
例1(1) [2024·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一月考] 设,,则
___.(填“ ”或“ ”)
[解析] ,, .
(2)已知,比较与 的大小.
解: ,

当时,,即 ;
当时,,即 ;
当时,,即 .
变式 已知,,,则,, 的大小关系为
( )
B
A. B. C. D.
[解析] ,且,故 ;
且,故;
且,故.
所以 ,故选B.
[素养小结]
作差法比较两个实数(或代数式)的大小的一般步骤为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得到结论.这里的“判断符号”是目的,“变形”是关键.其中变形的方法技巧较多,
常见的有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有理化法等.若变形后所得式子的符号不能确定,
则需要通过分类讨论来进行大小的比较.
探究点二 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例2(1) 若,,,且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D
A. B. C. D.
[解析] 因为,所以,故A不成立;
当时, ,故B不一定成立;
当时,,故C不一定成立;
因为 ,所以,又,所以 ,故D一定成立.故选D.
(2)已知,且,求证: .
证明:因为,且,所以, ,
,则,则 ,
所以 ,
即 .
又,所以 .故得证.
变式(1) (多选题)[2024·江苏徐州高级中学高一期中] 已知,,,
都是正数,且,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
BCD
A. B. C. D.
[解析] 对于A选项,当,,, 时满足已知条件,
但此时,A选项错误;
对于B选项,由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及 ,,
可得,B选项正确;
对于C选项,由, ,可得,
所以,C选项正确;
变式(1) (多选题)[2024·江苏徐州高级中学高一期中] 已知,,,
都是正数,且,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
BCD
A. B. C. D.
对于D选项,由 ,,可得 ,

所以,,得 ,
D选项正确.故选 .
(2)已知,,,,且,,求证: .
证明: .
且,, .
又,,, ,
, .
[素养小结]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证明,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作差、变形、
判断符号来证明;二是从条件出发,结合不等式的性质,不断变形构造出所证
不等式.
探究点三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 .
(1)求 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所以,所以 .
(2)求 的取值范围.
解:由,,得, ,
所以 .
变式 (多选题)[2024·河南济源高级中学高一月考] 设, 为实数,满足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C
A. B. C. D.
[解析] 因为,,所以, ,故A错误,
B正确.
因为,所以,故C正确.
因为 ,所-以,故D错误.故选 .
[素养小结]
在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范围时要注意,同向(异向)不等式的两边可以相加
(相减),这种转化不是等价变形,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多次使用这种转化,就
有可能扩大取值范围.有时需建立待求代数式的整体与已知代数式的整体之间的
关系,最后利用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从而求得待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
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若,则;若,则 .
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作差、变形、定号、结论.
1.不等式性质的实际应用
例1 某粮站分两个等级收购小麦,一级小麦每千克元,二级小麦每千克 元
.现有一级小麦千克,二级小麦 千克,从粮站的角度考虑,能否以两
种价格的平均数收购?为什么?
解:当分级收购时,粮站支出 元;
当按两种价格的平均数收购时,粮站支出 元.
因为,且 ,
所以当 时,粮站占便宜,可以这样收购;
当 时,两种收购方式的支出一样,可以这样收购;
当 时,粮站吃亏,不建议这样收购.
2.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
例2 已知,,求 的取值范围.
解:方法一:设,,
则,, , ,
.
,, ,
则,则 .
即的取值范围为 .
方法二:令 ,
则 ,
解得
则 .
又, , ,
故的取值范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