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单元 声现象 单元练习卷 人教版(2024)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得分
1、 选择题(满分30分, 每小题3分)
1. 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 D.应该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2. 2025蛇年春晚开场,一曲由多民族乐器合奏的传统音乐《春回大地》便震撼了全场。这首曲目融合了二胡、古筝、琵琶、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旋律悠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奏的琵琶声越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越快
B.吹笛子时,空气柱振动产生了声音
C.拉二胡时,手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古筝琴弦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 如图所示,在“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特定排列的横向凹槽,当汽车以指定速度行驶时,会发出动听的音乐,既能够引导驾驶员减速,又能增加旅途的乐趣。下列关于汽车在“音乐公路”上行驶时,发出音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路面振动引起的
B.凹槽越深,音乐声的音调越高
C.凹槽的间距越小,音乐声的音调越高
D.汽车行驶的越快,音乐声传播的速度越快
4. 关于运动会上出现的不同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校长在主席台上宣布运动会开幕,台上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掌声的音调高
B.开幕式上,同学们才艺表演时,弹奏古筝的同学用手指拨动不同的琴弦时,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广播发出的很大的声音,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他们来说,这个声音是噪声
D.百米赛跑时,裁判员听到发令的声音后计时,对应的运动员成绩会变差
5.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有下列5中声音:①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的演奏声③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④街上汽车的鸣笛声⑤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
6. 如图所示,某中学有一个136m×50m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了两个音箱S1和S2,广播操音乐响起后,李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觉得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有两个位置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7. 篪(chí)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横吹竹管乐器如图所示。其外形与笛子相似,但两端封闭,无孔膜,吹奏时按压不同的孔可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有关篪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篪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篪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C.能区分篪声和笛声是因为音调不同
D.按压不同孔时,篪声的响度改变
8.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C.丙图:艺术家使用二胡演奏时,需要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色
D.丁图: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9. 教室内我们的身边都有许多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下列关于我们身边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班主任老师还没进班就听到“小聪”在朗读,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
B.老师上课带“小蜜蜂”,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老师上课时下面的同学“窃窃私语”,因为响度小,所以不是噪声
D.因为外面吵闹,所以老师要求关上窗户,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10. 某同学用七个相同的玻璃瓶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做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他对水瓶调试时,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越用一根筷子敲击每个瓶子的中部, 认真听发出的声音;第二次是对着瓶口向瓶内吹气,认真听发出的声音。对于这两次实验听到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实验中听到的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第一次实验中用相同的力从左向右依次敲击瓶子,听到的声音响度越来越大
C.第二次实验中听到的声音和第一次实验中听到的声音音色相同
D.第二次实验中从左向右依次对着瓶口向瓶内吹气,听到的声音音调越来越高
阅卷人
得分
2、 填空题(满分20分,每空2分)
11.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听不见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12.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听见蛙声说明空气 (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能辨别出是蛙声而不是鸟鸣声,是根据它们声音的 不同。
13. 如图所示,用小锤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被弹起。由此可知:发声体在 ; 可以传声,且声音能传递 。
14. 如图所示,是现在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断桥铝”,它主要的优点有密封性好、保温、抗渗性能优良等。断桥铝采用的三层真空玻璃可以有效地减弱室内噪声,这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敲击玻璃可以发出声音,该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阅卷人
得分
3、 实验题(满分30分)
15.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几组装置。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到乒乓球静止不动,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声,再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 ,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图乙中,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窗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做了真空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避免噪声干扰。
16.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两组装置。
(1)图1-1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1-2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①本实验中听到的声音应该是 (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③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两次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 与振幅的关系。则这两次声音的波形图如图2是 (选填“A”、“B”或“C”);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④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 。
17. 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A.硬纸板接触圈数不同的齿轮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
C.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敲鼓的力度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屑在跳动,用力越大,纸屑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越响,利用小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振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法;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声音是 波。
阅卷人
得分
4、 简答题(满分6分)
18. 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19.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请你从这两个方面各举出一条声音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阅卷人
得分
5、 综合题(满分14分)
20. 某同学利用声速测量器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如图所示为测量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使用说明书:(1)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2)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3)液晶屏会显示出甲、乙第一次接收到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s=1000ms)。即:甲乙中任意一个采集器接收到声信号时开始计时,直到另一个接收器接收到声信号时停止计时。
(1).若将铜铃放在甲乙连线的中点处(如图A),则敲响铜铃后,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会为: ms。
(2).调整甲乙的位置(如图B),测量出s1、s2的长度,敲响铜铃后,液晶显示屏上即显示出时间差t。请用s1、s2和t写出计算声速的表达式:v = 。
(3).保持图B中器材位置不变,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并敲响铜铃,发现显示屏上的示数变小,这说明在空气中,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
(4).该同学查阅资料时发现声速表,想继续利用该装置测量声音在铁棒中的传播速度。他将一根直铁棒架在甲乙之上,并用锤子敲击铁棒(如图C),根据显示屏上出现的示数计算出结果。同组小黄同学指出:声音除了通过铁棒传播,同时也通过空气传播,采集器采集到的可能是从空气中传播过来的声信号,所以这个测量方法不合理。你同意小黄同学的说法吗? (选填“同意”或“不同意”)为什么? 。
声速表
介质 声速
空气(15℃) 340m/s
铁棒 3750m/s
22. 小明是钓鱼爱好者,最近购买了钓具的新设备——冰上声呐探鱼器(如图甲)。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小明通过说明书发现,探鱼器声呐工作面内部是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利用超声波的特点可以测量各种距离,如河道宽、水深、冰层厚度等。选择不同模式,就可测对应模式下的距离。小明选了测水深模式测量自家院子宽度,将其尾部紧靠院子一侧墙壁,对准另一侧院墙按下开关,结果显示135m,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换用合适的测量模式后得到了合理的测量结果。
在冰钓钓场的冰面上,选择计时模式测量冰面的厚度(记录从超声波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紧贴冰面并与冰面齐平,按下开关,显示数值为t1=0.02s。
(1)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水下探测,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
(2)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530m/s,是空气中声速v空的4.5倍,不计设备自身长度,则小明家院子的实际宽度为 m;
(3)若小明测量冰面的厚度时没有将探鱼器与冰面齐平(倾斜放置),则显示的数值将 0.02s(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可能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C D D A A A D
2、 填空题
11. (1). 介质(2). 空气(3). 真空
12. (1). 能(2). 音色
13. (1). 振动(2). 空气(3). 能量
14. (1). 传播过程中(2). 振动
三、实验题
15. (1). 被反复多次弹开; 振动 (2). 介质
16. (1). 振动(2). A(3). 慢(4). 低(5). 频率(6). 响度(7). A(8). 20Hz
17. (1). AC(2). 频率(3). 转换(4). 钢尺(5). 增加(6). 次声
四、简答题
18. 答: 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而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仅56Hz,低于人的听觉所能觉察的最小频率。所以,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19. ①声音传递信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②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碎结石、超声波加湿器。
五、综合题
20. (1) 0 (2) (3) 增大 (4)不同意; 因为铁棒中的声速比空气中声速大得多
21. (1).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2). 30(3). 大于(4).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不只是冰的厚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