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2 The world of Art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5课时 Grammar in use 课型 语法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不定代词 / 副词部分:呈现含 “anything、nothing、anybody、nobody、everyone、no one、everywhere、somewhere” 等的句子,讲解其用法;通过活动练习 “anything、someone、anywhere、something、everything” 等的运用;在语篇中考查对 “something/anything、anywhere/somewhere、anytime/sometime、nothing/something” 等的辨析。感叹句部分:通过对话呈现 “How exciting!、It sounds wonderful!、What a pity!” 等感叹句;梳理 “What + n. + S + v.!、How + adj./adv. + S + v.!” 等结构;结合图片练习造感叹句。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帮助学生掌握不定代词 / 副词的语义和用法,能准确运用感叹句表达情感,提升英语语法运用和表达的丰富性,同时借助语法学习,加深对艺术、生活等相关话题的理解,感受语言的表意功能。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以 “Grammar in Use” 为主题,通过 “Activity” 系列活动(观察图片、读句子、完成句子、阅读语篇圈词、对话练习、表格梳理、图片造句等),从感知、练习到运用,逐步渗透语法知识,形式多样且具层次性。
学情分析
【已知】学生有一定英语词汇和基础句型积累,对简单代词、副词及感叹句有初步认知,能理解基本的肯定、否定表述。 【未知】对不定代词 / 副词的细微语义差别(如 “something” 与 “anything”,“somewhere” 与 “anywhere” 等)区分不清;感叹句结构易混淆,尤其是 “What” 和 “How” 引导的感叹句在复杂结构中的运用。 【能知】通过 “观察 — 归纳 — 练习 — 应用”,学生可掌握不定代词和感叹句的基本用法,能在教师引导下,在艺术话题中灵活运用。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能正确使用 something, anything, someone 等不定代词及 anywhere 等地点 / 时间副词;能掌握感叹句结构(What + (a/an) + 形 + 名 + (主 + 谓)!;How + 形 / 副 + (主 + 谓)!),并在描述艺术作品、生活场景时灵活运用。 思维品质:通过 “观察例句 — 归纳规则”,培养逻辑思维;描述艺术时,发展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表达。 学习能力:学会 “观察例句 — 归纳规则 — 练习应用” 的语法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文化意识:通过艺术主题语境,感受中外艺术魅力,增强对艺术文化的欣赏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掌握前缀 non-, dis-, un-, mis-, in- 和 im- 的基本含义(表示与原词相反或否定的意义),并能识别带有这些前缀的单词。能正确使用 dislike, uncomfortable, impossible, nonstop, misplace 等由前缀构成的单词,完成句子填空练习。让学生掌握 need to do(需要做某事)、don't need to do(不需要做某事)和 needn't do(不必做某事)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区别。 难点:
区分不同前缀(如 in- 和 im-)的使用场景,以及它们与不同词根的搭配规律,避免混淆。 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判断应使用哪个带前缀的单词,确保语义正确,例如在描述 “不可能保持健康” 时,正确使用 impossible。准确区分 don't need to do 和 needn't do 的语义细微差别(don't need to do 更侧重客观上不需要,needn't do 更侧重不必、没有必要),并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借助歌曲、视频与图片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 “everybody” 等不定代词的形式与语境,建立语法认知起点;激发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降低抽象语法的学习门槛;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加粗的不定代词,培养 “聚焦关键信息” 的阅读习惯。掌握复合不定代词的定义(some/any/no/every+one/body/thing 构成)及四大考点(主语用法、some-/any - 区别、与形容词 / 不定式的位置关系);能准确区分 “指代人(For people)” 与 “指代物(For things)” 的不定代词,完成分类任务;能运用所学不定代词,正确完成 “句子填空” 与 “文本圈词” 练习,初步实现语法应用。通过视频与歌曲,感知感叹句 “表达强烈情感” 的功能与 “what/how” 引导的基本形式;结合图片与表格,归纳并掌握感叹句的核心结构:“What + (a/an) + adj. + n. (+S+V)!”“How + adj./adv. (+S+V)!”;能完成 “表格填写” 任务,明确两种感叹句的结构差异与使用场景。 任务一: Lead in 1.Let's enjoy a song.
先播放不定代词主题视频,再结合重复 “everybody” 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
2. Read and think. Everybody wants to love. Everybody everybody wants to be loved. Oh oh oh oh oh oh ... Everybody wants to love. Everybody Everybody wants to be loved. Oh oh oh oh oh oh ... 通过 “看图读句(关注加粗词)”,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熟悉不定代词的形式与用法,为后续学习铺垫。
3.Activity 1 Look and read.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read the sentences.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 in bold. 任务二:Presentation- Indefinite pronouns / adverbs of place/time 1. Look and learn. 学习不定代词分用法
定义:由some, any, no, every分别加上-one, -body, -thing构成的不定代词叫做合成不定代词或复合不定代词。 考点一:复合不定代词做主语 考点二:some- 和any- 的用法 考点三:复合不定代词和形容词的位置关系 考点四:复合不定代词跟不定式的位置关系 2. Look and match. 通过 “Look and match” 分类游戏,将抽象的 “指代对象” 转化为 “For people(如 somebody)/For things(如 something)” 的具象匹配任务,让学生在动手互动中快速区分不定代词的功能区分“For people”与“For things” 3. Activity 2 Read and 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 4. Activity 3 Read and circle. Read the text and circle the correct words. 任务三:Presentation- Exclamatory sentences Watch and sing. 播放一首关于感叹句的视频, 感知感叹句的用法。 Activity 1 Look and read.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read the sentences.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 in bold. Look and learn. 学习感叹句的用法。 4. Activity 2 Complete and learn. Complete the table and learn how to use the exclamatory sentences. 任务一: 观察学生在 “听歌跟唱”“观看视频” 时的参与度(如是否主动跟唱、专注观看)通过 “Read and think” 环节,提问学生 “歌词中重复出现的‘everybody’指什么?”“图片句子里加粗的词有什么共同点?”,判断学生是否能初步识别不定代词,达成感知目标。 任务二: 检查 “Look and match” 分类游戏的正确率;批改 “Activity 2 填空”“Activity 3 圈词” 的作业,统计考点错误率;提问学生 “复合不定代词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用什么形式?”“为什么‘something interesting’是对的,‘interesting something’是错的?”,判断学生是否理解考点逻辑。 任务三: 观察学生观看感叹句视频时的反应(如是否能识别出视频中表达兴奋、赞叹的句子),提问 “这些句子和平时说的陈述句有什么不同?”,判断情感感知效果;检查 “Activity 2 表格” 的填写正确率(如是否能正确区分 “what” 后接名词、“how” 后接形容词 / 副词),随机抽查学生朗读感叹句,判断是否掌握语气与结构。
设计意图 采用 “歌曲 + 视频” 的多模态导入,契合初中生喜欢生动、直观内容的特点,避免语法导入的枯燥感;先让学生在真实语境(歌曲、图片)中 “接触” 不定代词,而非直接讲解定义,符合 “先输入后输出、先感知后归纳” 的语法教学原则,为后续系统学习铺垫认知基础。采用 “定义讲解 + 考点拆解” 的方式,将复杂语法知识模块化,降低理解难度;“分类游戏” 将抽象的 “指代对象” 转化为具象的匹配任务,增强互动性,帮助学生快速区分不定代词的功能;“填空 + 圈词” 练习为 “控制性练习”,聚焦基础考点,确保学生扎实掌握语法规则,为后续灵活应用打牢基础。延续 “多模态导入” 思路,用 “视频 + 歌曲” 让学生先体会感叹句的 “情感功能”,再学习 “结构规则”,避免 “先讲结构再谈功能” 的机械教学;“表格归纳” 将两种感叹句的结构对比可视化,帮助学生快速理清逻辑,突破 “what 与 how 的辨析” 这一难点,符合初中生 “直观化学习” 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能结合图片情境,灵活运用感叹句的两种结构(what/how 引导)造句;确保造句符合语法规则(如 “what” 后接名词时的 a/an 使用、“how” 后接形容词 / 副词的正确性),同时能通过句子表达对图片内容的情感(如赞叹、惊讶)。 任务四:Practice Activity 3 Look and make.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make exclamatory sentences. 以 “看图造句” 为核心,提供具体图片情境,让学生运用感叹句结构描述画面,实现 “语法规则” 到 “简单应用” 的转化,巩固感叹句的灵活使用。 任务四: 统计学生每幅图写出的感叹句数量(至少 1 个),检查语法正确性;观察句子是否能匹配图片情境(如看到 “可爱的小猫” 写出 “How cute the cat is!”,而非无意义的语法堆砌)。
设计意图 从 “任务三的表格归纳(理论)” 过渡到 “看图造句(实践)”,属于 “半控制性练习”—— 图片提供具体语境,限制话题范围,同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what/how 结构,兼顾 “基础巩固” 与 “灵活尝试”; 让学生在 “描述图片” 中运用语法,实现 “语法规则” 与 “意义表达” 的结合,避免孤立练语法的误区。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能在动态视频情境(《猫和老鼠》片段)中,捕捉关键信息(如角色表情、场景细节),写出尽可能多的感叹句;能熟练运用 “what/how” 两种结构,确保句子语法正确、情感贴合视频内容(如对 “Tom 愤怒的表情” 写 “How angry Tom is!”);提升 “在真实语境中快速提取信息、运用语法表达情感” 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师生共同练题,系统回顾本节课核心知识:不定代词的四大考点、感叹句的两种结构;梳理 “不定代词 — 感叹句” 的知识逻辑,形成完整的语法知识框架;查漏补缺,解决学生在前期学习中遗留的疑问(如不定代词与形容词的位置、what/how 的辨析)。 任务五:Production Watch and write. Watch the video and write as many exclamatory sentences as possible. 结合《猫和老鼠》动画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场景写出尽可能多的感叹句,既调动兴趣,又检验学生在动态语境中提取信息、运用语法的综合能力,实现 “自由产出”。 Exclamatory sentences: What ...! / How ...! What + (a /an ) adj. + n. (+S+V.)! How+ adj. / adv. (+S+V.)! 例:
How angry Tom looks! What a big shadow that is!
… 任务六:Summary 师生共同通过练习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词汇、句型、阅读技巧等。
任务五: 统计学生写出的感叹句总数(至少 3-5 个),判断语言输出的流畅度;检查句子语法错误率(如结构错误、冠词遗漏),判断句子是否能准确对应视频中的具体场景(如是否将 “大影子” 写成 “What a big shadow it is!”)。 任务六:
批改课堂总结练习,统计整体正确率,重点关注前期错误率较高的考点(如 some-/any - 的用法、感叹句的 a/an 使用);提问学生 “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两类语法?每类语法的关键知识点是什么?”,判断学生是否能清晰复述知识框架。
设计意图 选择学生熟悉的《猫和老鼠》动画片段,创设 “真实、有趣” 的产出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任务要求 “尽可能多的句子”,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快速反应,实现从 “可控练习” 到 “自由产出” 的跨越,检验语法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 “产出导向” 的教学理念。采用 “师生共同练题” 的形式,避免教师单向总结的枯燥感,让学生在 “做题 — 回顾 — 答疑” 中主动梳理知识;聚焦 “核心知识点 + 易错点”,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纠正错误,确保本节课知识的完整性与牢固性,为后续学习做好衔接。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完成课本 Activity 2、Activity 3剩余部分,以及补充的 “不定代词 + 感叹句” 基础练习题。 通过重复练习,强化课堂所学语法规则,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形式。
提高题: 结合 “艺术主题”,写 5 个含不定代词的句子和 5 个感叹句,要求语境合理、语法正确。 将语法与实际话题结合,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法的能力,同时加深对艺术主题的感受。
拓展题: 查找一篇关于 “艺术作品”的英文短文,找出其中的不定代词和感叹句并分析用法;模仿短文,写一段自己对 “喜欢的艺术作品” 的评价。 通过 “阅读 — 分析 — 模仿写作”,让学生在真实语篇中体会语法运用,同时了解更多艺术文化内容,提升跨文化意识。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从不定代词的学习到感叹句的讲解,借助歌曲、视频等多模态资源,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逐步感知语法知识,降低了语法学习的枯燥感,使学生更易融入课堂,提升了学习积极性。 不足:在讲解复合不定代词的构词规则时,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定义阐述,没有结合更多丰富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部分学生对构词逻辑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影响了对后续考点(如与形容词、不定式的位置关系等)的掌握。 改进:后续教学中,为复合不定代词的构词规则补充大量不同类型的实例,如用 “somebody(某人)、someone(某人)、something(某事)” 等例子,清晰展示 “some + body/one/thing” 的构词方式,再延伸到 “any、no、every” 的组合,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构词逻辑,为后续考点学习筑牢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