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精神·信仰·力量·情感 第7课时实践园地《竖笛演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精神·信仰·力量·情感 第7课时实践园地《竖笛演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9-23 21:1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践园地《竖笛演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湘艺版(2024)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教学背景
在 2022 年新课标全面实施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以 “立德树人” 为根本任务,强调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单元《精神 信仰 力量 情感》作为湘艺版 2024 年修订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开篇单元,集中选编了《大路歌》《就义歌》《洪常青就义》等具有深厚革命历史底蕴和强烈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旨在通过音乐艺术载体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从教材编排来看,新版教材模糊了 “欣赏” 与 “演唱” 的界限,更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实践体验。本课时《竖笛演奏》作为单元实践园地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艺术表现的关键作用,是连接音乐理解与情感表达的桥梁。通过竖笛这一课堂普及乐器的演奏实践,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乐理论基础和乐器演奏经验,对六孔竖笛的基本指法有一定掌握,但在气息控制、情感表达等进阶技巧方面仍需系统训练。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既有探索兴趣,也存在情感体验不够深刻的问题。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将技术训练与文化理解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时以新课标 “以美育人”“强调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 等基本理念为指导,构建 “历史语境 — 技术习得 — 情感表达” 三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的原则,将竖笛演奏技巧的学习融入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避免单纯的技术训练。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分析音乐要素、设计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革命音乐的精神内涵,实现 “技” 与 “艺” 的统一。
注重学科综合与文化渗透,将音乐与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分析《大路歌》的劳动节奏时,联系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在处理《就义歌》的旋律线条时,结合歌词所蕴含的革命气节,使学生在演奏中不仅掌握技巧,更能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意义。
遵循 “循序渐进” 的教学规律,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设计由浅入深的学习活动。从基本指法巩固到气息技巧训练,再到完整作品演奏,最后实现情感再创造,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和演奏革命题材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旋律的情感特质,区分《大路歌》的刚毅节奏与《就义歌》的悲壮旋律在音乐表现上的差异,感知不同音乐要素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二)艺术表现
掌握六孔竖笛在 C 调(筒音为 1)下的连音、吐音等演奏技巧,能够用稳定的气息吹奏《大路歌》片段,做到节奏准确、音高稳定。
学会运用力度变化(f-p)和速度处理(稍快 - 行板)表现作品情感,在演奏中体现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三)文化理解
了解《大路歌》等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革命实践的密切关系,认识到音乐在传递精神力量、凝聚民族情感中的重要作用。
(四)创意实践
能够在掌握原作基础上,通过调整换气点、强弱对比等方式对旋律进行个性化处理,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旋律变奏创作,表达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竖笛演奏中的连音(⌒)与吐音(●)技巧在革命歌曲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大路歌》中劳动节奏的准确表现。
理解音乐要素(节奏、力度、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学会在演奏中注入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气息控制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演奏《就义歌》长音片段时保持音高不变、音色饱满。
把握革命歌曲的情感基调,将历史情感转化为恰当的音乐表现,避免技术正确但情感空洞的演奏。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红色旋律的唤醒
1.教师播放《大路歌》的历史音频片段,同时展示 20 世纪 30 年代工人运动的历史图片。
2.师问:“同学们在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样的节奏特点?这些图片和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生答后教师总结:“这段音乐采用了坚定有力的劳动节奏,表现了工人阶级团结奋斗的精神。今天我们就通过竖笛来演奏这首歌曲,感受其中蕴含的力量。”
4.展示单元主题 “精神 信仰 力量 情感” 板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竖笛演奏表现革命音乐的情感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和视觉材料的结合,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音乐与历史的联系,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奠定基础。利用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感知音乐要素,培养其审美感知能力。
新知讲授:技巧与情感的关联
1.教材作品分析
展示《大路歌》片段的乐谱(C 调,4/4 拍),引导学生观察:
师问:“乐谱中出现了哪些特殊的音乐记号?(指向连音线和跳音记号)这些记号可能表达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连音线表示旋律的连贯流畅,如同工人团结一心;跳音记号表现有力的步伐,象征前进的决心。”
播放专业竖笛演奏的示范音频,让学生对比聆听连音与跳音的不同效果。
2.演奏技巧讲解
出示六孔竖笛 C 调指法图表(筒音为 1),重点复习 5、6、1 等常用音的指法。
连音技巧:教师示范连音吹奏时气息的平稳过渡,强调 “气连而不吐” 的要领,提示学生想象 “一条连续不断的旋律线”。
吐音技巧:讲解舌尖轻吐的方法,示范《大路歌》开头的 “5 5 6 | 1 - |” 节奏型,强调每个音的清晰度,如同 “有力的口号”。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单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指法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乐谱分析建立音乐记号与情感表达的关联,让技术学习服务于情感表现。利用图表和示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技巧要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实践练习:分层进阶的演奏
1.基础练习
发放《大路歌》简化版旋律片段(包含 8 小节核心主题),学生先进行视唱练习。
师问:“这段旋律中哪些地方需要用连音?哪些地方需要用吐音?为什么?”
学生标记后,慢速吹奏练习,教师用指挥手势提示节奏和气息。
2.技巧强化
针对学生易错的节奏型 “5 5 5 | 6 1 2 |” 进行重点练习,采用 “拍手打节奏 — 唱名练习 — 吹奏实践” 的三步法。
设计 “气息控制游戏”: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能在吹奏长音 “1” 时保持更稳定的音量和音高,教师用力度变化曲线图实时记录。
3.情感处理
播放《就义歌》片段,师问:“这首歌曲与《大路歌》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我们的演奏方法需要做哪些调整?”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就义歌》需要更缓慢的速度、饱满的气息和渐强的力度处理。
学生尝试演奏《就义歌》主题旋律,教师示范如何通过气息强弱变化表现悲壮情感。
【设计意图】采用分层练习设计,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游戏化练习激发学习兴趣,让技术训练更具趣味性。对比分析不同作品的情感处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合作展示:音乐情感的表达
1.小组编排
将学生分为 4 人小组,每组选择《大路歌》或《就义歌》的片段进行排练。
要求各组讨论确定演奏方案,包括速度处理、力度变化、换气点设置等,并填写 “演奏设计表”。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小组如何将历史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演奏处理。
2.班级展演
各组依次上台演奏,其他学生担任 “音乐评论员”,填写评价表(包含 “节奏准确性”“技巧运用”“情感表达” 三个维度)。
师问:“哪组的演奏最能让你感受到革命精神?他们运用了哪些演奏技巧达到这种效果?”
学生互评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肯定优点并指出改进方向。
3.创意延伸
引导学生尝试对《大路歌》主题进行简单变奏,如改变节奏型或加入装饰音。
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讨论不同变奏版本所表达的情感差异。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评价环节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音乐表现的有效性,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创意延伸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实创意实践的核心素养目标。
拓展升华:音乐与历史的对话
多媒体展示《大路歌》的创作背景:1934 年聂耳为电影《大路》创作的主题曲,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苦难与抗争。
师问:“如果我们是当时的工人,演奏这首歌曲时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这种心情如何通过竖笛表现出来?”
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再次演奏,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历史情境,调整演奏状态。
播放现代交响乐团演奏的《大路歌》版本,对比不同乐器表现同一主题的差异。
师问:“竖笛演奏与交响乐演奏各有什么特点?哪种更能让你产生情感共鸣?”
1.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情感表达的共通性。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背景的补充,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文化理解。对比聆听不同版本的演奏,拓展音乐视野,理解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再次演奏时融入历史想象,提升情感表达的深度。
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大路歌》《就义歌》等革命歌曲的竖笛演奏实践,我们不仅掌握了连音、吐音等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通过音乐要素表达情感内涵。从技巧层面,我们理解了气息控制对音色的影响,掌握了不同音乐记号的演奏方法;从情感层面,我们感受到了革命音乐中蕴含的精神力量,理解了音乐作为情感载体的重要作用。
竖笛虽小,却能传递丰富的情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到:任何乐器的演奏都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表达。革命先辈用音乐鼓舞斗志,今天我们通过演奏传承精神,这就是音乐的力量,也是单元主题 “精神 信仰 力量 情感” 的最好体现。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练习本节课的曲目,尝试用竖笛演奏其他红色歌曲,感受不同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展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