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7课《眺望你的路》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人音版[2024]音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7课《眺望你的路》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人音版[2024]音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9-29 23:4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眺望你的路》教学设计
课题 《眺望你的路》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影视音乐《眺望你的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歌,布鲁诺·库莱作曲,史菁译词,以童声合唱传递“救赎、希望” )。音乐以简洁旋律(级进为主)、轻快节奏 为核心,串联“孤独→互助→希望”的电影叙事,是“影视音乐治愈心灵、传递教育温度”的经典范例,承载“音乐改变人生”的文化内涵。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捕捉旋律“轻快、温暖”的情绪,理解童声合唱(如二声部交织) 对“孤独→希望”意境的塑造。艺术表现:分析旋律“级进线条、重复句式”的特点,哼唱主题片段,体会影视音乐的情感治愈力。创意实践:为旋律设计肢体动作/二声部和声(如“孤独段:单人动作;希望段:多人互动” ),用艺术形式诠释音乐内涵。4. 文化理解:关联“音乐教师用合唱改变问题学生”的故事,领悟影视音乐承载的“教育温暖、人性向善”精神,激发对“音乐育人”的思考。
重点 把握旋律的哀婉特质,哼唱主题片段,理解影视音乐与剧情的情感关联。
难点 体会小提琴音色、旋律线条 对“苦难→救赎”的递进表达;用创意形式诠释音乐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片段(聚焦“音乐教师指挥学生合唱,问题学生逐渐投入” ),提问:“画面传递什么情绪?音乐如何改变学生?” 2. 引出课题:“这就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主题歌——用旋律讲述‘音乐救赎’。” 1. 观看片段,描述“温暖、治愈”的情绪;2. 初听音乐,感知“童声合唱与剧情的融合”。 借影视片段 激活成长与教育记忆,搭建“音乐→剧情→人文思考”的桥梁。
讲授新课 背景与关联:介绍电影故事:“问题学生‘放牛班’遇音乐教师,用合唱融化冷漠,主题歌贯穿‘孤独→互助→希望’的叙事。” 讲解作曲:“布鲁诺·库莱用童声合唱(二声部交织) (如‘孤独段单旋律→希望段和声’ ),让音乐成为‘心灵解药’。” 旋律感知:1. 播放全曲(童声合唱版),引导 闭眼聆听+联想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如孤独孩子、合唱教室 )” 2. 分析旋律特点: - 出示简谱,标注级进线条(如3 3 3 1 2 )、重复句式(如3 1 7 6 7 #5 ) → 营造“简洁、温暖”的氛围; - 指出节奏轻快(如2 2 2 7 1 1 2 3 ) → 传递“希望、向前”的动力。 3. 引导 哼唱主题片段 :“用轻快、柔和的气息,模仿童声合唱的纯真,感受旋律的‘治愈感’。” (三)情感深化:1. 分段聆听(孤独段、希望段),提问:“哪部分更‘孤独’?哪部分有‘希望’?音乐如何体现?(如单旋律→二声部 )”2. 关联剧情:“当问题学生融入合唱,旋律的二声部交织 → 象征‘互助与希望’。”3. 拓展讨论:“音乐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对‘塑造人物、推动剧情’有何作用?” 1. 背景关联:倾听故事,理解“音乐服务教育救赎”的意义;识别“童声合唱”与“情感表达”的关联(如单旋律=孤独 );旋律感知:闭眼联想,描述“孤独孩子、合唱教室”等画面; 分析级进线条、重复句式的听觉感受;哼唱片段,体会“用气息模拟童声”的治愈;3. 情感深化:对比段落情绪,识别“单旋律→二声部”的表意;讨论“音乐重复”对人物成长(如“冷漠→投入” )的强化作用。 从背景→旋律→情感 分层剖析,通过“哼唱、联想、对比”,让学生掌握影视音乐“以歌传情”的技巧,深化文化理解。
课堂练习 创意联想:任务:为旋律设计肢体动作/绘画,表现“苦难→救赎”的情感变化(如苦难段:低头、缓慢移动;救赎段:抬手、微光闪烁 );提示:结合“辛德勒名单”的象征物(如“名单上的名字=生命希望” )。 2. 小组展示:分组创作,用“动作+旁白”或“绘画+讲解”呈现音乐内涵;教师点评:聚焦“音乐与创意的情感契合度”(如“动作的缓慢能否呼应旋律的深沉” )。 1. 分组讨论,设计动作/绘画;2. 展示成果,用艺术形式诠释“音乐→情感→剧情”的关联。 强化对影视音乐“情感渲染力” 的理解,通过“创意输出”提升审美表达与文化共鸣。
课堂小结 总结核心:“《眺望你的路》用童声合唱、级进旋律,串联‘孤独→互助→希望’的剧情,传递教育温暖与音乐育人的力量。” 提问升华:“听完音乐,你对‘音乐改变人生’有什么新思考?” 3. 齐唱/哼唱主题旋律,以“音乐传递温暖”,升华情感。 1. 回顾“旋律特点→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的逻辑;2. 分享“音乐能治愈心灵、促进成长”的思考;3. 齐唱/哼唱,抒发对“教育温暖”的敬意。 串联”音乐→精神→行动” ,将审美体验升华为“音乐育人、温暖向善”的文化思考。
板书设计 书写板书:《眺望你的路》主题歌 演唱:童声合唱(单旋律=孤独,二声部=互助)` 旋律:级进线条(简洁)重复句式(深化温暖) 情感:孤独 → 互助 → 希望 内核:音乐育人 · 教育温暖`
十、教学反思1. 优势:影视片段+旋律联想,有效激活教育与成长记忆;哼唱童声旋律,降低“合唱理解”的门槛,学生参与度高。2. 不足:部分学生对“二声部交织”的听觉差异感知不明显,创意表达(如和声设计)的深度需加强。3. 改进:增加二声部对比聆听(单旋律 vs 二声部交织 ); 提供“学生从冷漠到投入”的影视片段+音乐同步分析,强化“音画关联”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