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周 反应热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B. 表示放热反应,表示吸热反应
C. 与反应生成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 与反应放出的热就是的燃烧热
2. 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反应需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从外界获得能量
B. 甲烷的燃烧热,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甲烷气体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的总能量
D. 已知: , ,则
3.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则氢气的燃烧热
B. 、时, 的燃烧热燃烧时生成稳定的,的燃烧热燃烧时生成稳定的
C. 含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已知,,则
4. 对于: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热,是放热反应
B. 该反应的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 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
D. 该式的含义为:、下, 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5.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白磷,红磷, ,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B. 已知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
C. 已知 , ,则
D. 已知 ,则含的稀溶液与浓硫酸完全中和,放出大于的热量
6. 已知反应:时,稀溶液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碳的燃烧热大于
B. 的反应热为
C. 浓硫酸与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D. 稀醋酸与稀溶液反应生成 水,放出热量小于
7.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B.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 金刚石转化成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金刚石,石墨,
D. 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8.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
A. 由石墨,金刚石,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已知;,则
C. 在时,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D. 在稀溶液中:,若将含与含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的燃烧热为,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 已知、时中和热为,则稀硫酸与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C. , ,则
D. 已知和是工业上常用的阻燃剂,它们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和 ,则等质量的和,阻燃效果较好
10.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与溶液反应:
B. 已知 ,则的燃烧热为
C. 、下,将 和 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放热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D. 密闭容器中,硫粉与 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 时,放出 热量,则
11.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
B. 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
C. 在稀溶液中:,若将含的稀硫酸与含 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
D. 完全燃烧放热,热化学方程式为: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 一定条件,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 已知时,和反应的中和热,则、反应的中和热为
D. 时,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有关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3. 分别取 的盐酸溶液与 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下列操作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是确保盐酸完全反应
B. 向盛装盐酸的烧杯中小心缓慢地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仪器的名称是玻璃搅拌器
D. 在实验过程中,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14. 下列有关中和热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铜丝替代玻璃搅拌器,测得偏高
B.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的水越多,该反应的中和热越大
C.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水的都约为
D. 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
15.已知25 ℃、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s)+O2(g)=CO2(g) ΔH=-393.51 kJ/mol ①
C(金刚石,s)+O2(g)=CO2(g) ΔH=-395.41 kJ/mol ②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19题4个大题,共55分。
16.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在、下,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若适量的和完全反应,每生成需要吸收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生成物的总能量为,且,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已知拆开键,键,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则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已知,石墨,金刚石 ,则稳定性:金刚石_______填“”“”石墨。
已知:
则_______填“”或“”。
“嫦娥”五号预计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火箭的第一、二级发动机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可用肼来制备。用肼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
写出气态肼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在足量的中充分燃烧,放出热量,则的燃烧热为_______。
溶液与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_______。
18. 用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利用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
已知:反应中,被氧化,放出的热量。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开键与断开键所需能量相约为________。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酸与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在时,硫燃烧放岀的热量就是硫的燃烧热
一个反应一步完成和分几步完成,两者相比,经过的步数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19.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1)实验桌上备有量热计、胶头滴管、玻璃搅拌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 。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 (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溶液温度 生成放出的热量
a 溶液 溶液 20℃ 23.3℃ _______kJ
b 溶液 溶液 20℃ 23.5℃
已知:,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各物质的密度均为。
①计算完成上表(保留1位小数) 。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下同)影响;若用醋酸代替盐酸做实验,对测定结果 影响。
(5)若上述实验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第01周 反应热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B. 表示放热反应,表示吸热反应
C. 与反应生成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 与反应放出的热就是的燃烧热
【答案】A
【解析】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故A正确;B.表示吸热反应,表示放热反应,故B错误;C.与反应生成水,且生成沉淀也放出热量,根据中和热概念是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故C错误;D.燃烧热是指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与反应生成的水的状态不确定,所以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的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A。
2. 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反应需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从外界获得能量
B. 甲烷的燃烧热,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甲烷气体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的总能量
D. 已知: , ,则
【答案】D
【解析】A.放热反应也可能需要外界能量引发反应,如氢气燃烧需要点燃等,故A错误;B.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生成的水应该是液态水,故B错误;C.甲烷燃烧为放热反应,则甲烷气体和氧气的总能量大于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的总能量,故C错误;D.变化为还要释放出热量,所以,故D正确。故选D。
3.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则氢气的燃烧热
B. 、时,的燃烧热燃烧时生成稳定的,的燃烧热燃烧时生成稳定的
C. 含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已知,,则
【答案】C
【解析】A.燃烧热是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选项中水是气体不是稳定的液态氧化物,故氢气的燃烧热,故A错误;B.、时, 的燃烧热燃烧时生成稳定的,的燃烧热燃烧时生成稳定的,故B错误;C.依据酸碱中和热的概念分析,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水放出的热量,含 物质的量为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D.碘单质固体变化为气体吸热,碘单质与氢气化合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前者放热大于后者,焓变为负值,则,故D错误。故选C。
4. 对于: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热,是放热反应
B. 该反应的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 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
D. 该式的含义为:、下, 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答案】C
【解析】A.反应的,焓变小于零,则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焓变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状态、物质前面化学计量数的大小,故B正确;C.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纯物质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能量,即丁烷的燃烧热为,故C错误;D.该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下,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
5.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白磷,红磷, ,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B. 已知 ,则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
C. 已知 , ,则
D. 已知 ,则含的稀溶液与浓硫酸完全中和,放出大于的热量
【答案】D
【解析】A.白磷,红磷,,反应放热,可知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而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故白磷不如红磷稳定,故A错误; B.燃烧热是指燃烧物质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注意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不能为气态,故B错误;C. 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均小于,反应是碳的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值越小;反应碳的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故值越大,故,故C错误;D.的物质的量为,与浓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水是,但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与浓硫酸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故D正确。 故选D。
6. 已知反应:时,稀溶液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碳的燃烧热大于
B. 的反应热为
C. 浓硫酸与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D. 稀醋酸与稀溶液反应生成 水,放出热量小于
【答案】C
【解析】A.碳的燃烧热是指碳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所以碳的燃烧热大于,故A正确;B.的反应热为,故B正确;C.稀硫酸与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浓硫酸稀释放热,浓硫酸与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大于 ,故C错误;D.稀醋酸与稀溶液混合,稀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时吸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故D正确。故选C。
7.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B.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 金刚石转化成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金刚石,石墨,
D. 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C
【解析】A.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乙醇的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状态应为液态,故A错误;B.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未标注物质状态,故B错误;C.金刚石转化成石墨的热化学方程式:金刚石,石墨,,故C正确;D.硫燃烧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C。
8.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
A. 由石墨,金刚石,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 已知;,则
C. 在时,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D. 在稀溶液中:,若将含与含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
【答案】B
【解析】A.焓变为正,可知石墨的能量低,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错误;B.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物中气态比固态的能量高,则前者放热多,焓变为负,可知,故B正确;C.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可知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故C错误;D.醋酸电离吸热,中和反应放热,则含与含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故D错误。故选B。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的燃烧热为,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 已知、时中和热为,则稀硫酸与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C. , ,则
D. 已知和是工业上常用的阻燃剂,它们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和 ,则等质量的和,阻燃效果较好
【答案】C
【解析】A.乙醇的燃烧热是指乙醇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放出的热量,所以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错误;B.稀硫酸与稀溶液反应生成放出的热量为,题述中未给出反应量,B错误;C. , ,两个反应中的的状态不同,第一个反应中为气态,第二个反应中为固态,气态转化为固态时放热,根据盖斯定律知,C正确;D.设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质量均为,氢氧化镁分解吸收的热量是,氢氧化铝分解吸收的热量是,吸收的热量多,阻燃效果好,D错误。故选C。
10.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与溶液反应:
B. 已知 ,则的燃烧热为
C. 、下,将 和 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放热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D. 密闭容器中,硫粉与 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 时,放出 热量,则
【答案】D
【解析】A. 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 燃烧热指的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元素要转化为,B错误;C. 可逆反应的指的是完全反应的反应热,而 和 反应放出热量并不是完全反应的热量, 其不是,C错误;D.硫粉与 铁粉生成放热,则 ,D正确。
11. 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
B. 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
C. 在稀溶液中:,若将含的稀硫酸与含 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
D. 完全燃烧放热,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A.因为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所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后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B.铝热反应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发生,但是它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将含的稀硫酸即是,与含即是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故C正确;D.完全燃烧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故选C。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 一定条件,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 已知时,和反应的中和热,则、反应的中和热为
D. 时,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有关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答案】D
【解析】A.水的状态应改为液体,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故A错误;B.合成氨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而热化学方程式中为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由和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放热,可知和完全反应生成 ,放热大于,故B错误;C.中和热为,生成沉淀放热,故C错误;D.在 时,即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热量,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即 ,故D正确。
故选D。
13. 分别取 的盐酸溶液与 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下列操作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是确保盐酸完全反应
B. 向盛装盐酸的烧杯中小心缓慢地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仪器的名称是玻璃搅拌器
D. 在实验过程中,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答案】B
【解析】A.测定中和热时,为了使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完全反应,需要让其中一种反应物稍稍过量,故A正确;B.为减少能量损失,向盛装盐酸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要迅速,故B错误;C.仪器的名称是玻璃搅拌器,故C正确;D.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需要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故D正确。故选B。
14. 下列有关中和热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铜丝替代玻璃搅拌器,测得偏高
B.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的水越多,该反应的中和热越大
C.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水的都约为
D. 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不再变化的温度为终止温度
【答案】A
【解析】A.铜丝替代玻璃搅拌器,热量散失加快,且焓变为负,则测得偏高,故A正确;B.稀的强酸碱反应生成水时的热量为中和热,则中和热与生成水的多少无关,故B错误;C.若生成沉淀是放热,如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则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水的不一定为 ,故C错误;D.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而不是测定不再变化的温度,故D错误。故选A。
15.已知25 ℃、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s)+O2(g)=CO2(g) ΔH=-393.51 kJ/mol ①
C(金刚石,s)+O2(g)=CO2(g) ΔH=-395.41 kJ/mol ②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答案】A
【解析】由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①C(石墨,s)+O2(g)=CO2(g) ΔH=-393.51 kJ/mol;②C(金刚石,s)+O2(g)=CO2(g) ΔH=-395.41 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①-②,整理可得:C (石墨) =C (金刚石) △H=+1.9 kJ/mo1,则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19题4个大题,共55分。
16.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在、下,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若适量的和完全反应,每生成需要吸收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生成物的总能量为,且,则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已知拆开键,键,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则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在、下,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热,则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适量的和完全反应,每生成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每生成克即需要吸收热量,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在反应中,断裂键,三键共吸收的能量为,生成,共形成键,放出的能量为,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17. 已知,石墨,金刚石 ,则稳定性:金刚石_______填“”“”石墨。
已知:
则_______填“”或“”。
“嫦娥”五号预计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火箭的第一、二级发动机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可用肼来制备。用肼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
写出气态肼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在足量的中充分燃烧,放出热量,则的燃烧热为_______。
溶液与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_______。
【答案】
【解析】已知,石墨,金刚石,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等物质的量的石墨所具有的能量低于金刚石所具有的能量,而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故稳定性:金刚石石墨;
表示碳完全燃烧的反应热,表示碳不完全燃烧的反应热,碳完全燃烧放热多,且放热越多越小,因此,;
根据盖斯定律,由得: ;
、时,在足量的中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则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即的燃烧热;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水,而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该反应的中和热;
18. 用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利用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
已知:反应中,被氧化,放出的热量。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开键与断开键所需能量相约为________。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酸与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在时,硫燃烧放岀的热量就是硫的燃烧热
一个反应一步完成和分几步完成,两者相比,经过的步数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
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 ;
; 。
【解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设键键能为 ,键键能为 ,根据反应物的键能生成物的键能,解得 ,所以断开键与断开键所需能量相约为 ;故答案为:;
稀的强酸与洗的强碱完全反应生成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故错误;
在,时,硫完全燃烧放岀的热量是硫的燃烧热,故错误;
一个反应一步完成和分几步完成,放出的热量均相同,故错误;
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故正确;
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是否需要加热无关,故错误;故答案为:。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1)实验桌上备有量热计、胶头滴管、玻璃搅拌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 。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 (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溶液温度 生成放出的热量
a 溶液 溶液 20℃ 23.3℃ _______kJ
b 溶液 溶液 20℃ 23.5℃
已知:,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各物质的密度均为。
①计算完成上表(保留1位小数) 。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若用氢氧化钾代替氢氧化钠,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下同)影响;若用醋酸代替盐酸做实验,对测定结果 影响。
(5)若上述实验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答案】(1)量筒 (2) 否 金属铜丝易导热,热量散失多,导致误差偏大
(3) 56.8kJ
(4)无 有 (5)a、c、d
【解析】(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用量筒量取酸溶液和碱溶液的体积,则还缺少量取溶液体积的量筒,故答案为:量筒;
(2)铜丝是热的良导体,若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时棒热量损失大,热量损失大,实验误差大,则实验中不能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3)①由题给数据可知2次实验测得温度差分别为3.3℃、3.5℃,2组数据都有效,温度差平均值为=3.4℃,50mL0.55mol L-1氢氧化钠溶液和50mL.0.5mol L-1盐酸的质量和为100mL×1g/mL=100g,由放出热量Q=cm△t可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 ℃)×100g×3.4℃=1421.2J=1.4212kJ,则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56.8kJ,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kJ/mol,故答案为:ΔH=-56.8kJ·mol-1;
②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若用KOH代替NaOH,强碱KOH溶液也能和NaOH溶液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等量的水,同样可以测定反应的中和热,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盐酸,由于醋酸为弱酸,电离时吸收热量会导致反应生成等量的水放出的热量少,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故答案为:无;有。
(5)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选;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b不选;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可保证实验成功,故c选;d.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插入稀H2SO4测温度,硫酸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选;故答案为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