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能力提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能力提优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4 16: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能力提优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成绩:
一、学中华美德,做五好少年。请你阅读语段,并完成小题。(6分)
◆“仁”即“仁爱之心”——李世民心怀仁爱,①chì chéng治国,为大唐做出贡②xiàn。
◆“义”即“忠义之气”—廉颇勇于认错、③fù jīng qǐng zuì,是忠义的④diǎn fàn。
◆“礼”即“礼仪之规”—齐相晏子⑤chū fǎng楚国,把礼节置于第一位。
◆“智“即“智谋之力“——冀中人民以智慧⑥xiū zhù了地道,与⑦qīn lüè者斗智斗勇。
◆“信”即“诚信之品”—楚人季布以守信著称,人们称其“⑧yí nuò qiān jīn”。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字词,补全语段。(4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2.下列词语中“置”的意思和语段中加点字“置”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搁置 B.装置 C.置之不理 D.置身事外
二、选择题。(16分)
1.下面各组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冠军 桂冠 怒发冲冠 B.计划 划船 整齐划一
C.离间 间隙 亲密无间 D.强大 强迫 富国强兵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AI的本质是压缩,把不可计数的知识变成了可计算的数据。
B.各国将同心协力,共同应对AI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C.这幅仿古画是AI绘制的,摆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是一件无价之宝。
D.随着AI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AI芯片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球科技界的焦点。
3.下面具体的情景用成语来表现,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协调有序 ②理直气壮 ③望眼欲穿 ④悠然自得
(1)大家配合默契,先到先下,谁也不抢道,谁也不挤谁,人员很快撤离完毕。
(2)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时间一秒一分地跳过,还有两分钟家长会就要开始了,可父亲却久久没有出现,我独自站在教室门前焦急地等待着……
(3)退休后,王大爷的生活很安逸。早晨,他锻炼完身体后,都会泡上一壶茶,慢慢品味一番。吃过早饭,他就到公园里和其他退休人员一起下棋、闲谈。
A.①②③ B.③④① C.①③④ D.④②①
4.下列名句用来劝贪玩的同学珍惜时间好好读书,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D.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5.长沙花鼓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阅读以下文字,选择正确的选项。(6分)
①诙谐幽默、辣味十足的长沙花鼓戏是长沙民众最熟悉的声音。②在长沙人称《戏窝子》的湘江剧场,在一些街道社区的空旷地,时常会有花鼓戏的曲调飘荡。③虽然没有史料做出正面回答,也那些来自民间的地方小戏大都雄花,如花灯戏、地花鼓等。④有学者认为,它们也许与草木相关,与春天的祭仅有关。⑤总之,它们来自大地,植根民间,是智慧结晶。
(1)下面对语段中病句的分析和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句搭配不当,应删去“辣味十足”四个字。
B.第②句标点使用有误,应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C.第③句关联词使用有误,应把“也”改为“但”。
D.第⑤句成分残缺,在“是”后面加上“劳动人民的”。
(2)将“花鼓戏为何姓花”一句插入语段中,最合适的位置在(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3)快速阅读,对上面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长沙花鼓戏是民众熟悉的地方戏剧。 B.花鼓戏的命名与民间文化密切相关。
C.花鼓戏直接关联草木与春天祭仪。 D.长沙花鼓戏以诙谐幽默为艺术特色。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中,按运动速度由快到慢排列为: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游隼→猎豹→鸵鸟→人。
B.《将相和》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C.《搭石》一文中,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来赞扬家乡淳朴的民风。
D.《冀中的地道战》中,冀中人民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是他们顽强的斗志,二是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三是冀中独特的地理位置。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48分)
(一)阅读速度(10分)
【材料一】快速阅读也叫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它的有效读速包括阅读速度、理解率两个方面。比如:一分钟阅读了1000字,10道题答对了6道,那么有效读速就是600字/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逐字逐句地慢读,把“一日十行”这种高效的阅读方法与似懂非懂的“囫图吞枣”等同起来,这其实是对速读的一种误解。
【材料二】初学阅读者往往先用眼睛看到文字,再经过发音器官的默念,传到耳朵,然后由听觉中心传到大脑,最后由大脑去恐索其意义。这样迂回的路线太长,不仅耗货精力,容易疲劳,还会影响理解和记忆的效果。速读只要求眼睛与大脑活动,要使眼睛看到文字、符号咸图形,马上反
映到大脑,立即产生反应,这就是“眼脑直映”。“眼脑直映”的路线比通常看书的路线要短得多,这样阅读的速度就快了。
【材料三】下图是五年级学生东东的有效读速成绩记录表。
1.读材料一可知,有效读速包括 和 。采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解释“有效读速”,这样写的好处是(4分)( )
A.生动形象 B.突出强调 C.具体准确 D.条理清楚
2.请你抓住关键语句,说说“眼脑直映”的原理是什么。(2分)
3.仔细观察东东的有效读速成绩记录表,可以发现东东有效读速成绩的总体趋势是(2分)( )
A.上升 B.下降 C.有升有降 D.先升后降
4.最近,东东很困惑:每次阅读测试,他都能快速读完文章,做完题目,可最终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这是为什么 请你试着解答并给他提一些建议。(至少两点)(2分)
(二)地球是在膨胀还是在缩小 (16分)
①a.地球与周边太阳系一直是“礼尚往来”的美系。举例来说,在太空中四处穿梭的尘埃会不断以流星的形式轰击地球,而地球大气中的气体也会不断散逸到太空中。
②既然地球一直处在有亏有得的状态中,那么地球到底是在膨胀还是在收缩呢
③由于地球上的气体会散逸到太空中,地球——或者更准确地说,地球大气层是在不断收缩的,不过收缩得并不多。
④行星通过吸积过程形成,即太空尘埃不断相撞、逐渐累积咸质量较大的天体。地球约45亿年前诞生之后,吸积仍在小规模继续,以流星和彗星的形式不断加入地球的质量中。
⑤但一旦行星形成后,另一个过程丈会随之开始——大气会开始散逸,这一过程有点类似于蒸发。大气中的氧原子、氨原子和氦原子可以从太阳吸收足够的能量,然后从大气中逃逸出去。
⑥那这些过程会对地球整体质量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科学家只能做个大概的估测。
⑦日前只能进行理论研究,因为很难实时测得地琢的质量,我们掌握的地球重量不够精确,无法看出地球质量是增是减。
⑧但通过观察流星的发生率,科学家估测,每年约有16500吨流星撞上地球、增添到地球质量中,约合1.5座埃菲尔铁塔。b.与此同时,科学家又利周卫星数据估测出了大气透逸的速率,约为82700吨,相当于7.5座埃菲尔铁塔。这意味着地球每年会损失大约66200吨的物质。茧然听上去很多,但从整个行星的尺度来看,这其实只是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⑨科学家利用过去一百年间的大气选逸估算量推算得出,损失的大气若无法得到补充,按每年损失6万吨大气来算,大约50亿年后,地球大气便会损失殆尽。
⑩c.不过,海洋活动以及火山喷发等过程都可以补充地球大气,因此实际可能要耗费约15.4万亿年,地球才会彻底失去所有大气。这个时间相当于字宙寿命的100倍,更何况早在此之前,受太阳演化影响,地球就已变得不再宜居了(太阳预计在50亿年之后转化为红巨星)。所以从长期来看,大气逃逸根本不算什么问题。
总之,我们在为地球的慷慨鼓掌叫好时,也大可以放下心来:地球体积的缩小不会对地球生命造咸任何影响。
1.康康在阅读本文时发现文章标题采用了问句,这样的好处是( )(多选)
(A.引发读者思考B.引出说明对象C.使语言更加生动准确D.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带着这个问题读下去,他找到了答案,原来地球是在
。(2分)
2.本文结构完整,说明严密,细读文章内容,完成下列的思维导图。(4分)
3.阅读第⑥自然段的问题,说说这些过程对地球质量的影响是:
。原因是: 。(2分)
4.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使用的好处。(5分)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作比较
(1)a句( ) b句( ) c句( )(3分)
(2)其中b句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2分)
5.阅读文章时,康康提出第⑧自然段加点词“很小、很小、很小”换成“其中”更合适,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三)母亲的脚踏车(22分)
①记忆中我的母亲总是骑着一辆“风凰”牌脚踏车奔走在乡间小路,我总担心她矮胖的身材会把自行车瘦弱的车胎压落,但直至现在,母亲已年近古稀,那车依然“健硕”。
②那时候,“凤凰”牌自行车可是一种流行。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垂涎于她的“风凰”牌自行车,便偷偷趁她晚班第二天白天要休息的当儿,椅起了她的自行车,因为个子矮小,还只能超着骑。有一次真是胆大妄为,竟然“骑车”前往小镇的书店借书看,书倒是借来了,半路上摔了个人仰马翻,车头整个歪了。当时心想:完蛋了,这可是母亲的宝贝疙瘩啊,看来是免不了一顿毒打了。母亲醒来,看到我这个样子,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笑着对我说:“小因(nān)能千哦,自己都能去镇上借书了。”然后也来不及吃饭,赶紧推着车去修理,怕耽误她去厂里上班。
③初中时的我,很叛逆,心思敏感,一点点情堵都会被放大。有一日回家吃晚饭路过水泥桥时,不慎跌落桥下。人并无大碍,可母亲给我断买的脚踏车却面日全非。回到家被上晚班的母亲见了,责怪我性子太急,也不懂惜物。我听了,怒气冲冲回嘴:“别人看到孩子摔倒,关心孩子都来不及,你却还在关心那辆破车!”说完骑上破车回学校,连饭都不吃。午自修时,班主任带来了一包巧克力牛奶饼干,嘱咐我先填饱肚子。正讶异时,班主任似乎明白我心中所想,笑着说:“你母亲怕你还在生气,让我把饼干拿给你,有什么事都先填饱肚子吧,她是这么说的。”好奇怪,我的那份不满与委屈忽然就被抚平了。原来巧克力牛奶饼干,是那么甜啊。
④中考后,因文理失衢,我以1分之差只能自费读高中,要多交六千元学货。一下子拿出这么一笔钱,对农村家庭来说,着实艰难。家里人都劝母亲:让小园读个中专就好了,还能学个手艺。母亲也不急也不恼,徐徐说道:“因因爱读书,还是读高中好,以后才能考大学。”然后,不顾劝阻,当夜母亲就带我去外婆家借钱。
⑤偏偏是个雨天,雨下得跟不要钱似的,狠狠砸在我们身上。母亲担心我骑车危险,便用她的脚踏车载我前往。骑着骑着,母亲就把雨衣往下拉,覆在我头上,即使我也穿了一件雨衣,她依然怕我被淋湿。渐渐,她的雨衣几乎整个儿覆在我的身上,以至于她的雨帽一半儿是往下倾的,大半张脸暴露在雨中,我在后座能感党到她不停擦脸上的雨水的动作以及奋力骑车的起伏,到外婆家后,果然看到她整个脸涅漉漉的,胖胖的脸被雨永冲刷得更白了。
⑥高中三年倏忽而过,我也确实如母亲所言,考上了很好的大学。大学生活悠闲自在,我不是泡在图书馆,就是在各个城市游玩。有一天,在外打工的父亲打来电话,告诉我这个月的生活费要缓缓才能汇款过来,原因竞是母亲骑脚踏车给我汇款时不小心摔倒了。这时戚才知道,因为家附近没有银行,母亲需要骑很远一段路的脚端车,再坐中巴到有银行的镇上汇款,每月如此。而这件事,她从不假托他人,觉得给读大学的孩子汇救是件很快乐的事。
⑦我仿佛也看到了:母亲熟练地踩着脚踏板,奋力地骑着车,伴着脚踏板“倏倏倏”的声音向前,向首……
1.要想用较快的速度读完本文,以下做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分)
(1)看到题目我很想知道:母亲和脚踏车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于是,我带着这问题开始阅读。( )
(2)读到“古稀”“垂诞”“倏忽”这些词语时,我不太理解,就联系上下文反复读。 ( )
(3)第②-⑥自然段,我主要关注到了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知道了这篇文章是按时
间顺序来写的。( )
2.提取关键字句,根据提示完善下列表格。(7分)
3.对“原来巧克力牛奶饼干,是那么甜啊”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因为巧克力牛奶味的饼干制作中放了很多糖,所以很甜。
B.因为“我”没有吃饭太饿了,所以觉得这包巧克力牛奶饼干特别甜。
C.因为“我”家里条件不好,从来没有吃到过这种饼干。
D.因为母亲托班主任给“我”送吃的,让“我”从这包饼干中体会到了母亲的爱,抚平了“我”的不满与委屈的情绪,所以觉得很甜。
4.文中画线处对母亲进行了 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5.初中时,母亲通过班主任告诉“我”“有什么事都先填饱肚子吧”,但是上文却写母亲自己不吃饭去修理车子,这种写法矛盾吗 为什么 (3分)
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4分)
四、习作。(30分)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邂逅温暖与感动,请以“让我感动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通过对一两件事的记叙表现人物的特点,写出他(她)什么地方让你感动,要表达出真情实感,重点突出,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1.①赤诚 ②献 ③负荆请罪 ④典范 ⑤出访 ⑥修筑 ⑦侵略 ⑧一诺千金
2.B
二、1.C 2.C 3.C 4.B 5.(1)A (2)B (3)B 6.D
三、(一)1.阅读速度 理解率C
2.速读只要求眼睛与大脑活动,要使眼睛看到文字、符号是“眼脑直映”。3.A
4.真正的速读,不仅要阅读速度快,还要边读边理解。建议:①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做题时集中注意力;②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捕捉有效信息。
(二)1.A B D缩小
2.太空尘埃 流星和彗星 散逸 氧原子、氢原子和氦原子
3.微乎其微 虽然地球每年会损失一定量的物质,但从整个行星的尺度来看,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此外,海洋活动以及火山喷发等过程都可以补充地球大气,因此短期内大气逃逸不会对地球质量造成太大影响
4.(1)C B D B
(2)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气逃逸的速率。
5.我认为不合适,“很小、很小、很小”表示程度非常小,而“其中”不能体现出这个意思,“很小、很小、很小”起到限制修饰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1.(1)√ (2)× (3)√
2.笑着夸“我”,然后独自去修车 初中 骑车摔跤被母亲责怪 以1分之差只能自费读高中 不顾劝阻,带“我”去外婆家借钱 大学 很乐意给“我”汇款,却在汇款的路上摔倒了
3.D
4.动作 写出了母亲在雨中生怕“我”被淋湿,竟顾不上自己被雨淋,不停将
她的雨衣盖在“我”身上的行为,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5.不矛盾,因为母亲通过班主任告诉“我”“有什么事都先填饱肚子吧”,体现母亲对“我”的关爱,上文中母亲在“我”愉骑车子摔坏自行车后没有骂“我”,反而夸“我”能干,怕耽误她去厂里上班,所以来不及吃饭就去修车,也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所以不矛盾。
6.我认为母亲是一个温柔又伟大的人。母亲在“我”犯了错时,不责怪“我”,而是看到“我”的长处。在别人都劝母亲放弃“我”的学业时,她却坚持连夜冒雨去借钱,帮助“我”继续完成学业,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努力帮助孩子实现孩子的梦想,不让孩子留有遗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