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呼吸作用 分层练习
(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
一、选择题
1.潮湿的粮食堆里会产生大量的热,与此现象有关的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潮湿的粮食堆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所以潮湿的粮食堆会产生大量的热。故答案为C。
2.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装置是(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读图可知:装置A→验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装置B→验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装置C→验证金鱼藻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装置D→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故答案为A。
3.密封的广口瓶中萌发的种子释放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其中主要的原因是( )
A.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萌发的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萌发的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密封的广口瓶中萌发的种子释放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答案为D。
4.下列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是( )
A.盛开的鲜花 B.煮熟的种子
C.成熟的果实 D.幼嫩的叶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部位(场所)。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答案为B。
5.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答案为C。
6.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能量 D.有机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意义。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答案为C。
7.下列关于植物呼吸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是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B.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植物呼吸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D.仓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综合知识。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选项A表述错误;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选项B表述正确;呼吸作用有光无光条件均可进行,选项C表述错误;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仓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是活的就可以进行呼吸,选项D表述错误。故答案为B。
8.【答案】
(1) A 等于 AD
(2) AB、CD C B、C
(3) 气孔 乙 线粒体
【详解】(1)在图甲中,A 点之后随着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开始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开始于 A 点。B 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 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从 A 点开始光合作用一直到 D 点,在光照下植物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不论有无光照,呼吸作用一直在进行。因此,AD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直在进行。
(2)在图乙中,AB 段和CD段,二氧化碳的浓度一直在增加,且这两个时间段没有光照,因此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这一天中,BC段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在减少,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强度一直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一直在积累,直到18 点(C 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开始减少,所以 18 点(C 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6 点(B 点)和 18 点(C 点)时二氧化碳的浓度既不增多,也不减少,说明此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 0,则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C点产生的原因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二氧化碳供应大量减少,造成光合作用减弱。曲线乙无论白天、晚上都能进行,因此是呼吸作用,而所以甲代表呼吸作用,乙代表光合作用。曲线甲只在白天进行,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活细胞的线粒体中。
1.收割的小麦堆放在麦场,如不及时晾晒,麦垛内部温度就会明显升高,其原因是( )
A.光合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导致 B.种子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C.蒸腾作用放出热量 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收割的小麦堆放在麦场,如不及时晾晒,麦垛内部温度就会明显升高,其原因是种子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故答案为B。
2.若将适量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入一个密闭保温装置中,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装置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成曲线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a)和氧气含量(b)。则下列哪一幅曲线图能正确反映装置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变化(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消耗氧气。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瓶内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故答案为C。
3.北方农民进入菜窖会带一盏燃着放热油灯,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看清地窖中的道路 B.检测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检测地窖中氧的含量 D.为地窖中的蔬菜提供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地窖内储存的蔬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灯火实验,可以检验地窖中氧气是否充足,油灯正常燃烧说明,氧气含量正常,人就可以下去;油灯灭了,说明氧气太少,人暂时不能下去。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假设一个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时和18时,则下列坐标图表示一个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6~18 时为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18 时二氧化碳浓度最低;从 18 时到次日 6 时为黑夜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6 时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故答案为B。
5.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所有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只在暗处进行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知识综合。所有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选项A、B、D均表述正确;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可进行,选项C表述错误。故答案为C。
6.【答案】
(1)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二氧化碳 A
(2) Ⅱ 线粒体
(3) 蒸腾
(4) 延长光照时间(或施用气肥、适当降低夜间温度等)
【分析】(1)图一中A、B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2)图二中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1)在研究草莓植株光合作用时,实验前将草莓植株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论有光无光呼吸作用都在进行,因此将图一装置连接好,再移至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叶片B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装置中叶片A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因此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叶片A。
(2)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无论白天夜晚呼吸作用都在进行,而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故图中表示呼吸作用的是曲线Ⅱ,曲线Ⅰ表示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所以,实验后,两个塑料袋的内表面都有水珠,这是由于草莓植株的蒸腾作用导致的。
(4)为提高草莓产量,可以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方面入手。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可以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或施用气肥(即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措施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呼吸作用的角度来看,可以适当降低夜间温度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产量。
9.【答案】
(1) D 等于 下降
(2) 氧气 叶绿体 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3) 呼吸 磷 柱头
【详解】(1)图一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为D点,此时为夜晚没有光照,光合作用会减弱,呼吸作用会消耗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故只有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
图二可知E点高度与A点高度相同,一天后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没有下降或上升,证明光合作用进行的程度等于呼吸作用程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总量。
如果夜晚的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白天光合作用强度不变,一天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会下降,故E点会下降。
(2)图二中C点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此时植物体向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向外界释放氧气,则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所以Ⅱ是叶绿体,Ⅰ是线粒体。
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提高辣椒光合作用的速率,或增加光照来提升光合作用速率(答对一条即可)。
(3)及时松土有利于土壤中的空气流通,帮助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施加含磷的无机盐可以帮助植物提早成熟。植物的授粉为将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1.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呼吸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的实验中,A装置中的植物种子为萌发的种子,则B装置中的植物种子应为同种等量的 的种子。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是:A装置中澄清石灰水 ,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 。实验的结论是 。
(2)探究呼吸作用是否有热量释放时,A、B 装置外都应包裹 ,实验预期结果是:A装置中温度计读数 (选填“大于”或“小于”)B装置中温度计读数。
【答案】(1)煮熟;变浑浊;未变浑浊(依然澄清);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2)保温层;大于。
【解析】本题考查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释放热量。(1)在实验设计中,A、B两瓶中分别装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瓶中装入的是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产生二氧化碳,因此B装置中的石灰水依然澄清。该实验通过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对照,说明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2)探究呼吸作用是否有热量释放时,应在A、B装置的外面加保温层。A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能产生大量能量,B装置中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释放能量,所以A装置中温度计读数高于B装置中温度计读数。
2.下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在盛有干燥可萌发的种子的广口瓶中加适量的水,过一段时间后种子的 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 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密封的玻璃罩内幼苗的 增强.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导管都堵塞,种子的 会减弱,其原因是
;幼苗的 也会逐渐减弱,其原因是 。
(3)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种子和幼苗的关系分别是:种子的 为幼苗的 提供 ;幼苗的 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 。
【答案】(1)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2)呼吸作用;种植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光合作用;幼苗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3)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氧气。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科学探究。(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瓶中加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能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增多使玻璃罩的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都堵塞,种子缺乏充足的氧气,呼吸作用会减弱;幼苗缺乏充足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会减弱。(3)光合作用的原料恰好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原料,二者互相依存。种子的呼吸作用为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幼苗的光合作用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课题 呼吸作用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3.2 的内容。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其具体机制和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缺乏深入了解。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生物能量代谢的科学认知。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呼吸作用,使学生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机制,树立生命的能量代谢观念。 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探究呼吸作用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 :让学生认识到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食品贮藏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和对生活实践的关注。
教学重点 呼吸作用的实质及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及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有人认为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这种做法科学吗?”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与人竞争氧气。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不科学,植物夜间会与人争夺氧气等。 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讲授新课 1,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8 分钟) 展示种子萌发实验的图片,讲解实验步骤:准备两个保温瓶,分别放入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插入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提问学生:“为什么萌发的种子瓶温度升高?” 组织学生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7 分钟) 展示种子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讲解实验步骤:将萌发的种子放入烧杯,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提问学生:“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 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消耗氧气(5 分钟) 展示种子消耗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讲解实验步骤: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烧杯,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情况。提问学生:“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4.呼吸作用的实质(5 分钟) 展示呼吸作用示意图,讲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填写表格。提问学生:“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在能量转化上有什么不同?” 5.知识巩固(10 分钟) 展示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如 “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分组讨论答案,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集中讲评,分析错题原因,强化知识点。 观察图片,学习实验步骤,参与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 观察装置图,理解实验原理,参与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 观察示意图,填写表格,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示意图和表格对比,让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和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呼吸作用的实质、影响因素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呼吸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对你理解生物的能量代谢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主要场所:线粒体。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课后作业 绘制呼吸作用示意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能量转化过程。 调查当地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呼吸作用原理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撰写一篇小调查报告。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呼吸作用的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步骤的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学生对能量转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完成实验;同时,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5.3.2 呼吸作用 分层练习
(基础+提升+拓展培优,限时3层提升)
一、选择题
1.潮湿的粮食堆里会产生大量的热,与此现象有关的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2.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的装置图,能验证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装置是( )
3.密封的广口瓶中萌发的种子释放出的气体,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其中主要的原因是( )
A.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萌发的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萌发的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4.下列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是( )
A.盛开的鲜花 B.煮熟的种子
C.成熟的果实 D.幼嫩的叶片
5.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6.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能量 D.有机物
7.下列关于植物呼吸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是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B.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植物呼吸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D.仓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
8.请根据下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坐标曲线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光合作用开始于[ ]点,在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直在进行。
(2)图乙中 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图丙中C点处强度减弱的原因是 关闭,曲线 (填“甲”或“乙”)代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活细胞的 中。
1.收割的小麦堆放在麦场,如不及时晾晒,麦垛内部温度就会明显升高,其原因是( )
A.光合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导致 B.种子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C.蒸腾作用放出热量 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
2.若将适量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入一个密闭保温装置中,每隔一定时间测量装置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成曲线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a)和氧气含量(b)。则下列哪一幅曲线图能正确反映装置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变化( )
3.北方农民进入菜窖会带一盏燃着放热油灯,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看清地窖中的道路 B.检测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检测地窖中氧的含量 D.为地窖中的蔬菜提供二氧化碳
4.假设一个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时和18时,则下列坐标图表示一个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5.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所有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只在暗处进行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6.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能量 D.有机物
7.下列关于植物呼吸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是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B.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植物呼吸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D.仓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
8.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大棚草莓种植,开展休闲采摘,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产业。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研究草莓植株光合作用时,先将草莓植株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再按图一装置连接好,移至光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叶片B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 。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叶片是 。
(2)夏季晴朗的一天,该小组测定了草莓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二所示。图中表示呼吸作用的是曲线 (填“Ⅰ”或“Ⅱ”),该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 中。
(3)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同学发现图一装置中两个塑料袋的内表面都有水珠,这主要是由于草莓植株进行了 作用。
(4)为提高草莓产量,请你为果农提出合理建议: (答出一点即可)。
9.某同学参加学校的植物栽培大赛,在室内栽种了辣椒,为监测辣椒生长状况,设计了如下实验。图一是将植株置于气液相采集装置内测得一天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图二是辣椒进行部分生理过程的模式图,其中Ⅰ、Ⅱ代表细胞结构,a~d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辣椒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填字母),根据图一曲线判断,辣椒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如果适当降低夜晚的温度,E点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当辣椒的生长状况与图一中的C点相匹配时,图二中b代表 ,Ⅱ代表 。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为该同学提出一条提高辣椒产量的建议: (答对一条即可)。
(3)栽培过程中该同学应适量浇水,及时松土,利于根的 作用;为促进辣椒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提早成熟,该同学应适当多施含 的无机盐;在室内栽种辣椒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将收集的花粉传到雌蕊的 上,提高结实率,实现增产的目的。
1.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呼吸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的实验中,A装置中的植物种子为萌发的种子,则B装置中的植物种子应为同种等量的 的种子。一段时间后观察,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是:A装置中澄清石灰水 ,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 。实验的结论是 。
(2)探究呼吸作用是否有热量释放时,A、B 装置外都应包裹 ,实验预期结果是:A装置中温度计读数 (选填“大于”或“小于”)B装置中温度计读数。
2.下图为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在盛有干燥可萌发的种子的广口瓶中加适量的水,过一段时间后种子的 会加强,致使玻璃瓶内 气体浓度增大,从而使密封的玻璃罩内幼苗的 增强.
(2)如果把漏斗和玻璃导管都堵塞,种子的 会减弱,其原因是
;幼苗的 也会逐渐减弱,其原因是 。
(3)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种子和幼苗的关系分别是:种子的 为幼苗的 提供 ;幼苗的 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共22张PPT)
有人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更新居室的空气,于是在卧室里摆放多盆绿色植物。
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第二节 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01
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02
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PART O1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观察·思考: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呼吸作用
实验现象:
甲瓶温度计温度升高,乙瓶中温度计温度不变。
实验结论: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是由呼吸作用产生的。
甲
乙
甲
乙
萌发的种子
煮熟的种子
萌发的种子
煮熟的种子
呼吸作用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失了。
呼吸作用
观察·思考: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
实验现象:瓶里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______。
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__________。
浑浊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提示
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呼吸作用
观察·思考: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消耗氧气
呼吸作用
实验现象:甲瓶___________。
乙瓶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______。
蜡烛熄灭
继续燃烧
氧气具有助燃的作用。
小提示
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氧的参与。
萌发种子
煮熟种子
甲
乙
甲
乙
氧气
PART O2
呼吸作用实质
呼吸作用实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能量)
有机物+氧气
某些情况下,细胞中的有机物没有氧的参与也能分解,但是分解得不彻底,释放出的能量也比较少。
呼吸作用实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条件
原料
产物
能量转变
实质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
活细胞内
光
有光无光均可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变为细胞需要的能量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应用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1、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升高温度,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含水量增多,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增强。
4、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抑制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应用
农业生产上采取许多栽培措施,来保证农作物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
及时排水
适时松土
呼吸作用的应用
相反,有的措施能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
贮藏粮食,保持干燥
低温贮藏瓜果蔬菜
真空包装降低氧浓度
呼吸作用的应用
推 理
甲乙两地种植同一种甜瓜,甲地甜瓜的含糖量比乙地的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气温差别较大,详见下表:
地点 白天平均气温/℃ 夜间平均气温/℃
甲地 33 12
乙地 33 22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气温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
呼吸作用实质
思考:储藏番薯、白菜的窖通常留有通风孔。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番薯、白菜进行呼吸作用会导致地窖内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又会导致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农作物的营养,使农作物的品质下降。通风能降低温度,延长农作物的储藏时间。
知识梳理
概念:绿色植物吸收( ),将(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 )的过程。
反应式:( )+( ) 二氧化碳+水+( )
场所:细胞内呼吸作用的重要场所是( );对于一个植物体来说,任何一个( )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
意义: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 ),一部分转化成( )散失。为生命活动提供( )。
呼
吸
作
用
线粒体
氧气
有机物
能量
有机物
氧气
活细胞
生命活动
热量
动力
能量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呼吸作用一旦停止,生命就会结束
C.植物体活的部分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反,互相独立
2.潮湿的谷堆会发热,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在进行(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运输作用
B
D
课堂练习
3.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 根过吸收多的水分而死亡
B. 水分过多,根部细胞被撑破
C.水分过多,抑制了根部呼吸作用
D. 水分过多,根部被大量细菌分解了
4.种在湖边的庄稼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其原因是( )
A.根细胞吸收的水分不多 B.营养缺乏
C.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够 D.根细胞的呼吸受阻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