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四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不属于化学对生活的贡献的是( )
A. 衣:综合利用煤制成染料 B. 食:研究食物变质的原理
C. 住:研发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D. 行:利用卫星导航确定行车路线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水原子 B. 氢原子、氧原子 C. 水分子 D. 氢分子、氧分子
4.下图是有关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连接仪器 B.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C. 倾倒稀硫酸 D. 量取液体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B. 酒精用作燃料
C. 氮气用作保护气 D. 氧气用作气割气焊
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78%
B.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 氧气能助燃,可以作燃料
D. 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说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C.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一定有火焰 D.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8.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D. 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9.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符的是( )
A. 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乒乓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C. 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白磷,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瓶内气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之后,压强开始减小的原因之一是瓶内温度下降
C. 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D.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瓶内气体的体积增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1.在①分子;②氧气;③氮气;④稀有气体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1)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
(2)用作电光源的是______。
(3)能供给人呼吸的是______。
(4)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12.试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
(2)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______。
(3)夏天,轮胎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比冬天更容易发生爆炸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13.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瓶塞______放在桌面上。
(2)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
(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_,某学生读数时俯视液面,会导致读数______(填序号)。
A.无影响 B.偏大 C.偏小
14.以下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______火焰。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光(写出光的颜色),向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4)实验四:试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正确选择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本实验中对试剂的选择合理的是______。
A.可以用铁代替红磷实验 B.红磷要足量 C.产物不能为气体
15.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若选用A作为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固定装置时,试管口应______倾斜。
16.某学习小组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进行了研讨,请结合下图回答。
(1)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出现______才开始收集;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能得出氧气______的物理性质。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______,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2)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______。若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选填C或D或E)。若想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_(选填C或D或E)。
(3)用装置A和E组合制取气体,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17.为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图1是按课本进行的实验,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 ______ 色;通过该实验现象可验证分子的什么性质? ______ 。
(2)图2是改进的微型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填“ab”或“bc”)段先变红;与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 ______ (任写一条)。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8.兴趣小组为了解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了下列实验。
(1)实验一:在空气中点燃木炭,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燃烧更剧烈,说明______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实验二:
【查阅资料】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为MnO2,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
实验编号 催化剂 收集气体体积 收集气体所用时间
① 2g氧化铁 7.0mL 560s
② 2g土豆 7.0mL 180s
③ 2g生姜 5.1mL 180s
Ⅰ.试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Ⅱ.图1木条不复燃,图3中的现象为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锰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______和______不变,则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寻找该反应的新催化剂,兴趣小组分别用5mL10%过氧化氢溶液和不同催化剂进行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催化效果最好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③;
④;
②;
①
12.【答案】分子在不断运动;
气体分子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隔;
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
13.【答案】倒;
外焰;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
14.【答案】蓝紫色;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二氧化碳;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BC
15.【答案】试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略向下
16.【答案】连续且均匀的气泡;不易溶于水;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E;C;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在进行氧气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17.【答案】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ab 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18.【答案】反应物的浓度;过氧化氢水+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质量;化学性质;②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