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城区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城区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22: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城区三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在“伐薪烧炭南山中”中“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 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 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C. 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D.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下列四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 B. 铁水 C. 净化后的空气 D. 氧化镁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加固体粉末 B. 塞紧橡皮塞
C. 振荡试管 D. 熄灭酒精灯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离子都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带电的微观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观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C.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D.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发生改变,所以原子不发生改变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5.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物质的性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取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发现有水雾出现:石蜡中含有水
B. 点燃蜡烛,火焰附近的石蜡熔化成液体:石蜡的熔点比较低
C. 石蜡浮在水面: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6.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实验结果、实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连接仪器时,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后与胶皮管连接
B.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放质量大的砝码,再放质量小的砝码
C. 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D.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然后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7.北京将举办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届时若降雪量不足,可以人工造雪,即先将水制成细小的小冰片,储存于冷库;当需要雪花时,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就形成了晶莹剔透的雪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工造雪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B. 水制成冰片后,其中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C. 冰、雪融化时,水分子间的空隙改变了
D. 高压风机将冰片吹成雪花时,水分子分解了
8.化学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在量筒中加入一些液体后,他先是仰视液面,读取液体体积为30mL,接着他倒出部分液体在烧杯内,又俯视液面,读取液体体积为10mL。请你来帮他算算,这位同学实际上往烧杯中倒入的液体体积(  )
A. 大于20mL B. 小于20mL C. 等于20mL D. 无法判断
9.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了高精度的铷原子钟,使时间更精准。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和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
B. 铷的原子质量为85.47g
C. 铷属于金属元素
D. 铷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0.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 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11.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______。
(2)1个氩原子:______。
(3)2N表示:______。
(4)Al3+中的“3”的含义:______。
12.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现在导航卫星已经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Rb)原子钟。如图甲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m=37,n=18
B.铷是金属元素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D.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2)如图乙,A~D所示微观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图中______(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Rb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A~D所示微观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13.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如图是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没有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填字母)。
A.沉降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向水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中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在上述流程中,加消毒剂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最近几年全球较大地震频发,地震过后地震灾区的饮用水受到污染。灾区居民往往采用下列几个步骤将受污染的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①加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5)2025年某市初中毕业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查中,小波抽到的试题是“水的净化”,请你与小波一起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波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_____,纠正错误后,接下来的过滤操作可除去水样中的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②小波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然后小波进行了有效处理,使水样变得澄清透明。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4.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图。实验前,将管A和管B装满水,不留有气泡,再接通电源。
(1)检验管A中的气体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管______(填“A”或“B”)内液面下降较快。在电解水的过程中,______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2)图2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①在水分解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符号)。
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可以表示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已知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那么在实验中测得的A、B两管气体的体积比理论值偏______(填“小”或“大”)。
(5)如图3是电解水的改进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b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
B.右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实验中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
D.左侧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热源。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
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和小李同学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实验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精灯不易点燃?
【查阅资料】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比水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实验室里酒精灯所添加的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
【猜想与假设】
A.酒精灯内的酒精量太少;
B.酒精灯内的酒精已经失效;
C.灯芯处酒精挥发,造成该灯芯中水的含量增高。
【进行实验】
①检查酒精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地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
④挤压灯芯后,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再去点燃,酒精灯正常燃烧。
【解释与结论】
(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猜想A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④挤压灯芯后,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再去点燃,酒精灯正常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拓展应用】这次实验探究提醒我们,存放酒精灯时一定要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1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奥秘》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1)任务一: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
小明同学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到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任写一条)。
(2)任务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如图1所示,实验中的现象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测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操作:倒转烧杯,立即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现象是______。
(3)任务三:探究“母子火焰”实验。
小路同学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如图2),也称“母子火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玻璃管不宜过长,防止石蜡蒸气在末端点燃前就已凝结在玻璃管内壁
D.玻璃管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焰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4)任务四: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产生火焰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是
铁 1538 2750 约1800 否
钠 97.8 883 约1400 ?
【小组交流】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燃烧时,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17.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已知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1个锆原子的质量为1.51×10-25kg,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求:
(1)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整数);
(2)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Ar;
2个氮原子;
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12.【答案】A;
3;D;Rb+;C
13.【答案】CD;
加速沉降;吸附;物理;
化学;
C;
①漏斗底部未靠在烧杯内壁上;不溶性;
②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液体的烧杯不干净)
14.【答案】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电;
H、O;水氢气+氧气;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为2:1;
小;
C
15.【答案】不正确 检验酒精是否失效 挤压后,灯芯中的水被挤出 灯芯处酒精挥发,造成该灯芯中水的含量增高 盖好灯帽 能够防止酒精挥发
16.【答案】硬度小或密度比水小或不溶于水(答案不唯一);
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
沸点;有
17.【答案】解:(1)1个锆原子的质量为1.51×10-25kg,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则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
(2)锆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40;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1-40=51。
答:(1)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
(2)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51。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