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陕西省西安二十六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8分。
1.2025年8月起生态环境部发布的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开始实施。为防治大气污染,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加强工地扬尘管控 B.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C. 允许随意焚烧秸秆 D.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2.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食物腐烂 B. 冰雪融化 C. 大米酿酒 D. 纸张燃烧
3.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倾倒液体试剂 D. 移走蒸发皿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清新的空气 B. 75%的消毒酒精 C. 冰水 D. 食盐
5.青藏高原积雪冰川广布,冰雪融水是江河源头的重要补给水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升华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B. 冰融化成水时,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 水结冰时,水分子停止运动 D. 冰和水是两种物质,冰不含水分子
6.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炼钢
C. 空气成分中氮气含量最高
D.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以防腐
7.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铕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铕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铕原子的质量为151.96g
B. 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
D. 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
8.如图为三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的微观粒子的符号为O2+ B. ②③表示的微观粒子都为原子
C. ①③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观粒子 D. 微观粒子②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9.分析图示的四个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
现象 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快速熄灭 红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比在冷水中的快 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变浑浊 注射器内的气体被压缩了
结论 A.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于空气中氧气含量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证明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分子的体积变小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10.写出化学符号的意义或用化学符号表示。
(1)钠元素:______。
(2)2H 表示______。
(3)3个碳原子:______。
1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
(1)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根据表中内容,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______(填“甲”“乙”或“丙”)。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甲 无 34 一级
乙 二氧化氮 97 二级
丙 可吸入颗粒物 119 三级
(2)空气污染物除了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有______。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氮气
④一氧化碳
(3)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_。
12.秦岭东西绵延约1600公里,山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每当深冬时节,冰雪与秦岭会绘制一幅绝美画卷——秦岭雾凇。能形成雨、雪等自然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______(填物质名称)。
(2)秦岭山脚下的陕西翠香猕猴桃驰名中外。猕猴桃中含有丰富的“钙、钾、锌、硒”,这里的“钙、钾、锌、硒”是指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3)秦岭的著名景区——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是国家标准的35倍,堪称“天然氧吧”。一个与O2分子比较,不同的是______(填“质子数”或“电子数”)。
(4)华山是秦岭北部的支脉,缆车游览华山可观华山之险峻。缆车上方的缆绳(高碳钢丝绳)强度高,柔韧性强,主要利用高碳钢丝绳的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13.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学习中研究物质的重要途径。
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1)构成二氧化碳(CO2)的微观粒子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Ⅱ.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2)如图所示,“〇”和“●”表示不同原子。下图中表示单质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Ⅲ.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3)下图是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使图B表达完整,使之正确,应在图B中补充______(填字母)。
②在此变化中,______(填粒子名称)分解成为汞原子和氧原子。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并记录相关数据。
(1)写出集气瓶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红磷______,待燃烧结束,集气瓶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量筒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内。
(3)在装置甲中150毫升集气瓶中装入的水,量筒内装有50毫升的水,理论上实验结束后量筒内剩余的水约为______毫升。
(4)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②红磷的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③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会导致测得氧气含量偏大
15.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填名称,下同),取用粉末状试剂时一般用______。
(2)现有100mL的水,欲给其加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陶土网之外,还需要上述仪器中的______(填字母),加热时要利用火焰的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
(3)给D仪器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夹应由其______(填“底部”或“顶部”)套上、取下;如加热后发现外壁破裂,请你分析选出不可能的原因:______(多选,填字母)。
A.试管与水平桌面成45° B.加热前没有擦干外壁的水
C.加热完立即用冷水冲洗 D.先预热再直接加热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填“上浮”或“下沉”)。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取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结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有______。
(3)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层。
(4)用火柴去引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发现白烟也能燃烧,说明白烟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17.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同学们对“铜变黑的原因”产生了兴趣,于是展开了项目化学习探究。
【资料】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不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
【形成假设】
同学甲认为是铜和空气中的某种气体发生了反应。
同学乙认为是酒精灯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
任务一:定性探究铜变黑的原因
实验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操作 取一片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取下铜片,冷却后用白色纸巾反复擦拭 用铝箔紧紧包裹一片光亮的铜片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打开铝箔 向装有一片光亮的铜片的试管中充满氮气,封好橡胶塞,并加热
现象 纸巾上有黑色物质,但铜片表面仍为黑色 铜片表面不变色 铜片表面不变色
【分析解释】
(1)通过实验1现象分析,你认为同学______(填“甲”或“乙”)的观点是错误的。
(2)实验2中铝箔的作用是______,说明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要相互______。
(3)实验3说明铜片变黑与______没有关系。
任务二:定量探究铜变黑的原因
以上三组实验是对研究对象由表及里的“质”的分析,同学们还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加精准的“量”的分析。
【实施实验】
将一定量的铜粉放置在密闭玻璃管中加热,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并绘制曲线(如图所示)。
【得出结论】
(4)由曲线图推断铜与氧气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
(5)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写出铜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已知粒子R2+中含有a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2)已知可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g,若一个碘原子的质量为Ng,则该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列出计算过程)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Na;
2个氢离子;
3C
11.【答案】甲;
②④;②;
提倡绿色出行
12.【答案】水蒸气;
元素;
电子数;
物理
13.【答案】二氧化碳分子;
CD;
①c;
②氧化汞分子
14.【答案】;
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26或24.8;
①
15.【答案】胶头滴管;药匙;
FG;外焰;
底部;AD
16.【答案】上浮;
水;
三;
可燃性
17.【答案】乙;
隔绝空气;接触;
氮气;
铜在密闭容器内加热,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至0;
铜+氧气氧化铜
18.【答案】a+2;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