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泰戈尔
花
的
学
校
2
小朋友们,下雨的时候,你们会躲在家里还是撑着伞出去玩呀?那你们想过吗,五颜六色的花儿下雨时会去哪里呢?今天咱们要学的课文《花的学校》,说花儿们有自己的学校呢!它们在学校里做什么?快翻开课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 年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的富裕家庭,是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 8 岁写诗,一生创作超 50 部诗集,如《吉檀迦利》《新月集》。1913 年,他凭借《吉檀迦利》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
资料宝袋
妙解课文
课文描绘了花儿在雷雨中怎样的情景,说一说。
荒野
罚站
衣裳
墙角
碰触
口笛
放假
轰响
簌簌
双臂
huāng
dí
fá
shang
qiáng
chù
bì
sù
hōng
jià
能够
猜谜
gòu
cāi
字词学习
jiǎ ①不是真实的,不是本来的。②借用,利用。③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
jià 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
【运用】爸爸说,假( )如我这次期末考试考得
好,寒假( )就带我去旅游。
jiǎ
jià
朗读课文,把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找出来,说说为什么有新鲜感。
我们常说白云、乌云等,
“雷云”真新鲜!
我们常说笛子,竹笛等,“口笛”的说法真新鲜!
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
想象奇特,有新鲜感
会写的字
落
荒
舞
笛
互
所
假
罚
狂
猜
够
臂
扬
会写的字
诗人通过写 和 的对话,描绘出 的时候,花儿便放假了,冲了出来 的情景。
孩子
妈妈
六月的阵雨落下
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在每节意思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整
体
感
知
花的学校
①-②花儿狂欢
③-⑤花儿上学
⑥花儿放假
⑦-⑨花儿回家
潮湿、润泽
要下雨了,会发生什么呢?
拟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重点词语解释
雷云:夏季积聚电荷的云层,常伴随闪电与雷声,此处烘托天气的骤变与磅礴气势。
润湿:形容东风携带雨丝的湿润感,既点明雨季特征,又暗示东风对万物的滋养。
口笛:用拟物手法将风声比作笛音,清脆悠扬,突出竹林中风声的轻盈与欢快。
本段通过雷雨、东风、竹林等自然意象,描绘了六月阵雨来临时充满生机的场景。拟人化的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动态与情感,营造出活泼灵动的氛围,为下文“花的学校”中花朵在雨中欢舞的想象埋下伏笔。
重点语句讲解
“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一句中,“走过”“吹着”赋予东风人的动作与闲适感。荒野的广阔与竹林的幽静形成空间对比,而“口笛”则将无形的风声具象化为音乐,既呼应“六月阵雨”的灵动节奏,又暗示自然万物在雨季的苏醒与欢愉。
问题与回答
问:为什么说东风“吹着口笛”而不是“呼啸”或“怒吼”?
答:因为“口笛”是轻巧、悦耳的乐器,既能表现东风裹挟雨丝的柔和声响,又暗含拟人化的俏皮感。这与后文“花的学校”中花朵在雨中“放假”“狂欢”的童话意境相契合,若用“呼啸”“怒吼”则显得破坏氛围,失去童趣与美感。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重点词语解释
一群一群:叠用数量词,强调花朵接连不断、成群涌现的动态,体现自然生机的蓬勃。
突然:凸显花朵出现的猝不及防,与雷雨后的自然变化相契合,增强画面冲击力。
狂欢:程度递进,从“跳舞”到“狂欢”,强化花朵肆意绽放、尽情欢乐的意境。
以拟人手法描绘雨后花朵竞相绽放的场景,通过“跑”“跳舞”“狂欢”等动词,赋予花朵童趣与生命力。句中“无人知道的地方”暗含神秘感,与后文“花的学校”形成呼应,暗示花朵如同孩子般从校园涌出,在绿草舞台上尽情嬉戏,为全文的童话基调奠定基础。
一群一群的花孩子在雨中跳舞、狂欢。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他们多开心啊!
想象说话
问题与回答
问:为何用“跑”形容花的出现,而非“开”或“长”?
答:“跑”是拟人化的动作,赋予花以孩子的活泼性格。相较于“开”“长”的静态描述,“跑”更突出花朵冲破泥土、急切奔赴绿草的动态过程,既贴合雨后花朵迅速绽放的自然现象,又与文中“花的学校”隐喻相呼应——花孩子们听到“放假”的雷雨信号后,争相奔向草地玩耍。
朗读指导
|- 重读“一群一群”“突然”“跑”,语速加快,模拟花朵蜂拥而出的急切;
|- “跳舞”语调轻扬,带韵律感,仿佛脚尖点地;
|- “狂欢”需放开音量,拉长音调,读出无拘无束的畅快;
|- 整句节奏由紧凑渐趋舒缓,体现花朵从涌出到舒展的过程。
学习第3自然段: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丰富的
想象力
想一想:谁是老师?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问题与回答
问:为什么孩子认为花朵在“地下的学校”上学?
答:因为花朵未开放时埋藏在土里,就像学生藏在学校里学习。孩子用“学校”解释种子的成长过程,既符合儿童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又通过“上学—放假”的线索,将花朵的开放与孩子的假期生活类比,充满天真趣味。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因为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破土而出,自由地生长,所以花儿遇到雨,就像孩子们放假一样欣喜。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重点语句讲解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中,“一……便……”的句式体现因果关系与时间紧迫性,暗示雨水是花朵“解放”的关键信号。此句承上启下:上接“老师罚则”的约束,下启“跑出来跳舞狂欢”的自由,凸显孩子对自然现象的诗意联想。
花的学校中出现了那些颜色呢?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呢?
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
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这样写出了花的学校热闹、色彩缤纷的美丽景象。
通过拟人化手法描绘雷雨来临时的自然景象,并以“花孩子们”冲破束缚的动态场景达到高潮。树枝、绿叶、雷云的互动渲染出暴雨将至的紧张氛围,而“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则以色彩凸显花朵的生机,最终“冲”字将蓄势已久的生命力瞬间释放,形成画面与情感的双重冲击。
问题与回答
问:为什么用“冲”而不用“走”或“跑”来描写花的出场?
答:“冲”字包含“冲破”“冲刺”的意味,既表现花朵从泥土中破土而出的力度,又传递出急不可待的心情。相较于“走”的悠闲或“跑”的常规速度,“冲”更能体现雷雨来临时万物迸发的激情,与“狂风”“雷云”的激烈环境形成动态呼应,凸显生命挣脱束缚的热烈。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呢?
反问,急切
第8自然段的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连续运用两个问句突出了花儿急切地想要钻出地面,渴望成长的心情,也点出了花儿的家在天上。
朗读指导
|- 两句均需读出追问感,语调上扬,尾音拖长;
|- “急着”“急急忙忙”需重读,语速加快,模拟紧迫节奏;
|- “那儿”“为什么”稍作停顿,强调核心信息;
|- 整体语气由疑惑渐转向感慨,仿佛答案呼之欲出。
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
大自然
你知道花孩子的妈妈是谁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本段通过孩子的视角,将花朵“扬起双臂”的姿态与寻找妈妈的情感联系起来,延续前文对花朵拟人化的想象。孩子以自身情感投射自然现象,暗示花朵与人类一样拥有对母亲的依恋,深化了“家”与“爱”的主题。
问题与回答
问:为什么孩子认为花朵“扬起双臂”是在寻找妈妈?
答:孩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自然现象。花朵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被想象成向天空伸展双臂的动作,而“妈妈”是孩子最熟悉的情感寄托对象。通过“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的类比,孩子将人类的情感赋予花朵,既符合儿童心理,又为后文“家在天上”的想象埋下情感伏笔。
大家现在理解这篇课文了吗?还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吗?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吧!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主题归纳
结构梳理
花孩子
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在地下学校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1.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随堂练习
huāng野( 荒 慌 )
zhàn立 ( 站 战 )
场suǒ ( 所 欣 )
√
√
√
2. 在括号里填写词语。
( )荒野 ( )口笛
( )大手 ( )双臂
雷云( ) 阵雨( )
扬起
吹着
拍着
走过
轰响
落下
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教材习题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参考答案:加点的部分都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东风、树枝、雷云人的行为特点,使事物逼真形象、生动可感,富有童真童趣。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围绕“花的学校”,通过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类东西:童真和母爱。
课堂小结
这节课咱们跟着课文,走进了花儿的学校,知道花儿下雨时会从土里冒出来,还会在风中跳舞。希望大家以后看到花儿,能想起这充满童趣的故事,也学会用心观察身边的美好,下节课咱们再一起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
作业布置
必做:1.根据课堂内容,完善思维导图;
2.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至《小书虫》积累。
选做:找《新月集》《飞鸟集》《繁星春水》读一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