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伤仲永》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日扳( )仲永 环谒( )于邑人
称( )前时之闻 泯( )然众人
答案:pān yè chèn mǐ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未尝识书具 ( )
(2)指物作诗立就 (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
(4)稍稍宾客其父 ( )
答案:(1)不曾,从来没有 (2)完成,写好
(3)相当,符合 (4)纷纷3.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解析】选C。此题考查积累掌握文言虚词的能力。A、B、
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C项中的“之”当助词“的”讲。4.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 B.金溪民/方仲永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解析】选D。此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句读应依据意义来划分。D句的停顿为:余闻之也/久。5.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2)他的父亲以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阅读全文,回答6~9题。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父异焉 ( )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③忽啼求之 ( )
④伤仲永 ( )
答案:①感到惊异 ②牵,拉 ③索要 ④为……感到惋惜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中心思想。
(2)(我)让(他)写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8.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9.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方仲永从一个天赋聪慧的神童,由于不学习,最终变成了普通人,可以得出道理。
答案: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窃入学舍 ( )
(2)夜潜出 ( )
(3)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 )
(4)父怒挞之 ( )
答案:(1)偷偷地 (2)偷偷地 (3)离开 (4)打11.翻译下列句子。
(1)已而复如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
(2)儿子这样痴迷(读书),何不听凭他去做想做的事?12.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从王冕因读书达到痴迷的程度而成为博学多通的儒生可以得到启示。
答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像王冕一样认真读书,心无旁骛。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