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
2.指导学生学会条理、清楚地介绍不同事物的特点。
二、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习作指导课 课时建议:1课时
三、教学过程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和阅读丛书中的文章,了解了基本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感受了说明文语言的不同风格。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阅读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并尝试完成一种事物的介绍。
活动一:自读课文,知内容
自读《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借助下面的表格,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例文题目 介绍的事物 介绍的方面 说明方法
学生交流:
例文题目 介绍的事物 介绍的方面 说明方法
《鲸》 鲸 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风向袋的制作》 风向袋的制作过程 为什么制作风向袋、怎样制作风向袋、怎样使用风向袋 列数字
活动二:分析语句,明妙处
2.梳理《鲸》一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片段1:我国发现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近四十吨重”“约十八米长”,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鲸的体重、身长,表现出鲸庞大的形体特点,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严谨、准确。(补充:这里的“近”和“约”,看似大概、估摸的意思,实际上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
准确性。如果去掉这两个字,鲸的体重和长度就有可能与事实不符,反而不够准确。)
——“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作比较,就让鲸的庞大具体可感了。
片段2:鲸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根据鲸的不同种类分类介绍捕食方式,这种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让人们对不同种类鲸鱼的食物类型和捕食方式一目了然。同时,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进行具体描述,让鲸吃食的样子具体形象。
片段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呼气的方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亲眼见到的,但是花园里的喷泉是比较常见的景观。“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这里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鲸的呼吸,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鲸喷出来的水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本文综合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读者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对鲸的特点做了具体、通俗的说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三:研读例文,会介绍
1.默读课文,梳理制作风向袋的四个步骤。
制作风向袋的步骤
第一 准备材料
第二 缝制口袋
第三 穿绳打结
第四 绑上竹竿
——在介绍制作过程的时候,用“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词语,有条理地写出了制作风向袋的步骤,让人一目了然。
2.文章除了使用序数词有条理地介绍制作步骤和流程以外,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制作过程写清楚?
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第4自然段)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第5自然段)
拿一根细铁丝,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圈,不要缠太紧,做一个可以在竹竿上自由滑动的细铁丝圈。(第6自然段)
——准确的语言、具体的数字,把制作过程写得很清楚,让整个制作过程真实可感,有利于指导使用者的操作。
课堂总结
说明性文章,语言风格多样,不同的选材,要用不同的写法。但无论哪种风格,都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四、布置作业
根据课上所学,画出风向袋的简易设计图,标记好三个关键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
五、板书设计(共17张PPT)
《鲸》《风向袋的制作》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课型:习作指导课
课时:1课时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学校即将开展一次“最
子任务一:集中精神地读,争取做到不回读,搭軹苪嚐更璀仮濟軾鼎詔示提速基石,欣赏沿路美好
强大脑一一快速阅读达人赛”,来评选阅读达人,欢迎你来参赛。
任务清单
“生活小百科今日我开讲”——做优秀小主播
走进“小主播加油站
——太阳空间站”
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清楚地介绍事物,列出提纲。
任务一
走进“小主播加油站
——动物生活馆”
进一步认识松鼠、蓝鲸等可爱的动物朋友,体会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介绍事物的好处,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介绍身边的动物。
任务二
任务三
争做“生活小百科今日我开讲”优秀小主播
完成“向你介绍一种事物”主播讲稿。
近期,学校将通过“校园直播室”开展“生活小百科今日我开讲”系列活动,为了当好这个小主播,今天我们就先来走进“小主播加油站”第三站——学做优秀小主播,学一学怎样介绍身边的事物。
学习活动
活 动 二:分析语句,明妙处
活 动 一:自读课文,知内容
活 动 三:研读例文,会介绍
活动一
自读课文,知内容
自读《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借助下面的表格,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例文 介绍的事物 介绍的方面 所用的说明方法
《鲸》
《风向袋的制作》
鲸
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风向袋的制作过程
为什么制作风向袋怎样制作风向袋
怎样使用风向袋
列数字
活动二
分析语句,明妙处
片段1:我国发现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朗读《鲸》一文,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思考其表达效果。
这里的“近”和“约”,看似大概、估摸的意思,实际上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如果去掉这两个字,鲸的体重和长度就有可能与事实不符,反而不够准确。
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鲸的体重、身长,表现出鲸庞大的形体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表述的严谨。
补充
片段1:我国发现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鲸的体重、身长,表现出鲸庞大的形体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表述的严谨。
“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作比较,就让鲸的庞大具体可感了。
根据鲸的不同种类分类介绍捕食方式,这种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让人们对不同种类鲸鱼的食物类型和捕食方式一目了然。同时,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进行具体描述,让鲸吃食的样子具体形象。
片段2:鲸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片段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鼻孔里喷出来的气把附近的海水顶到空中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呼气的方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亲眼见到的,但是花园里的喷泉是比较常见的景观。这里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鲸的呼吸,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鲸喷出来的水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鲸》一文综合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读者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对鲸的特点做了具体、通俗的说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三
研读例文,会介绍
默读《风向袋的制作》一文,梳理制作风向袋的四个步骤。
制作风向袋的步骤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穿绳打结
准备材料
缝制口袋
绑上竹竿
用“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词语,有条理地写出了制作风向袋的步骤,让人一目了然。
文章除了使用序数词有条理地介绍制作步骤和流程以外,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制作过程写清楚的?
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
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
拿一根细铁丝,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圈,不要缠太紧,做一个可以在竹竿上自由滑动的细铁丝圈。
准确的语言、具体的数字,把制作过程写得很清楚,让整个制作过程真实可感,有利于指导使用者的操作。
布置作业
根据课上所学,画出风向袋的简易设计图,标记好三个关键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