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七上科学期中测试卷2(范围:第1~2章)(含答案+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七上科学期中测试卷2(范围:第1~2章)(含答案+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7 00:01: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七上科学期中考试卷2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医生常通过测体温、化验血液、拍CT等方式辅助诊断疾病。医生的这些行为属于( )
A.提出科学问题 B.作出猜想或假设 C.设计研究方案 D.获取事实和证据
2.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如图是某乐酸乳奶饮品,及外包装标签
上的部分信息,其中“250ml”表示该盒装饮料的( )
A.体积 C.价格 B.温度 D.质量等级
3.九三阅兵中,陆上无人作战方队接受检阅,其中“机器狼”是
由四足“机器狗”加装上武器或侦察设备进化而成,“机器狼”在侦察能力、打击能力、
保障处置等各方面都有提升。下列关于“机器狼”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生物,因为它能自主运动并执行任务
B.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响应远程指令
C.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D.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
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150厘米 B.一瓶矿泉水体积大约 550升
C.冬天喷到身上的洗澡水温约为 80℃ D.科学课本的长度为 235 毫米
5.测量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过程中读数正确的是(  )
A.57毫升 B.20℃ C.3.8cm D.38.3℃
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的四次单位换算,其中正确的是( )
A.1.2m=1.2×1000=1200mm B.1.2m=1.2m×1000=1200mm
C.1.2m=1.2m×1000m=1200mm D.1.2m=1.2×1000mm=1200mm
7.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 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
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 )
A.甲的读数是 36.5℃,乙的读数是38.8℃ B.甲的读数是 37.2℃,乙的读数是38.8℃
C.甲的读数是 36.5℃,乙的读数是 36.6℃ D.以上读数都不对
8.学生按照如图的规定路线在动物园进行参观。①~③珍稀动物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①金丝猴 ②朱鹮 ③扬子鳄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②→③
9.小滨发烧就医后,医生建议使用如图退烧药水,每次10毫升,小滨俯视读数,那么他实
际所量取药水可能是( )
A.9毫升 B.10 毫升 C.11 毫升 D.12 毫升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如果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先后调节显微镜结构一
般是(  )
A.③② B.③① C.④② D.④①
11.右图中1~3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
B.1-种子植物、2-苔藓植物、3-类植物
C.1-孢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 D.1-鱼类、2-鲫鱼、3-章鱼
12.如图是对草鱼、青蛙、家兔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比较(交叉部分为相同点),图中Ⅲ
可以表示(  )
A.用皮肤辅助呼吸 B.有脊椎骨 C.胎生哺乳 D.幼体生活在水中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比较图中的四种植物。下列对它们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有根、茎、叶的分化 B.②用孢子繁殖,④用种子繁殖
C.③④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①②不会开花,③④会开花
14.芦苇是江南水乡一种常见的植物,如图是芦苇及其分类地位图示和二岐式检索表。下列
关于芦苇及分类等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芦苇处于上述二岐式检索表中的S位置 B.与水杉的共同特征多于玉米
C.主要是靠孢子繁殖 D.禾本目植物种类多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15.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不规范操作”
与对应测量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不规范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把细铜丝松散地绕在铅笔上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不变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同学身高是165.6 ;
(2)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
(3)人体感釅棒到比较舒适的温度22 左右。
17.如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两图中,可能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图是 。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填
序号和名称)。
(3)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 在
起作用。
18.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原理制成的。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
度计,把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它的实数为2℃,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它的
示数为94℃,如果用这个温度计测得某液体温度为48℃,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19.学习科学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做各种实验,请选择仪器下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需要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2)用于少量液体反应的容器是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    。
20.如图所示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
(1)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 。
(2)操作过程中步骤④滴加的液体是 。
(3)将未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
清晰,需要用 进行染色。
2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请根据此成语写出一条食物
链 。影响生物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
水、温度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里桃花始盛开,影响桃花开发的因素主要是______。
22.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使液面上升到 的
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      时的水量。
(2)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小石块体积(15cm3)的“适量的水”可能
有 。(选填字母)
A.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小科有个两岁的弟弟,发现弟弟的的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与自己不太相同。他通过上
网搜索,得到如图甲的信息(备注:两岁4头表示:正常情况下人在两岁时,人的身高和
头部高度比例是4:1)。
(1)小科通过上网获得的信息,采用图甲进行记录,小科主要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语音记录法
(2)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 。
(3)小科还想知道人的身高与臂展的关系(如图乙),他找来卷尺测出自己的身高h为
160.0cm,臂展长度1为162.0cm,于是小科立即得出结论,人的身高与臂展的比例
关系约为1:1。①小科使用的卷尺的最小刻度是 ;②你认为小科的结论可靠
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24.根据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一个细胞,要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2)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图1a、b所示
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
由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
序号)。 ①移动载玻片 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3)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的物镜组合来观察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
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2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在相同范围的视野中看
到的细胞最多的物镜是 。
25.小安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A为一软塑料瓶,B为U形管,管中加入适量
的水,通过橡皮管与A相连(用热熔胶形成密封状态),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U形管液
柱差h,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t/℃ 25 27 29 31 33 35
h/cm 0 5 9.6 13.6 16.8 19
(1)该简易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的 (填:
结构名称)。
(2)【产品迭代】
小安在使用产品一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不足,根据不足重新设计了产品二如图乙,
用玻璃瓶替代塑料瓶,瓶口用单孔橡皮塞塞紧,插入玻璃管,玻璃管中有一小液滴。在
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小液滴移动的距离l,记录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t/℃ 25 27 29 31 33 35
l/cm 5 10 15 20 25 30
该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为 。
(3)为了提高简易温度计的精确度,装置应该如何改进,请提出一点改进措施,并说明
理由 。
(4)从产品一到产品二的迭代,小安制作评价量表如下表: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科学性 膨胀程度随温度变化均匀变化 膨胀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符合膨胀程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规律

从科学性角度,对产品二评分并说明理由 。
26.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为
探究微塑料对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
示,据表回答问题。
(1)实验中选取的小鼠应该满足的条件是的 幼年小鼠。(写出两点)
(2)每组30只小鼠的目的是 。
(3)实验中,甲组饲喂方式“?”处应填: 。
(4)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使用环保材料替代塑料 B.分类回收塑料制品
C.将塑料垃圾倒入海洋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组别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甲 30 每日饲喂 ? ,8g/只,连续30天 数量多且排列整齐 7.1
乙 3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 30天 数量少且排列散乱 1.2
丙 3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 30天 基本消失 /
27.甲、乙两同学用量筒分别测量三种物体的体积。
实验一: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1。
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
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
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
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3,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
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4,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4-V3。
(1)如果两同学读数方法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
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实验二:测量塑料盒的体积
(2)甲、乙两位同学按照图2所示设计实验进行测量,则测得塑料盒的体积是 cm3。
实验三: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体积,如图3所示。
(3)所测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cm3,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体积比
实际体积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综合题(第29、32题每空2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共35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栓薄
片的结构时,发现了“细胞”,并绘制了软木栓细胞的图像(如图)。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归纳提出细
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材料三:之后,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进一步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己经存在的活细胞。
材料四:科学家的研究与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
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
而来的。
(1)材料一中胡克观察到的其实是软木栓细胞中的 (填“细胞壁”“细胞膜”
或“细胞质”),具有 的功能。
(2)材料三中魏尔肖的观点可以用材料四中的 (填“①”“②"或“③”)来解释。
(3)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 (填字母,可多选)。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B.细胞学说的建立需要同代人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C.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29.利用一把刻度尺、两个三角板可测出瓶子的容积(此瓶子肩部以下为圆柱形,瓶壁厚度
忽略不计)。具体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
出瓶子的直径,算出瓶子的半径是
cm,算出底面积是 cm2。
(取3.14)
(2)如图乙所示,在瓶内装水,水面略低
于瓶子的肩部,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水的高度为 cm,瓶中水所占的体积为 cm3。
(3)如图丙所示,将瓶盖拧紧,倒置过来,用刻度尺量出水面到瓶底的距离是 cm,
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 cm3。
(4)瓶子的容积为 cm3。
30.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共记录哺乳动物694种、鸟类1445种、爬行动物
626种、两栖动物629种、鱼类5082种、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56886种。
资料二:有着“东方宝石”美誉的朱鹮,1981年曾在全球一度只剩7只孤羽,目前全球
朱鹮种群数量已达1.1万只,受危等级由极危调整为濒危。
资料三:我国大熊猫野生种群40年间从1100余只增至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
危降为易危。
(1)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内涵中 的多样性。
(2)资料二提到的朱鹮获取氧的能力非常强,朱鹮的体温 (填“会”或“不会”)
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增强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资料三中的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在生殖发育上具有 的特点。大熊猫数量的
增加,得益于 的建立。
(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请写出一项你能为保
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举措: 。
31.2021年11月,“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
(1)华顶卷耳在分类上属于石竹科、卷耳属。卷耳属的生物种类比石竹科的生物种类
(填“多”或“少”)。
(2)华顶卷耳花梗长,花瓣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图中二歧式检索表中P、Q、R、
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华顶卷耳属于 (填
植物种类)。
(3)卷耳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具有强大的竞
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物
种。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 。
A.根系发达,吸收水肥能力强
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
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
32.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显微镜实验探究活动。图1是实验室使用的显微镜,图2是利
用水滴、放大镜和平面镜等材料制作“水滴显微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滴显微镜”中的水滴相当于
图1显微镜结构中的 ,上
下大幅度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
于调整图1中的 。(填
序号和结构名称)
(2)为便于观察,水滴显微镜观察的
标本材料要 ,利于
图2中的 (填结构名
称)反射的光线穿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浙教版(2024)七上科学期中考试卷2
(范围:第1~2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5DADDD 6-10DBCAA 11-15ABBD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厘米 (2)升 (3)℃
17.(1)甲 (2)⑦细胞核 (3)细胞膜
18.热胀冷缩 50℃
19.(1)d (2)c be
20.(1)④③①② (2)清水 (3)碘液
21.捕食 植物→蝉→螳螂→黄雀 温度
22.(1)量程 物体恰好浸没 (2)ABC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C (2)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越来越大 (3)①1cm ②不可靠,应选不同的人重复实验,避免实验偶然性
24.(1)左下方 (2)①③②④ (3)C (4)D
25.(1)玻璃泡;(2)23℃;(3)换用更细的玻璃管,玻璃管越细,液体(或气体)体积变化引起的液柱(或小液滴)长度变化越明显,精度越高;
(4)优秀,小液滴移动的距离随温度变化均匀,符合膨胀程度随温度变化均匀的规律。
26.(1)健康状况相同、生长状况相同(或月龄相同) (2)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普通饲料 (4)C
27.(1)甲 (2)6 (3)70 偏大
四、综合题(第29、32题每空2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共35分)
28.(1)细胞壁; 支持和保护细胞 (2)③;(3)BC。
29.(1)10.0 78.5(2)18.0 1413 (3)6.0 471 (4)1884
30.(1)生物种类 (2)不会 (3)胎生哺乳 自然保护区 (4)多植树造林(或保护环境、或不随意伤害动物、或不攀折花草树木等)
31.(1)少(2)S 被子(3)ABC
32.(1)②物镜 ④粗准焦螺旋 (2)薄而透明 平面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浙教版(2024)七上科学期中考试卷2
(范围:第1~2章)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 ; (2) (3) 。
17. (1) ,(2) ; (3) 。
18. 。
19. (1) (2) ; 。
20.(1) , (2) ; (3) 。
21. ; ; 。
22.(1) ; (2) 。
三、实验探究题(共 5 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1) ; (2) ;
(3) ; 。
24.(1) ;(2) ;(3) ;(4) 。
25.(1) ;(2) (3) ;
(4) 。
26.(1) (2) ;
(3) (4) 。
27.(1) ;(2) ;
(3) 。
四、解答题(第28、29、31题各6分,第30题10分,第32题7分,共35分)
28.(1) (2) ;(3) 。
29.(1) ;(2) ;
(3) ;(4) 。
30.(1) (2) ;
(3) (4) 。
31.(1) (2) ;
(3) 。
32.(1) (2)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