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6 23: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
A.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 适合于农业耕作 C. 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 有利于建金字塔
2.下列古老文字可直接用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研究的是(  )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阿拉伯文字
3.同苏美尔人的法律相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的契约形式很多,内容详尽,包括租佃契约、债务、抵押、损害赔偿、借贷、合伙经营、保管、继承、雇佣等等。这(  )
A. 源于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 B. 体现出罗马法体系的影响
C. 加强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统治 D. 说明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成熟
4.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5.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连带周边农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国土、数十万人口。这表明古代希腊城邦(  )
A. 因国力弱小面临生存危机 B. 具有小国寡民的突出特点
C. 适宜发展奴隶制民主政治 D. 城市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6.公元前5世纪,雅典使斯巴达和其他所有的希腊城邦黯然失色,这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黄金时代。这里的“黄金时代”是指(  )
A. 成为希腊地区最大的城邦 B.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 迈出了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 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7.条条大路通罗马。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③号通道表示的是(  )
A. 罗马共和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8.有趣的谚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形象地记忆一个历史事件。下列选项中与如图现象有关的是(  )
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9.8世纪时,查理国王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教会因此实力增强。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据此可知(  )
A. 法兰克王国封建等级制度建立 B. 王权与教权结合是西欧统治的主要特点
C. 基督教会控制西欧的上层社会 D. 教会控制国王是西欧社会的真正主宰者
10.中世纪的西欧庄园内有酿酒、磨面、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可以自己制作。在唐诗《田家》中有“倚床看妇织,登拢课儿锄”的描述。这两种历史现象体现出的共同经济特征是(  )
A. 实行土地公有制 B. 都是自由农民 C. 经济自给自足 D. 都有雇佣关系
11.12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  )
A. 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 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
C. 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 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
12.“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
A.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 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 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13.某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一份思维导图(如图),“▲”处应该填写(  )
A. 印度文化 B. 阿拉伯文化 C. 法兰克文化 D. 拜占庭文化
14.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B.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同时产生
C. 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后创立了伊斯兰教 D. 基督教在阿拉伯国家中广泛传播
15.某同学在阅读日本史和阿拉伯史的相关书籍后,制作了如表目录。据此推断,两国文化的共同特点是(  )
日本篇
与中国文化的最初接触……10
“以唐为师”……12
大化改新的开始……30
从唐绘到大和绘……55
早期儒学教育的兴衰………68 阿拉伯篇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8
阿拉伯文明的吸收与融合……15
教育和学术……20
阿拉伯的科学与文化……33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的贡献……42
A. 传播民主思想 B. 倡导人文主义 C. 吸收外来文化 D. 重视制度创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16.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博古鉴今 研学策展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图片展览活动,感悟世界人民推陈出新的创造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项目任务】
任务一:一组同学以“建筑遗址,文化名片”为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
任务二:二组同学以“先贤思想,时代心声”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第一组:
第二组:
(1) 从上面的三幅建筑遗址图片中任选2幅,分别简述其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
(2) 分别从上面两组人物中选择一位先贤,为其撰写人物简介。
17.民主法治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倘若自由民负有债务无力偿还,可将其妻儿出卖,或以为债奴。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
——摘编自《世界历史》
材料三历史学家一般都把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视为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查士丁尼法典》则在 11世纪中叶,随着罗马法的复苏逐渐发展成为除英国以外的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其影响及于今日。……该法在许多方面仍有所革新……表现出一种反对奴隶制度的倾向,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在关于婚嫁和妇女的婚前财产方面,规定丈夫返还给妻子的婚前财产应该与嫁妆的价值一样。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的评析》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谟拉比制定该法典的目的。“法典”的内容反映出古巴比伦哪些社会现象?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2) 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为什么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查士丁尼法典》的进步性和历史意义。
18.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里克利依靠平民派的支持上台执政。他的信念是,唯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使雅典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他取消担任执政官和公职的人员的财产资格限制;给陪审员发放政府津贴;给服兵役者以薪酬;给出席公民大会及其常设机构的人员发放津贴;加强对市场的管理;鼓励公民参加城邦文化活动;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工商业……伯里克利被人们称赞为把雅典带进“黄金时期”的改革者。
——摘编自《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在盛唐时代,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它标志着日本社会演进到一个转折点。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上卷》
(1) 根据材料一,列举伯里克利把雅典带进“黄金时期”的改革举措。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前后土地的分封有怎样的变化?并归纳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3) 材料三中,“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指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它是如何使“日本社会演进到一个转折点”的?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9.探究题古代文明 多元共生。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化。
任务一【地图 绘制文明属性】
任务二【城市 体现文明差异】
中国封建城市 中国统治者王权强大,他们不仅控制亿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同样也控制着城市的命运。城市作为各级政治中心,官府代表国家实行绝对统治。
西欧封建城市 西欧封建城市的自治权是其封建时代的一大特色,中世纪的城市拥有很多的自由,以手工业与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最快。
任务三【交流 促进文明互鉴】
(1) 将地图中所示文明进行归类,东方文明 ______ ;西方文明 ______ (只写序号),并结合所学,指出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之处。
(2) 比较中古时期东西方城市发展的不同。
(3) 从下面时间轴上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事件,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小题1】金字塔建筑特点:巨石堆砌而成;呈角锥体状,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历史价值: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帕特农神庙建筑特点: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历史价值:展现了雅典卫城的社会风貌;它是雅典民主制、财富和力量的终极体现;为研究古希腊的社会发展提供实物依据。
大竞技场:建筑特点: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历史价值:是古罗马最重要的公共娱乐场所,反映了罗马社会的文化、娱乐生活和奴隶制的盛行。
【小题2】释迦牟尼:佛教的创立者。他反对种姓制度,提出“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思想。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提出“独尊安拉”,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建立了以宗教信仰为纽带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并逐步实现了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亚里士多德: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法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17.【答案】【小题1】目的:宣扬君权神授,强化法典的权威,从而维护统治秩序。
体现的社会现象: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带有阶级歧视的原则;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家庭奴隶制盛行。
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小题2】法律文献:《十二铜表法》。
原因:它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小题3】进步性:有反对奴隶制度的倾向;改善奴隶的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有改善妇女地位的内容。
历史意义: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8.【答案】【小题1】扩大公民权利;建立津贴制度;鼓励发展文化活动;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小题2】变化:改革前是无偿的赏赐,改革后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忠诚等。特点: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形成领主与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权利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小题3】事件:大化改新。说明: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统一赋税。使得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或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小题4】认识:改革促进社会进步;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19.【答案】【小题1】东方文明代表:ABCD;西方文明的代表:EF;不同点:发源地不同,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地区;文明属性不同,东方文明属大河文明,西方文明属海洋文明;经济类型不同,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航海和海外贸易兴盛,工商业较为发达;政治统治不同,东方文明建立的是奴隶制君主专制集权统治,西方文明发展奴隶主民主政治。
【小题2】主要职能不同:中国封建城市是各级政治中心;西欧封建城市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权力不同,中国封建城市由中央统一管理,地方没有自治权;西欧封建城市有一定的自治权。
【小题3】观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无论是通过暴力冲突还是和平往来,都深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论述:亚历山大通过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罗马帝国不断扩张,2世纪进入黄金时代,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罗马帝国扩张虽充满暴力,却吸纳希腊等被征服地区文明的优秀成果,又将罗马法律文化广泛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阿拉伯人则主动担当了沟通东西方的和平使者,保存并传播了古希腊、印度和中国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历史证明,交流互鉴是文明繁荣的重要动力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