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1.1《有性生殖》教学课件(共31张ppt)+教学设计(表格式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1.1《有性生殖》教学课件(共31张ppt)+教学设计(表格式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3 21:10:4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6.1.1 有性生殖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有性生殖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生物的繁殖方式” 的第一节内容,是生物生殖发育知识体系的核心环节。教材以 “生物种族延续” 为线索,先介绍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再详细阐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规律,最后拓展有性生殖的应用及相关社会议题,既衔接了生物基本特征的前序知识,又为后续遗传变异、进化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示意图、视频、案例等素材,将微观生理过程直观化,同时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以及感恩父母、关注生殖健康的情感教育,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 “生物具有繁殖特征” 的基础认知,在生活中对 “怀孕、分娩” 等现象有初步了解,但缺乏对生殖系统结构、受精及胚胎发育等微观过程的科学认识。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强,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但对生殖相关话题可能存在羞涩心理,抽象思维能力不足,难以自主将细胞分裂分化等微观变化与宏观生命过程建立联系。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合作探究能力,适合通过直观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突破学习难点,树立科学的生殖观念。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人的生殖发育过程,认识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观察男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受精过程示意图和胚胎发育过程图,对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和推理,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探究实践】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围绕人的生殖发育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态度责任】 理解父母在生育和养育过程中的艰辛,增强感恩意识,学会关爱父母、尊重他人;关注人口问题和生殖健康相关的社会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受精过程的概念和过程,包括受精的场所、受精的条件以及受精后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抽象理解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等微观生理变化,将微观过程与宏观现象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的生殖发育话题,消除心理障碍,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殖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示春天花卉开放、青蛙鸣叫、鸟类筑巢等繁殖场景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主题 “有性生殖”。 目标导向: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及教学重难点。 观看素材,感受生物繁殖的普遍现象,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积极发言。 齐读核心素养目标及重难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 究 新 知 寻证据.观察 展示男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1)人的生殖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精子和卵细胞分别由什么器官产生?(3)受精在什么部位完成? 观察结构图和模型,记录各器官名称。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后思考讨论。
一、生殖系统 1.逐一讲解男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强调核心器官(睾丸、卵巢)的作用。 (1)男性生殖系统 精囊腺、前列腺:分泌黏液 输精管:输送精子 附睾:贮存精子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熊雌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和产出胎儿的通道 2.展示精子和卵细胞的图片,描述其形态特点。并提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分别由什么器官产生?”“输卵管的功能是什么?” (1)精子:外形像蝌蚪,头大,尾长,能够游动。 (2)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中含卵黄,是人体最大的细胞。 (3)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1.倾听讲解,明确各器官的功能,对比男女性生殖系统的差异。 2.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受精和胚胎发育 1.播放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关键环节。 2. 结合示意图分步讲解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强调重要时间节点和场所。 (1)受精过程:精子+卵细胞→受精卵 (2)受精场所:输卵管 3. 讲解胎盘和脐带的结构与功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交换过程。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第9周)→成熟的胎儿(38周)→分娩(婴儿) 4.组织小组讨论:“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与母体如何进行物质交换?”并进行归纳总结。 (1)前期:卵黄 (2)中后期:胎盘和脐带 1. 观看示意图,跟随教师讲解梳理过程。 2.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关键步骤。 3. 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4.归纳总结
三、有性生殖及应用 1.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归纳有性生殖的概念。 人类的这种生殖方式经历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2. 举例说明有性生殖在生物界的普遍存在,展示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 (1)动物 (2)植物 (3)人类 3.举例说明有性生殖的应用 (1)试管婴儿 (2)人工授精 (3)杂交育种 1. 归纳有性生殖概念。2.举例说明有性生殖。 3.倾听实例介绍,思考有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回答问题,巩固对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
课堂练习 【经典例题】 经典例题1.下列关于“试管婴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试管婴儿”实际上就是克隆人技术 B.“试管婴儿”操作过程中存在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C.“试管婴儿”实质上是一项人工方法的体外受精技术 D.“试管婴儿”可解决女性因输卵管不通而无法生育的问题 经典例题2.如图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①表示睾丸,既是生殖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 B.②表示雌激素,可维持女性第二性征 C.③表示受精卵,经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 D.④表示受精作用,场所在输卵管 经典例题3.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将逐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每个人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B.①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受精过程是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的 C.婴儿出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D.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是子宫 【当堂练】 1.人体内卵细胞和精子完成受精的部位是( C ) A.子宫 B.卵巢 C.输卵管 D.阴道 2.“试管婴儿” 是指用人工方法使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结合成受精卵,经过早期胚胎发育,再移植到女性体内继续发育而诞生的婴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判断依据为经过了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体外培育的早期胚胎必须要移植到子宫内,才能继续发育形成胎儿。 (3)结合胚胎发育的过程,写出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答:示例:妈妈,您在孕育我的过程中,从胚胎发育到我出生,一定经历了很多辛苦,感谢您给了我生命,您真的很伟大! 独立完成例题及当堂练,核对答案后,纠正自己的错误;跟随教师梳理知识,在笔记本上补充完善知识点框架。
开眼界 播放相关视频,归纳总结双胞胎的类型: 同卵双胞胎: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胚胎。 异卵双胞胎: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胚胎。 观看视频,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1.试管婴儿关键的一步在于精子与卵细胞在同一个培养皿中的成功结合。培养皿相当于母体中的( B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睾丸 2.睾丸和卵巢是最重要的生殖器官,是因为它们能( A ) A.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B.形成受精卵 C.孕育胎儿 D.输送精子和卵细胞 3.因病摘除子宫的妇女,将会( B ) A.失去生殖能力 B.失去妊娠能力 C.月经仍然存在 D.失去生育能力 4.“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的生育不容易,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更不容易。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B.怀孕的标志是胚泡植入子宫内膜 C.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D.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胎盘 5.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到呱呱坠地的婴儿,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和感动。如图是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①表示受精过程,受精的场所在卵巢 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C.④表示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后就已初具人形 D.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6.我国放开“三孩”政策,有利于优化年龄结构。2024 年各地为鼓励生育三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人类的生殖细胞有两种,分别是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 产生的卵细胞。 (2)胎儿出生前舒适地生活在妈妈的[ A ]子宫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C]脐带和[ B ]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提升训练】(二选一) 查阅资料,了解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说说青少年应如何关注自身生殖健康。 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结合自身感受谈谈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不少于 300 字)。 完成相关作业,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6.1.1 有性生殖 一、生殖系统 1.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输精管等 2.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等 二、受精和胚胎发育 1.受精:场所(输卵管)、结果(受精卵) 2.胚胎发育: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9 周)→成熟胎儿(38 周) 3.营养供给:卵黄(早期)、胎盘 + 脐带(后期) 三、有性生殖 1.概念:精子 + 卵细胞→受精卵→新个体 2.普遍性:植物、动物、人类 3.应用:试管婴儿、人工授精、杂交育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教材为依托,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情境导入、直观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生殖知识直观化、通俗化,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和交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同时通过开放性题目和课后作业,较好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学生对生殖话题仍有羞涩感,在小组讨论中发言不够主动,需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科学看待生殖话题;二是对胚胎发育中细胞分裂、分化的微观过程讲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可在后续教学中增加相关动画或模型演示,强化学生的认知;三是课堂练习的针对性可进一步提升,可增加一些结合生活实际的探究性题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今后教学中,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学习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