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编斗笠
第16课
(赣美版)二年级
上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艺术欣赏
05
实践练习
06
知识拓展
07
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
1.艺术表现:通过了解斗笠的三部分结构(帽顶、帽身、帽檐)及两种材料(竹篾、粽叶)的功能,能够选择纸质替代材料,通过“硬化—定型—上色”三步,实现从二维编织到三维帽体的成功转换。
2.创意实践:通过“实物触摸—慢动作观察—步骤复述”三级观察法,能够了解竹编规律、掌握“挑一压一”穿编法,独立完成≥12行立体收编。
3.审美感知:通过从国家博物馆藏品图中识别斗笠的放射状骨架线与同心圆编织线,能够依据“功能—形式—情感”三维度进行描述。
4.文化理解:通过学习井冈山时期“斗笠送红军”等红色故事,能够理解“竹”在中国文化中“虚心、有节”的象征意义,认同传统手工艺的生态智慧。
01
02
新知导入
烈士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爬(雪山),过(草地),深陷(沼泽地),饿了只能用草根、树皮充充饥,草鞋穿烂了一双又一双,下雨天只能披蓑衣,戴斗笠,条件非常艰苦。这些革命烈士们在与敌人的交锋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02
新知导入
江西是革命的红色故土,是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
03
新知讲解
星星之火的起点
03
新知讲解
老百姓们用包粽子的箭竹叶和竹篾为原料,竹叶里加一层荷叶或者油纸,笠面上再涂上桐油,编织成斗笠送给亲人红军。
斗笠 江西瑞金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藏
03
新知讲解
什么是斗笠?
斗笠是用竹篾、箬竹叶编织的手工艺品
帽顶
帽身
帽檐
03
新知讲解
红军斗笠的由来
毛主席改进设计:
增加遮阳防雨功能,提升实用性,使其成为红军行军作战的重要装备。
长汀斗笠厂贡献:
始建于1931年,在毛主席的建议下,生产出了印有工农红军字样的新式斗笠来支援红军。
04
艺术欣赏
斗笠的历史背景:军民情谊
《军民团结一家亲》歌词选段
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
历史象征
红军战士佩戴斗笠行军,斗笠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工具,更成为了军民鱼水情深、团结互助的美好象征。
04
艺术欣赏
斗笠是怎么编出来的呢?
剖竹篾
编笠坯
夹竹叶
收笠檐
04
艺术欣赏
步骤分析
1、剖竹篾:
把砍回来的竹仔锯成约1.2米长的小竹棍,然后用篾刀将其剖成一条条篾丝。
04
艺术欣赏
2、编笠坯:
用剖好的篾丝按照设计好的模型编出一个底模,底模的篾丝比一般斗笠的篾丝要粗、要硬,不易磨损。模型出来后,便可以在这个模型上照编。
04
艺术欣赏
3、夹竹叶:
编织好两个斗笠模子后,在一个斗笠模子上摆上均匀的竹叶,然后将另一个模子压在贴好竹叶的模子上,使其合二为一。
04
艺术欣赏
4、收笠檐
斗笠合二为一后,用楠竹剖好的竹片把斗笠四周缠紧,这样斗笠就被固定住了。
05
实践练习
注意要点
1.横条和竖条
2.竖条在上是“挑”
竖条在下是“压”
3.规律:挑一压一
用纸条尝试挑一压一的编制方法
05
实践练习
工具材料
安全工具
儿童安全剪刀(圆头)、塑料直尺
材料
彩色卡纸(红/黄/棕为主)、固体胶、毛线或绳子、水彩笔等
辅助
铅笔、橡皮、圆形模板(如光盘)
05
实践练习
制作步骤:基础成型
①
剪圆形
②
粘帽形
将剪好的卡纸对折,形成一个圆锥体,用胶水或双面胶将边缘粘合起来,形成斗笠的帽顶。
用模板在卡纸上画出直径为20厘米的圆形,然后沿着轮廓线小心地剪下来。
05
实践练习
制作步骤:编织与修剪
③
交错编织
粘成帽形后,剪出帽檐,绕中心交错编织,采用挑一压一的编制方法。
④
修剪边缘
编织完成后,使用剪刀小心地将多余部分剪齐,形成一个平整、美观的帽檐。
05
实践练习
制作步骤:装饰完成
步骤5:装饰美化
用毛线缝制帽绳或描花纹装饰帽身
05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
06
知识拓展
竹编,国家级非遗,千年文明的载体,凝结着先民智慧与东方美学。竹编教程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让技艺走出深巷。
非遗竹编的种类
06
知识拓展
此编法是当横的纬材第二条穿织时,必须间隔直的一条,依二上二下穿织,第三条再依间隔一条,于纬材方面呈步阶式的排列。
斜纹编法
除挑二压二方式也可采3/3,4/4的编织方式。
圆口编法
06
知识拓展
先以四条竹蔑为一单位,依序如图重迭散开,再增加四条,并注意其如何交织,理出规律后,逐渐增加。此乃难度较高的编法。
06
知识拓展
经材排列好备用,第一条纬材以六上二下编织,第二条用五上三下,第三条纬材以四上四下,第四以三上五下,第五以六上二下编织,即成梯形步阶式图案,以五条纬材为单位,依序增加编成。
梯形编法
06
知识拓展
先将经材排列好,纬材以1/1编织法,一条竹篾在上,一条竹篾在下的交织,编法极为简单而易学。
可演变成各式如4/4编法。及两一相间编法;或2/2编法。
一挑一编法及变化编法
07
课堂评价
通过学习井冈山时期“斗笠送红军”等红色故事,理解“竹”的象征意义,认同传统手工艺的生态智慧,增加名族认同感。
能够识别斗笠的放射状骨架线与同心圆编织线,掌握“挑一压一”穿编法,独立完成≥12行立体收编。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