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培优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培优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1-08 00:29: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新疆1月份夜间的平均气温最接近(  )
A.-15℃ B.15℃ C.25℃ D.37℃
2.夏天,在干燥的房间内,下列办法中能有效降低室内气温的是(  )
A.关闭门窗,不让外界的热空气进来
B.打开电冰箱的门,放出冷空气
C.打开电风扇
D.在地上撒一些水
3.一尊“纪念第16届世界大会”巨型AIMS(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标志雕塑,落户厦门环岛路会展中心旁。该雕塑用铜铸成,雕塑上除马拉松运动模型,还书写了AIMS相关简介和历届AIMS国际赛事等。在用铜块浇铸雕塑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4.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C.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释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5.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  )
A.寒暑表 B.体温计
C.数字式温度计 D.温度计
6.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熔点为90 ℃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7.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冰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冷液化形成的
B.干冰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吸热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用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用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制成的
C.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
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一定沸腾
9.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10.用两套完全相同(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水浴法”分别对试管中装有少量质量相等的固体M和N进行加热,M和N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B.M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
C.N可能是晶体
D.N物质在第25min时的内能小于第30min时的内能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    ℃,物体A的长度是    cm。
12.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   现象。
13.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
14.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15.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表明了用   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16.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物质在232℃时是   态。
17.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
⑴仅增加水的质量;
⑵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⑶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二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   和   (选填图中“a”、“b”、“c”或“d”)
18.寒冷的冬天,环卫工人会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撒盐后   (选填“增大”或“降低”)了雪的熔点,便于除雪;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浸没其中,试管中的冰将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三、计算题
19.科技节作品展示会上,小美制作了一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却不很准确。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该温度计显示是,据此推算:
(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
(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则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多少?
20.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神舟十号
如图甲是长征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图乙为监控系统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升空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为使火箭搭载的飞船更轻巧更坚硬,其外壳和部分零件由钢制改为钛铝合金。已知钛的熔点1725℃,沸点3260℃;铝的熔点660℃,沸点2467℃。
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后以每小时28440km绕地球运转。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向着征服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   ,但他能看到漆黑的夜空中悬挂的美丽地球,这是因为地球在   (填“发出”或“反射”)光。
(2)依据图乙照片上的比例标尺可推算: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平均速度为   m/s。
(3)制作钛铝合金零件时采用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金属钛和铝先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零件形状重新   (填物态变化名称)。
四、作图题
21.(1)兔子和乌龟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赛跑,起初兔子以恒定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当它看见乌龟在后面慢慢爬行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兔子醒来后又匀速向终点飞奔而去。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兔子在比赛中的路程随时间变化关系的s-t图;
(2)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
(3)小阳从冰箱里取出温度为-6℃的碎冰,对其进行加热,加热4min时有水出现,又经过6min冰块完全消失,又继续加热8min,温度计示数升高到6℃。请在图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22.(1)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图甲为该车行驶的图像,请在图乙中作出该汽车行驶的图像。
(2)请用图像大致表示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3.在研究萘的熔化特点时,给萘加热到3分钟时萘开始熔化,7分钟时完全熔化,萘的熔点是,请画出萘的熔化图像。
五、实验探究题
24.小李同学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下表是研究某种物质熔化实验的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0 34 38 43 45 48 48 48 48 50 55
(1)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
(2)在第 4-8 分钟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   状态。
2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   。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请在如图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26.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27.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很快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   .
(2)同学们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水的沸点大部分不是100 ℃,原因可能是   出一点即可).
六、综合题
28.如图是某变频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液态“冷媒”经铜管 B 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达到制冷的目的。我们把一段时间内“冷媒”流过铜管 B 的质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做流量。已知压缩机的转速越大,流量就越大。压缩机的转速由变频器供电的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机通过改变供电频率,控制“冷媒”流量,从而控制制冷的快慢。“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格所示。
(1)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器   (填“吸热”或“放热”),从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冷媒”。
(2)“冷媒”在蒸发器中   (填物态变化)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作出“冷媒”流量Q与变频器供电频率f之间的关系图线。依据所作图线,当变频器供电频率为100 Hz时,流量Q为   kg/s。铜管B的横截面积为0.4cm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新疆1月份夜间的平均气温最接近(  )
A.-15℃ B.15℃ C.25℃ D.37℃
【答案】A
【解析】【解答】新疆1月份夜间的气温较低,平均约为零下15摄氏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温度的估测。
2.夏天,在干燥的房间内,下列办法中能有效降低室内气温的是(  )
A.关闭门窗,不让外界的热空气进来
B.打开电冰箱的门,放出冷空气
C.打开电风扇
D.在地上撒一些水
【答案】D
【解析】【解答】A、关闭门窗,不让外界的热空气进来,只是阻碍了空气的流动,不能改变气温,不符合题意;
B、电冰箱只是把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了冰箱的外部,还在房间内,同时由于电动压缩机工作时要发热,反而会使房间内的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电风扇可以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使人凉快,但不能降低气温,不符合题意;
D、向地面洒水,通过水的蒸发吸热,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3.一尊“纪念第16届世界大会”巨型AIMS(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标志雕塑,落户厦门环岛路会展中心旁。该雕塑用铜铸成,雕塑上除马拉松运动模型,还书写了AIMS相关简介和历届AIMS国际赛事等。在用铜块浇铸雕塑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解析】【解答】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应该是先将铜块化为铜水,这是熔化过程;然后将铜水凝结为铜像,这是凝固过程;所以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4.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C.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释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解答】A.热水瓶口出现白气,是瓶中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冰箱外温度高,打开冰箱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的冷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形成白气,故B正确;
C.河面上有白气,是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舞台上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时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5.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  )
A.寒暑表 B.体温计
C.数字式温度计 D.温度计
【答案】C
【解析】【解答】A、 B、D都是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C是数字温度计,数字温度计的原理:当温度发生变化引起热敏电阻值改变时,该值将通过传感器振荡电路转换成频率信号显示出来,不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计的感温液是液体,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
6.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熔点为90 ℃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答案】B
【解析】【解答】A、图甲中,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安装时从下向上,顺序为CBA,A不符合题意;
B、探究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录加热时间和温度,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变化,B符合题意;
C、图乙中,物质在80℃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正在熔化,温度为熔点,为80℃,C不符合题意;
D、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物质是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组装加热器材时,从下向上;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是熔点。
7.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冰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冷液化形成的
B.干冰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吸热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用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D.用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解答】AB.干冰升华吸热,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气”,故AB错误;
CD.水开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
8.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制成的
C.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
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一定沸腾
【答案】B
【解析】【解答】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液化石油气采用的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故B正确;
C.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但水达到100℃,还要继续吸热才能沸腾;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霜、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2、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石油气采用的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3、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9.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答案】A
【解析】【解答】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A
【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明确晶体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是很必要的
10.用两套完全相同(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水浴法”分别对试管中装有少量质量相等的固体M和N进行加热,M和N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B.M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
C.N可能是晶体
D.N物质在第25min时的内能小于第30min时的内能
【答案】D
【解析】【解答】A.从乙图可以看出,M在10~25分钟时,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说明M达到熔点,正在熔化,因此M是晶体,该固定的温度是它的熔点为80℃,A正确,不符合题意;
B.M在10~25分钟时,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熔化了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固体N的温度不再升高是因为其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不再可以从沸水中吸收热量,所以固体N有可能是非晶体,也可能是晶体,但其熔点一定不低于100℃。C正确,不符合题意;
D.N物质在25~30min时,因为其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不再可以从沸水中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N仍为固体,故其内能保持不变。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    ℃,物体A的长度是    cm。
【答案】37.8;1.80
【解析】【解答】根据液柱位置,体温计的读数是37.8℃,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物体A的长度是4.80cm-3.00cm=1.80cm。
【分析】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2.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   现象。
【答案】液化
【解析】【解答】夏天,冰棒的温度很低,周围的水蒸气在冰棒周围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变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3.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知道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4.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6
【解析】【解答】解:看图知,数值自下而上是变小的为零下多少摄氏度,比0℃低6格,即低6摄氏度,为-6℃。
故答案是:-6℃。
【分析】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要先认清分度值,然后看是零上还是零下,最后根据液柱位置读数.
15.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表明了用   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解析】【解答】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的小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说明降低温度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6.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判断   物质是晶体,该物质在232℃时是   态。
【答案】甲;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甲物质加热15分钟后温度达到232℃开始保持不变,此为晶体的典型特征,然后开始熔化,由固态逐渐转变为液态,一直到36分钟,熔化结束。
该物质在232℃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分析】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17.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
⑴仅增加水的质量;
⑵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
⑶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二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   和   (选填图中“a”、“b”、“c”或“d”)
【答案】c;b;d
【解析】【解答】解:仅水的质量增加,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c;
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水的质量不变,则水温度升高速度相同,但沸点升高,所以应为b;
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
故答案为:c;b;d
【分析】水的质量增加,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沸点升高;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
18.寒冷的冬天,环卫工人会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盐,撒盐后   (选填“增大”或“降低”)了雪的熔点,便于除雪;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浸没其中,试管中的冰将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降低;变多
【解析】【解答】积雪上洒上盐后,雪熔点降低,便于清扫。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高于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导致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综上 第1空、 降低; 第2空、变多。
【分析】1、凝固为液态变化为固态,释放热量,如下雪、结冰;
2、冰加入其余杂志,冰的熔点降低,导致冰会熔化。
三、计算题
19.科技节作品展示会上,小美制作了一支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很均匀,标度(最小标度)却不很准确。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该温度计显示是,据此推算:
(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
(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则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多少?
【答案】解:(1)根据摄氏温度规定和题意得,刻度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
(2)对应实际温度为:
(3)标准温度对应显示为
所以显示示数为:
答:(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1.25℃;
(2)用此温度计测得的温度是37℃,则实际的温度是40℃;
(3)将该温度计放在实际温度为60℃的水中,该温度计显示的示数为53℃。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温度间的刻度的多少,计算分度值;
(2)根据温度计上刻度和分度值,计算实际温度;
(3)根据实际温度和分度值,计算在温度计上的刻度。
20.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神舟十号
如图甲是长征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图乙为监控系统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升空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为使火箭搭载的飞船更轻巧更坚硬,其外壳和部分零件由钢制改为钛铝合金。已知钛的熔点1725℃,沸点3260℃;铝的熔点660℃,沸点2467℃。
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后以每小时28440km绕地球运转。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向着征服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   ,但他能看到漆黑的夜空中悬挂的美丽地球,这是因为地球在   (填“发出”或“反射”)光。
(2)依据图乙照片上的比例标尺可推算: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平均速度为   m/s。
(3)制作钛铝合金零件时采用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金属钛和铝先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零件形状重新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1)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反射
(2)58
(3)熔化;凝固
【解析】【解答】解:(1)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看到漆黑的夜空中悬挂的美丽地球,这是因为地球在反射光;(2)由图乙可知,照片中火箭的长度L=2cm,照片中火箭通过的路程为s=4cm,即火箭运动的路程是火箭长度的2倍;已知火箭的实际长度为58m,则火箭实际通过的路程s=2×58m=116m,
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速度:v= = =58m/s;(3)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是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1)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反射;(2)58;(3)熔化;凝固。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地球不是光源;
(2)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实际路程,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现象,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四、作图题
21.(1)兔子和乌龟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赛跑,起初兔子以恒定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当它看见乌龟在后面慢慢爬行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兔子醒来后又匀速向终点飞奔而去。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兔子在比赛中的路程随时间变化关系的s-t图;
(2)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
(3)小阳从冰箱里取出温度为-6℃的碎冰,对其进行加热,加热4min时有水出现,又经过6min冰块完全消失,又继续加热8min,温度计示数升高到6℃。请在图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答案】(1)
(2)
(3)
【解析】【解答】(1)据题可知,兔子首先 以恒定的速度飞快地向前奔跑了一段路程 ,其次速度为0,持续一段时间,最后 又匀速向终点飞奔而去 ,所以兔子的s-t图像分三段:先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后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最后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最后一段倾斜直线较陡,如图所示:
(2)酒精极易蒸发,该过程会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计示数降低,酒精全部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又慢慢升高到室温20℃并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3) 加热4min时有水出现, 表明此时开始熔化, 经过6min冰块完全消失 ,表明此时熔化过程结束,继续加热8min,温度计示数升高到6℃,如图所示:
【分析】1、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分析,速度公式为v=s/t,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已知速度时间求解路程,或者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匀速运动的特点,在st曲线上为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在vt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
2、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3、汽化为液态变为气态,会吸收热量,如:蒸发。
(1)由题意可知,兔子在比赛中的运动情况是跑——睡觉——快跑,即匀速运动——静止——匀速运动,则兔子的s-t图像分三段:先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后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最后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最后跑向终点的速度大于最初的速度,因此最后一段倾斜直线较陡,如图所示:
(2)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温度计示数先变小,等酒精全部蒸发完后,环境温度为20℃,温度计的示数又慢慢升高到室温20℃并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3)温度为-6℃的碎冰,0分钟时为-6℃,对其进行加热,加热4min时有水出现,说明开始熔化,温度为0℃,又经过6min冰块完全消失,熔化结束,开始升温,又继续加热8min,温度计示数升高到6℃,如图所示:
22.(1)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图甲为该车行驶的图像,请在图乙中作出该汽车行驶的图像。
(2)请用图像大致表示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答案】(1)
(2)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汽车的路程-时间图象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说明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该车的速度为;
据此画出图像如下图:
(2)海波是晶体,即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则到达熔点前,海波的温度不断升高,开始熔化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完全熔化后,海波的温度继续升高,如下图所示:
【分析】(1)根据甲图中图像的形状确定甲的运动状态,根据计算汽车的速度大小,据此在v-t中画出对应的图像即可;
(2)根据晶体熔化前后的温度变化规律分析解答。
(1)汽车的路程-时间图象为一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说明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知道,当行驶6s时,行驶的路程是30m,故车的速度为
故甲汽车行驶的图像如下图
(2)海波是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吸收热量,开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海波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熔化完成吸热温度再次升高。则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
【点睛】
23.在研究萘的熔化特点时,给萘加热到3分钟时萘开始熔化,7分钟时完全熔化,萘的熔点是,请画出萘的熔化图像。
【答案】
【解析】【解答】萘是晶体,熔点是,熔化时温度保持在80℃不变,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作图如下:
【分析】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五、实验探究题
24.小李同学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下表是研究某种物质熔化实验的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0 34 38 43 45 48 48 48 48 50 55
(1)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
(2)在第 4-8 分钟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   状态。
【答案】(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固液共存
【解析】【解答】(1)根据探究固体熔化规律时,记录的温度分析,从第5min到第8min,物体的温度保持48℃不变,符合晶体在熔化时的现象,所以此物体是晶体;理由是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熔化后的液体,还有没有熔化的固体状态,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的。
【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熔化时,固液共存。
2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   。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请在如图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答案】(1)④②③①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
(3)
(4)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解答】(1)因为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合理的顺序是先放好酒精灯,由酒精灯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和石棉网的位置,接着安放好装水的烧杯,根据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最后安装温度计。因此合理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③①。(2)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3)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下:
;(4)分析图象可知,水在第2min时,温度达到99℃,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此可得出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水在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温度示数的变化在图像中描点.
26.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或“铁杆”)。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   (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答案】(1)铁圈
(2)液化
(3)98;不变
(4)水的质量偏大
【解析】【解答】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8℃,即水的沸点是98℃;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较小,其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偏大。
故答案为:(1)铁圈;(2)液化;(3)98;不变;(4)水的质量偏大。
【分析】(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的位置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3)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要先认清分度值,然后看是零上还是零下,最后根据液柱位置读数;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7.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很快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   .
(2)同学们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水的沸点大部分不是100 ℃,原因可能是   出一点即可).
【答案】(1)88;吸热
(2)水表面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解析】【解答】(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水的温度为88℃;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很快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2)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所以同学们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水的沸点大部分不是100 ℃,原因可能是水表面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分析】探究沸腾过程中的现象(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温度计的使用(a.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b.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c.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和影响实验时间的因素(减少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沸点的影响因素(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六、综合题
28.如图是某变频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气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液态“冷媒”经铜管 B 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达到制冷的目的。我们把一段时间内“冷媒”流过铜管 B 的质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做流量。已知压缩机的转速越大,流量就越大。压缩机的转速由变频器供电的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机通过改变供电频率,控制“冷媒”流量,从而控制制冷的快慢。“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格所示。
(1)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器   (填“吸热”或“放热”),从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冷媒”。
(2)“冷媒”在蒸发器中   (填物态变化)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作出“冷媒”流量Q与变频器供电频率f之间的关系图线。依据所作图线,当变频器供电频率为100 Hz时,流量Q为   kg/s。铜管B的横截面积为0.4cm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放热;液化
(2)汽化
(3)0.05
【解析】【解答】(1)气态“冷媒”通过冷凝器放热,从而液化成液态“冷媒”。
(2)“冷媒”在蒸发器中汽化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
(3)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上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但供电频率为100Hz时,流量应该为5×10-2kg/s=0.05kg/s。
【分析】(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3)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上描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最后根据图像确定供电频率为100Hz时的流量Q。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