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听着这首歌,看着这些花,你们想到了什么?
我们像花朵,老师像园丁,今天制作代表自己的花送给老师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美术手工创作课
学科:美术
年级:二年级下册
单元:第五单元 花朵与园丁
情感链接:我是一朵什么样的花?
自我与花朵的对话
01
引导思考:结合性格、爱好描述自己的“花朵形象”(如向
日葵代表阳光、百合代表文静)
02
互动分享:“我像____花,因为____”
03
建立认知:每朵花都独一无二,就像每个同学
材料探索:创意材料大发现
材料特性与用途
01
展示材料:扭扭棒、黏土、彩色纸、剪刀、 水
02
提问互动:“这些材料能做出花朵的什么部分?”
03
设计意图:了解材料特性,为创作做准备
技法学习:纸绣球花制作步骤一
技法学习:纸绣球花制作步骤二
技法学习:纸绣球花制作步骤
步骤详解
裁剪20个同样大小的圆
确定每个圆的圆心
圆边对准圆心向中间折叠
折叠三次,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相同方法折叠20个圆片
取十个圆片交错排列成一行,形成绣球侧面
01
02
03
04
05
剩下的原片五个一组,顶点相对排列,形成绣球顶面和底面
十个圆片圆边两两相贴,最后连成一圈
绣球顶面圆边相贴,底面做同样操作
将绣球侧面、顶面、底面三个部分粘连在一起
创意启发:让花朵更有个性
突破模仿,大胆创新
展示创意作品:彩色渐变绣球花、带装饰的黏土
花
引导思考:“如何让你的花更独特?”
(如改变颜色
搭配、添加图案、组合材料)
设计意图:激发创新思维,避免简单模仿
创意作品:彩色渐变绣球花
创意作品:带装饰的黏土花
有花心的玫瑰折纸教程
有花心的玫瑰折纸教程
有花心的玫瑰折纸教程
有花心的玫瑰折纸教程
课堂实践:制作我
的专属花朵
任务布置
●
选择材料,制作代表自己的
花,参考纸绣球花技法或创作
其他形态
●
完成后在花茎写下“花朵宣言”
(如“我是阳光向日葵,感谢
老师的培育”)
●
分层指导:基础组重点指导剪
粘步骤,进阶组鼓励材料组合
与装饰
小组分享:我的花朵宣言
互动交流
●
完成作品的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创作思路
●
倾听他人想法,互相学习
●
设计意图:促进交流,深化创作思路
寻找灵感 激发创意
作品展示:班级花朵展
邀请3-4名学生展示作品,分享“花朵宣言”和创作故事
全班欣赏,给予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强化成就感,展示创意多样性
成果呈现
01
02
03
课堂小结与拓展任务
总结升华
核心回顾:花朵象征自我,园丁象征老师,作品藏
着个性与爱
拓展任务:将作品送给老师,观察老师反应并分享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内容,落实感恩教育
感谢聆听
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
愿我们都像花朵一样茁壮成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单元 第五单元 花朵与园丁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浙美版2024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是单元“花朵与园丁”的开篇内容。教材以“我们和老师像花朵和园丁”为情感主线,将美术创作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 课程内容聚焦于利用扭扭棒、黏土、纸张等身边常见材料制作花朵,其中重点呈现了纸绣球花的制作步骤,同时融入“说说自己是怎样的花”“用身体组成花”等互动环节,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又引导学生感悟师生情谊与自我成长价值,符合低年级美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作为单元开篇,本课为后续《谢谢您,老师》的情感升华与创作延伸奠定基础,具有承启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美术动手能力,能够完成剪、贴、卷等基础操作,对扭扭棒、黏土等趣味材料兴趣浓厚,这为本课的手工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从情感认知来看,二年级学生对“老师的爱”有直观感受,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在将情感转化为美术创作的创意表达上仍需引导;同时,学生个体动手能力存在差异,在实践过程中需关注分层指导。
核心素养 1. 审美感知:感受不同材料制作的花朵的美感,理解“花朵象征自我、园丁象征老师”的情感寓意。 2. 艺术表现:掌握纸绣球花等花朵的基本制作方法,能运用至少一种材料创作代表自己的花朵,尝试通过花朵的形态、色彩表达个性。 3.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基础方法上大胆创新,如改变花朵的颜色搭配、添加装饰元素,或尝试用不同材料组合创作。 4. 文化理解:通过创作与分享,体会师生之间的关爱之情,增强对“感恩老师”传统美德的认知。
重点 1. 掌握纸绣球花的剪、卷、贴、粘花蕊等制作步骤,能独立完成基础花朵创作。 2. 能够结合自身特点,用花朵的形态、色彩等元素表达“自己是怎样的花”,传递对老师的情感。
难点 1. 纸绣球花制作中“剪”的均匀度和“卷”“贴”的立体感把控,确保花朵形态美观。 2. 将个人特点与情感融入创作,实现“形”与“意”的结合,避免作品仅停留在简单模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歌曲《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片段,展示不同形态的花朵图片(真实花朵、学生手工花朵),提问:“听着这首歌,看着这些花,你们想到了什么?”2. 引出主题:“我们就像祖国的花朵,而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就像园丁。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朵代表自己的花,送给老师吧!”板书课题《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1. 认真聆听歌曲,观察图片,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花朵”的联想(如美丽、成长、老师等)。2. 明确本课主题,激发创作兴趣。 以歌曲和视觉素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体验,快速拉近学生与“花朵”“园丁”的情感关联,自然导入课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讲授新课(15分钟) 1. 情感引导:提问“你们觉得自己是一朵什么样的花?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性格(如活泼、文静)、爱好(如爱画画、爱运动)描述,如“我像向日葵,因为我很阳光”。2. 材料探索:展示扭扭棒、黏土、彩色纸等材料,介绍其特性,提问“这些材料能做出花朵的什么部分?”(如黏土做花蕊、扭扭棒做花茎)。3. 技法示范:重点示范纸绣球花制作步骤:①裁正方形彩纸,沿对角线反复折叠成小三角形;②沿边缘均匀剪小口(不剪断);③展开后将中心部分粘牢,卷折花瓣;④粘贴花蕊和花茎。强调剪口均匀、卷折力度适中的要点。4. 创意启发:展示不同创意的花朵作品(如彩色渐变绣球花、带装饰的黏土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你的花更有个性?” 1. 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花朵形象”,建立自我与创作的联系。2. 观察材料,思考材料的用途,参与互动回答。3. 专注观察示范步骤,记录关键要点(如剪口不剪断、卷折花瓣)。4. 欣赏创意作品,激发自己的创新思路。 从情感入手,先建立“花即自我”的认知,为后续创作铺垫情感基础;材料探索环节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特性,为实践做准备;重点技法示范解决本课重点问题,确保学生掌握基础制作方法;创意启发拓展学生思维,突破“简单模仿”的局限。
课堂实践(20分钟) 1. 布置任务:“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制作一朵代表自己的花,可参考纸绣球花技法,也可创作其他形态的花,完成后在花茎上写下自己的‘花朵宣言’(如‘我是阳光向日葵,感谢老师的培育’)。”2. 分层指导: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重点指导纸绣球花的剪、粘步骤;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尝试材料组合(如扭扭棒花瓣+黏土花蕊)或添加装饰(如在花瓣上画图案)。3. 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意亮点并展示,解答学生疑问。4. 组织小组互动:完成作品的学生可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1. 明确任务后,选择材料开始创作,结合自己的“花朵形象”设计花朵的形态、色彩。2. 遇到困难时主动向老师或同学求助,根据指导调整创作。3. 积极参与小组分享,倾听他人的创作想法。 任务布置明确且具有开放性,兼顾基础与创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分层指导落实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完成作品并获得成就感;小组分享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深化创作思路。
课堂小结(3分钟) 1. 组织“花朵展”:邀请3-4名学生展示作品,分享自己的“花朵宣言”和创作故事。2. 总结:“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用双手创作了独一无二的花,这朵花不仅漂亮,更藏着大家的个性和对老师的爱。希望大家带着这份爱,继续像花朵一样茁壮成长,也记得把这份祝福送给老师哦!”3. 布置拓展任务:将作品送给老师,观察老师的反应并和同学分享。 1. 主动参与展示和分享,倾听他人发言并给予掌声。2. 回顾本课内容,深化对“花与自我、花与老师”的情感认知。3. 明确拓展任务,激发实践延伸的兴趣。 通过作品展示与分享,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和情感表达;总结环节升华主题,将美术创作与情感教育、生活实践结合;拓展任务让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中,落实“感恩老师”的情感目标。
板书设计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一、核心寓意:我们——花朵;老师——园丁二、材料选择:扭扭棒、黏土、彩色纸、剪刀、胶水三、纸绣球花步骤:1. 裁纸折叠 → 2. 均匀剪口 → 3. 展开粘中心 → 4. 卷折花瓣 → 5. 粘花蕊花茎四、创意要点:色彩搭配、形态设计、融入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