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四学四步】3.4《相同距离比快慢》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AI赋能+四学四步】3.4《相同距离比快慢》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1-09 22: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3.4《相同距离比快慢》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内容属于小学科学运动与变化主题下的核心知识点,聚焦相同距离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学生构建运动科学认知的重要基石。 从知识逻辑看,教材通过动物赛跑、小球实验、50 米赛跑拓展三个层次,由动物实例到实验探究再到生活应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相同距离下,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的科学原理,形成从具象到抽象的知识建构路径。 在能力培养上,教材设计了多维度探究活动:动物赛跑排序任务锻炼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能力;小球实验分工操作(操作员、发令员等)培养实验技能与合作意识;50 米赛跑的方法拓展则提升知识迁移与实际应用能力,全方位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素养。 从教学价值看,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兴趣。同时,实验中的分工合作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团队精神,落实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综上,本课内容以生活情境、实验探究、原理应用为主线,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养成上形成有机整体,为学生深入学习运动科学奠定坚实基础。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运动现象充满探究欲望,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观看赛跑、玩小球滚动游戏,但对相同距离比快慢的科学原理缺乏系统认知。 他们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能理解谁先到终点谁快的直观比较,但对同一轨道测时间的抽象方法需借助实验操作来强化理解。动手能力方面,可完成简单的实验分工,如操作员、计时员,但时间测量的准确性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有待培养。 知识储备上,已掌握基本的比较、排序技能,可迁移到运动快慢的比较中,但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不足,需通过实例分析,如动物赛跑时间对比,逐步提升。整体而言,学生具备探究本内容的基础,需以直观实验、生活类比为抓手,引导其构建科学概念。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相同距离下,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 科学思维:能逻辑清晰地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排序和比较。 探究实践:掌握相同距离下测量运动时间的实验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合作、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相同距离下,运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 2.同时起跑看终点,依次运动测时间。 难点: 1.能结合具体场景灵活运用测时间比快慢的方法。 2.理解不同比较方法的本质都是相同距离比时间。
5.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动物赛跑、小球实验的直观场景,将抽象的 “相同距离比快慢” 原理具象化,契合三年级学生直观思维特点,帮助其快速建立概念认知,如动物赛跑中通过时间数据直观排序,让学生一目了然理解时间与快慢的关系。 2.实验探究法:设计小球单轨道实验,让学生分工参与,在动手操作、测量时间、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比较快慢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同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分工合作,提升团队协作意识。 3.生活联系法:将知识与体育课 50 米赛跑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比较快慢的方法,实现知识从课堂到生活的迁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如让学生设计 50 米赛跑的快慢比较方案,巩固对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 1.分层递进设计:以 “动物实例→小球实验→生活应用” 为线索,由易到难、由具象到抽象分层推进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逐步深化对 “相同距离比快慢” 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确保知识建构的连贯性。 2.任务驱动设计:设置 “动物赛跑排序”“小球实验记录”“50 米赛跑方案设计” 等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实验、应用等环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目的性。 3.多元评价设计:结合实验操作、方案设计、课堂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方法的应用以及合作表现等多方面,全面评估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保障教学目标的达成。
6.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观看AI视频,谁跑得最快? 引导学生回答:相同距离,水先跑到终点谁最快。(板书课题) (二)给动物排列名次 1. 出示通知:动物王国将举行12.9百米赛跑比赛,望动物们踊跃报名。 2. 报名的动物有猎豹、兔子、羚羊、斑马、大象和黑熊。 3. 观看AI运动会,猜猜谁跑得快。 4. 出示运动时间记录表 引导学生按照运动的快慢给动物排列名次:①④②③⑥⑤ 5. 归纳总结:相同距离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三)两条轨道比较小球快慢 1. 讨论: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让两个不同的小球同时运动起来,怎么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明确:谁先到终点谁就快!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①两条长度相同的轨道、两个不同的小球。 ②将两条轨道平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确保轨道长度一致。 ③分别将两个小球放在两条轨道的起点处。 ④同时将两个小球从轨道起点释放,让它们沿着轨道滚动。 ⑤观察两个小球的运动过程,记录哪个小球先到达轨道终点。 3. 重复实验3-5次,将实验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中。 (四)一条轨道比较小球快慢 1. 讨论:如果只有一条轨道,怎样比较两个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明确: ①可以用秒表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 ②每名同学滚两个不同的小球,测量时间并记录下来。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①一条轨道、两个不同的小球、秒表、实验记录单。 ②参与实验的同学分为操作员、发令员、记录员、计时员。 ③发令员发出 “开始” 指令,计时员同时启动秒表;当小球到达轨道终点时,计时员停止秒表,记录员记录该小球运动时间。 ④操作员将第二个小球放置在轨道起点处,重复步骤 3,记录第二个小球运动时间。 ⑤对比两个小球运动运动时间,时间短的小球运动得快,时间长的小球运动得慢。 3. 实验提示 小组分工合作,如图所示 4. 总结归纳实验结论 相同距离,时间短,物体运动得快;时间长,物体运动得慢。 (五)拓展活动 问题:体育课上要举行50 米赛跑,有几种方法比较同学们跑的快慢? 讨论交流: 方法1:同时起跑,看谁先到终点 方法2:一个一个跑,测时间比较 方法3:多人依次跑,测时间比较 (六)课堂练习 1. 动物王国经常举办赛跑比赛,下列动物跑得最快的是( ) 2. 比较动物运动快慢 (1)科学小组想比较蜗牛、乌龟、蚂蚁在相同距离(50 厘米)内运动的快慢,以下是实验的部分步骤,但顺序被打乱了,请按正确顺序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同时释放三种动物,开始计时 ②在起点处放置三种动物 ③记录每种动物到达终点的时间 ④在平地上标记 50 厘米的起点和终点 (2) 实验中,测量运动快慢需要记录的关键数据是______。(3) 假设实验后得到以下数据。 乌龟用时:120 秒 蚂蚁用时:50 秒 蜗牛用时:300 秒 根据数据,运动最快的是_______;运动最慢的是_______ 参考答案 C ④②①③ 时间 蚂蚁 蜗牛 (七)板书设计 相同距离比快慢 同时运动,谁在前谁快 时间短,跑得快 (八)作业布置 在家中用玩具车或其他物体,设计 “相同距离比快慢” 的小实验,记录并分享结果。
7.教学成效及特色亮点 (一)教学成效 1.知识掌握:学生能清晰理解 “相同距离下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的核心原理,且能准确说出同时起跑看终点、依次运动测时间两种比较方法,多数学生可完成动物赛跑排序、小球实验操作等任务,知识目标达成度高。 2.能力提升:通过实验分工与操作,学生的动手测量、数据记录能力得到锻炼,逻辑推理与知识迁移能力也有所提升,能将课堂所学应用于 50 米赛跑等生活场景,设计简单比较方案。 3.态度养成:实验中的合作分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生活联系的教学环节也激发了其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课堂参与积极性较高。 (二)特色亮点 1.AI 技术融合:借助 AI 视频展示动物赛跑、运动会场景,将抽象知识可视化,契合三年级学生直观思维特点,增强教学趣味性与吸引力。 2.探究层次清晰:以 “情景导入 — 实例分析 — 实验探究 — 生活拓展” 层层递进,从具象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助力知识稳步建构。 3.生活紧密联结:多次关联 50 米赛跑、玩具车实验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知科学实用性,实现知识从课堂到生活的有效迁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