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3.5《相同时间比快慢》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材内容聚焦相同时间比快慢,属于小学科学运动与变化主题。从知识维度,它围绕相同时间比较运动快慢的核心概念,通过高速列车与汽车的场景引入,结合交通工具行驶距离排序、学生运动实验等活动,让学生理解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越远则越快的规律,同时渗透速度的科学词汇。从能力培养看,注重实验测量、数据分析与逻辑推理,如通过记录同学运动距离比较快慢,发展科学探究技能。从教学价值,联系生活中交通工具、运动游戏等实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利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落实科学观念、思维、实践和态度的多维目标。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运动快慢这类生活现象充满探究欲。他们已具备初步观察和简单测量能力,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仍在发展中,对相同时间比距离的科学方法需直观具象的引导。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日常感知过物体运动快慢差异,却未形成系统的比较方法。动手操作方面,能参与简单实验测量,但对数据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不足。学习风格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对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如交通工具、课间游戏等接受度高,需教师通过直观场景、趣味实验搭建认知桥梁,帮助其从生活经验过渡到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在小组协作中培养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 ①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就越快;反之则越慢。 ②理解速度概念,即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衡量。 科学思维: 能基于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数据,对不同运动快慢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 探究实践: ①能通过 的实验,正确测量并记录运动距离,运用实验数据比较运动快慢;②能对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距离进行分析排序。 态度责任: 乐于参与探索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和研讨活动,在合作测量、数据分析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即运动距离越远则越快。 难点:理解速度概念,能运用该方法对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进行推理和判断。
5.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跑步纠纷、运动实验室等场景激发兴趣;结合演示法与启发式教学,通过工具使用演示、问题链引导思考。落实合作探究与动手实践法,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测量、数据分析,实现做中学。 (二)教学设计 遵循 “情境导入 — 分层探究 — 数据归纳 — 生活应用” 逻辑,衔接旧知搭建认知桥梁。聚焦 “控制变量” 核心,通过交通工具排序、小车实验等分层活动突破重难点。融入 AI 赋能与 “四学四步” 理念,以任务单、小组分工强化教学评一体化,兼顾知识建构与探究能力培养。
6.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观看AI视频,高速列车和汽车,谁跑得快? 教师:高速列车和汽车此时看起来齐头并进,但用不了多久,高速列车就会把汽车远远地甩在后面。如果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交通工具比赛 1. 出示通知:某部门将举行各种交通工具比赛,按1 小时内行驶的距离的远近排出名次。 2. 参加比赛的交通工具有:喷气式客机、汽车、汽艇、轮船、自行车、高速列车。 3.比赛结果如下: 4. 按照运动的快慢,给上面 6 种交通工具排序。(喷气式客机、高速列车、汽艇、汽车、轮船、自行车) 5. 相同时间内,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引导学生归纳: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就越快;反之则越慢。 (三)测量比较行走快慢 1. 活动准备:软尺、口哨 2. 活动步骤: ①两名同学站在同一起点,做好行走准备。 ②发出口哨 “开始” 口令,两名同学同时沿直线向相反方向行走。 ③当发出 “停止” 口令时,两名同学同时停止行走。 ④用软尺分别测量两名同学从起点到停止位置的距离。 3. 注意事项: ①软尺要拉直,确保测量的是直线距离,避免因软尺弯曲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②要保证两名同学 “开始” 和 “停止” 的时间完全同步,可由同一人统一发出口令。 ③两名同学行走时要保持直线方向,避免偏离方向影响距离测量;行走过程中按照脚跟接脚尖的方法,保证行走方式的一致性。 行走方法演示 4. 指导填写记录单 5. 通过活动,我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相同时间内,距离长的同学行走速度更快,距离短的同学行走速度更慢。 (四)拓展:追逐跑 观看视频,两名同学一前一后站在同一条跑道上,听到口令同时起跑和停止,怎么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明确: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 组织学生活动: 1. 活动设计与分工 每组4 - 5 人,分工如下: ①2 名同学作为跑步者 ②1 名同学吹口哨,控制起跑和停止时间 ③1 - 2 名同学用软尺测量并记录两位跑步者的运动距离 ④1 名同学负责填写记录表。 2. 活动步骤 ①两名跑步者一前一后站在同一条跑道起点线后,做好起跑准备。 ②吹口哨同学发出 “开始” 口令,两名同学同时起跑;经过相同时间,吹口哨同学发出 “停止” 口令,两名同学同时停止。 ③测量同学用软尺分别测量两名跑步者从起点到停止位置的距离,记录在《“追逐跑” 距离记录表》中。 ④每组重复实验 2 - 3 次,确保数据准确。 3. 填写活动记录 4. 引入“速度”概念 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例如,1小时内,喷气式客机行驶900千米,自行车15千米,喷气式客机速度快,自行车速度慢。又如,900千米的距离,喷气式客机用了1小时,自行车60小时,喷气式客机速度快,自行车速度慢。 (五)课堂练习 1. 用相同的时间,运动最快的是( ) 2. 如图,小刚和小强玩追及跑游戏(小强在前,小刚在后),他们同时起跑,不久后小刚就追上了小强,这说明跑得更快的是( ) A.小刚 B.小强 C.一样快 3. 如下图,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运动相同的( ),来比较运动的距离。 A.长短 B.时间 C.快慢 4. 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家里出发去学校,两人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走得更快。 A.小红 B.小明 C.一样快 参考答案:AABB (六)课堂练习 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比较快慢? (七)板书设计 相同时间比快慢 方法:时间相同比距离 速度:运动快慢
7.教学成效及特色亮点 (一)教学成效 学生能熟练掌握 “相同时间比距离” 的快慢比较方法,多数可准确测量、记录运动数据并推导结论,初步理解 “速度” 概念;参与实验、研讨的积极性高,合作与数据分析能力得到提升,能联系生活举例应用该方法,达成科学观念、思维等多维目标。 (二)特色亮点 1. 融合 AI 技术(AI 视频导入)与生活化场景(交通工具、追逐跑),降低抽象概念理解难度; 2. 以 “情境导入 — 分层实验 — 拓展应用” 为主线,通过工具实操、小组分工强化做中学,契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3. 设计多次重复实验与课堂练习,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兼顾知识掌握与探究能力培养,凸显科学课实践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