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美版二上 第四单元 第3课《四格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湘美版二上 第四单元 第3课《四格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11-11 13:4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四格画》教学设计
课题 四格画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四格画”为主题,该课程属于小学美术 “造型 表现” 与 “欣赏 评述” 领域的结合,教材通常会以 “生活中的故事” 为主题引入,搭配四格画经典案例(如儿童创作的 “校园故事”“家庭趣事”),并简要介绍四格画结构、绘画步骤。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 “美术 = 单纯绘画” 的认知,让美术成为 “记录生活、表达想法” 的工具,同时衔接低龄学生 “喜欢讲故事” 的兴趣点,实现 “美术能力” 与 “逻辑叙事能力” 的双重培养,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 “艺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的理念。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学习任务:观察生活,记录与表现故事的发展过程。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通过绘制四格画,运用线条、造型等美术语言,把生活中的故事以画面形式展现,锻炼绘画表现能力。2.创意实践: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后发挥想象,创作独特的四格画故事,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创作的实践能力。3.审美感知:在观察生活和欣赏、创作四格画过程中,感受生活场景与画面的美,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4.文化理解:借助四格画这种艺术形式,理解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以及艺术与生活、文化的关联。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对 “故事结构”“逻辑顺序” 等抽象概念的理解需借助具体案例(如通过 “小猫钓鱼” 的故事,才能理解 “开头到结尾” 的顺序)。同时学生的生活场景多围绕 “家庭、校园、兴趣班”,他们渴望 “自主创作”,希望作品能得到认可;需要 “直观、有趣地指导”,而非枯燥的理论;希望创作主题 “贴近自己的生活”,避免陌生、复杂的内容。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炼可创作的 “简单生活故事”,明确四格画的创作主题。让学生理解四格画 “开头 — 发展 — 高潮 — 结尾” 的基本结构,确保故事叙事连贯。
难点 帮助逻辑思维较弱的学生梳理故事顺序,避免出现情节跳跃、内容重复的问题,确保四格画面能完整呈现故事。
材料准备 四格画结构示意图、优秀四格画范例、白板 、黑板、绘画工具、提前裁剪好的四格画专用纸、彩色铅笔、马克笔、铅笔、橡皮、小草稿本、生活场景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2.鸟儿思家无门路,小妹见得放归乡。终得展翅归乡去,一家团圆在枝头。(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认识什么是四格画,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小知识可以用简单的汉字或拼音为每一格画标注关键内容,帮助讲述故事。如在画 “小朋友放学” 的四格画时,第一格标注 “放学了”,让画面和文字结合更清晰地表达故事。四格画是以四个画面分格完成一个小故事的表现形式。你能说说下图四格画里的故事吗?(出示图片)第一格:笼子里的小鸟望着笼外,一心想着回到大自然的家。第二格:小女孩打开鸟笼,将小鸟放了出去,让它重获自由。第三格:小鸟欢快地朝着树林飞去,回到属于自己的家园。第四格:回到树上鸟巢的小鸟,和老鸟依偎在一起,显得十分喜悦、亲昵。小技巧四格画通过四个画面依次推进,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前一个画面是后一个画面的铺垫,后一个画面是前一个画面的发展与延续,环环相扣。通常存在因果关系(如小鸟想回家是因,小女孩放小鸟是果;小女孩放小鸟是因,小鸟飞回家是果等)发展关系(故事从 “想回家” 的愿望,到 “被放飞” 的行动,再到 “回家去” 的过程,最后到 “老鸟很欢喜” 的结局,逐步发展)。想一想,空白格中可以怎样画?可以画花朵完全盛开,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娇艳,周围可能还有蝴蝶在飞舞。和小伙伴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观察到或是经历过的印象最深的四个画面。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选取事情发展过程中最精彩的四个画面,以四格画的形式将它们记录下来,构成一件作品。 学习小知识。学生完成四格画画面描述。学习小技巧。进行思考。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 引入本课所学内容。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四格画中各个画面表达的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初步认识四格画的特点。了解四格画是什么,以及四个画面之间存在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发挥想象力,完成四格画填补实践。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20-21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星光小画家"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 “观察生活、用四格画记录故事” 展开,我们先一起回忆了生活中的小事,发现这些日常场景都能成为四格画的创作素材;接着学习了四格画,认识了四格画的特点,以及 “开头 — 发展 — 高潮 — 结尾” 的叙事结构,明确画与画之间存在的因果或者递进关系,通过举例,大家明白了每一格画面要传递的核心内容;最后,同学们动手创作,用画笔记录了自己的生活故事。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观察家里宠物(如小猫、小狗)的一天,选取四个有代表性的场景,用四格画记录下来,比如宠物起床、进食、玩耍、休息的过程。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 四格画一、描述四格画呈现故事内容二、学习四格画画与画之间的联系三、补充四格画故事绘画四、进行作品欣赏和实操五、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描述一个故事主要包含的四个过程开端:故事的起始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以及引发故事的初始情境。发展:在开端的基础上,情节开始推进,矛盾或行动逐步展开,是连接开端与高潮的部分。高潮:故事中最紧张、最关键的部分,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或情节转折的核心点。结局:故事的收尾部分,交代事件的结果,使故事有一个完整的落幕。2.四格画的特点画面数量固定:由四个画面组成构建故事,形式简洁明了。画面平均分布,正正方方。叙事性强:以讲故事为主要目的,展现小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让读者容易理解故事内容。画面简洁:每个画面的元素相对简单,不会过于复杂。富有节奏感:四个画面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使故事的推进有节奏感,带动读者跟随画面了解故事发展。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使用 PPT 课件展示 “生活场景图片、四格画结构示意图、优秀作品”,搭配简短的讲解文字,让知识点更直观;播放 1-2 分钟的 “四格画创作过程” 短视频,帮助学生清晰了解创作步骤,比教师单纯示范更节省时间,且可反复播放。借助投影仪 / 电子白板的投屏功能,将学生的作品实时投放到屏幕上,进行集体点评。点评时可让学生 “说说这幅作品的故事”“你觉得哪一格最有趣”,增强互动性;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引导全班一起思考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二级目标,符合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课程以 “观察生活” 为起点,引导学生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创作素材,让艺术创作不再脱离实际,让学生更易产生情感共鸣,降低创作难度,同时培养他们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同时四格画需通过 “开头 — 发展 — 高潮 — 结尾” 的结构呈现故事,这种固定的叙事框架,能帮助二年级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逐步学会梳理事件顺序,提升语言表达与故事叙事能力,为后续写作、表达类学习奠定基础。不足:二年级学生对 “故事结构” 的理解存在明显差异。部分逻辑思维较弱的学生,可能无法清晰划分 “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出现画面内容重复、跳过关键情节的问题,导致作品叙事不完整。若教师未能及时针对性指导,这部分学生易产生挫败感,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差距逐渐拉大。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