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美版二上 第四单元 第2课《小蝌蚪》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湘美版二上 第四单元 第2课《小蝌蚪》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11-11 13:4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小蝌蚪》教学设计
课题 小蝌蚪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小蝌蚪”为主题,属于 “造型 表现” 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 “图形组合” 单元的基础课。本次课堂将抽象的 “相似形” 概念转化为具象的 “小蝌蚪” 造型,降低理解难度,符合低年级 “直观性” 教学原则。同时通过 “添画故事情节”,融合 “造型能力” 与 “想象力”,体现美术学科 “审美 + 创造” 的核心目标。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学习任务:用组合相似形的方法添画故事情节。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掌握用椭圆形和细长线条这两种相似形组合画蝌蚪的方法,能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小蝌蚪的形态与游玩动态。2、创意实践:发挥想象,为小蝌蚪设计多样的游玩场景,尝试改变蝌蚪的大小、方向和数量,展现独特创意。3、通审美感知:感受真实小蝌蚪的形态与生存环境,在绘画过程中,体会相似形组合带来的画面和谐感。4、文化理解:了解小蝌蚪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如 “小蝌蚪找妈妈” 的经典故事,认识到艺术创作与自然、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圆形、曲线),但对 “图形组合与动态表现” 的关联理解较浅。并且手部精细动作处于发展阶段,能画简单图形,但控制线条流畅度、画面布局的能力较弱。同时他们对 “小动物”“场景创作” 兴趣高,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通过互动、趣味引导维持专注。
重点 掌握 “圆形(头部)+ 曲线(尾巴)” 的相似形组合方法。围绕 “游行” 主题,为小蝌蚪添加简单场景让画面有故事情节。
难点 控制画笔力度,画出大小均匀、边缘平滑的圆形。通过调整尾巴曲线的弧度和方向,表现小蝌蚪的不同动态。
材料准备 小蝌蚪实物图片 / 视频、相似形组合步骤图、白板、彩色粉笔、圆形模板、水彩 / 丙烯颜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2、小小蝌蚪像黑豆,细长尾巴圆圆头。大家一起排好队,高高兴兴去旅行。(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点,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小知识小蝌蚪的生存环境多生活在淡水区域,像池塘、稻田、小溪。水质需清澈,有充足水草提供栖息与遮蔽,水温适宜。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蝌蚪有哪些特点?(出示图片)身体呈椭圆形,类似小黑豆,长有一条细长尾巴,无四肢,整体小巧灵活,游动时尾巴摆动。多为黑色或深褐色,部分个体颜色稍浅,体表光滑,在水中不易被轻易发现。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截取片段(出示图片)1、清晨,小蝌蚪们起床了。2、出发!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3、突然,“咚”的一声,一截小枯枝掉入水中……小知识动画片绘图故事是通过连续绘制多幅相关联的静态插图,让画面中的角色产生动态变化,进而展现完整情节的故事形式。每幅插图是 “一帧”,按顺序播放时,角色像 “动” 起来,类似简易动画。想一想,小蝌蚪们在旅行中还会遇到什么情况 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吧。旅行的队伍被打乱了,小不点们将会……被小鱼、青蛙等天敌追捕;遭遇暴雨导致水流湍急,偏离原有路线;遇到水草缠绕,难以挣脱。小技巧如何体现画蝌蚪?先画椭圆形的身体;在身体后方添画细长尾巴,尾巴线条要流畅;用黑色或深褐色涂满身体;可在身体上点一小点白色,让蝌蚪更生动。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亲同学们分组创作,设计 “蝌蚪躲雨” 或 “蝌蚪找食物” 的小情节,用相似形蝌蚪表现不同动态(如抱团、追逐),让插图有明确故事线。 学习小知识。学生完成思考题。学习小知识。进行思考。学习小技巧。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 引入本课所学内容。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蝌蚪的外形和颜色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了解动画片绘图故事呈现的形式和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思考小蝌蚪的旅行故事,并进行创意绘画。了解如何绘画小蝌蚪。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21-22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星光小画家"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总结 “组合相似形” 的核心 —— 用大小、方向不同的圆形(蝌蚪头部)和曲线(尾巴),组合出动态各异的小蝌蚪。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表扬学生在 “故事情节” 上的创意,强化其成就感。同时温和指出共性问题,如 “部分同学的蝌蚪尾巴可以再流畅一点”“如果加上水草、小石子,游行场景会更热闹”,为后续练习提供方向。最后结合画面引导学生感受 “集体” 的意义。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尝试用不同工具(如彩笔、蜡笔)画相似形蝌蚪,比较不同工具画出的颜色和质感差异,完成一幅多彩的小蝌蚪游玩图。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 小蝌蚪一、认识小蝌蚪的生存环境二、观察分析小蝌蚪的外形特点三、观看《小蝌蚪找妈妈》片段四、进行故事绘画五、进行作品欣赏和实操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刚孵化时像小黑豆,只有椭圆形身体和细长尾巴;慢慢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逐渐缩短直至消失,身体变绿;最终变成能水陆两栖的小青蛙,完成变态发育。(观看视频)2、艺术中的小蝌蚪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出示校园池塘、公园水池的小蝌蚪实拍视频 / 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蝌蚪的真实动态和生存环境,避免 “凭空想象”,让画面更贴近生活。同时借助文化故事资源儿童版《小蝌蚪找妈妈》绘本片段、动画短片丰富 “游行故事情节” 的创意,如 “小蝌蚪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同时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用 PPT 播放蝌蚪动态视频、相似形组合分解动画,直观展示绘画步骤。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二级目标,符合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小蝌蚪的造型由 “圆形(头部)+ 曲线(尾巴)” 组成,属于简单相似形组合,适配二年级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和图形认知能力。以 “游行故事情节” 为载体,将单一图形组合转化为有场景、有动态的画面,能调动学生想象力,避免机械绘画。不足:若引导不足,学生易陷入 “只画圆形 + 尾巴” 的固定模式,难以主动尝试添加环境(如水草、气泡)或丰富蝌蚪动态。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