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精彩动画》教学设计
课题 精彩动画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精彩动画”为主题,内容聚焦于 “中国动画文化” 与 “基础动画实践” 的融合,符合二年级美术课程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 的核心素养要求。教材选取翻页动画这一简易且趣味十足的形式,降低了动画学习的门槛,适配低龄学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在知识体系上,教材先引入中国经典动画案例,让学生感知传统动画的艺术魅力,再逐步拆解动画原理,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形成 “认知 — 理解 — 实践” 的完整学习链条,逻辑清晰且层层递进;同时教材融入中国动画元素,打破了传统美术课程单纯教授绘画技巧的局限,实现了美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学习任务:了解动画原理,体验翻页动画。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通过绘制翻页动画画面,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态场景,锻炼绘画与动态表达能力。2、创意实践:能够自主设计动画主题与画面情节,发挥想象力,探索不同的动态表现方式,完成创意创作。3、通审美感知:欣赏传统与现代动画的画面美、动态美,感受翻页动画的趣味,提升对动画艺术的审美能力。4、文化理解:了解传统动画中融合的民间美术文化,认识动画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多在7 -8 岁,以具象思维为主,对动态、趣味化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 “视觉暂留” 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已具备基础的绘画能力,能简单勾勒人物、动物等形象,且对中国经典动画角色(如孙悟空、喜羊羊)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这为课程中文化元素的渗透提供了便利。
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 “视觉暂留” 这一动画核心原理,知晓翻页动画的制作逻辑。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经典动画的艺术特色,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难点 如何将抽象的 “视觉暂留” 原理转化为二年级学生能理解的具象内容。指导学生设计出画面连贯、情节流畅的翻页动画内容,避免出现画面断层或动作不连贯的问题。
材料准备 中国经典动画片段(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视频、中国动画角色素材图片(如孙悟空、哪吒)、动画情节参考卡片、翻页动画原理演示课件、白板、马克笔、空白翻页动画本、铅笔、橡皮、彩色铅笔、马克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2、中国动画故事多,角色经典画面美。要问动画怎么动,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和视频。 初步认识中国动画故事的美妙,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同学们,你看过哪些动画呢?分享一部你最喜欢的动画给大家吧!(出示图片)小知识认识动画动画是将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艺术,实现静止到动态,主要是靠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和同学聊一聊图中的动画故事,说说这些动画分别融合了哪些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出示图片)(1)木偶动画通过操控木偶进行表演,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神笔》融合木偶造型、彩绘等民间美术元素,木偶的服饰纹理借鉴传统纹样。(2)《狐狸打猎人》以剪纸为基础,融入窗花、皮影的造型风格与色彩搭配,尽显民间剪纸的质朴灵动。想一想,艺术家为什么要一连画好几张甚至更多张来表现转头的动作 (出示黑猫警长头部转动示意图)小技巧艺术家一连画好几张甚至更多张来表现转头的动作,是因为需要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有细微变化的画面,利用视觉暂留现象使我们感觉画面中的物体在动。这也是动画能动起来的主要原因。逐渐改变线条的形状和位置,再翻动小本子,你会有什么发现 (出示图片)观看视频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选择简单的图形或线条,尝试创作一个翻页动画,并说说它的故事。 学习小知识。学生完成思考题。学习小技巧。进行思考。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 引入本课所学内容。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画故事中体现的民间美术元素,感受中国动画的奇妙之处,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了解动画片动起来的原因。图片视频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线条变化与动画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23-24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星光小画家"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 “中国动画原理认知 + 翻页动画实践” 为核心,带领学生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在知识层面,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经典动画的艺术特色,掌握了 “视觉暂留” 这一动画基本原理。课堂上,学生展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创作,部分作品创意新颖、画面生动,充分体现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动画的文化魅力,为后续传统文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和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动画原理,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翻页动画的奥秘。2、准备一本小本子,绘制 5 - 8 幅连续画面的翻页动画,主题自定(如小动物跑步)。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 精彩动画一、分享你喜欢的动画片二、观察分析动画片中的民间美术三、研究动画片为什么会动四、进行动画片绘画实践五、进行作品欣赏和实操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中国动画发展历史(观看视频)2、以前的动画VS现在的动画对比维度以前的动画现在的动画制作方式以手工制作为主(木偶、剪纸)以数字技术制作为主画面风格质朴细腻,充满手工艺术感多样丰富,视觉效果震撼技术手段依赖手绘、定格拍摄等传统技术运用 3D 建模、特效渲染等现代技术传播范围相对有限,以电视、影院为主广泛便捷,多平台同步传播民间美术与动画结合民间美术与动画的结合,是将民间美术的造型、色彩、纹样、题材等核心元素融入动画创作,实现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葫芦兄弟》这部经典动画堪称剪纸动画与叙事结合的典范。动画中的人物、场景均采用剪纸风格设计。《大圣归来》中的皮影元素影片开篇部分,采用皮影戏的表现形式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的遭遇。不仅快速交代了故事背景,更以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引出 “大圣” 这一核心角色,为影片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年画美学影片在视觉设计中大量借鉴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风格。影片的色彩搭配也深受年画影响,以红、黄为主色调,符合民间对 “吉祥喜庆” 的审美追求。动画短片《刺绣姑娘》以中国传统刺绣为核心元素,讲述了一位刺绣姑娘通过针线创造美好世界的故事。影片还原了苏绣 “平、齐、细、密” 的针法特点,更将刺绣中蕴含的 “匠心精神” 和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等文化内涵传递给观众。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利用 PPT、动画短片等形式,直观展示 “视觉暂留” 原理(如快速转动带有图案的圆盘呈现动态效果)、中国经典动画片段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等经典作品的片段和翻页动画制作步骤。这些资源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能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美术元素(如工笔画、水墨画风格)在动画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文化灵感,同时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动态画面和清晰的图文排版,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二级目标,符合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二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翻页动画的直观性和动态效果能快速吸引其注意力,将抽象的 “动画原理” 转化为可触摸、可操作的实践内容,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课程兼具美术的审美创作、语文的文化认知(中国动画历史与内涵)、科学的原理探究(视觉暂留现象),助力学生实现跨学科能力的综合发展。不足:“视觉暂留” 等动画核心原理对二年级学生而言仍有抽象性,若讲解过深易导致学生困惑,讲解过浅则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质。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