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项目3 小达人献礼母校 音量提示器 第3、4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6年级下册《信息科技》(重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跨学科项目3 小达人献礼母校 音量提示器 第3、4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6年级下册《信息科技》(重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重庆大学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11-11 20:4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达人献礼母校——音量提示器 教学设计
第3-4课时 创作分享音量提示器 设计者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为项目的第3-4课时,学生将基于第2课时完成的设计成果,根据基础流程图创作音量提示器,并小组团队创新、优化改进提示器。
2.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分享欲望,不断丰富他们分享物化成果的经验。难点: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拓展思维,从多个维度开展优化改进,并将物化成果在班内、校内分享,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技术共建和谐生活的社会责任。
3.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流程图创作音量提示器,并能够依据设计成果调试、改进提示器,提升动手实践和迭代优化能力。2.成果分享,培养学生条理清晰、自信大方表达能力。3.通过项目学习,能够理解噪音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意识到个体行为与公共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利用技术共建和谐生活的社会责任意识。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的探究内容,强调程序流程图对于编写程序的意义。 通过回顾上节探究活动,使学生回顾并巩固流程图具有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容易理解的作用,是编写程序的重要依据。
创作活动1:根据流程图,编写调试程序。 (一)编写程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期本组设计的流程图来编写程序,根据应用的场景自主选择输出设备和合适的阈值。(二)调试交流1.运行程序,观察实验结果,反复调试直到达成设计效果。2.小组展示交流:请小组代表台前展示本组作品。讲解本组作品的设计思路及功能实现。用在哪些场景,合适的阈值设定,选用了哪些输出设备等。 通过编写程序,验证前期流程设计的合理性。1.检验输出效果,调试修改。2.锻炼学生条理清晰、自信大方的表达能力,各组间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培养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考虑技术参数与功能需求的能力。
创作活动2:团队创新,优化设计。 在完成简易音量提示器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优化改进设计。教师组织、指导各小组根据功能需求,自主改进本组设计。提供几个方向,供大家参考:同时选择多个输出设备进行提示。可以是集成在主控器上的输出设备,也可以是外接的输出设备。利用彩灯的不同颜色来对声音强度进行等级划分。比较安静时可以使用渐进的冷色,例如绿色、蓝色、青色等;比较吵闹时可以使用渐进的暖色,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优化外观设计:可以利用硬纸板、结构件、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等为作品设计简洁、好看的外观。拓展应用场景范围:研究校园中不同场景下的提示功能。例如学校走廊、学校食堂、学校图书馆、学校操场等。建立校园音量管理站。尝试利用物联网技术(WiFi、MQTT等),获取、汇总校园中不同位置的音量检测数据,从未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校园中所存在的噪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策略。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考虑多因素来优化改进提示器,培养他们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享活动1 班内分享 改进优化后,小组代表班内分享本组作品。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分享活动2 校内分享 为了让更多同学重视了解噪音问题,把提示器作品在校内进行分享。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信息科技手段进行分享展示,以下方式供大家参考:1.利用WPS工具制作PPT进行作品功能设计与制作过程的展示。2.利用拍摄、剪辑视频的方式,进行视频展示。3.利用二维码制作工具进行作品介绍,让其他同学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作品。 本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来辅助展示分享,以期引起全校师生对噪音问题的重视,意识到个体行为与公共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利用技术共建和谐生活的社会责任。
拓展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应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选取相关案例进行探究,模拟解决实际问题,这里提供两个样例仅供参考。1.模拟地震报警提示器2.模拟久坐提示器 让学生明白,信息科技的宗旨是“学以致用”。
5.板书设计
6.作业设计 自主设计创作一个提示器作品,来帮助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实践创作
创作分享音量提示器
展示分享
拓展应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