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水滴的力量》教学设计
课题 《小水滴的力量》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隶属于第四单元《象形会意传文脉——水》,是单元“感知水的形态—理解水的力量—传承水的文脉”教学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单元前序内容聚焦“水的象形文字演变”与“水的多样形态”,本课则通过“小水滴”这一具象载体,将“水的力量”(如水滴穿石、汇流成河)与“象形会意”的文化内涵结合,为后续“水的文化符号创作”奠定基础,实现“从自然现象到文化表达”的美育进阶。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运用线条、色彩,通过绘画作品,掌握具象形态与抽象力量的表现方法。2.创意实践:深入了解小水滴的形态、色彩、动态等特征,学会运用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描绘小水滴。3.审美感知:能辨别“生动表现小水滴力量”的作品,说出喜欢的原因4.文化理解:了解象形文字“水”的演变过程,感受“小水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初步理解“以形会意”的传统文化思维。
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贴合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爱观察自然”的特点——实景图降低“理解水的力量”的难度,技法提示明确美术表现方向,象形文字图通过“画字结合”激发兴趣。同时,教材设置分层范例(基础版:单颗水滴画;进阶版:水滴穿石场景画),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创作需求,为教学中的分层指导提供依据。
重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以小水滴为主题,创作出生动有趣,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难点 如何引导学牛突破常规思维,在作品中展现独特的创意和个性将小水滴与自己的情感,想法相结合,创作出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各种形态的水》同学们,在视频里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水,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些小小的水滴呢 小水滴看似微不足道,却有着巨大的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小水滴的力量》。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谈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下面的学习。
讲授新课 观看视频《水滴石穿》成语故事小小的水滴,不断地撞击着坚硬的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头上出现一个个小洞,那是水滴“雕塑”出来的杰作。水滴石穿,改变世界的神秘力量!活动一讲一讲:告诉大家,你是如何理解“水滴石穿”的。小水滴看似柔弱,力量微小,但它凭借着持续不断的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朝着同一个目标——石头滴落。每一次滴落或许只能对坚硬的石头产生微不足道的影响,甚至难以被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数次的滴落汇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最终穿透坚硬的石头。这种精神告诉我:即使是微小的力量,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也能达成看似难以实现的目标。同学们,观看视频,感受水的声音和力量。小水滴的形状和颜色椭圆、圆形、长方形等不规则的形状。颜色是透明的。观看视频《教你一笔画水滴》活动二议一议:你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保护水资源(海报)现代佚名不锈钢的材质,轻盈剔透,像水滴一样反射出周围的颜色和画面。水滴(雕塑)现代晋松、周密上海活动三做一做:请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创作一个有创意、有故事的“小水滴”作品。1.画“水滴”,添故事2.涂颜色3.剪出“水滴”的外形观看视频《小水滴的力量》学习作品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动画与声效创设沉浸式情境,激活学生对小水滴的自然感知;衔接教材“水滴穿石”范例,让学生初步感知“美术能表现自然力量”,紧扣单元“水”主题,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索欲。借助教材力量表现范例,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力量”转化为具体的美术元素,突破教学难点,为“画面有力量感”的创作提供方法支持。
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我能从“水滴石穿”的故事中感知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能用画、剪等方法创作作品《小水滴的故事》 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观看视频《溶洞的形成》 学生学习拓展知识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水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创作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水相关的知识和文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