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1 20:4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怎、独”等生字和偏旁车字旁,读准多音字“乐”“得”。会写“快”“乐”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轮流”等词的意思;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
4.能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体会伙伴之间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感叹句,体会儿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互动:快乐“天气预报”。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教师说“下小雨了”,学生就用双手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教师说“下大雨了”,学生就用力鼓掌;教师说“下暴雨了”,学生就双手拍桌;教师说“天晴了”,学生立刻安静坐好。
2.师生对话,揭示课题。
(1)出示学生课间快乐的活动图片,引导学生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回答。
(2)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快乐”有关,题目是——“怎么都快乐”。
(3)教师板书课题,强调“快”“乐”的笔顺,学生书空。
3.指导读好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怎”。出示字卡,教师范读,强调“怎”是平舌音,读前鼻音,识记字形(小船挂帆起浪花,组词:怎样)。指名读,开火车读。在《姓氏歌》中学过了“么”,强调“么”读轻声,指名读“怎么”。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铺垫。随课题识记生字“怎”,关注“快”“乐”的笔顺,强化了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把握,更好地帮助学生牢记汉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小节序号。
2.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
4.出示生字,识认。
怎 独 跳 绳 当 还 乐 得 羽 球 劲 轮 排
指名读生字,关注前鼻音和后鼻音。
5.齐读课文。
6.关注每个小节的开头,初步理解课题意思。
(1)出示:
一个人玩,很好!
两个人玩,很好!
三个人玩,很好!
四个人玩,很好!
五个人玩,很好!
许多人玩,更好!
(2)学生自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小结:每个小节开头都是感叹句,告诉我们不管是几个人在玩,都很好!都很满足!这就是——(出示课题)齐读。
(4)学生再次齐读每个小节的开头。
(设计意图:在初读阶段,引导学生关注每个小节的开头部分,发现其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题意思,初步体会儿童积极乐观的态度。)
板块二:学习课文,感受玩的乐趣
1.学生自读第1小节,思考:为什么一个人玩很好?(板书:一个人玩)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静悄悄”的意思。
(1)小结:这样一个人叫——独自。“独自”就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人。
出示字卡,这就是“独自”的“独”。指名读。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加一加:反犬旁加虫。组词:孤独、单独)
(2)独自一人安静地玩,没有人打扰,没有声音吵闹,这就叫“静悄悄”。
(3)独自一人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边读边圈画。
(4)学生交流。
出示:折船 折马 踢毽子 跳绳 搭积木 看书 画画 听音乐
3.学习“踢毽子”“跳绳”。
(1)请会踢毽子的小朋友说一说怎么玩的。齐读“踢毽子”。
(2)指名读“跳绳”,强调“绳”是后鼻音,齐读。
(3)出示“跳、绳”字卡,交流识记方法。
(4)小结:“跳”左边是足字旁,表示字的意思与脚有关,像“跳高”“跳远”“跳舞”;“绳”左边是绞丝旁,表示它的意思和丝线有关。
4.学习多音字“乐”。
在上一课中,树和喜鹊成为了好朋友,它们是多么快乐啊!交到了好朋友会感到快乐,听音乐也会让人快乐。出示字卡,指名读。读句子:音乐课上小朋友们特别快乐。
5.关注省略号。
出示:正好用纸折船,折马…… 当然还有看书,画画,听音乐……
指导:这里有六个小圆点,它的名字叫——(省略号),省略号里藏着许多事情呢。
一个人的时候,除了可以用纸折船,折马,还可以用纸折什么呢?
除了课文中写到的“看书,画画,听音乐”,一个人时还可以做哪些事呢?同桌合作,选择不同的句式说一说。出示:
一个人可以 ,可以 ,也可以 ……这样很好!
一个人可以 、 、 ……这样很好!
6.指导朗读,读出一个人玩时的自由和快乐。
引导学生说一个人做这些活动时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很好!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增加识字的趣味性。结合课文语境和生字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板块三:指导写字,练写反馈
指导书写当、书、画、毛。
1.出示“当”。
引导学生回忆《热爱中国共产党》一课中“光”的写法,强调第一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当”的下半部分就像一座横着的小山,横折要从横中线上起笔,第5笔的横不要挨到折笔画,横画的间距要相等。
2.出示“书”。
形象讲解书架上放着三本书,最上面的一本书快要掉了,小朋友伸出小手要去扶,
这个字就是“书”。一笔横折内收,二笔横长折短横折钩,竖笔写在横中线,点画不要碰到横折。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反馈点评。
3.出示“画”。
指导:“画”书写时注意“田”要写得稍小一些。竖折和竖要包住“田”的一半。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反馈点评。
4.出示“毛”。
两横左低右稍高,第3笔横稍长,竖弯钩的竖靠左紧挨竖中线,弯向右写长。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重点强调关键笔画,有利于学生识记,保证课堂练写时间。)
第二课时
板块一:继续快乐学文,体会玩耍的乐趣
一、复现词语,巩固生字
小游戏:打羽毛球。
二、 学习第二小节,感受两个人玩的乐趣
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一个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玩,那两个人呢?(板书:两个人玩)
1.指名朗读第2小节,思考:两人玩好在哪里?
学习多音字“得”。
引导学生回顾《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中“得”读轻声,引导学生思考本课中“得”的意思,进而理解“得”是“需要”的意思。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早上你在穿衣服,妈妈对你说:“没时间了,你得快一点儿。”再比如,你因为粗心写错了一个字,老师对你说:“你得用心啊!”相机学习“得”的另一个读音。
2.引导圈画两个人玩的游戏活动,借助拼音读准确。
(1)指名读,轮读,齐读。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小结:第一个字表示动作,后面跟着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
引导学生说说类似的词语。如:喝牛奶、洗衣服、擦桌子。
3.根据省略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交流两个人可以玩的游戏名称。
4.指导朗读第2小节。
(1)让学生结合第2小节内容,说说两个人玩快乐的原因。(板书:很好!)
(2)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感受三个人玩的乐趣
1.指名朗读第3小节,思考:三个人玩,可以干什么?指导用之前学过的方法,边读边圈画。(板书:三个人玩)
交流:讲故事 甩绳子
2.引导学生发现“两人讲故事”和“三个人讲故事”的区别。
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讲故事多个人听更有趣,进而理解“有劲”的意思。
3.理解“轮流”。
(1)指导学习“轮”。指名读。学习车字旁,关注“车“作为偏旁时的变化。
(2)联系插图和句子“两个人甩绳子,你跳,我跳”理解“轮流”的意思。
(3)引导学生交流一个人、两个人跳绳的不同感受。
4.联系生活思考三个人还可以做哪些事,相机板书:很好!
5.指导朗读第3小节,体会三个人一起玩的快乐。
四、自主学习第四小节,感受许多人玩的乐趣
一个、两个、三个人可以感受到快乐,那许多人呢?(板书:许多人)
1.自主学习第4小节,思考:许多人玩,可以干什么?边读边圈出来。
2.全班交流学习。
指名读。相机学习“排、球”。巩固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些游戏怎么玩?许多人还可以做哪些事?
(相机板书:许多人玩,更好!)
指导读好感叹句;齐读第四小节。
五、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节。
2.表演朗读,感受各种各样的快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自身的感受出发,体会不同的快乐。)
板块二:拓展活动,分享趣事
回顾本单元课文:
1.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所学课文内容,懂得小伙伴之间要友爱互助。
2.交流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感受相处的快乐。
板块三: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一、根据玩的人数不同,分类巩固字词
出示:
一个人玩:折船、折马、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看书、画画、听音乐。
两个人玩:讲故事、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跷跷板。
三个人玩:讲故事、跳绳。
许多人玩:拔河。老鹰捉小鸡。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开运动会。
二、指导书写“快、乐”
读好词语是快乐的,写一手好字也快乐!
1.出示“快”。
强调竖心旁的笔顺是点、点、竖。提示左点大、右点小,左点低、右点高,竖画靠右不靠左。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和左边的竖基本平齐。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反馈点评。
2.出示“乐”。
强调竖钩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两点左右对称。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反馈点评。
板书设计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玩 很好
两个人玩 很好
三个人玩 很好
许多人玩 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