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八单元第4课时 纸船与风筝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八单元第4课时 纸船与风筝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2 13: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纸船和风筝》
内容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儿童文学作家刘保法创作的童话故事,作品以拟人化手法呈现红松鼠与小棕熊的友情互动主线,通过纸船顺溪漂流、风筝乘风传递的情节设置展现友情的建立与维护。 故事中分居山顶与山脚的松鼠和小熊借助纸船与风筝互赠松果、草莓及祝福,建立起跨越地理阻隔的友谊。矛盾导致交流中断后,双方通过持续制作未送出的礼物表达愧疚,最终以松鼠主动投放写有和解信息的纸船、小熊放飞回应风筝完成情感修复。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通过故事感受友情的真挚与美好,体会中华文化中“以和为贵”、真诚沟通、珍惜情谊的传统美德。 语言运用: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学词;学习默读,尝试根据提示讲述故事;在情境中练习表达与写话。 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情节梳理、角色体验等方式,发展信息提取、逻辑推理、共情想象等能力。 审美创造: 感受童话语言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欣赏插图意境,并通过创作卡片、讲述故事等方式表达情感。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学习默读,提取关键信息。 难点:体会“漂”与“飘”的异同;感受人物快乐的心情。
课时目标: 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朝”,会写生字。 学习默读课文1-6自然段,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了解松鼠和小熊建立友谊的过程。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漂”与“飘”的不同,体会松鼠和小熊收到礼物时的快乐心情。 初步感知故事“建立友谊”部分的情节。
情境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奇妙的“友好相处”智慧岛!在这里,小刺猬和小獾会用“称赞”点亮友谊,松鼠和小熊的“纸船和风筝”会飞越山谷传递心意,勇敢的小河会在泉水与瀑布的陪伴下快乐前行。现在,你们就是小岛的小小探险家,需要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汉字密码,用安静的心去默读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将温暖的相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探险即将开始! 第二站:友谊山谷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1.图画激趣: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高高的山顶上住着谁?山脚下又住着谁?一条清清的小溪从山上流下来,猜猜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纸船和风筝》,齐读。强调“筝”读轻声。 3.随文识字“筝”: “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筝’字?”(形声字,竹字头与材质有关,生活中见过“古筝”)。 随文识字,“筝”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制造悬念,激发阅读期待。从课题入手,自然融入识字教学。
第二节: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阅读小侦探”任务一: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你打开课本看一看课文,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预设:全文没有标注拼音。 教师引导:那么,没有拼音帮忙,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你之前都积累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 预设:联系上下文猜字音、查字典、查识字表、问老师、问同学…… 默读寻踪: 出示默读要求金钥匙:“心要静,口不动,眼看书,手不指。” 学生尝试默读全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学过的方法猜读。 “识字魔法营”交流: 集中出示课后题中加点的词语:“风筝、松鼠、抓住、草莓、愿意、漂流”。 活动:“我的猜字小妙招”:同桌交流猜读方法,全班分享。 “鼠”(看图猜,象形字)、“抓”(做动作,形声字)草莓、愿意、漂流,根据偏旁猜字义。 游戏巩固:“友谊小船快快漂”,认读生字词。指导多音字“朝”的读音。 接收任务: 明确本课默读要求——“心要静,口不动,眼看书,手不指”。 执行任务: 学生尝试默读全文,手持笔,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初步猜读: 运用已学方法(看图、形声字规律、联系上下文等)猜猜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设计意图:将课后题融入教学活动,强调自主识字方法的运用与交流。游戏化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
第三节:聚焦“友谊”,品读快乐
1.“阅读小侦探”任务二:定位寻友 默读第1自然段,分别圈出松鼠的家小熊的家。(理解“山顶”“山脚”) “友谊传送带” 默读第2-6自然段,思考:纸船和风筝是怎样传递的?它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句子:“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识字活动:“汉字双胞胎”:为什么“漂”用三点水,“飘”用风字旁?做动作体会。(纸船在水里“漂”,风筝在天上“飘”) 拓展练习: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在水里漂,什么在空中飘。 指导朗读,读出纸船和风筝慢悠悠、充满期待的感觉。 “乐坏了”表演秀: 它们彼此喜欢对方送的礼物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出示句子:“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教师提问:同学们,“乐坏了”是什么样子?谁能表演一下,想象一下,小熊/松鼠会怎么做、怎么说?(学生表演:手舞足蹈、咧嘴笑、大声叫好……) 朗读课文: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 接收任务: 默读第1自然段。 标出松鼠的家和小熊的家。 对比发现: 聚焦两个关键句:“纸船漂哇漂……”和“风筝飘哇飘……”。 探究规律: 观察“漂”和“飘”的字形,讨论为什么纸船用“氵”,风筝用“风”? 动作验证: 用手势模仿纸船在水里“漂”,风筝在天上“飘”的样子。 朗读体会: 带着这种轻盈、美好的感觉朗读这两个句子。 理解词义: 联系生活,说说“乐坏了”是什么意思?(高兴极了、开心得要命) 想象画面: 如果你是松鼠/小熊,收到这份意外的礼物,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学生自由表达) 即兴表演: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小熊乐坏了”和“松鼠也乐坏了”的情景。 情感朗读: 带着表演时的快乐情绪,全班一起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和角色表演,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和情感体验,深刻理解词语,感受友谊的美好。
第四节:生字教学,指导书写
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4个生字:“纸、抓、线、吵”,引导观察生字结构。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好字的要点。 “纸、抓、线、吵、但”均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重点指导“抓” 易错点:右边的“爪”字容易写成“瓜”。 字义连结:“抓”要用到“手(扌)”和“爪”。 指导要点:强调右边是“爪”,形象地记忆竖撇和三点就像动物尖尖的爪子,这样才能“抓”住东西。写成“瓜”就错了。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4.学生先描红后临写,再展示、评议。 观察与倾听: 观察教师板书或课件展示的范字,认真听教师讲解字形结构、关键笔画、笔顺及书写要点 实践练习: 在课本或练习本上认真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