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上海市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如图,若点 的坐标为 ,则 = .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则sinA= .
3.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BC为4米,cos∠ABC= ,则梯子AB的长是
4.大自然是美的设计师,即使是一片小小的树叶,也蕴含着“黄金分割”.如图,点P为的黄金分割点,如果的长度为,那么的长度是 (保留根号).
5.如图,在△ABC中,若DE∥BC, = ,DE=4,则BC的长是 .
6.如图,在△ABC中,两条中线BE、CD相交于点O,则S△ADE:S△COE= .
7.如图,已知在梯形中,,分别交边、于点、,如果,,,那么的长 .
8.△ABC中,∠C=90°,AC=3,BC=4,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a度(0°<a<180°)得到△DCE,点A与点D对应,点B与点E对应,当点D落在△ABC的边上时,则BD的长
9.如图,某景区的两个景点A、B处于同一水平地面上、一架无人机在空中沿MN方向水平飞行进行航拍作业,MN与AB在同一铅直平面内,当无人机飞行至C处时、测得景点A的俯角为45°,景点B的俯角为知30°,此时C到地面的距离CD为100米,则两景点A、B间的距离为 米(结果保留根号).
10.在ΔABC中,若AB= ,AC=4,∠B=30°,则 = .
11.在Rt△ABC中,∠C = 90°, , ,那么BC = .
12.如图,AB∥GH∥CD,点H在BC上,AC与BD交于点G,AB=2,CD=4,则GH的长为 .
13.如图,是洞孔成像原理的示意图,物体平行物像,根据图中标注的尺寸,如果物体长,那么物像的长度是 .
1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的中点,连接AE,BF交于点G,将△BCF沿BF对折,得到△BPF,延长FP交BA延长线于点Q,下列结论:①AE=BF;②AE⊥BF;③ ;④ .正确序号是 .
15.线段AB长10cm,点P在线段AB上,且满足=,那么AP的长为 cm.
16.如图所示,∠EOF 的顶点O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重心, 的两边与 的边交于E,F,∠EOF=120°,则∠EOF 与 的边所围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7.已知,CD是△ABC的高,且∠BCD=∠CAD,若CD= ,AC= ,则AB的长为 。
18.计算:tan30°sin60°+cos 30°-sin 45°tan45°= .
19.如图,在 中,,,点在的延长线上,且,过点作直线分别交边,于点,若直线将 的面积平分,则线段的长为 .
20.如图,在△ABC 中,点D,E分别在边AB, BC上,DE∥AC.若BD=4,DA=2,BE=3,则EC=
21.在综合实践课上,小聪所在小组要测量一条河的宽度,如图,河岸EF∥MN,小聪在河岸MN上点A处用测角仪测得河对岸小树C位于东北方向,然后沿河岸走了30米,到达B处,测得河对岸电线杆D位于北偏东30°方向,此时,其他同学测得CD=10米.请根据这些数据求出河的宽度为 米.(结果保留根号)
22.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满足|sinα﹣|+=0,则α+β= .
23.如图,已知⊙O的直径AB=3cm,C为⊙O上的一点,sinA= ,则BC= cm.
24.如图,E是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CE与AD相交于点F,,,,那么 .
25.将放置在的正方形网格中,顶点在格点上.则的值为 .
26.2022年在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冰雪项目学习.如图,滑雪轨道由AB、BC两部分组成,AB、BC的长度都为200米,一位同学乘滑雪板沿此轨道由A点滑到了C点,若AB与水平面的夹角 为30°,BC与水平面的夹角 为45°,则他下降的高度为 米(结果保留根号).
27.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PA>PB,AB=,则以PA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28.如图所示,在Rt△ABC中,AB=AC,∠A=90°,BD是角平分线,DE⊥BC,垂足为点E.若CD=5,则AD的长是 .
29.如图所示, 是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 的值是 .
30.如图,在矩形ABCD中,BD是对角线, ,垂足为E,连CE,若 ,则 .
31.如图,上体育课,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站在C、D的位置时,乙的影子恰好在甲的影子里边,已知甲,乙同学相距1米.甲身高1.8米,乙身高1.5米,则甲的影长是 米.
32.在梯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如果、 的面积分别是1cm2、4cm2,那么梯形的面积等于 cm2.
33.如果线段a、b满足,那么的值等于 .
34.一个铝质三角形框架的三条边长分别为,要做一个与它相似的铝质三角形框架,现有长为的两根铝材,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另外两边,则截法有 种.
35.如图,△ABC中,D是AC上一点,∠CBD=∠A, ,则 的值是 。
36.若某人沿坡度ⅰ=3:4的坡度前进10m,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升高 m.
37.如图,在Rt△ABC中,∠C=90°,点D在边AB上,线段DC绕点D逆时针旋转,端点C恰巧落在边AC上的点E处.如果=m,=n.那么m与n满足的关系式是:m=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m).
38.在Rt△ABC中,∠ACB=90 ,AC=8,BC=6,点D、E分别在AC、AB上,且△ADE是直角三角形,△BDE是等腰三角形,则BE= .
39.如图,河坝的横断面AB的坡比是1:2,坝高BC=3米,则坡面AB的长度是 米.
40.在Rt△ABC中,∠C=90°,AB=4,BC=3,则sinA的值是 .
41.在Rt△ABC中,,sinA=,则cosB的值等于
42.如图,某居民楼地处北半球某地,窗户朝南,窗户高为1.5米,表示直角遮阳棚,墙长度为0.5米,此地一年的正午时刻,太阳光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测得,要使太阳光刚好不射入室内,遮阳棚水平宽应设计为 米.
43.如图,在矩形ABCD中, ,点E在AD边上,且 ,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E作 ,交射线BC于点F,设M是线段EF的中点,则在点P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点M运动路线的长为 .
44. 如图,在矩形中,,,点E是边上一点,,分别在边上取点M,N,将矩形沿直线翻折,使得点B的对应点恰好落在射线上,点A的对应点是,那么折痕的长为 ;连接,线段的最小值为 .
45.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E为边BC的中点,点F在AE上,过点F作MN⊥AE,分别交边AB、DC于点M、N,联结FC,如果△FNC是以C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FC= .
46.如图,在矩形ABCD和矩形AEGH中,AD∶AB=AH∶AE=1∶2.则DH∶CG∶BE= .
47.如图,已知△ABC中,∠C=90°,BC=3,AC=4,BD平分∠ABC,将△ABC绕着点A旋转后,点B、C的对应点分别记为B1、C1,如果点B1,落在射线BD上,那么CC1的长度为 .
4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6,∠ABC=60°,∠ADC=90°,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若BE=3DE,则BD= .
49.如图,在矩形中,点是线段上的一点,,将沿翻折,得到,若,,则点到的距离为 .
50.如图,在边长为7的等边△ABC中,D、E分别在边AC、BC上,AD=2CD,CE=2BE,连结AE、BD交于点P,则CP的长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上海市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如图,若点 的坐标为 ,则 =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
由勾股定理,得:OA= =2.sin∠1= .
故答案为: .
【分析】主要考查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考点的理解.首先要知道sin∠1=.然后根据A的坐标为 ( 1 , 3 )应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OA.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则sinA= .
【答案】
【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
∴AC=BC,
由勾股定理得AB=,
则sinA=,
故答案为:
【分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且顶角为直角,从而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由正弦函数的定义可求得sinA的值。
3.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BC为4米,cos∠ABC= ,则梯子AB的长是
【答案】米
【解析】【解答】解:∵ ∠C=90°,BC=4米, cos∠ABC=
∴ cos∠ABC=
∴ AB=米
【分析】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及定义,根据其定义可得cos∠ABC= ,可知AB.
4.大自然是美的设计师,即使是一片小小的树叶,也蕴含着“黄金分割”.如图,点P为的黄金分割点,如果的长度为,那么的长度是 (保留根号).
【答案】
【解析】【解答】解: P为的黄金分割点,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5.如图,在△ABC中,若DE∥BC, = ,DE=4,则BC的长是 .
【答案】10cm
【解析】【解答】解:∵DE∥BC,
∴ = ,
又∵ = ,
∴ = ,
∴ = ,
∴BC=10cm.
故答案为:10cm
【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长对应线段成比例,结合已知可求出BC的长。
6.如图,在△ABC中,两条中线BE、CD相交于点O,则S△ADE:S△COE= .
【答案】2:1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两条中线BE、CD相交于点O,
∴DE为中位线,
∴DE∥BC,DE= BC,
∴△ADE∽△ABC,△DOE∽△COB,
∴S△ADE:S△ABC=1:4,S△DOE:S△COB=1:4,
∵OD:OC=1:2,
∴S△DOE:S△COE=1:2,S△DOB:S△COB=1:2,
∴S△COE= S四边形DBCE,
则S△ADE:S△COE=2:1.
故答案为:2:1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DE为中位线,由中位线得性质得出DE∥BC,DE= BC,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DE∽△ABC,△DOE∽△CO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S△ADE:S△ABC=1:4,S△DOE:S△COB=1:4,故OD:OC=1:2,S△DOE:S△COE=1:2,S△DOB:S△COB=1:2,从而得出结论则S△ADE:S△COE=2:1.
7.如图,已知在梯形中,,分别交边、于点、,如果,,,那么的长 .
【答案】4
【解析】【解答】过点A作AF∥DC交MN于点E,交BC于点F,如图,
四边形AEN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
AD=EN=2,AD=FC=2,
BC=7,
BF=5,
ME∥BF,
,
ME=2,
MN=4.
【分析】过点A作AF∥DC交MN于点E,交BC于点F,可得到四边形AEN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求出EN、FC的值,求出BF的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ME的值,从而求解.
8.△ABC中,∠C=90°,AC=3,BC=4,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a度(0°<a<180°)得到△DCE,点A与点D对应,点B与点E对应,当点D落在△ABC的边上时,则BD的长
【答案】 或1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AB= = =5,
如图1,当点D落在AB边上时,
过点C作CH⊥AB于H,
由旋转知,AC=CD=3,
∴AH=DH,
∵∠A=∠A,∠AHC=∠ACB=90°,
∴△ACH∽△ABC,
∴ ,
∴ = ,
∴AH= ,
∴AD=2AH= ,
∴DB=AB﹣AD=5﹣ = ;
如图2,当点D落在BC边上时,
由旋转知,AC=CD=3,
∴BD=BC﹣CD=4﹣3=1;
故答案为: 或1.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点D在AB边上和BC边上两种情况讨论,当点D落在AB边上时,过点C作CH⊥AB于H,证△ACH∽△ABC,求出AD的长,可进一步求出BD的长;当点D落在BC边上时,由旋转知,AC=CD=3,所以BD=BC﹣CD=1.
9.如图,某景区的两个景点A、B处于同一水平地面上、一架无人机在空中沿MN方向水平飞行进行航拍作业,MN与AB在同一铅直平面内,当无人机飞行至C处时、测得景点A的俯角为45°,景点B的俯角为知30°,此时C到地面的距离CD为100米,则两景点A、B间的距离为 米(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100+100
【解析】【解答】解: ∵∠MCA=45°,∠NCB=30°,
∴∠ACD=45°,∠DCB=60°,∠B=30°,
∵CD=100米,
∴AD=CD=100米,DB= 米,
∴AB=AD+DB=100+100 (米),
故答案为:100+100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45°,∠B=30°,从而可求出CD、AD的值,再由三角函数求出BD的值,即可求出AB的值.
10.在ΔABC中,若AB= ,AC=4,∠B=30°,则 = .
【答案】 或
【解析】【解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如图,作 于 ,
②作 于 ,
故答案为: 或 .
【分析】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
11.在Rt△ABC中,∠C = 90°, , ,那么BC =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Rt△ABC中,∠C=90°,tanA= ,
∴可设BC=a,AC=3a,
∵BC2+AC2=AB2,
∴a2+(3a)2=40,
解得a=2,
∴BC=2,
故答案为:2.
【分析】如图,由Rt△ABC中,tanA= ,可设BC=a,AC=3a,利用勾股定理可得BC2+AC2=AB2,即得a2+(3a)2=40,求出a值即可.
12.如图,AB∥GH∥CD,点H在BC上,AC与BD交于点G,AB=2,CD=4,则GH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AB∥CH∥CD,
∴ , ,
∴ + = + =1,
∵AB=2,CD=4,
∴ + =1,
解得:GH=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再代入求值即可得到GH的长.
13.如图,是洞孔成像原理的示意图,物体平行物像,根据图中标注的尺寸,如果物体长,那么物像的长度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由题意得,AB∥CD,
∴△AOB∽△COD,
∴
∵AB=8,∴CD=
故答案为:
【分析】易知△AOB∽△COD,根据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例求出CD即可。
1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的中点,连接AE,BF交于点G,将△BCF沿BF对折,得到△BPF,延长FP交BA延长线于点Q,下列结论:①AE=BF;②AE⊥BF;③ ;④ .正确序号是 .
【答案】①②③
【解析】【解答】解: , 分别是正方形 边 , 的中点,
,
在 和 中,
,
,
, ,故①正确;
又 ,
,
,
,故②正确;
根据题意得, , ,
,
,
,
,
令 ,则
在 中,设 ,
,
,
,故③正确;
, ,
,
, ,
,
的面积: 的面积 ,
,故④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③.
【分析】①先用边角边证明△ABE≌△BCF,即可求解;
②由①的全等三角形并结合角的关系求得∠BGE=90°,即可求得AE⊥BF;
③由题意可设PF=k(k>0),PB =2k,在Rt△BPQ中,设QB=x,用勾股定理可得x与k之间的关系式,整理可将x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于是根据正弦的定义即可求解;
④根据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证△BGE∽△BC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15.线段AB长10cm,点P在线段AB上,且满足=,那么AP的长为 cm.
【答案】 5﹣5
【解析】【解答】解:设AP=x,则BP=10﹣x,
∵=,
∴,
∴x1=5﹣5,x2=﹣5﹣5(不合题意,舍去),
∴AP的长为(5﹣5)cm.
故答案为:5﹣5.
【分析】设AP=x,根据线段AB长10cm,得出BP=10﹣x,再根据=,求出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16.如图所示,∠EOF 的顶点O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重心, 的两边与 的边交于E,F,∠EOF=120°,则∠EOF 与 的边所围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OB、OC,过点O作ON⊥BC,垂足为N.
∵△ABC为等边三角形,
∴∠ABC=∠ACB=60°,
∵点O为等边△ABC的重心,
∴∠OBC=∠OBA=∠ABC,∠OCB=∠ACB,
∴∠OBA=∠OBC=∠OCB=30°,
∴OB=OC,∠BOC=120°.
∵ON⊥BC,BC=2,
∴BN=NC=1,
∴ON=tan∠OBN BN=,
∴S△OBC=BC ON=.
∵∠EOF=∠BOC=120°,
∴∠EOF ∠BOF=∠BOC ∠BOF,即∠EOB=∠FOC.
在△EOB和△FOC中,
,
∴△EOB≌△FOC(ASA),
∴S阴影=S△OBC=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OB、OC,过点O作ON⊥BC,垂足为N,又等边三角形和重心的性质可推知BN=NC=1,解直角三角形可求出S△OBC,利用ASA证明△EOB≌△FOC(ASA),可得结论.
17.已知,CD是△ABC的高,且∠BCD=∠CAD,若CD= ,AC= ,则AB的长为 。
【答案】1或7
【解析】【解答】解: CD是△ABC的高,
即: 解得:
或
故答案为:1或7.
【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CD中,由题意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D的长,由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BCD∽△CAD,于是可得比例式:,由已知条件可求出BD的长,由题意高CD可在三级形的内部、也可在三角形的外部,所以AB的长有两种情况:AB=AD+BD或AB=AD BD。
18.计算:tan30°sin60°+cos 30°-sin 45°tan45°=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原式
,
故答案为:.
【分析】把三角函数值代入即可求得.
19.如图,在 中,,,点在的延长线上,且,过点作直线分别交边,于点,若直线将 的面积平分,则线段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AC,交MN于点O,
∵直线l将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平分,AC为对角线,
∴点O为AC的中点,
∴OA=OC,
∵平行四边形ABCD,
∴AB∥CD,
∴∠NAO=∠MCO,
在△AON和△COM中
∴△AON≌△COM(ASA),
∴AN=MC,
∵AB∥CD,
∴△DEM∽△ANE,
∴
∴即
解之:.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AC,交MN于点O,利用已知可证得OA=OC,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NAO=∠MCO,利用ASA证明△AON≌△COM,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N=MC;再证明△DEM∽△ANE,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关于MC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C的长.
20.如图,在△ABC 中,点D,E分别在边AB, BC上,DE∥AC.若BD=4,DA=2,BE=3,则EC=
【答案】
【解析】【解答】解:∵DE∥AC,
∴,
∴,
∴EC=.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出,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得出EC的长.
21.在综合实践课上,小聪所在小组要测量一条河的宽度,如图,河岸EF∥MN,小聪在河岸MN上点A处用测角仪测得河对岸小树C位于东北方向,然后沿河岸走了30米,到达B处,测得河对岸电线杆D位于北偏东30°方向,此时,其他同学测得CD=10米.请根据这些数据求出河的宽度为 米.(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30+10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BH⊥EF,CK⊥MN,垂足分别为H、K,则四边形BHCK是矩形,
设CK=HB=x,
∵∠CKA=90°,∠CAK=45°,
∴∠CAK=∠ACK=45°,
∴AK=CK=x,BK=HC=AK﹣AB=x﹣30,
∴HD=x﹣30+10=x﹣20,
在Rt△BHD中,∵∠BHD=30°,∠HBD=30°,
∴tan30°= ,∴ = ,解得x=30+10 .
∴河的宽度为(30+10 )米.
【分析】如图作BH⊥EF,CK⊥MN,垂足分别为H、K,则四边形BHCK是矩形,设CK=HB=x,根据tan30°= 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学会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满足|sinα﹣|+=0,则α+β= .
【答案】75°
【解析】【解答】解:∵|sinα﹣|+=0,
∴sinα=,tanβ=1,
∴α=30°,β=45°,
则α+β=30°+45°=75°.
故答案为:75°.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sinα、tanβ的值,然后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两个角的度数.
23.如图,已知⊙O的直径AB=3cm,C为⊙O上的一点,sinA= ,则BC= cm.
【答案】
【解析】【解答】∵AB为⊙O的直径,∴∠C=90°,∵sinA= ,∴ ,又AB=3cm,∴BC= cm.
【分析】灵活运用圆周角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计算即可。
24.如图,E是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CE与AD相交于点F,,,,那么 .
【答案】1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EAF∽△EBC,
∴,
∵,,,
∴BE=3,
∴,
∴AF=1.
故答案为:1.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出AF的值。
25.将放置在的正方形网格中,顶点在格点上.则的值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BC,如图,
在△ABD和△BCE中,
△ABD≌△BCE(SAS),
∴AB=BC,∠CBE=∠BAD,
∵∠ABD+∠BAD=90°,
∴∠ABD+∠CBE=90°,
即∠ABC=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45°,
∴sin∠BAC=.
故答案为:.
【分析】证明△ABD≌△BCE(SAS),从而得△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得到∠BAC=45°,最后即可求解.
26.2022年在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冰雪项目学习.如图,滑雪轨道由AB、BC两部分组成,AB、BC的长度都为200米,一位同学乘滑雪板沿此轨道由A点滑到了C点,若AB与水平面的夹角 为30°,BC与水平面的夹角 为45°,则他下降的高度为 米(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过点A作AE⊥BM于点E,BF⊥CN于点F,
∵ 为30°, 为45°,AB=BC=200米,
∴在直角三角形ABE中,有sin30°=
∴AE=AB sin30°=100(米),
同理在直角三角形BCF中,有sin45°= , 即BF=BC sin45°= (米),
所以他下降的高度为:AE+BF= 米.
故答案为: .
【分析】过点A作AE⊥BM于点E,BF⊥CN于点F,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E,BF的长,然后求出AE+BF的值.
27.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PA>PB,AB=,则以PA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答案】4
【解析】【解答】解:∵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PA>PB,
∴PA=AB,
∵AB=+1,
∴PA=2,
∴以PA为边的正方形面积=2×2=4.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可知PA为较长线段时,PA=AB,求得PA长,再根据正方形面积计算即可.
28.如图所示,在Rt△ABC中,AB=AC,∠A=90°,BD是角平分线,DE⊥BC,垂足为点E.若CD=5,则AD的长是 .
【答案】5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AB=AC,∠A=90°,
∴∠C=∠B=45°,
∴,
∵∠A=90°,BD是角平分线,DE⊥BC,
∴AD=DE=5.
故答案为:5.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求出∠C=45°,求出DE,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AD=DE,即可求出答案.
29.如图所示, 是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 的值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连接AB如图所示:
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 = =10, , ,
∴ 是直角三角形,
∴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题意可知,要求出答案首先需要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连接AB,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可以求出OA、OB、AB的长度,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 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出答案.
30.如图,在矩形ABCD中,BD是对角线, ,垂足为E,连CE,若 ,则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过 作 于
设
矩形
矩形
矩形
故答案为:
【分析】过 作 于 设 结合图形性质,分别求解 再证明 可得 再求解 再利用正切的含义可得答案.
31.如图,上体育课,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站在C、D的位置时,乙的影子恰好在甲的影子里边,已知甲,乙同学相距1米.甲身高1.8米,乙身高1.5米,则甲的影长是 米.
【答案】6
【解析】【解答】解:设甲的影长是x米,
∵BC⊥AC,ED⊥AC,
∴ED∥BC
∴△ADE∽△ACB,
∴ = ,
∵CD=1m,BC=1.8m,DE=1.5m,
∴ = ,
解得:x=6.
所以甲的影长是6米.
【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由已知易证明ED∥BC,从而得到△ADE∽△ACB,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32.在梯形中,,对角线与相交于点,如果、 的面积分别是1cm2、4cm2,那么梯形的面积等于 cm2.
【答案】9
【解析】【解答】解:∵AD∥BC,
∴△OAD∽△COB,
∴,
∴AO:CO=DO:BO=1:2,
∴,
∴,
同理求出
,
故答案为:9.
【分析】先求出AO:CO=DO:BO=1:2,再求出,最后求解即可。
33.如果线段a、b满足,那么的值等于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将代入,得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可得,再将其代入计算即可。
34.一个铝质三角形框架的三条边长分别为,要做一个与它相似的铝质三角形框架,现有长为的两根铝材,要求以其中的一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另外两边,则截法有 种.
【答案】1
【解析】【解答】解:∵两根铝材的长分别为27cm与45cm,
若45cm为一边时,则另两边的和最大为27cm,27<45,不能构成三角形,
∴必须以27cm为边,45cm的铝材裁出另外两边,
设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x、y,
①若27cm与24cm为对应边,则,
解得x=33.75,y=40.5,
∵x+y=33.75+40.5>45,故此种情况不成立;
②当27cm与36cm为对应边,则,
解得x=18,y=22.5,
∵18+22.5<45,故此种情况成立;
③当27cm与30cm为对应边,则,
解得x=21.6,y=32.4,
∵21.6+32.4>45,故此种情况不成立,
综上满足条件的剪裁方法只有1种.
故答案为:1.
【分析】先判断出两根铝材哪根为边,需截哪根,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另外两边的长,由另外两边的长的和与另一根铝材相比较即可.
35.如图,△ABC中,D是AC上一点,∠CBD=∠A, ,则 的值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CBD=∠A,∠C=∠C,
∴△CBD∽△CAB,
∴,
设CD=2x,BC=3x,
∴AC=4.5x,
∴AD=2.5x,
∴.
故答案为:.
【分析】先证出△CBD∽△CAB,得出,设CD=2x,BC=3x,得出AD=2.5x,即可求出的值.
36.若某人沿坡度ⅰ=3:4的坡度前进10m,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升高 m.
【答案】6
【解析】【解答】解:∵坡度ⅰ=3:4,
∴此人行进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3:4.
∵此人行进的垂直距离:坡长(此人沿坡行进的距离)=3:5.
∵坡长为10m,
∴此人行进的垂直距离为6m.
∴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升高6m.
【分析】利用垂直距离:水平宽度得到垂直距离与斜坡的比,把相应的数值代入计算即可.
37.如图,在Rt△ABC中,∠C=90°,点D在边AB上,线段DC绕点D逆时针旋转,端点C恰巧落在边AC上的点E处.如果=m,=n.那么m与n满足的关系式是:m=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m).
【答案】2n+1
【解析】【解答】解:作DH⊥AC于H,如图,
∵线段DC绕点D逆时针旋转,端点C恰巧落在边AC上的点E处,
∴DE=DC,
∴EH=CH,
∵=n,即AE=nEC,
∴AE=2nEH=2nCH,
∵∠C=90°,
∴DH∥BC,
∴= ,即m= =2n+1.
故答案为:2n+1.
【分析】作DH⊥AC于H,如图,根据旋转的性质得DE=DC,则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EH=CH,由=n可得AE=2nEH=2nCH,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由DH∥BC得到= ,所以m= ,然后用等线段代换后约分即可.
38.在Rt△ABC中,∠ACB=90 ,AC=8,BC=6,点D、E分别在AC、AB上,且△ADE是直角三角形,△BDE是等腰三角形,则BE=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设 , 是直角三角形,当 时,如图,
∵ ,
∴等腰三角形 中, ,
∵ ,
∴ ∥ ,
∴ ∽ ,
∴ ,
∵在 中, , ,
∴ ,
∴ ,
解得: ,即 ,
当 时,如图,
∵ ,
∴等腰三角形 中, ,
∵ ,
∴ ∽ ,
∴ ,
解得: ,
故答案为: 或 .
【分析】设 , 是直角三角形,由于题中没有明确的告知谁是直角,故需要分类讨论:①当 时,如图,根据三角形外角的定理判断出∠DEB是一个钝角,故等腰三角形 中, ,然后判断出 ∽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出,在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AB的长,然后根据比例式算出x的值,得出答案;②当 时,如图,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出,故等腰三角形 中, ,然后判断出 ∽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根据比例式即可求出BE的长,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
39.如图,河坝的横断面AB的坡比是1:2,坝高BC=3米,则坡面AB的长度是 米.
【答案】
【解析】【解答】解: ∵坡比是1:2,
∴AC=2BC=6米,
∴AB===3.
故答案为:3.
【分析】先根据坡比的定义求出AC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AB长即可.
40.在Rt△ABC中,∠C=90°,AB=4,BC=3,则sinA的值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
在Rt△ABC中:sinA=
∵AB=4,BC=3
∴sinA=
故本题答案为: .
【分析】画出图形,直接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41.在Rt△ABC中,,sinA=,则cosB的值等于
【答案】
【解析】【解答】解:∵∠C=90°,
∴∠A+∠B=90°,
∴cosB=sinA,
∵sinA=,
∴cosB=.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进行解答.
42.如图,某居民楼地处北半球某地,窗户朝南,窗户高为1.5米,表示直角遮阳棚,墙长度为0.5米,此地一年的正午时刻,太阳光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测得,要使太阳光刚好不射入室内,遮阳棚水平宽应设计为 米.
【答案】1.2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作地面的平行线,过点作,
太阳光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为,
,
垂直于地面,
,
,,
四边形是矩形,
,,
米,米,
(米,
米,
,
,即,
解得(米,
遮阳棚水平宽应设计为1.2米.
故答案为:1.2.
【分析】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根据题意可知当太阳光线恰好与平行时,此时太阳光刚好不射入室内,过点作地面的平行线,过点作,根据题意先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利用线段的运算求出米,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正切函数可得,代入数据可求出的长.
43.如图,在矩形ABCD中, ,点E在AD边上,且 ,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E作 ,交射线BC于点F,设M是线段EF的中点,则在点P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点M运动路线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M作 ,
∵ , ,
∴ ,
在 和 中,
,
∴ ,
∴点M的轨迹是一条平行于BC的线段,
当P与A重合时, ,
当P与B重合时,
, ,
∴ ,
∵ ,
∴ ,
∴ ,即 ,
∴ ,
∵ 是 的中位线,
∴ .
故答案为:9.
【分析】过点M作 ,证明 ,得到MG=MH,从而可知:点M的轨迹是一条平行于BC的线段,然后证明 ,求得 ,最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答案.
44. 如图,在矩形中,,,点E是边上一点,,分别在边上取点M,N,将矩形沿直线翻折,使得点B的对应点恰好落在射线上,点A的对应点是,那么折痕的长为 ;连接,线段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过M作MF⊥BC于点F,如图,
可得MF=AB=9,
在中,
由折叠性质可得,MN⊥,
连接并延长,交CD的延长线于H,过点C作CG⊥AH于G,如图,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
四边形ABEH是平行四边形,
CH=CE+EH=4+9=13,
又
线段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 .
【分析】过M作MF⊥BC于点F,证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MN的长;连接并延长,交CD的延长线于H,过点C作CG⊥AH于G,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CG的长,再根据即可求解线段的最小值.
45.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E为边BC的中点,点F在AE上,过点F作MN⊥AE,分别交边AB、DC于点M、N,联结FC,如果△FNC是以C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FC=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延长AE,DC交于点A′,过点F作FH⊥CD于H,
∵ABCD是正方形,
∴AB=BC=4,AB∥CD,
∴∠1=∠A′.
在△ABE和△A′CE中,
.
∴△ABE≌△A′CE(AAS).
∴AB=A′C=4.
∵E为边BC的中点,
∴BE=EC= BC=2.
∴AE= .
∴sin∠1= .
∴sin∠A′= .
∵AE⊥MN,
∴∠A′FN=90°.
∴∠A′+∠2=90°.
∴cos∠2=sin∠A′= .
∵FN=FC,FH⊥CN,
∴NH=CH= CN.
设NH=x,则NC=2x.
∴A′N=A′C+NC=4+2x.
在Rt△FHN中, ,
∴FN= x.
在Rt△A′FN中,cos∠2= ,
∴ .
∴x= .
∴FC=FN= x= .
故答案为: .
【分析】延长AE,DC交于点A′,过点F作FH⊥CD于H,先证明△ABE≌△A′CE,可得AB=A′C=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进而求出sin∠A′.利用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求出cos∠2的值,在Rt△FHN和Rt△A′FN中利用cos∠2的值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结论.
46.如图,在矩形ABCD和矩形AEGH中,AD∶AB=AH∶AE=1∶2.则DH∶CG∶BE=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AC,AG,
∵在矩形ABCD和矩形AEGH中,
∴∠DAH+∠HAB=90°,∠BAE+∠HAB=90°,HG=AE,
∴∠DAH=∠BAE,
∵AD∶AB=AH∶AE=1∶2,
∴△ADH∽△ABE,
∴DH:BE=AD:AB=1:2,
在Rt△AHG中,HG=2AH,
∴,
∴AH:AG:AE=1::2,
当AH与DA重合时,将矩形AHGE绕着点A旋转至矩形AHGE,
∴△ACG∽△ABE∽△ADH,
∴
∴DH:CG:BE=1::2.
故答案为:1::2
【分析】连接AC,AG,利用矩形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可证得HG=AE,∠DAH=∠BAE,利用有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ADH∽△ABE,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到DH:BE的比值,利用勾股定理可表示出AG的长,可得到AH:AG:AE的比值;再证明△ACG∽△ABE∽△ADH,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DH:CG:BE的坐标.
47.如图,已知△ABC中,∠C=90°,BC=3,AC=4,BD平分∠ABC,将△ABC绕着点A旋转后,点B、C的对应点分别记为B1、C1,如果点B1,落在射线BD上,那么CC1的长度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C=90 ,BC=3,AC=4,
∴AB=5,
∵将△ABC绕着点A旋转后得△AB1C1,
∴AC1=AC=4,AB1=AB=5,∠CAC1=∠BAB1,
∴∠AB1B=∠ABB1,
∵BD平分∠ABC,
∴∠ABB1=∠CBB1,
∴∠AB1B=∠CBB1,
∴AB1∥BC,
∴∠B1AC=∠ACB=90 ,
∴△AB1D∽△CBD,
∴
∴AD=,CD=,
∴B1D=,BD=
∴BB1=
∵∠C1AC=∠B1AB,AC=AC1,AB=AB1,
∴△ACC1∽△ABB1,
∴
∴CC1=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C1=AC=4,AB1=AB=5,∠CAC1=∠BAB1,推出AB1∥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1AC=∠ACB=90°,然后判断出△AB1D∽△CB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CD的长,根据勾股定理算出B1D的长,BD的长,进而推出△ACC1∽△ABB1,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根据比例式即可求出CC1的长。
4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6,∠ABC=60°,∠ADC=90°,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若BE=3DE,则BD=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
过B作BO⊥AC于点O,连接OD,过D作DM⊥AC于点M.
∵AB=BC=6,∠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OA=OC=3,
∴.
又∵∠ADC=90°,
∴OA=OC=OD=3.
∵BO⊥AC,DM⊥AC,
∴BO//DM.
∴△BOE∽△DME
∴.
∴
∵Rt△DOM中,OD=3,
∴,
∴EM=
∴Rt△DEM中,,
∴.
故答案为:.
【分析】过B作BO⊥AC于点O,连接OD,过D作DM⊥AC于点M.根据△BOE∽△DME得到OE:ME=OB:DM=3,可求出DM长,再根据∠ADC=90°,O为AC中点,得OD长,从而可求出OM长,再根据OE:ME=3,求出EM长,在Rt△DEM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DE长,从而得DB.
49.如图,在矩形中,点是线段上的一点,,将沿翻折,得到,若,,则点到的距离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过F作FG⊥DC于G,EF(EF延长线)交CD于H,
∵
∴∠DEC=90°,
∴∠AED+∠BEC=90°,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B=90°,AD=BC=3,
∴∠CEB+∠ECB=90°
∴∠AED=∠BCE,
∴△AED∽△BCE,
∴,
设AE=x,则BE=10-x,
∴,
整理得,
解得,
经检验都符合题意是原方程的解,
当AE=1时,BE=9,根据折叠,EF=EB=9,FC=BC=3,∠EFC=∠B=90°,∠BEC=∠FEC,
∵四边形ABCD为矩形
∴DC//AB,
∴∠HCE=∠BEC=∠HEC,
∴EH=HC,
设EH=HC=m,则HF=9-m,
在Rt△FHC中由勾股定理得,即
解得
∴S△FHC=,
∴,
当AE=9时,BE=1,根据折叠,EF=EB=1,FC=BC=3,∠EFC=∠B=90°,∠CEB=∠CEF,
∵四边形ABCD为矩形,
∴DC//AB,
∴∠HDE=∠AED,
∵∠DEH+∠FEC=∠AED+∠BEC=90°,
∴∠DEH =∠AED=∠HDE,
∴DH=HE,
设DH=HE=n,则HF=HE-EF=n-1,HC=DC-DH=10-n,
在Rt△HFC中,由勾股定理,即
解得
∴HC=10-5=5,HF=5-1=4
∴S△CHF=,
∴,
∴点到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过F作FG⊥DC于G,EF(EF延长线)交CD于H,先证出△AED∽△BCE,可得,设AE=x,则BE=10-x,将数据代入可得,求出x的值,再分类讨论:①当AE=1时,BE=9,②当AE=9时,BE=1,再利用矩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分别求解即可。
50.如图,在边长为7的等边△ABC中,D、E分别在边AC、BC上,AD=2CD,CE=2BE,连结AE、BD交于点P,则CP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结 DE,取CE的中点F,连结 DF. 则CE=2CF=2EF.
∵△ABC 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7,
∴ AC=BC=7,∠ACB=60°.
∵AD=2CD,AD+CD=AC,
∴AC=3CD.
∵CE=2BE,CE+BE=BC,
∴BC=3BE.
∴CD = BE.
∴CE=2CD.
∵CE=2CF,
∵CF=CD.
∴△CDF为等边三角形.
∴CF=CD=DF.
∴∠CDE=90°.
∴DE=CD=AC=.
∴AE =
∵AB=BC,∠ABE=∠BCD,BE=CD,
∴△ABE△BCD.
∴∠BAE=∠CBD.
∴∠APD=∠BAE+∠ABP=∠CBD+∠ABP=∠ABC.
∴∠APD=∠ACE.
∵∠PAD=∠CAE,
∴△APD△ACE.
∴
∵∠PAC=∠DAE,
∴△APC△ADE.
∴
∴PC = .
故答案为:.
【分析】连结 DE,取CE的中点F,连结 DF. 先证△CDF为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出DE,AE的长,接着证明△APD△ACE,即可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