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答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上海市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如图,已知点F在AB上,且AF:BF=1:2,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C:CD=2:1,连接FD与AC交于点N,求FN:ND的值.
2.计算:
3.如图,锐角△ABC中,AB=10cm,BC=9cm,△ABC的面积为27cm2.求tanB的值.
4.图1是一把小折叠椅的实物图,图2是它的侧面平面图,当它完全展开时,测得,.(参考数据:,结果精确到)
(1)求AE的长;
(2)若地面BC,且E为BD的中点,A为DE的中点,求EF与BC之间的距离.
5.如图,在 ABCD中,AB=4,AD=9,点E是AD上的一点,AE=2DE,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F,求FD的长.
6.如图,学校为了照明,在墙BC上方安装一个小型灯杆AB(点A为灯泡的位置,A、B、C三点在一直线上),当小明站在E处时,他在地面上的影长EF=1m,小亮站在H处时,他在地面上的影长HM=1.6m.小亮和小明之间的距离HE=4m,已知小明的身高DE为1.5m.小亮的身高CH为1.6m,灯杆AB的高为1.8m,求墙BC的高.
7.如图是某动车站出口处自动扶梯示意图,自动扶梯 的倾斜角为 ,在自动扶梯下方地面D处测得扶梯顶端A的仰角为 ,B、D之间的距离为 .求自动扶梯的垂直高度 .( , , , , , ,结果精确到 )
8.如图,点B、D、E在一条直线上,BE与AC相交于点F, = = .
(1)求证:∠BAD=∠CAE;
(2)若∠BAD=21°,求∠EBC的度数:
(3)若连接EC,求证:△ABD∽△ACE.
9.如图,AB⊥BC,DC⊥BC,E是BC上一点,使得AE⊥DE.
(1)求证:△ABE∽△ECD;
(2)若AB=4,AE=BC=5,求CD的长.
10.如图,一楼房AB后有一假山,其坡度为i=1: ,山坡坡面上E点处有一休息亭,测得假山坡脚C与楼房水平距离BC=25米,与亭子距离CE=20米,小丽从楼房顶测得E点的俯角为45°,求楼房AB的高.(注:坡度i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11.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的材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mm.
12.“轻轨飞梭如影重,上天入地驶楼中”,8D魔幻城市重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而李子坝的“轻轨穿梭”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如图,已知斜坡CD底端C距离轻轨所穿楼栋AB底端A处30米远,斜坡CD长为42米,坡角为,为了方便游客拍照,现需在距斜坡底端C处12米的M处挖去部分坡体修建一个平行于水平线CE的观景平台MN和一条新的坡角为的斜坡DN.
(1)求观景平台MN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2)小育在处测得轻轨所穿楼栋AB顶端的仰角为,点在同一个平面内,点、C、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求轻轨所穿楼栋AB的高度.
13.科技改变生活,手机导航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小明一家自驾到古镇C游玩,到达A地后,导航显示车辆应沿北偏西60°方向行驶4 km至B地,再沿北偏东45°方向行驶一段距离到达古镇C,小明发现古镇C恰好在A地的正北方向,求B,C两地的距离.
14.如图,学校某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操场对面旗杆AB的高度,他们在E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65°,再向旗杆相方方向走了4米达到D处,再继续沿着坡度为 的楼梯向上走了 米达到C处,在C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35°,求旗杆的高度 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 , , , , ).
15.如图,某电影院的观众席成“阶梯状”,每一级台阶的水平宽度都为 ,垂直高度都为 .测得在 点的仰角 ,测得在 点的仰角 .求银幕 的高度.(参考数据: , , , , , )
16.越来越多太阳能路灯的使用,既点亮了城市的风景,也是我市积极落实节能环保的举措.某校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测量太阳能路灯电池板离地面的高度.如图,已知测倾器的高度为1.6米,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点M的仰角 ,在与点A相距3.5米的测点D处安置测倾器,测得点M的仰角 (点A,D与N在一条直线上),求电池板离地面的高度 的长.(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 )
17.如图 31-9, 的顶点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
(1) 直接写出 和 的值;
(2)求 的值.
18.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A,E,C在一条直线上,边AB与DE交于点F,已知∠B=60°,∠D=45°,AD=AC= ,求DF的长.
19.某店铺门前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摄像头与地面的距离AB为3.5米,监控最远距离约为20米,即AC=20米,该款摄像头的监控角度∠DAC=40,那么你能求出该摄像头的监控盲区BD的长吗
(精确到0.01.参考数据:)
20.计算: .
21.如图,在昆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中,规划在A、B两地修建一段地铁,点B在点A的正东方向,由于A、B之间建筑物较多,无法直接测量,现测得古树C在点A的北偏东45°方向上,在点B的北偏西60°方向上,BC=400m,请你求出这段地铁AB的长度.(结果精确到1m,参考数据: , )
22.因为一条湖的阻断,无法测量AC两地之间的距离,在湖的一侧取点B,使得点A恰好位于点B北偏东70°方向处,点C恰好位于点B的西北方向上,若经过测量,AB=10千米.你能否经过计算得出AC之间的距离.(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70°≈0.94,cos70°≈0.34)
23.为营造“安全出行”的良好交通氛围,实时监控道路交迸,某市交管部门在路口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如图所示,立杆MA与地面AB垂直,斜拉杆CD与AM交于点C,横杆DE∥AB,摄像头EF⊥DE于点E,AC=55米,CD=3米,EF=0.4米,∠CDE=162°。
(1)求∠MCD的度数;
(2)求摄像头下端点F到地面AB的距离。(精确到百分位)
(参考数据:sin72°=0.95,cos72°≈0.31,tan72°=3.08,sin18°≈0.31,cos18°≈0.95,tan18°≈0.32)
24.宝轮寺塔——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位于三门峡市陕州风景区,始建于隋唐时期,因能发出“呱呱”的声音而俗称“蛤蟆塔”.当地某校数学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对该塔的高度( )进行测量.因塔底部 无法直接到达,制定了如下的测量方案:先在该塔正前方广场地面 处测得塔尖 的仰角( )为45°,因广场面积有限,无法再向 点的正后方移动,故操控无人机飞到 点正上方10米的 处测得塔尖 的仰角为32°, , , , 四点在同一个平面内,求塔高( )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 , )
25.数学兴趣小组到一公园测量塔楼高度.如图所示,塔楼剖面和台阶的剖面在同一平面,在台阶底部点A处测得塔楼顶端点E的仰角,台阶AB长26米,台阶坡面AB的坡度,然后在点B处测得塔楼顶端点E的仰角,则塔顶到地面的高度EF约为多少米.
(参考数据:,,,)
26.如图,禁止捕鱼期间,某海上稽查队在某海域巡逻,上午某一时刻在A处接到指挥部通知,在他们的东北方向距离12海里处有一艘捕鱼船,正在沿南偏东75°方向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航行,稽查队员立即乘坐巡逻艇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沿北偏东某一方向出发,在C处成功拦截捕鱼船,求巡逻队出发到成功拦截捕鱼船所用的时间.
27.周末,小马和小聪想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量图书馆前小河的宽.测量时,他们选择河对岸边的一棵大树,将其底部作为点 ,在他们所在的岸边选择了点 ,使得 与河岸垂直,并在 点竖起标杆 ,再在 的延长线上选择点 竖起标杆 ,使得点 与点 , 共线.
已知: , ,测得 , , .测量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测量信息,求河宽 .
28.五一期间,小红到郊野公园游玩,在景点P处测得景点B位于南偏东45°方向,然后沿北偏东37°方向走200m米到达景点A,此时测得景点B正好位于景点A的正南方向,求景点A与景点B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和△A'B'C'是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点B(3,1),B′(6,2).
(1)若点A(,3),则A′的坐标 ;
(2)若△ABC的面积为m,则△A′B′C′的面积 .
3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为CB边上一点(与点C不重合),点F是AC边上一点,若AB=5,BE=2,∠AEF=60°,求AF的长度.
31.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边AB=3,BC=5,点E在边CD上,连接AE,将四边形ABCE沿直线AE折叠,得到多边形AB′C′E,且B′C′恰好经过点D.求线段CE的长度.
32.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今年首个超强台风“圣帕”第0709号超强台风于8月13日在北纬21.3度,东经123.3度的太平洋上生成,其中心气压92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55米/秒,生成时还是热带风暴的“圣帕”,在连跳两级后,15日晚8时已“变身”为超强台风.向台湾东部沿海逼近并登陆台湾岛,之后于19日上午将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福州一带再次登陆.在这之前,台风中心在我国台湾海峡的B处,在沿海城市福州A的正南方向240千米,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千米,台风就会减弱一级,如图所示,该台风中心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向C移动,且台风中心的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4级,则称受台风影响.试问:
(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33.小红学面镜成像原理后,利用这一原理测量一古楼的高度,在水平面的点E处放一平面镜(为法线)(为眼睛到脚底的高度)恰好能看到古楼最高点A处,测得,,.(参考数据:,,,结果保留整数)
(1)求之间的距离;
(2)求古楼的高度.
34.小红和爸爸绕着小区广场锻炼如图在矩形广场 边 的中点 处有一座雕塑.在某一时刻,小红到达点 处,爸爸到达点 处,此时雕塑在小红的南偏东 方向,爸爸在小红的北偏东 方向,若小红到雕塑的距离 ,求小红与爸爸的距离 .(结果精确到 ,参考数据: , , )
35.如图,一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河对岸树AB的高,在河岸边选择一点C,从C处测得树梢A的仰角为45°,沿BC方向后退10米到点D,再次测得点A的仰角为30°。求树高。(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1.414, ≈1.732)
36.小琪要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如图,小琪在点处测得该建筑物的最高点的仰角为,再往该建筑物方向前进至点处测得最高点的仰角为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该建筑物的高度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
37.某中学广场上有旗杆如图1所示,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以后,数学兴趣小组测量了旗杆的高度.如图2,某一时刻,旗杆AB的影子一部分落在平台上,另一部分落在斜坡上,测得落在平台上的影长BC为4米,落在斜坡上的影长CD为3米,AB⊥BC,同一时刻,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2°,1米的竖立标杆PQ在斜坡上的影长QR为2米,求旗杆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72°≈0.95,cos72°≈0.31,tan72°≈3.08)
38.如图,在淮河的右岸边有一高楼,左岸边有一坡度 的山坡 ,点 与点 在同一水平面上, 与 在同一平面内.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楼 的高度,在坡底 处测得楼顶 的仰角为 ,然后沿坡面 上行了 米到达点 处,此时在 处测得楼顶 的仰角为 ,求楼 的高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 )
39.《海岛算经》是中国古代测量术的代表作,原名《重差》.这本著作建立起了从直接测量向间接测量的桥梁.直至近代,重差测量法仍有借鉴意义.
如图,为测量海岛上一座山峰的高度,直立两根高2米的标杆和,两杆间距相距6米,D、B、H三点共线.从点B处退行到点F,观察山顶A,发现A、C、F三点共线,且仰角为;从点D处退行到点G,观察山顶A,发现A、E、G三点共线,且仰角为.(点F、G都在直线上)
(1)求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2)山峰高度的长(结果精确到米).
(参考数据:,)
4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与BD交于点O,.
(1)设,,试用向量、表示向量;
(2)先化简,再求作:(直接作在图中)
41.某区域平面示意图如图,点O在河的一侧,AC和BC表示两条互相垂直的公路.甲勘测员在A处测得点O位于北偏东45°,乙勘测员在B处测得点O位于南偏西73.7°,测得AC=840m,BC=500m.请求出点O到BC的距离.参考数据:sin73.7°≈ ,cos73.7°≈ ,tan73.7°≈
42.小刚和小华约定一同去公园游玩,如图,公园有南北两个门,北门A在南门B的正北方向,小刚自公园北门A处出发,沿南偏东30°方向前往游乐场D处:小华自南门B处出发,沿正东方向行走150m到达C处,再沿北偏东22.6°方向前往游乐场D处与小明汇合(如图所示),两人所走的路程相同.求公园北门A与南门B之间的距离.(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
43.如图,C岛在岛的北偏东方向,在岛的北偏西方向.
(1)从岛看A,B两岛的视角的度数为 .
(2)测量发现岛与岛之间的距离AC为milemile),求岛与岛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mile.参考数据:,)
44.已知:如图,在中,,M是BC的中点,于点E,交BA的延长交于点D.
求证:
(1);
(2)
45.如图 ,已知点G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 ,垂足为点E, ,垂足为点F.
(1)发现问题:在图 中, 的值为 .
(2)探究问题:将正方形CEGF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 角 ,如图 所示,探究线段AG与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解决问题:正方形CEGF在旋转过程中,当B,E,F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如图 所示,延长CG交AD于点H;若 , ,直接写出BC的长度.
46.图1是一种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的装置,图2是其结构示意图,风车的三个叶片OA=OB=OC=20m,每两个叶片之间的夹角为120°,点O为叶片旋转的轴心,管状塔OM垂直于山顶水平地面,OM=60m.
(1)在图2中,若∠BOM=20°,则∠COM的度数为 ,点B到地面的距离可表示为
(2)在图2的基础上,风车三个叶片顺时针旋转90°后,求风车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
(参考数据:sin50°≈0.766,cos50°≈0.643,tan50°≈1.19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7.如图,禁渔期间,我渔政船在A处发现正北方向B处有一艘可疑船只,测得A、B两处距离为99海里,可疑船只正沿南偏东53°方向航行.我渔政船迅速沿北偏东27°方向前去拦截,2小时后刚好在C处将可疑船只拦截.求该可疑船只航行的速度.
(参考数据:sin27°≈,cos27°≈,tan27°≈,sin53°≈,cos53°≈,tan53°≈)
48.定义: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两倍,那么称是“等腰倍边三角形”.
(1)如图①,在等腰倍边三角形ABC中,AB,求AB和的值.
(2)如图②,在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若分成的四个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中,和为等腰倍边三角形,请求出AC的值.
49.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G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G,分别交BD、CD于点E、F,连结CE.
(1)求证:∠DAE=∠DCE;
(2)当CE=2EF时,EG与EF的等量关系是 .
50.如图,在等腰直角△中,,已知、,M为中点.
(1)求点的坐标:
(2)求的大小;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以为顶点三角形与△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答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上海市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如图,已知点F在AB上,且AF:BF=1:2,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C:CD=2:1,连接FD与AC交于点N,求FN:ND的值.
【答案】解:过点F作FE∥BD,交AC于点E,
∴ ,
∵AF:BF=1:2,
∴ = ,
∴ ,
即FE= BC,
∵BC:CD=2:1,
∴CD= BC,
∵FE∥BD,
∴ .
即FN:ND=2:3.
【解析】【分析】 过点F作FE∥BD,交AC于点E ,再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进行作答即可。
2.计算:
【答案】解:原式=2 +1 × 2-
=2+
【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化简 ,零指数幂运算法则,绝对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
3.如图,锐角△ABC中,AB=10cm,BC=9cm,△ABC的面积为27cm2.求tanB的值.
【答案】解:过点A作AH⊥BC于H,∵S△ABC=27,∴ ,∴AH=6,∵AB=10,∴BH= = =8,∴tanB= = = .
【解析】【分析】 过点A作AH⊥BC于H,根据△ABC的面积为27可求出AH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BH中用勾股定理求出BH的长,则tanB的值可求。
4.图1是一把小折叠椅的实物图,图2是它的侧面平面图,当它完全展开时,测得,.(参考数据:,结果精确到)
(1)求AE的长;
(2)若地面BC,且E为BD的中点,A为DE的中点,求EF与BC之间的距离.
【答案】(1)解:如下图,过点F作于点H.
在中,,
∴.
在中,,
∴.
∴
(2)解:如上图,过点E作于点C.
∵E为BD的中点,A为DE的中点,
∴.
∵,∴.
在中,
.
∴EF与地面BC的距离约为
【解析】【分析】(1)通过构造垂线,得到两个特殊三角形:等腰Rt△AHF和∠HFE=30°的Rt△HFE,根据EF=10cm,求出EH=5cm,FH=cm,可知cm,则AE=(5+)cm,在把 代入,即可求出AE的长;(2)构造辅助线,可知EG的长即为EF与BC之间的距离,由题目所给中点条件可知,,在利用平行得到,在利用∠EBG的正弦函数值即可求出EG的长。
5.如图,在 ABCD中,AB=4,AD=9,点E是AD上的一点,AE=2DE,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F,求FD的长.
【答案】∵AD=9,AE=2DE,
∴AE=6,DE=3,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BE∽△DFE,
∴ ,
∴ ,
解得:DF=2.
【解析】【分析】求出AE和D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E∽△DFE,根据相似得出比例式,代入求出DF即可.
6.如图,学校为了照明,在墙BC上方安装一个小型灯杆AB(点A为灯泡的位置,A、B、C三点在一直线上),当小明站在E处时,他在地面上的影长EF=1m,小亮站在H处时,他在地面上的影长HM=1.6m.小亮和小明之间的距离HE=4m,已知小明的身高DE为1.5m.小亮的身高CH为1.6m,灯杆AB的高为1.8m,求墙BC的高.
【答案】解:∵DE∥AC,
∴△DEF∽△ACF,
∴ ,
∴ ,
∴
∵GH∥AC.
∴△GHM∽△ACM,
∴ ,
∴ ,
∴ ,
∴ ,
∴ m,
∴AC=13.8m,
∴BC=AC﹣AB=12m,
∴墙的高BC为12m.
【解析】【分析】先求出 △DEF∽△ACF,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7.如图是某动车站出口处自动扶梯示意图,自动扶梯 的倾斜角为 ,在自动扶梯下方地面D处测得扶梯顶端A的仰角为 ,B、D之间的距离为 .求自动扶梯的垂直高度 .( , , , , , ,结果精确到 )
【答案】解:
∵ 是 的外角,
∴ ,
又∵ , ,
∴ ,
∴ ,
∴ .
在 中, ,
,
,
.
答:自动扶梯的垂直高度 约为 .
【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证得∠ABC=∠DAB,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到AD=BD,再在Rt△ADC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的长.
8.如图,点B、D、E在一条直线上,BE与AC相交于点F, = = .
(1)求证:∠BAD=∠CAE;
(2)若∠BAD=21°,求∠EBC的度数:
(3)若连接EC,求证:△ABD∽△ACE.
【答案】(1)证明:∵ = = .
∴△ABC∽△ADE;
∴∠BAC=∠DAE,
∴∠BAC-∠DAF=∠DAE-∠DAF,
即∠BAD=∠CAE;
(2)解:∵△ABC∽△ADE,
∴∠ABC=∠ADE,
∵∠ABC=∠ABE+∠EBC,∠ADE=∠ABE+∠BAD,
∴∠EBC=∠BAD=21°;
(3)证明:连接CE,
∵△ABC∽△ADE,
∴∠BAC=∠DAE,
∴∠BAC-∠DAF=∠DAE-∠DAF,
即∠BAD=∠CAE,
∵ = .
∴△ABD∽△ACE.
【解析】【分析】(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到相等的一组对应角,减去同角后,得到一组新的等角;(2)同(1)的思路,只是换了一组对应角;(3)在(1)的基础上,一组对应角相等、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故可判定所在三角形相似.
9.如图,AB⊥BC,DC⊥BC,E是BC上一点,使得AE⊥DE.
(1)求证:△ABE∽△ECD;
(2)若AB=4,AE=BC=5,求CD的长.
【答案】(1)证明:∵AB⊥BC,DC⊥BC,
∴∠B=∠C=90°,∠BAE+∠AEB=90°,
∵AE⊥DE,
∴∠AED=90°,
∴∠AEB+∠DEC=90°,
∴∠BAE=∠DEC,
∴△ABE∽△ECD.
(2)解:在Rt△ABE中,∵AB=4,AE=5,
∴BE=3,
∴EC=BC-BE=5-3=2,
∵△ABE∽△ECD,
∴,
∴,
∴CD=.
【解析】【分析】(1)先根据垂直得到∠B=∠C=90°,∠BAE+∠AEB=90°,进而结合题意进行角的运算得到∠BAE=∠DEC,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解;
(2)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进而即可得到EC,从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
10.如图,一楼房AB后有一假山,其坡度为i=1: ,山坡坡面上E点处有一休息亭,测得假山坡脚C与楼房水平距离BC=25米,与亭子距离CE=20米,小丽从楼房顶测得E点的俯角为45°,求楼房AB的高.(注:坡度i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答案】解:过点E作EF⊥BC的延长线于F,EH⊥AB于点H,
在Rt△CEF中,
∵i= = =tan∠ECF,
∴∠ECF=30°,
∴EF= CE=10米,CF=10 米,
∴BH=EF=10米,HE=BF=BC+CF=(25+10 )米,
在Rt△AHE中,∵∠HAE=45°,
∴AH=HE=(25+10 )米,
∴AB=AH+HB=(35+10 )米.
答:楼房AB的高为(35+10 )米.
【解析】【分析】过点E作EF⊥BC的延长线于F,EH⊥AB于点H,根据CE=20米,坡度为i=1: ,分别求出EF、CF的长度,在Rt△AEH中求出AH,继而可得楼房AB的高.
11.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的材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mm.
【答案】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mm,
则AI=AD﹣x=80﹣x,
∵EFHG是正方形,
∴EF∥GH,
∴△AEF∽△ABC,
∴ ,
即 ,
解得x=48 mm,
∴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48mm.
【解析】【分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表示出AI的长度,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列出比例式,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12.“轻轨飞梭如影重,上天入地驶楼中”,8D魔幻城市重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而李子坝的“轻轨穿梭”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如图,已知斜坡CD底端C距离轻轨所穿楼栋AB底端A处30米远,斜坡CD长为42米,坡角为,为了方便游客拍照,现需在距斜坡底端C处12米的M处挖去部分坡体修建一个平行于水平线CE的观景平台MN和一条新的坡角为的斜坡DN.
(1)求观景平台MN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2)小育在处测得轻轨所穿楼栋AB顶端的仰角为,点在同一个平面内,点、C、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求轻轨所穿楼栋AB的高度.
【答案】(1)解:如图,
由题意得,MF⊥DE,FM∥EC,
∴∠DMF=∠DCE=30°,
∵DC=42m,CM=12m,
∴DM=CD-CM=30(m),
在Rt△DFM中,DF=DM=15m,
FM=DF=15(m),
在Rt△DFN中,∠DNF=45°,tan∠DNF=,
∴FN==15(m),
∴MN=FM-FN=(15-15)m,
答:观景平台MN的长为()米
(2)解:如图,
由题意得,FN=EP=15m,EF=AH,FH=EA,
在Rt△DEC中,∠DCE=30°,CD=42m,
∴DE=CD=21m,CE=DE=21m,
∵AC=30m,
∴FH=AE=AC+CE=(30+21)m,
∴NH=FH-FN=30+21-15=(21+15)m,
在Rt△BNH中,∠BNH=30°,
∵tan∠BNH=,
∴BH =NH·tan30°=(21+15)×=(21+5)m,
∵DF=15m,
∴EF=AH=DE-DF=21-15=6(m),
∴AB =BH+AH=(27+5)m.
答:轻轨所穿楼栋AB的高度为米
【解析】【分析】(1)由题意,由线段的和差DM=CD-CM求出DM的值,在Rt△DFM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tan∠DNF=求出FN的值,然后由线段的和差MN=FM-FN可求解;
(2)解Rt△DEC可求得CE的值,由线段的和差FH=AE=AC+CE求出FH的值,同理根据NH=FH-FN求出NH的值,在Rt△BNH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tan∠BNH=求出BH的值,然后由线段的和差AB =BH+AH可求解.
13.科技改变生活,手机导航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小明一家自驾到古镇C游玩,到达A地后,导航显示车辆应沿北偏西60°方向行驶4 km至B地,再沿北偏东45°方向行驶一段距离到达古镇C,小明发现古镇C恰好在A地的正北方向,求B,C两地的距离.
【答案】解:过B作BD⊥AC于点D.
在Rt△ABD中,BD=AB sin∠BAD=4× = (千米),
∵△BCD中,∠CBD=45°,
∴△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D=BD= (千米),
∴BC= BD= (千米).
答:B,C两地的距离是 千米.
【解析】【分析】过B作BD⊥AC于点D,在直角△ABD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BD的长,然后在直角△BCD中利用d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C的长.
14.如图,学校某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操场对面旗杆AB的高度,他们在E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65°,再向旗杆相方方向走了4米达到D处,再继续沿着坡度为 的楼梯向上走了 米达到C处,在C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35°,求旗杆的高度 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 , , , , ).
【答案】解:如图:作 于 , 于 ,
则 , ,
楼梯 的坡度为 , ,
, ,
在 中, , ,
,
,
,
,
在 中, , ,
,
,解得: ,
,
即旗杆的高度 约为15.0米.
【解析】【分析】 作 于 , 于 ,则 , , 然后求出BG=DH=3,CH=6,在Rt△ACG中解直角三角形可得AG,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
15.如图,某电影院的观众席成“阶梯状”,每一级台阶的水平宽度都为 ,垂直高度都为 .测得在 点的仰角 ,测得在 点的仰角 .求银幕 的高度.(参考数据: , , , , , )
【答案】解:延长 , 交 于 、 ,
由题意知 ,
在 中, ,
∴ ,即 ,
在 中, ,
∴ ,即 ,
又∵ , ,
∴ ,
∵ ,
∴ ,
解得 ,
∴ .
答:银幕 的高度为 .
【解析】【分析】延长CE,DF交AB于点H,G,易证∠AGD=∠AHC=90°,在Rt△AGD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表示出GD的长;在Rt△ACH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表示出CH的长;再根据AH=AG+GH,可表示出CH的长;然后根据GD-CH=1,建立方程求出AG的长,从而可求出AB的长.
16.越来越多太阳能路灯的使用,既点亮了城市的风景,也是我市积极落实节能环保的举措.某校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测量太阳能路灯电池板离地面的高度.如图,已知测倾器的高度为1.6米,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点M的仰角 ,在与点A相距3.5米的测点D处安置测倾器,测得点M的仰角 (点A,D与N在一条直线上),求电池板离地面的高度 的长.(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 )
【答案】解:过E作EF⊥MN于F,连接EB,设MF=x米,
∵∠EFN=∠FND=∠EDN=∠A=90°,
∴四边形FNDE,四边形FNAB均是矩形,
∴FN=ED=AB=1.6米,AD=BE=3.5米,
∵∠MEF=45°,∠EFM=90°,
∴MF=EF=x,
∴FB=FE+EB=x+3.5,
∴tan∠MBF= ,
∴解得 米,
经检验 米符合题意,
∴MN=MF+FN=6.5+1.6=8.1≈8米.
【解析】【分析】过E作EF⊥MN于F,连接EB,设MF=x米,结合已知可知四边形FNDE,四边形FNAB均是矩形,由矩形的性质可得FN=ED=AB,AD=BE;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MF=EF=x,由线段的构成FB=FE+EB可将FB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根据锐角三角函数tan∠MBF=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得x的值,再根据线段的构成MN=MF+FN可求解.
17.如图 31-9, 的顶点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
(1) 直接写出 和 的值;
(2)求 的值.
【答案】(1);
(2)解:如图,过点作于,
∵,
∴,
∴,
∴,
在中,.
【解析】【解答】(1)解:
如图,过点作于,于.
在直角中,;
在直角中,;
【分析】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
(1)过点作于,于,先利用余弦的定义可得:,代入数据可求出cosB,根据图形可得:,利用正切的定义可得:,代入数据可求出答案.
(2)过点作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可求出CD,利用正弦的定义可得:,代入数据可求出sinA.
18.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A,E,C在一条直线上,边AB与DE交于点F,已知∠B=60°,∠D=45°,AD=AC= ,求DF的长.
【答案】解:∵AD=,AE=DE,∠AED=90°,
∴AE=DE== ,
∵∠C=90°,∠B=60°,
∴∠BAC=30°,
∴BC=AC=×=,
∵DE⊥AC,BC⊥AC,
∴DE∥BC,
∴AE:AC=EF:BC,
∴:=EF:,
∴EF=1,
∴DF=DE-EF=-1.
【解析】【分析】因为△ACD和△ABC都是特殊三角形,先根据已知线段求出各边的长,再由同垂直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可得DE∥BC,于是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求得EF的长,则DF的长可求.
19.某店铺门前安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摄像头与地面的距离AB为3.5米,监控最远距离约为20米,即AC=20米,该款摄像头的监控角度∠DAC=40,那么你能求出该摄像头的监控盲区BD的长吗
(精确到0.01.参考数据:)
【答案】解:在Rt中,米,米,
在Rt中,,
(米).
答:该摄像头的监控盲区BD的长约为2.98米.
【解析】【分析】根据正弦函数得到,则,再结合题意进行角的运算即可求出∠BAD的度数,进而根据正切函数即可得到(米).
20.计算: .
【答案】解:2sin30°一3tan45° sin45°+4cos60°
=2×﹣3×1×+4×
=1﹣+2
=3﹣
【解析】【分析】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转化,进而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即可求解.
21.如图,在昆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中,规划在A、B两地修建一段地铁,点B在点A的正东方向,由于A、B之间建筑物较多,无法直接测量,现测得古树C在点A的北偏东45°方向上,在点B的北偏西60°方向上,BC=400m,请你求出这段地铁AB的长度.(结果精确到1m,参考数据: , )
【答案】解:过点C作CD⊥AB于D,由题意知:∠CAB=45°,∠CBA=30°,∴CD= BC=200(m),BD=CBcos(90°﹣60°)=400× =200 (m),AD=CD=200(m),∴AB=AD+BD=200+200 ≈546(m),答:这段地铁AB的长度为546m.
【解析】【分析】过点C作CD⊥AB于D,将两个特殊角放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在直角三角形BCD中,由题意可得CD= BC=200(m),则BD=CBcos(90°﹣60°)=400×=200;在直角三角形ACD中,由题意可得AD=CD=200(m),所以AB=AD+BD=200+200 ≈546(m),
22.因为一条湖的阻断,无法测量AC两地之间的距离,在湖的一侧取点B,使得点A恰好位于点B北偏东70°方向处,点C恰好位于点B的西北方向上,若经过测量,AB=10千米.你能否经过计算得出AC之间的距离.(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70°≈0.94,cos70°≈0.34)
【答案】解:过B作BH⊥AC于H,由题意,
∠BHC=∠BHA=90°,∠ABH=70°,∠CBH=45°,AB=10千米,
在Rt△ABH中,
∵sin∠ABH=,
∴AH=9.4千米
∵cos∠ABH=
∴BH=3.4千米
在Rt△BHC中,
∵∠BHC=90°,
∠HBC=∠C=45°
∴CH=BH=3.4千米
∴AC=9.4+3.4=12.8(千米)
答:AC之间的距离约为12.8千米.
【解析】【分析】过B作BH⊥AC于H,先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AH和BH的长,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得CH=BH=3.4千米,最后利用AC=CH+AH计算即可。
23.为营造“安全出行”的良好交通氛围,实时监控道路交迸,某市交管部门在路口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如图所示,立杆MA与地面AB垂直,斜拉杆CD与AM交于点C,横杆DE∥AB,摄像头EF⊥DE于点E,AC=55米,CD=3米,EF=0.4米,∠CDE=162°。
(1)求∠MCD的度数;
(2)求摄像头下端点F到地面AB的距离。(精确到百分位)
(参考数据:sin72°=0.95,cos72°≈0.31,tan72°=3.08,sin18°≈0.31,cos18°≈0.95,tan18°≈0.32)
【答案】(1)解 :如图4,延长ED,AM交于点P,
∵DE∥AB,MA⊥AB
∴EP⊥MA,即∠MPD=90°
∵∠CDE=162°
∴∠MCD=162°-90°=72°
(2)解 :如图4,在Rt△PCD中,CD=3米,∠MCD=72°
∴PC=CD·cos∠MCD=3·cos72°≈3×0.31=0.93米
∵AC=5.5米,EF=0.4米,
∴PC+AC-EF=0.93+5.5-0.4=6.03米
答:摄像头下端点F到地面AB的距离为6.03米。
【解析】【分析】(1)延长ED,AM交于点P,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MPD=9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2)在Rt△PCD中,利用余弦函数的定义得出PC=CD·cos∠MCD,从而得出PC的值,根据线段的和差由PC+AC-EF得出摄像头下端点F到地面AB的距离。
24.宝轮寺塔——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位于三门峡市陕州风景区,始建于隋唐时期,因能发出“呱呱”的声音而俗称“蛤蟆塔”.当地某校数学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对该塔的高度( )进行测量.因塔底部 无法直接到达,制定了如下的测量方案:先在该塔正前方广场地面 处测得塔尖 的仰角( )为45°,因广场面积有限,无法再向 点的正后方移动,故操控无人机飞到 点正上方10米的 处测得塔尖 的仰角为32°, , , , 四点在同一个平面内,求塔高( )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 , )
【答案】解:过点 作 于点 ,
则四边形 为矩形;
∴
设 ,在 中,
∵ , ,
∴ ,∴ ,
在 中,
∵ , , ,
,∴ ,即 ,
∴
答:塔高( )为26.3米.
【解析】【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则四边形BCDE为矩形,由矩形的性质可得BE=CD=10,设AB=x,则BC=x,DE=x,AE=x-10,DE=x,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求解.
25.数学兴趣小组到一公园测量塔楼高度.如图所示,塔楼剖面和台阶的剖面在同一平面,在台阶底部点A处测得塔楼顶端点E的仰角,台阶AB长26米,台阶坡面AB的坡度,然后在点B处测得塔楼顶端点E的仰角,则塔顶到地面的高度EF约为多少米.
(参考数据:,,,)
【答案】解:如图,延长EF交AG于点H,则,
过点B作于点P,则四边形BFHP为矩形,
∴,.
由,可设,则,
由可得,
解得或(舍去),
∴,,
设米,米,
在中,
即,则①
在中,,
即②
由①②得,.
答:塔顶到地面的高度EF约为47米.
【解析】【分析】延长EF交AG于点H,则,过点B作于点P,则四边形BFHP为矩形,设米,米,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可得,则, ,再求出a、b的值即可。
26.如图,禁止捕鱼期间,某海上稽查队在某海域巡逻,上午某一时刻在A处接到指挥部通知,在他们的东北方向距离12海里处有一艘捕鱼船,正在沿南偏东75°方向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航行,稽查队员立即乘坐巡逻艇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沿北偏东某一方向出发,在C处成功拦截捕鱼船,求巡逻队出发到成功拦截捕鱼船所用的时间.
【答案】解:设巡逻船从出发到成功拦截所用时间为 小时;如图所示,
由题意得:∠ABC=45°+75°=120°,AB=12,BC=10 ,AC=14 ,
过点A作AD⊥CB的延长线于点D,
在Rt△ABD中,AB=12,∠ABD=45°+(90°-75°)=60°,
∴BD=AB cos60°= ,AD=AB sin60°=6 ,
∴CD=10 +6.
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 ,
即 ,
解得: (不合题意舍去).
答:巡逻船从出发到成功拦截所用时间为2小时.
【解析】【分析】设巡逻船从出发到成功拦截所用时间为 小时,由题意得出∠ABC=120°,AB=12,BC=10 ,AC=14 ,过点A作AD⊥CB的延长线于点D,在Rt△ABD中,由三角函数得出BD、AD的长度,得出CD=10 +6.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27.周末,小马和小聪想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量图书馆前小河的宽.测量时,他们选择河对岸边的一棵大树,将其底部作为点 ,在他们所在的岸边选择了点 ,使得 与河岸垂直,并在 点竖起标杆 ,再在 的延长线上选择点 竖起标杆 ,使得点 与点 , 共线.
已知: , ,测得 , , .测量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根据相关测量信息,求河宽 .
【答案】解:∵ ,
∴ ,
∵ ,
∴ ∽
∴ ,
又∵ , , ,
∴
∴ ,即河宽为20米。
【解析】【分析】根据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CB∥DE,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出 ∽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 ,根据比例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算出AB的长,从而得出答案。
28.五一期间,小红到郊野公园游玩,在景点P处测得景点B位于南偏东45°方向,然后沿北偏东37°方向走200m米到达景点A,此时测得景点B正好位于景点A的正南方向,求景点A与景点B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答案】解:如图,作PC⊥AB于C,则∠ACP=∠BCP=90°,
由题意,可得∠A=37°,∠B=45°,PA=200m.
在Rt△ACP中,∵∠ACP=90°,∠A=37°,
∴AC=AP cosA=200×0.80=160,PC=AP sinA=200×0.60=120.
在Rt△BPC中,∵∠BCP=90°,∠B=45°,
∴BC=PC=120.
∴AB=AC+BC=160+120=280(米).
答:景点A与B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80米.
【解析】【分析】作PC⊥AB于C,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AC的长,再结合∠BCP=90°,∠B=45°,可得BC=PC=120,最后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AB的长即可。
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和△A'B'C'是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点B(3,1),B′(6,2).
(1)若点A(,3),则A′的坐标 ;
(2)若△ABC的面积为m,则△A′B′C′的面积 .
【答案】解:(1)∵B(3,1),B′(6,2).
∴点A(,3),则A′的坐标为:(×2,3×2)即(5,6);
(2)∵△ABC的面积为m,
∴△A′B′C′的面积为4m.
故答案为:(1)(5,6)(2)4m.
【解析】【分析】(1)利用位似是特殊的相似,若两个图形△ABC和△A′B′C′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是k,△ABC上一点的坐标是(x,y),则在△A′B′C′中,它的对应点的坐标是(kx,ky)或(﹣kx,ky).
(2)利用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得出即可.
3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为CB边上一点(与点C不重合),点F是AC边上一点,若AB=5,BE=2,∠AEF=60°,求AF的长度.
【答案】解:∵△ABC为等边三角形,
∴∠B=∠C=60°,AC=BC=AB=5,
∵BE=2,
∴CE=3,
∵∠AEC=∠BAE+∠B,
即∠AEF+∠CEF=∠BAE+∠B,
而∠AEF=60°,∠B=60°,
∴∠BAE=∠CEF,
∵∠B=∠C,
∴△ABE∽△ECF,
∴ = ,即 = ,
∴CF= ,
∴AF=AC﹣CF=5﹣ =
【解析】【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60°,AC=BC=AB=5,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BAE=∠CEF,证明△ABE∽△ECF,可得 = ,据此求出CF,利用AF=AC﹣CF即得结论.
31.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边AB=3,BC=5,点E在边CD上,连接AE,将四边形ABCE沿直线AE折叠,得到多边形AB′C′E,且B′C′恰好经过点D.求线段CE的长度.
【答案】解:设CE=EC'=x,则DE=3 x,
∵∠ADB'+∠EDC'=90°,∠B'AD+∠ADB'=90°,
∴∠B'AD=∠EDC',
∵∠B'=∠C'=90°,AB'=AB=3,AD=5,
∴DB'= = ,
∴△ADB'∽△DEC`,
∴ ,
∴ ,
∴x= .
∴CE= .
【解析】【分析】设CE=EC'=x,则DE=3 x,由△ADB''∽△DEC,可得AD∶DE=DB'∶EC′,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32.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今年首个超强台风“圣帕”第0709号超强台风于8月13日在北纬21.3度,东经123.3度的太平洋上生成,其中心气压92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55米/秒,生成时还是热带风暴的“圣帕”,在连跳两级后,15日晚8时已“变身”为超强台风.向台湾东部沿海逼近并登陆台湾岛,之后于19日上午将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福州一带再次登陆.在这之前,台风中心在我国台湾海峡的B处,在沿海城市福州A的正南方向240千米,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千米,台风就会减弱一级,如图所示,该台风中心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向C移动,且台风中心的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4级,则称受台风影响.试问:
(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答案】解:(1)该城市会受到台风影响.
理由:如图1,过点A作AD⊥BC于D点,则AD即为该城市距离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
在Rt△ABD中,因为∠B=30°,AB=240.
AD=×240=120(千米).
由题可知,距台风中心在(12﹣4)×25=200(千米)以内时,则会受到台风影响.
因为120千米<200千米,因此该城市将会受到“圣帕”影响.
(2))依题(1)可知,当点A距台风中心不超过200千米时,会受台风影响,
故在BC上作AE=AF=200;
台风中心从点E移动到点F处时,
该城市会处在台风影响范围之内.(如图2)
DE=160(千米).
所以EF=2×160=320(千米).
又知“圣帕”中心以20千米/时的速度移动.
所以台风影响该城市320÷20=16(小时).
(3)∵AD距台风中心最近,
∴该城市受到这次台风最大风力为:12﹣(120÷25)=7.2(级).
答:该城市受台风影响最大风力7.2级.
【解析】【分析】(1)过点A作AD⊥BC于D点,求出AD的长,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找出点E和点F,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根据台风的速度求出时间;
(3)根据每远离台风中心25千米,台风就会减弱一级计算即可.
33.小红学面镜成像原理后,利用这一原理测量一古楼的高度,在水平面的点E处放一平面镜(为法线)(为眼睛到脚底的高度)恰好能看到古楼最高点A处,测得,,.(参考数据:,,,结果保留整数)
(1)求之间的距离;
(2)求古楼的高度.
【答案】(1)解:由题意得:,
在中,,,
,
之间的距离为
(2)解:法线,,
,
,
,
,
,
解得
【解析】【分析】(1)在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E的长.
(2)利用有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得,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即可.
(1)解:由题意得:,
在中,,,
,
之间的距离为;
(2)解:法线,,
,
,
,
,
,
解得.
34.小红和爸爸绕着小区广场锻炼如图在矩形广场 边 的中点 处有一座雕塑.在某一时刻,小红到达点 处,爸爸到达点 处,此时雕塑在小红的南偏东 方向,爸爸在小红的北偏东 方向,若小红到雕塑的距离 ,求小红与爸爸的距离 .(结果精确到 ,参考数据: , , )
【答案】解:解:过点P作PE⊥BC,如图:
根据题意,则四边形ABEP是矩形,
∴ ,
在Rt△APM中,PM=30,∠APM=45°,
∴ ,
∵点M是AB的中点,
∴ ,
∴ ,
在Rt△PEQ中,∠PQE=60°, ,
∴ ;
∴小红与爸爸的距离
【解析】【分析】过点P作PE⊥BC,则四边形ABEP是矩形,由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则 ,然后求出PQ即可.
35.如图,一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河对岸树AB的高,在河岸边选择一点C,从C处测得树梢A的仰角为45°,沿BC方向后退10米到点D,再次测得点A的仰角为30°。求树高。(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1.414, ≈1.732)
【答案】解:设树AB的高度为x,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因为∠ACB=45°,所以BC=AB=x。
在三角形ADB中,tanD===,
即DB=x。
所以DC=10=DB-CB=x-x=10,解得x=≈13.67。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得到树的高度等于CB,根据树的高度,利用∠D的正切值表示出DB,可以根据DB和CB的差为DC列方程求出树的高度。
36.小琪要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如图,小琪在点处测得该建筑物的最高点的仰角为,再往该建筑物方向前进至点处测得最高点的仰角为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该建筑物的高度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
【答案】解:设,
,,
,
在中,,
,
解得:,
答: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解析】【分析】 设, 在Rt△BCD中,得BD=CD=xm, 在Rt△ACD中,利用∠CAD的正切,即可求解.
37.某中学广场上有旗杆如图1所示,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以后,数学兴趣小组测量了旗杆的高度.如图2,某一时刻,旗杆AB的影子一部分落在平台上,另一部分落在斜坡上,测得落在平台上的影长BC为4米,落在斜坡上的影长CD为3米,AB⊥BC,同一时刻,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2°,1米的竖立标杆PQ在斜坡上的影长QR为2米,求旗杆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72°≈0.95,cos72°≈0.31,tan72°≈3.08)
【答案】解:如图作CM∥AB交AD于M,MN⊥AB于N.由题意 = ,即 = ,CM= ,在Rt△AMN中,∵∠ANM=90°,MN=BC=4,∠AMN=72°,∴tan72°= ,∴AN≈12.3,∵MN∥BC,AB∥CM,∴四边形MNBC是平行四边形,∴BN=CM= ,∴AB=AN+BN=13.8米.
【解析】【分析】如图作CM∥AB交AD于M,MN⊥AB于N.由正切定义得出AN的长,进而判断出四边形MNBC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N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38.如图,在淮河的右岸边有一高楼,左岸边有一坡度 的山坡 ,点 与点 在同一水平面上, 与 在同一平面内.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楼 的高度,在坡底 处测得楼顶 的仰角为 ,然后沿坡面 上行了 米到达点 处,此时在 处测得楼顶 的仰角为 ,求楼 的高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 )
【答案】解:在Rt△DEC中,∵i= = ,DE2+EC2=CD2,CD=10,
∴DE2+( DE)2=102,
解得:DE=5(m),
∴EC= m,
过点D作DG⊥AB于G,过点C作CH⊥DG于H,如图所示:
则四边形DEBG、四边形DECH、四边形BCHG都是矩形,
∵∠ACB=45°,AB⊥BC,
∴AB=BC,
设AB=BC=xm,则AG=(x-5)m,DG=(x+ )m,
在Rt△ADG中,∵ =tan∠ADG,
,
解得:x=15+5 ≈24,
答:楼AB的高度为24米.
【解析】【分析】由i= = ,DE2+EC2=CD2,解得DE=5m,EC= m,过点D作DG⊥AB于G,过点C作CH⊥DG于H,则四边形DEBG、四边形DECH、四边形BCHG都是矩形,证得AB=BC,设AB=BC=xm,则AG=(x-5)m,DG=(x+ )m,在Rt△ADG中, =tan∠ADG,代入即可得出结果.
39.《海岛算经》是中国古代测量术的代表作,原名《重差》.这本著作建立起了从直接测量向间接测量的桥梁.直至近代,重差测量法仍有借鉴意义.
如图,为测量海岛上一座山峰的高度,直立两根高2米的标杆和,两杆间距相距6米,D、B、H三点共线.从点B处退行到点F,观察山顶A,发现A、C、F三点共线,且仰角为;从点D处退行到点G,观察山顶A,发现A、E、G三点共线,且仰角为.(点F、G都在直线上)
(1)求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2)山峰高度的长(结果精确到米).
(参考数据:,)
【答案】(1)解:由题意得:,,
在中,,,
(米),
在中,,,
(米),
米,
米,
的长为米;
(2)解:设米,在中,,
(米),
∵米,
米,
在中,,
,
,
解得:,
米,
∴山峰高度的长约为米.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然后在和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和的长,解题即可;
(2)设米,在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的长,从而表示长,再在中,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列方程解题即可.
4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与BD交于点O,.
(1)设,,试用向量、表示向量;
(2)先化简,再求作:(直接作在图中)
【答案】(1)解:
∴
=
=
(2)解:
=
=
如图,延长AB,以点B为圆心,线段A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B于点E,
作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F,连接FE,
则即为所求.
【解析】【分析】(1)根据,,可得,根据求解即可;
(2)根据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41.某区域平面示意图如图,点O在河的一侧,AC和BC表示两条互相垂直的公路.甲勘测员在A处测得点O位于北偏东45°,乙勘测员在B处测得点O位于南偏西73.7°,测得AC=840m,BC=500m.请求出点O到BC的距离.参考数据:sin73.7°≈ ,cos73.7°≈ ,tan73.7°≈
【答案】解:作OM⊥BC于M,ON⊥AC于N,
则四边形ONCM为矩形,
∴ON=MC,OM=NC,
设OM=x,则NC=x,AN=840﹣x,
在Rt△ANO中,∠OAN=45°,
∴ON=AN=840﹣x,则MC=ON=840﹣x,
在Rt△BOM中,BM= = x,
由题意得,840﹣x+ x=500,
解得,x=480,
答:点O到BC的距离为480m
【解析】【分析】 作OM⊥BC于M,ON⊥AC于N, 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ON=MC,OM=NC,设OM=x,然后把NC和AN用x表示,在Rt△BOM中, 利用正切三角函数构造方程求解即可.
42.小刚和小华约定一同去公园游玩,如图,公园有南北两个门,北门A在南门B的正北方向,小刚自公园北门A处出发,沿南偏东30°方向前往游乐场D处:小华自南门B处出发,沿正东方向行走150m到达C处,再沿北偏东22.6°方向前往游乐场D处与小明汇合(如图所示),两人所走的路程相同.求公园北门A与南门B之间的距离.(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
【答案】解:作DE⊥AB于E,CF⊥DE于F,
∵BC⊥AB,
∴四边形BCFE是矩形,
∴BE=CF,EF=BC=150 m,
设DF=x m,则DE=(x+150)m,
在Rt△ADE中,∠BAD=30°,
∴AD=2DE=2(x+150)m,
在Rt△DCF中,∠FCD=22.6°,
∴m,
∵AD=CD+BC,
∴2(x+150)= +150,
解得x=250(m),
∴DF=250 m,
∴DE=250+150=400 m,
∴AD=2DE=800 m,
∴CD=800-150=650 m,
由勾股定理得 m,
m,
∴AB=AE+BE=+600≈1293(m),
答:公园北门A与南门B之间的距离约为1293 m.
【解析】【分析】作DE⊥AB于E,CF⊥DE于F,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CD和DF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和BE的长,最后利用线段的和差可得AB=AE+BE=+600≈1293。
43.如图,C岛在岛的北偏东方向,在岛的北偏西方向.
(1)从岛看A,B两岛的视角的度数为 .
(2)测量发现岛与岛之间的距离AC为milemile),求岛与岛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mile.参考数据:,)
【答案】(1)
(2)解:∵∠BAC=20°,∠C=70°,
∴∠ABC=90°,
∵AC=20n mile ,
∴cos20°=.
∴AB=20×0.940≈18.8(nmile)
【解析】【解答】解:(1)如图.
∵AD//BE,
∴∠DAB+∠ABE=180°.
∵∠DAB=∠DAC+∠CAB,∠ABE=∠ABC+∠CBE,∠DAC=45°,∠CBE=25°,
∴∠CAB+∠CBA=180°-45°-25°=110°,
∴∠ACB=180°-(∠CAB+∠CBA)=180°-110°=70°.
故答案为:70°.
【分析】(1)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AB+∠ABE=180°,结合已知角求出∠CAB+∠CBA,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CB;
(2)先说明∠ABC=90°,再用余弦函数求出,代入AC,求出AB.
44.已知:如图,在中,,M是BC的中点,于点E,交BA的延长交于点D.
求证:
(1);
(2)
【答案】(1)解:,
,
.
,
,
.
是的中点,
,
.
.
,
,
,
;
(2)解:,
,
,,
,
.
【解析】【分析】(1)看到 这样的式子,要首先想到MA是MD和ME的比例中项,即像的样子的成比例线段,故尝试寻找线段所在的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即,
两三角形有个公共角,还需要证明一组角相等才行;观察图形,易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 ,再根据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定理,找到等边,等边对等角,得到一组等角,至此,相似可证,整理思路写下过程即可。
(2)线段成比例,首先找相似,根据上一问的结论三边对应成比例 , 用瞪眼法反复观察这个等式,由 想到等量代换得到 即可求证。
45.如图 ,已知点G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 ,垂足为点E, ,垂足为点F.
(1)发现问题:在图 中, 的值为 .
(2)探究问题:将正方形CEGF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 角 ,如图 所示,探究线段AG与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解决问题:正方形CEGF在旋转过程中,当B,E,F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如图 所示,延长CG交AD于点H;若 , ,直接写出BC的长度.
【答案】(1)
(2)解: ,
理由如下:
如图 ,
四边形ABCD,四边形GECF是正方形,
, ,
, ,
,
, ,
,且 ,
∽ ,
,
即 ,
(3)解:如图 ,过点H作 于点M,
四边形ABCD,四边形GECF是正方形,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在 中,
,
,且
∽
,
即 ,
,
在 中,
,
的长度为 .
【解析】【解答】(1)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
,
,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 ,可证 , ,可得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 ;(2)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 ,即可证 ∽ ,可得 ,则 ;(3)过点H作 于点M,构造等腰 ,利用HG的长度分别求出HM,GM,AH的长度,再利用 与 相似即可求出AC的长度,进一步求出BC的长度.
46.图1是一种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的装置,图2是其结构示意图,风车的三个叶片OA=OB=OC=20m,每两个叶片之间的夹角为120°,点O为叶片旋转的轴心,管状塔OM垂直于山顶水平地面,OM=60m.
(1)在图2中,若∠BOM=20°,则∠COM的度数为 ,点B到地面的距离可表示为
(2)在图2的基础上,风车三个叶片顺时针旋转90°后,求风车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
(参考数据:sin50°≈0.766,cos50°≈0.643,tan50°≈1.19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100°;60-20cos20°
(2)解:如图2,当风车的三个叶片顺时针旋转90°后,
∠AOM=130°,∠BOM=110°,∠COM=10°。
∴此时点A最高.
过点A作AD⊥MO,交MO的延长线于点D,
则∠AOD=180°-∠AOM=50°.
在Rt△AOD中,cos∠AOD=
即OD=20×cos50°≈12.86(m),
∴DM=12.86+60≈72.9(m),
∴风车最高点到地面的距离约为72.9m
【解析】【解答】解:(1)∵∠BOC=120°,BOM=20°,
∴∠COM=∠BOC-∠BOM=120°-20°=100°,
过点B作OM的垂线,交OM于点E,如图.
在Rt△OBE中,OB=20m,
∴OE=OB·cos∠BOE=20cos20°,
∴EM=OM-OE=60-20cos20°,
故答案为:100°,60-20cos20°.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作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2)先求出按顺时针旋转90°后,∠AOM=130°,∠BOM=110°,∠COM=10°,再作出直角三角形ODA,然后解三角形即可.
47.如图,禁渔期间,我渔政船在A处发现正北方向B处有一艘可疑船只,测得A、B两处距离为99海里,可疑船只正沿南偏东53°方向航行.我渔政船迅速沿北偏东27°方向前去拦截,2小时后刚好在C处将可疑船只拦截.求该可疑船只航行的速度.
(参考数据:sin27°≈,cos27°≈,tan27°≈,sin53°≈,cos53°≈,tan53°≈)
【答案】解:如图,根据题意可得,在△ABC中,AB=99海里,∠ABC=53°,∠BAC=27°,
过点C作CD⊥AB,垂足为点D.
设BD=x海里,则AD=(99﹣x)海里,
在Rt△BCD中,tan53°=,
则tan27°=,
CD=x tan53°≈x(海里).
在Rt△ACD中,则CD=AD tan27°≈(99﹣x),
则x=(99﹣x),
解得,x=27,
即BD=27.
在Rt△BCD中,cos53°=,
则BC===45,
45÷2=22.5(海里/时),
则该可疑船只的航行速度约为22.5海里/时.
【解析】【分析】先过点C作CD⊥AB,垂足为点D,设BD=x海里,得出AD=(99﹣x)海里,在Rt△BCD中,根据tan53°=,求出CD,再根据x=(99﹣x),求出BD,在Rt△BCD中,根据cos53°= ,求出BC,从而得出答案.
48.定义: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两倍,那么称是“等腰倍边三角形”.
(1)如图①,在等腰倍边三角形ABC中,AB,求AB和的值.
(2)如图②,在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若分成的四个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中,和为等腰倍边三角形,请求出AC的值.
【答案】(1)解:根据题意得:等腰倍边三角形ABC,AB=AC,BC=2,则AB=4,
过点A作AD⊥BC于点D,如图所示:
∴BD=CD=1,
在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
得:AD=,
∴tanB==.
(2)解:当△AOB(或△COD)为等腰倍边三角形,
①若AB为底,
∴AO=BO=16,
∴AC+BD=2(AO+BO)=64;
②若AB为腰,
∴AO与BO其中一条是8,另一条是4,
∴AC+BD=2(AO+BO)=24;
综上,AC+BD的长为64或24.
【解析】【分析】(1)过点A作AD⊥BC于点D,先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出BD=CD=1,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最后利用正切的定义求解即可;
(2)分类讨论:①若AB为底,②若AB为腰,再分别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49.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G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G,分别交BD、CD于点E、F,连结CE.
(1)求证:∠DAE=∠DCE;
(2)当CE=2EF时,EG与EF的等量关系是 .
【答案】(1)解: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CD,∠ADE=∠CDB;
在△ADE和△CDE中,
∴△ADE≌△CDE,
∴∠DAE=∠DCE.
(2)FG=EG﹣EF=4EF﹣EF=3EF
【解析】【解答】(2)解:结论:FG=3EF.
理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BC,
∴∠DAE=∠G,
由题意知:△ADE≌△CDE
∴∠DAE=∠DCE,
则∠DCE=∠G,
∵∠CEF=∠GEC,
∴△ECF∽△EGC,
∴ ,
∵EC=2EF,
∴ ,
∴EG=2EC=4EF,
∴FG=EG﹣EF=4EF﹣EF=3EF.
【分析】(1)根据四边形ABCD是菱形可得AD=CD,∠ADE=∠C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ADE≌△CD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2)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CEF∽△GEC,可得EF:EC=CE:GE,又因为EC=2EF,就能得出FG与EF的关系.
50.如图,在等腰直角△中,,已知、,M为中点.
(1)求点的坐标:
(2)求的大小;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以为顶点三角形与△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过点C作轴,点D为垂足
在等腰直角△ABC中,
在△OAB和△DCA中:
∴△OAB≌△DCA(A.A.S)
(2)解:过点M作轴,点H为垂足
则
M为BC中点
∴H为OD中点,
∴MH为梯形CDOB的中位线
,△OM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解:由(2)知
∴点P只能在轴正半轴
设,则
即,解得
【解析】【分析】(1)作轴于.根据AASA证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2)过点作轴,垂足为点.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证得是中点,再求出坐标;
(3)在中,,得,证得平分,再由与相似,根据相似的性质求出点坐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