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8、《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基础练习(含答案)
一、组词。
淘( ) 簸( ) 涯( ) 牵( )
二、默写《浪淘沙》。
浪淘沙
【唐】
, 。
, 。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淘气 颠簸 天涯 牵牛花
二、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8、《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8、古诗三首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学习《浪淘沙》,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想象画面、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等方法,了解诗歌内容,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体会诗人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课前学习任务
1. 预习古诗三首,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练习朗读古诗; 2. 借助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及,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意。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学习《浪淘沙》,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习任务二】 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练习背诵。
推荐的学习资源
1.课外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二、其七),在读中想象画面之美,体会诗词之美。 浪淘沙(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欣赏经典传唱《浪淘沙》及关于黄河的诗书画作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18.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
上
同学们,你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词有哪些?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新课导入
返回
返回
黄河壶口瀑布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主要作品:《陋室铭》《杨柳枝词》《竹枝词》《乌衣巷》等。
作者简介
浪淘沙:
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浪淘沙》词以欧阳修、南唐李煜等最著名。
语文百宝箱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bǒ
品读诗文
簸
用簸(bò)箕颠动米粮,扬去糠秕和灰尘。用作名词时读四声。
上下颠动,摇晃。用作动词时读bǒ。如颠簸。
簸
书写指导
yá
注意右边“丿”的穿插,“厂”里面是两个“土”,不要写成“士”。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①九曲: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
②浪淘: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③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①
②
③
品读诗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夸张、想象
品读诗文
诗一开头就用夸张的手法,以磅礴的气势写出了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让人惊叹黄河的壮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品读诗文
朗读指导:语速放缓,语调沉稳而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品读诗文
诗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写出了黄河的非凡气势,寄托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崇高理想。
思考:这两句写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品读诗文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品读诗文
朗读指导:读第三句时,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表现出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概,第四句再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其中的憧憬之感。
品读诗文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描绘了诗人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主旨概括/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18、《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8、古诗三首 单元 六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教材分析 《浪淘沙》: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重点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教师出示课件视频《黄河壶口瀑布》。 3.教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板书:浪淘沙 4.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主要作品:《陋室铭》《杨柳枝词》《竹枝词》《乌衣巷》等。 5.语文百宝箱 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浪淘沙》词以欧阳修、南唐李煜等最著名。 6.创作背景: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设计意图:以古诗、视频借机导入新课,让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品读课文 1.教师指导朗读诗文《浪淘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件】 2.书写指导“涯”字。【课件】 3.品读诗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了解九曲、浪淘、天涯的意思,诗文意思。 预设答案: 生1:九曲: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 生2:浪淘: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生3: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生4: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教师:诗一开头就用夸张的手法,以磅礴的气势写出了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让人惊叹黄河的壮美。 教师朗读指导:语速放缓,语调沉稳而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气势。 4.品读诗文“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了解诗文意思。 生:诗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教师:思考:这两句写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写出了黄河的非凡气势,寄托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崇高理想。 教师朗读指导:读第三句时,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表现出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概,第四句再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其中的憧憬之感。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6.主旨概括: 《浪淘沙》(其一)描绘了诗人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设计意图:对重点句子的深化理解,就是对“品意境,悟感情”环节的落实,能够使我们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有更深的思考。】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