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选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1-12 17:55: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选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
A. B. C.3 D.-3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  )
A. B. C. D.
3.经过点 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A. B. C. D.
4.如图,添加以下哪个条件,仍不能直接证明与相似 (  )
A. B. C. D.
5.函数 与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像是(  )
A. B.
C. D.
6.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在中,点分别是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在 ABCD中,Q是CD上的点,AQ交BD于点P,交BC的延长线于点R,若DQ:CQ=3:1,则AP:PR=(  )
A.4:3 B.4:7 C.3:4 D.3:7
9. 已知a,b,c为常数, 且满足, 则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无实数根 D.有一根为0
10.如图,在长为54米、宽为38米的矩形草地上修同样宽的路,余下部分种植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1800平方米,设道路的宽为x米,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11.如图,已知AB∥CD∥EF,AD:DF=2:3,若CE=6,则BC的长为(  )
A.3 B.4 C.5 D.6
12.某县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万元,年达到万元,若年至年间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都为,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13. 某种商品原来每件售价为 150 元, 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 该种商品每件售价为 96 元. 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 根据题意, 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已知实数满足,设,则的最大值为(  )
A.3 B.4 C.5 D.6
15.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该函数的图象位于(  )
A.第一、三象限 B.第二、三象限
C.第二、四象限 D.第三、四象限
16.下列与相似有关的命题中,正确的是(  )
①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矩形都相似;③所有的正六边形都相似.
A.①②③ B.① C.② D.③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和位似,且位似中心是原点O,,则和的周长比是(  )
A.2 :1 B.2 :3 C.3 :2 D.9 :4
18.一元二次方程配方后可变形为(  )
A. B. C. D.
19.函数与函数y=kx+k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2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且 D.且
21.如图,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交于点C,若S△AOB=S△BOC=1,则k=(  )
A.1 B.2 C.3 D.4
22.如图所示,某零件的外径为,用一个交叉卡钳(两条尺长AC和BD相等)可测量零件的内孔直径AB.如果,且量得,则零件的厚度为(  ).
A. B. C. D.
23.如图,在 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在BC上,点F在CD上,连接AE,AF,EF,EF交AC于点G.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若,则EF∥BD
B.若AE⊥BC,AF⊥CD,AE=AF,则EF∥BD
C.若EF∥BD,CE=CF,则∠EAC=∠FAC
D.若AB=AD,AE=AF,则EF∥BD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与△COD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AC=3OA,点B的坐标为(1,3),则点D的坐标为(  )
A.(2,6) B.(﹣2,﹣6)
C.(3,9) D.(﹣3,﹣9)
25.一元二次方程x2+2x﹣3=0配方后可化为(  )
A.(x﹣1)2=2 B.(x+1)2=2
C.(x﹣1)2=4 D.(x+1)2=4
26.函数 为常数, 的图象经过点 ,若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27. 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值为(  )
A.-4 B.0 C.4 D.-4或4
28.如图所示,在△ABC中,D、E为AB、AC的中点,若,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为(  )
A.4 B.6 C.8 D.10
2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0,2),B(- 2,0),C(1,0),将△ABC沿着x正向平移,使点B平移至原点O,得到△DOE,OD交AC于点F ,则OF的长为(  )
A. B. C. D.1
30.如图,在 中, 为 上一点,若 ,则(  )
A. ~ B. ~
C. ~ D.无法判断
31.如图所示的是三个反比例函数y=,y=,y=在x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k1,k2,k3的大小关系是(  )
A.k1>k2>k3 B.k3>k2>k1 C.k2>k3>k1 D.k3>k1>k2
32.某公司年1月的收入是4亿元,计划到年3月收入要达到9亿元,若设每月平均增长率是,则可得方程(  )
A. B. C. D.
33.如图,相交于点E,,则的长为(  )
A. B.4 C. D.6
34.如图,有一块三角形余料ABC,BC= 120 mm,高线AD=80 mm.要把它加王成一个矩形零件,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点P,M分别在AB,AC上,若满足PM : PQ=3: 2,则PM的长为(  ).
A.60mm B.mm C.20mm D.mm
35.试验园的形状是长15米、宽8米的矩形,为便于管理,要在中间开辟一横两纵共三条等宽的小道,使种植面积为110平方米,则小道的宽为多少米 若设小道的宽为米,则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
A. B.
C. D.
36.用配方法解方程,则方程可变形为(  ).
A. B. C. D.
37.已知函数y=﹣,又x1,x2对应的函数值分别是y1,y2,若0<x1<x2,则有(  )
A.0<y2<y1 B.0<y1<y2 C.y1<y2<0 D.y2<y1<0
38.方程 经过变形后,其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39.如图,两条直线和被三条平行线所截,交点分别为A、B、C和D、E、F,若,,则的长为(  )
A. B.5 C.6 D.8
4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且
41.某县是我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全国各地前去旅游的人逐年增多,据统计,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该县接待游客15万人次,2024年增长至46万人次.设这两年“五一”假期该县接待旅游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可列方程(  )
A.15(1+2x)=46 B.15(1+x)2=46
C.46(1-x)2=15 D.15(1+x)+15(1+x)2=46
42.已知关于 的方程 的一个根为 ,则实数 的值为(  )
A.-1 B.1 C.-2 D.2
43.已知的三边长是,,2,则与相似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可能是(  )
A.1,, B.1,, C.1,, D.1,,
44.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和,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则它的最长边为(  )
A. B. C. D.
45.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下列变形正确的为(  )
A. B. C. D.
46.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当点满足时,称点是点的“倍增点”,已知点,有下列结论:
①点,都是点的“倍增点”;
②若直线上的点A是点的“倍增点”,则点的坐标为;
③抛物线上存在两个点是点的“倍增点”;
④若点是点的“倍增点”,则的最小值是.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47.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于点O,且AO=BO=4,CO=8,∠ADB=2∠ACB,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A.48 B.42 C.36 D.32
4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BC边上分别任取一点P,Q,且AP=CQ,AQ、BP相交于点O。下列四个结论:①若PC=2AP,则BO=6OP;②若BC=8,BP=7,则PC=5;③AP2=OP·AQ;④若AB=3,则OC的最小值为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9.如图,AB为⊙O的直径,BC,CD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点B,D,点E为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连接OD,CE,DE,已知AB=2 ,BC=2,当CE+DE的值最小时,则 的值为(  )
A. B. C. D.
50.如图,矩形ABCD是由三个全等矩形拼成的,AC与DE、EF、FG、HG、HB分别交于点P、Q、K、M、N,设△EPQ、△GKM、△BNC的面积依次为S1、S2、S3.若S1+S3=30,则S2的值为(  ).
A.6 B.8 C.10 D.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选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
A. B. C.3 D.-3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是a,
∵3x2-4x+m=0的一个根是x=1,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
故答案为:A.
【分析】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a,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求解.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或,
解得,
故选B.
【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3.经过点 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
把点 代入得: ,
∴ ;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4.如图,添加以下哪个条件,仍不能直接证明与相似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A、当时,,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当时,,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当时,,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当时,不能推断与相似,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已知及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有两个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有两个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其夹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逐项分析解题即可.
5.函数 与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A、由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得m<0.由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得m<0.正确;
B、由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得m>0.由直线经过一、四、三象限得m>0.错误;
C、由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得m<0.由直线经过一、四、三象限得m>0.错误;
D、由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得m>0.由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得m<0.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出m的取值,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出m取值,二者一致的即为正确答案.
6.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
,即 ,
故答案为:C.
【分析】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在方程的两边同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可配方.
7.如图,在中,点分别是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题意DE是△ABC的中位线,∴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BC=2DE,BC∥DE,A正确;
B、由∠ADE=∠B,∠AED=∠C,∴ΔADE ΔABC,且相似比=DE:BC=1:2,B正确;
C、由ΔADE ΔABC,AD:AB=AE:AC,由比例的性质可得:AD:AE=AB:AC,C错误;
D、由ΔADE ΔABC,相似比为1:2,面积比为1:4,∴SΔABC=4SΔADE,D正确;
故答案为:C .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逐一分析判定.
8.如图,在 ABCD中,Q是CD上的点,AQ交BD于点P,交BC的延长线于点R,若DQ:CQ=3:1,则AP:PR=(  )
A.4:3 B.4:7 C.3:4 D.3:7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且AD=BC,
∴△ADQ∽△RCD,
∴AD∶RC=DQ∶CQ
即AD∶RC=3∶1,
∴AD=3RC,
同理,△ADP∽△RBP,
∴AD∶BR=AP∶PR,即AD∶(AD+RC)=AP∶PR,
∴3RC∶4RC=AP∶PR,即AP∶PR=3∶4.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得AD∥BC,且AD=BC,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的延长线,所截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可得△ADQ∽△RCD,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AD∶RC=DQ∶CQ,推出AD=3RC,同理证得△ADP∽△RBP,则AD∶BR=AP∶PR,即AD∶(AD+RC)=AP∶PR,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9. 已知a,b,c为常数, 且满足, 则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无实数根 D.有一根为0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c)2=a2+c2-2ac>a2+c2,
∴ac<0,
∴a≠0.
在方程ax2+bx+c=0中,Δ=b2-4ac>0,
∴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答案为:B.
【分析】将题目中的不等式进行化简,得出关于a和c的关系,然后利用根的判别式来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10.如图,在长为54米、宽为38米的矩形草地上修同样宽的路,余下部分种植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1800平方米,设道路的宽为x米,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设道路的宽为x米,则草坪的长为米,宽为,
要使草坪的面积为1800平方米, 可得(54-x)(38-x)=1800.
故选:A.
【分析】设道路的宽为x米,得出草坪的长和宽,利用“草坪的面积”作为相等关系可列方程,即可求解.
11.如图,已知AB∥CD∥EF,AD:DF=2:3,若CE=6,则BC的长为(  )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解答】∵AB//CD//EF,
∴,
∵CE=6,
∴,
解得:BC=4,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再将CE的长代入求出BC的长即可.
12.某县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万元,年达到万元,若年至年间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都为,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设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都为,
根据题意可得:,
故答案为:B.
【分析】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都为,根据“某县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万元,年达到万元”列出方程即可。
13. 某种商品原来每件售价为 150 元, 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 该种商品每件售价为 96 元. 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 根据题意, 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设 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 列方程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即可.
14.已知实数满足,设,则的最大值为(  )
A.3 B.4 C.5 D.6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将两个等式相加得,,
∴,

∴将看作常数,则,
∵方程有实数解,
∴,
∵,
∴时,为最大,
∴.
故答案为:C.
【分析】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得到与的数量关系,利用一元二次方程与根的关系,即可求出最大值,从而求出最大值.
15.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该函数的图象位于(  )
A.第一、三象限 B.第二、三象限
C.第二、四象限 D.第三、四象限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
∴该反比例函数经过第一、三象限.
故答案为:A.
【分析】将点代入求出k的值,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即可。
16.下列与相似有关的命题中,正确的是(  )
①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矩形都相似;③所有的正六边形都相似.
A.①②③ B.① C.② D.③
【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不一定相似,故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②所有的矩形的对应角相等,但对应边的比不一定相等,不都相似,故原命题错误,不符合题意;
③所有的正六边形都相似,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相似图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的比相等的多边形相似”并结合各选项可判断求解.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和位似,且位似中心是原点O,,则和的周长比是(  )
A.2 :1 B.2 :3 C.3 :2 D.9 :4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和位似,,
∴,
∴和的周长比是:3 :2,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位似结合题意得到,进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18.一元二次方程配方后可变形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A.
【分析】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为一个非负常数,然后用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19.函数与函数y=kx+k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
∴一次函数y= 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可知,k<0,
∴一次函数y= kx+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可知,k<0,
∴一次函数y= kx+k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可知,k>0,
∴一次函数y= 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逐项判断即可。
2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且 D.且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1=0有实数根,
∴a≠0,且 =(-2)2-4a×1≥0,
解得:a≤1且a≠0.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可得a≠0且 =b2-4ac≥0,代入求解可得a的范围.
21.如图,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交于点C,若S△AOB=S△BOC=1,则k=(  )
A.1 B.2 C.3 D.4
【答案】D
【解析】【解答】如图,作CD⊥x轴于D,设OB=a(a>0).
∵S△AOB=S△BOC,
∴AB=BC.
∵△AOB的面积为1,
∴ OA OB=1,
∴OA= ,
∵CD∥OB,AB=BC,
∴OD=OA= ,CD=2OB=2a,
∴C( ,2a),
∵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经过点C,
∴k= ×2a=4.
故答案为:D.
【分析】作CD⊥x轴于D,设OB=a(a>0).由S△AOB=S△BO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AB=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点C的坐标,把点C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得k的值。
22.如图所示,某零件的外径为,用一个交叉卡钳(两条尺长AC和BD相等)可测量零件的内孔直径AB.如果,且量得,则零件的厚度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C与BD相交于点O,
∴∠COD=∠AOB,
又∵OA∶OC=OB∶OD=3,
∴△AOB∽△COD,
∴AB∶CD=OA∶OC=3,
又∵CD=3cm,
∴AB=9cm,
∴x=(10-9)÷2=0.5cm.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AOB∽△COD,再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建立方程可求出AB的长,进而结合图形即可求出零件的厚度x的值.
23.如图,在 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在BC上,点F在CD上,连接AE,AF,EF,EF交AC于点G.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若,则EF∥BD
B.若AE⊥BC,AF⊥CD,AE=AF,则EF∥BD
C.若EF∥BD,CE=CF,则∠EAC=∠FAC
D.若AB=AD,AE=AF,则EF∥B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B∥CD,AD∥BC,
A、∵,
∴,
∵∠ECF=∠BCD,
∴,
∴∠CEF=∠CBD,
∴EF∥BD,A正确;
B、∵AE⊥BC,AF⊥CD,AE=AF,
∴AC平分∠BCD,∠AEC=∠AFC=90°,
∴∠ACB=∠ACD,
∵AD∥BC,
∴∠DAC=∠ACB,
∴∠ACD=∠DAC,
∴DA=D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AOD=90°,
在和中,

∴,
∴CE=CF,
又∵AE=AF,
∴AC垂直平分EF,
∴∠OGF=90°,
∴∠OGF=∠AOD,
∴EF∥BD,B正确;
C、∵CE=CF,
∴∠CEF=∠CFE,
∵EF∥BD,
∴∠CBD=∠CEF,∠CDB=∠CFE,∠AOD=∠OGF,
∴∠CBD=∠CDB,
∴CB=C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AOD=∠OGF=90°,
又∵CE=CF,
∴AC垂直平分EF,
∴AE=AF,
∴∠EAC=∠FAC,C正确;
D、∵AB=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
当AE=AF,且CE=CF时,有AC垂直平分EF,
∴要使EF∥BD,则需添加条件CE=CF,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AB=CD,AD=BC,AB∥CD,AD∥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从而有∠CEF=∠CBD,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EF∥BD,可对A作出判断;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得AC平分∠BCD,然后结合平行线的性质证出∠ACD=∠DAC,从而有DA=DC,进而得到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有∠AOD=90°,接下来利用证,得CE=CF,从而有AC垂直平分EF,得∠OGF=∠AOD=90°,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EF∥BD,可对B作出判断;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平行线性质得∠CBD=∠CDB,∠AOD=∠OGF,从而有CB=CD,证出四边形ABCD是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OD=∠OGF=90°,从而有AC垂直平分EF,得AE=AF,进而求出∠EAC=∠FAC,可对C作出判断;
先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得AC⊥BD,当AE=AF,且CE=CF时,有AC垂直平分EF,所以要使EF∥BD,需添加条件”CE=CF“,可对D作出判断.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与△COD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AC=3OA,点B的坐标为(1,3),则点D的坐标为(  )
A.(2,6) B.(﹣2,﹣6)
C.(3,9) D.(﹣3,﹣9)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C=3OA,
∴=,
∵△AOB与△COD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
∴△AOB∽△COD,且相似比为1:2,
∵B的坐标为(1,3),
∴点D的坐标为(1×(-2),3×(-2)),即(-2,-6),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概念得到△AOB∽△COD,相似比为1:2,再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解答即可。
25.一元二次方程x2+2x﹣3=0配方后可化为(  )
A.(x﹣1)2=2 B.(x+1)2=2
C.(x﹣1)2=4 D.(x+1)2=4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D
【分析】移常数项,再给左边的代数式匹配一个常数项,使它能够写成完全平方式。添加这个常数项时等号的另一边也要同时加上这个常数项。
26.函数 为常数, 的图象经过点 ,若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k2-1<0,
∴在第二,四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x1<x2<0<x3,
∴0<y1<y2,y3<0,
∴y3<y1<y2.
故答案为:C.
【分析】先由-k2-1<0可得在第二,四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再结合x1<x2<0<x3,即可求得y3<y1<y2,即可解决问题.
27. 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值为(  )
A.-4 B.0 C.4 D.-4或4
【答案】D
【解析】【解答】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即,
解得,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可得△=b2-4ac=0,代入求解可得m的值.
28.如图所示,在△ABC中,D、E为AB、AC的中点,若,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为(  )
A.4 B.6 C.8 D.10
【答案】B
【解析】【解答】解:∵D、E为AB、AC的中点,
∴DE为△ABC的中位线,
∴DE∥BC,DE=BC,
∴△ADE∽△ABC,

∴S△ABC=4S△ADE=8
∴S四边形DBCE=S△ABC S△ADE=8-2=6.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证明DE∥BC,则△ADE∽△ABC,再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ABC的面积,即可由S四边形DBCE=S△ABC S△ADE求出四边形DBCE的面积.
2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0,2),B(- 2,0),C(1,0),将△ABC沿着x正向平移,使点B平移至原点O,得到△DOE,OD交AC于点F ,则OF的长为(  )
A. B. C. D.1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0,2),B(-2,0),C(1,0),
∴OA=OB=2,OC=1,BC=3,
∴AB=,
∵将△ABC沿着x正向平移,使点B平移至原点O,得到ODE,
∴OF∥AB,
∴△COF∽△CBA,
∴,
∴,解得OF=.
故答案为:A.
【分析】由A、B、C三点的坐标和勾股定理可求出AB的值,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OF∥AB,然后由“平行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可得△COF∽△CBA,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比例式求解.
30.如图,在 中, 为 上一点,若 ,则(  )
A. ~ B. ~
C. ~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解答】 ,


∴ ~ ,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得出,根据即可判断 ~ ,即可得出答案。
31.如图所示的是三个反比例函数y=,y=,y=在x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k1,k2,k3的大小关系是(  )
A.k1>k2>k3 B.k3>k2>k1 C.k2>k3>k1 D.k3>k1>k2
【答案】B
【解析】【解答】y=的图象分布在第二象限,
y=,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且y=的图象离原点较远,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情况判断再根据y=,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且y=的图象离原点较远,可判断,从而求解.
32.某公司年1月的收入是4亿元,计划到年3月收入要达到9亿元,若设每月平均增长率是,则可得方程(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增长率问题的计算公式:一般用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据此可列出方程,进而选出答案.
33.如图,相交于点E,,则的长为(  )
A. B.4 C. D.6
【答案】C
【解析】【解答】∵


∵,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求出,再求出,最后求解即可。
34.如图,有一块三角形余料ABC,BC= 120 mm,高线AD=80 mm.要把它加王成一个矩形零件,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点P,M分别在AB,AC上,若满足PM : PQ=3: 2,则PM的长为(  ).
A.60mm B.mm C.20mm D.mm
【答案】A
【解析】【解答】如图,设AD与PM相交于点E,
∵PM:PQ=3:2,
∴设PM=3k,PQ=2k,
∵四边形PQNM是矩形,
∴PM∥BC,
∴△APM∽△ABC,
∵AD⊥BC,PM∥BC,
∴AD⊥PM,
∴,
∴,解得:k=20mm,
∴PM=3k=3×20=60mm.
故答案为:A.
【分析】设AD与PM相交于点E,根据已知条件可设PM=3k,PQ=2k,根据平行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可得△APM∽△ABC,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比例式,将已知条件代入比例式可得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可求得k的值,然后根据PM=3k可求解.
35.试验园的形状是长15米、宽8米的矩形,为便于管理,要在中间开辟一横两纵共三条等宽的小道,使种植面积为110平方米,则小道的宽为多少米 若设小道的宽为米,则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小道的宽为x米,则6个小矩形可合成长为(15-2x)米、宽为(8-x)米的大矩形,依题意得:.
故答案为:B.
【分析】设小道的宽为x米,则6个小矩形可合成长为(15-2x)米、宽为(8- x)米的矩形,利用种植的面积=合成大矩形的长×宽,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36.用配方法解方程,则方程可变形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x2 6x 1=0,
∴x2 6x=1,
∴x2 6x+9=1+9,
∴(x 3)2=10.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在方程的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将方程的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即可.
37.已知函数y=﹣,又x1,x2对应的函数值分别是y1,y2,若0<x1<x2,则有(  )
A.0<y2<y1 B.0<y1<y2 C.y1<y2<0 D.y2<y1<0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函数y=-中,k=-3<0,
∴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x2>x1>0,
∴y1<y2<0,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其图像位于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据此比较.
38.方程 经过变形后,其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
移项,两边同时加4得,
配方得,
故答案为:A.
【分析】将常数项移至等号的右边,然后给两边同时加上4,据此判断.
39.如图,两条直线和被三条平行线所截,交点分别为A、B、C和D、E、F,若,,则的长为(  )
A. B.5 C.6 D.8
【答案】A
【解析】【解答】解:∵两条直线和被三条平行线所截,,,
∴,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即可解题.
4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且
【答案】D
【解析】【解答】解:∵是一元二次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解得:,
∴且,
故答案为:D.
【分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是常数,且a≠0)”中,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据此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41.某县是我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全国各地前去旅游的人逐年增多,据统计,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该县接待游客15万人次,2024年增长至46万人次.设这两年“五一”假期该县接待旅游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可列方程(  )
A.15(1+2x)=46 B.15(1+x)2=46
C.46(1-x)2=15 D.15(1+x)+15(1+x)2=46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这两年“五一”假期该县接待旅游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故答案为:B.
【分析】设这两年“五一”假期该县接待旅游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该县接待游客15万人次,2024年增长至46万人次",据此列出方程即可.
42.已知关于 的方程 的一个根为 ,则实数 的值为(  )
A.-1 B.1 C.-2 D.2
【答案】A
【解析】【解答】将 代入得:
解得:
故答案为:A.
【分析】将x=3代入方程求解即可。
43.已知的三边长是,,2,则与相似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可能是(  )
A.1,, B.1,, C.1,, D.1,,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BC三边长是,,2,
∴△ABC三边长的比为:2:=1::,
∴△ABC相似的三角形三边长可能是1::,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进行解答即可.
44.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和,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长为,则它的最长边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设另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x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答案为:C.
【分析】设另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x,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求出x的值即可。
45.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下列变形正确的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移项得
配方可得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移项,再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4,即可得到答案.
46.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当点满足时,称点是点的“倍增点”,已知点,有下列结论:
①点,都是点的“倍增点”;
②若直线上的点A是点的“倍增点”,则点的坐标为;
③抛物线上存在两个点是点的“倍增点”;
④若点是点的“倍增点”,则的最小值是.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解答】解:①∵,,
∴,,
∴,
∴点是点的“倍增点”;
∵, ,
∴,,
∴,
∴点 是点的“倍增点”;
∴结论①正确;
②设点,
∵点A是点的“倍增点”,
∴,
解得:a=0,
∴A(0,2);
∴结论②错误;
③设点是的“倍增点”,
∴,
∴,
∴,
∴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抛物线上存在两个点是点的“倍增点”,
∴结论③正确;
④设点B(m,n),
∵点是点的“倍增点”,
∴2(m+1)=n,
∵B(m,n), ,
∴,
∵5>0,
∴的最小值是,
∴的最小值是,
∴结论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结论的个数是①③④,共3个,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所给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对每个结论逐一判断求解即可。
47.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于点O,且AO=BO=4,CO=8,∠ADB=2∠ACB,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A.48 B.42 C.36 D.32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ADO的平分线DP交AC于P,作PE⊥AD于E.
∵∠ADO=2∠BCO,
∴∠PDO=∠BCO,
∵∠POD=∠BOC,
∴△POD∽△BOC,
∴ ,设OP=x,
∴ ,
∴OD=2x,
∵PE⊥AD,PO⊥DO,∠PDE=∠PDO,
∴PE=OP,
∴ ,
∴ ,
∴AD=2(4-x),
在Rt△ADO中,∵AD2=AO2+DO2,
∴4(4-x)2=4x2+42,
∴x= ,
∴OD=3,
∴S四边形ABCD=S△ABD+S△BDC= BD AO+ BD OC= BD(OA+OC)= ×7×12=42.
故答案为:B.
【分析】如图,作∠ADO的平分线DP交AC于P,作PE⊥AD于E,首先判断出△POD∽△BOC,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设OP=x,从而根据比例式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OD,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PE=OP,根据同高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得出AD=2(4-x),在Rt△ADO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算出x的值,从而即可解决问题.
4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BC边上分别任取一点P,Q,且AP=CQ,AQ、BP相交于点O。下列四个结论:①若PC=2AP,则BO=6OP;②若BC=8,BP=7,则PC=5;③AP2=OP·AQ;④若AB=3,则OC的最小值为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BC=AC,
∵AP=CQ,
∴CP=BQ,
∵PC=2AP,
∴BQ=2QC,
如下图,过点P作PD∥BC交AQ于点D,
∴△ADP∽△AQC,△PDO∽△BQO,
∴,,
∴QC=3DP,
∴BQ=2QC=6DP,
∴BO=6OP,
故①正确;
过点B作BE⊥AC于点E,
∵BC=8,
∴CE=AC=4,
∵∠C=60°,
∴BE=,
∵BP=7,
∴PE==1,
∴PC=4+1=5或4-1=3,
故②错误;
在△ABP和△CAQ中,

∴△ABP≌△CAQ(SAS),
∴∠ABP=∠CAQ,BP=AQ,
∵∠APO=∠BPA,
∴△APO∽△BPA,
∴,
∴AP2=OP·BP,
∴AP2=OP·AQ,
故③正确;
∵△ABP≌△CAQ,
∴∠ABP=∠CAQ,
∴∠BOC=∠ABP+∠BAO=∠CAQ+∠BAO=∠BAC=60°,
∴∠AOB=120°,
∴点O的运动轨迹是在弦AB所对的劣弧,
∴当点O运动到点C、点O与劣弧AOB所在圆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时,OC最小,
∵AB=3,这时OC=,
故④正确.
∴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AC,过点P作PD∥BC交AQ于点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①正确;过点B作BE⊥AC于点E,利用勾股定理和线段的和差判断出②错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P=∠CAQ,BP=AQ,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判断出③正确;先判断出点O的运动轨迹,再判断出OC取最小值时的位置,利用∠AOB=120°是定值这一特点,求出OC的长.
49.如图,AB为⊙O的直径,BC,CD是⊙O的切线,切点分别为点B,D,点E为线段OB上的一个动点,连接OD,CE,DE,已知AB=2 ,BC=2,当CE+DE的值最小时,则 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延长CB到F使得BF=CB,则点C与点F关于OB对称,连接DF与OB相交于点E,此时CE+DE=DF值最小,
连接OC,BD,两线相交于点G,过D作DH⊥OB于H,
则OC⊥BD,OC= ,
∵OB BC=OC BG,
∴ ,
∴BD=2BG= ,
∵OD2﹣OH2=DH2=BD2﹣BH2,
∴ ,
∴BH= ,
∴ ,
∵DH∥BF,
∴ ,
∴ 。
故答案为:A。
【分析】延长CB到F使得BF=CB,则点C与点F关于OB对称,连接DF与OB相交于点E,此时CE+DE=DF值最小,连接OC,BD,两线相交于点G,过D作DH⊥OB于H,根据切线长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OC⊥BD,从而利用勾股定理算出OC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法得出OB BC=OC BG,根据等积式即可算出BG的长,进而即可得出BD的长,然后由OD2﹣OH2=DH2=BD2﹣BH2建立方程,求解算出BH的长,进而算出DH的长,然后根据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DH∥BF,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出,根据比例式即可得出答案。
50.如图,矩形ABCD是由三个全等矩形拼成的,AC与DE、EF、FG、HG、HB分别交于点P、Q、K、M、N,设△EPQ、△GKM、△BNC的面积依次为S1、S2、S3.若S1+S3=30,则S2的值为(  ).
A.6 B.8 C.10 D.12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矩形ABCD是由三个全等矩形拼成的,
∴AE=EG=GB=DF=FH=HC,∠AEQ=∠AGM=∠ABC=90°,AB∥CD,AD∥EF∥GH∥BC
∴∠AQE=∠AMG=∠ACB,
∴△AQE∽△AMG∽△ACB,
∴ ,
∵EG= DF=GB=FH AB∥CD,(已证)
∴四边形DEGF,四边形FGBH是平行四边形,
∴DE∥FG∥HB
∴∠QPE=∠MKG=∠CNB,
∴△PQE∽△KMG∽△NCB


∴ ,
∵S1+S3=30,
∴S2=1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断出△AQE∽△AMG∽△ACB,得到 , ,再通过证明得到△PQE∽△KMG∽△NCB,利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到S1、S2、S3的关系,进而可得到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