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2 20:4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上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
“梳理与交流”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的课文,梳理交流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旨在加深学生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的认识,发展阅读能力。教材以学习伙伴讨论的形式,围绕“什么样的句子是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关键语句的作用”和“在习作中运用这种构段方式”这4方面进行了交流。其中,第4方面重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呼应了本单元习作方面的语文要素。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3项内容。第1题呈现了几个“得”后带补语的例子,要求学生先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再照样子写句子,旨在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语感,今后能够自然区分“的、地、得”的不同用法,并正确使用。
第2题呈现了两组ABB式的词语,第1组与动作、状态有关,第2组与环境有关,让学生通过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词语写句子,旨在引导学生感知ABB式词语的构词特点,归类学习,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和运用词语。
第3题要求学生用给出的3个句子作为开头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提高表达的条理性,巩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供学生朗读、背诵。诗人用猿声山影来衬托行舟的轻快,把在流放途中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畅快融为一体,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诗写景抒情,呼应了本单元的主题。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可能的位置及其作用。
2.体会“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说出由“懒洋洋、静悄悄”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写)一段话;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重难点
交流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可能的位置及其作用,体会“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过程
◎梳理与交流: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1.出示单元篇章页,回顾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吧一段话写清楚
2.回顾课文中围绕关键语句来写的典型段落。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
《海滨小城》第5、6 自然段
《香港,璀璨的明珠》第3自然段
组织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意思的,再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关键语句的位置都在段首。
3.再补充出示关键语句分别在段首、段中和段尾的3个语段,让学生抓住关键句说说段意,再交流自己的发现,认识到段落的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的不同位置。
4.阅读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明白阅读的时候可以抓关键句,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用好关键语句。
设计意图:衔接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意”“围绕意思写段”的核心要素,先依托课内典型段落帮学生巩固关键语句在段首的情况,再补充不同位置语段拓展认知,最后关联读写,夯实学生读写能力。
◎词句段运用:体会“得”的用法
1.引导学生朗读教材中的句子,注意语句中的“得”。
再让学生说一说前面4句话分别描写了什么样的情形,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体会“得”后面的词语对前面词语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2.让学生尝试替换前4个句子“得”后的内容。
如,针对第1个句子,引导学生想想在哪里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鱼很多的情况,思考“还可以说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怎么样”。如:“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池塘都要装不下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等说法。这个过程重在让学生通过替换内容,初步感知“得”后的内容都是在补充说明“鱼多”的情况。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第5个句子补充完整。
如:妈妈累得(直流汗/直不起腰了)。
再出示一系列半开放的句子,让学生补充完整。
如:()黑得()()重得()()高兴得()
4.引导学生把第6个全开放的句子补充完整,鼓励学生写得越丰富越好。如果学生的思维仅限于描述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植物、动物等其他事物。
如:(这种水果甜)得(像蜜一样)。(花儿红)得(好像燃烧的火焰)。(豹子快)得(像一道闪电)。只要学生补充的句子符合情理,教师都应给予正面评价。
设计意图:从朗读感知句子情境入手,通过替换“得”后内容让学生初步悟其补充说明作用,再以半开放、全开放练习梯度推进,还鼓励拓展至动植物描写。既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感知—实践—拓展”教学思路。
◎词句段运用:积累运用ABB结构的词语
1.让学生自读词语,把词语读正确,注意提醒“颤”是翘舌音,“巍、哄” 是一声。
2.说说有什么发现。交流,明确:
(1)从形式上看,两组词语都是ABB结构。
(2)从内容上看,第一组词语与动作、状态有关,可以顺势让学生演一演;第二组词语与环境有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
3.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描述画面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词语。如:
读到“懒洋洋”,我眼前浮现了这样的画面:我家的小狗黑子懒洋洋地躺在阳台上,眯着眼睛晒太阳……
读到“静悄悄”,我眼前浮现了这样的画面:教室里静悄悄的,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写着作业,没有一点儿声音……
读到“兴冲冲”,我想起了我自己那次考试得了满分,一进家门就兴冲冲地拿出试卷给妈妈看……
读到“闹哄哄”,我眼前浮现了画面:夜晚,城市广场上闹哄哄的,大人们有的在跳广场,有的在遛狗的,有的在叫卖;小孩子有的在追逐,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玩玩具。
4.让学生选择一两个词语,用一两句话把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5.说说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如,描写神态的“笑呵呵、喜滋滋、气呼呼”,描写环境的“光秃秃、阴沉沉”,描写颜色的 “绿油油”。
设计意图:先聚焦读音与结构特点打基础,再引导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运用词语,最后拓展同类词语,帮助学生深化对ABB式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学生积累运用词语的兴趣。
◎词句段运用:围绕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1.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3题的三个开头的句子,读一读: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阅览室里一片静悄悄……
2.组织交流:看到这3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场景?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你会怎么描述这个画面?
分别出示图片或动图,指导学生说一说。如:从旅客的数量、旅客的动作、发出的声音等方面来描述“人真多”;从在夏夜里最喜欢干的事情、喜欢看的景色等方面来描述“喜欢”;从阅览室里读者的神态、动作、声音等方面来描述“静悄悄”。
3.指导学生从“有没有围绕关键句来说”的角度交流互评。教师也可以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4.再补充几个句子作为开头,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说一说。也可以自己给出开头的句子,围绕这个句子说一段话;或者让一名学生给出开头的句子,其他学生围绕这个句子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以教材给出的关键语句为抓手,借助图片辅助学生搭建表达框架,从多维度引导描述场景,还通过互评与分层练习落实要素,帮助学生提升围绕中心表达的条理性。
◎日积月累:诵读古诗《早发白帝城》
1.再次出示单元篇章页,回顾本单元的主题:饱览大好河山,感受祖国之美。
古诗中也有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根据图片,读背学过的三首古诗:《望洞庭》《山行》《望庐山瀑布》。
2.出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跟着录音朗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3.了解诗中写到的“白帝城”和“江陵”。
白帝城,位于重庆。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途中要穿过长江三峡。
4.组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诗句的意思。
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早晨辞别彩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轻快的小船已驶过千万重山。
5.了解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李白58岁时因误入叛军,被朝廷流放夜郎。李白抛妻别子,行至白帝城时,忽然收到赦免消息,惊喜交加,随即沿着长江乘舟东下,返回江陵。这首《早发白帝城》写出了诗人当时愉快喜悦的心情。
6.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说说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李白愉快、喜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从“朝辞”可以看出李白心情十分激动,一早就出发;“彩云间”不仅写出白帝城地势高,还烘托出李白的好心情。
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之外的江陵,恨不得一天就能回去,也写出了李白归心似箭,心情非常愉快、喜悦。
两岸猿声啼不住:猿猴的啼叫,本来给人悲凉、伤感的感觉,但此时的猿声仿佛是在分享李白的好心情,想象一下它们仿佛在对李白说什么呢?
轻舟已过万重山:因为心情好,而且是顺水而下,轻快的小舟已经驶过万重山,更加表现了李白愉快、喜悦的心情。
7.观看《长安三万里》电影片段,感受李白的好心情。
8.跟着歌曲唱一唱《早发白帝城》,背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饱览大好河山”主题,先链接旧知唤醒积累,再通过读背、解背景、品情感、看片段、唱古诗等多形式,降低古诗学习难度。既让学生体会诗意与诗人情感,也为教师提供情境化、趣味性的古诗教学参考,助力高效落实积累目标。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吧一段话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