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2 22:23:0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望天门山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会写 “望、断、楚” 等 5个会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与韵味,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 结合注释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画面,感受 “断、出” 等词的表达效果,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1. 掌握会写字,正确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天门山实图片,提问:“这座山被长江劈开,像天然的门户,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板书课题)”
2. 指导读题:“‘望’是‘看,向远处看’的意思,跟老师读课题,边读边想:诗人望到了什么?”
3. 简介作者:“这首诗是‘诗仙’李白所作,他笔下的山水总有磅礴气势,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中。”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播放古诗朗诵音频,要求:“听准字音和停顿,圈出不认识的字。” 指导朗读节奏:“古诗像唱歌有节拍,跟老师读‘天门 / 中断 / 楚江开,碧水 / 东流 / 至此回’。”
3. 生字检测: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望、断、楚、至、岸、孤” ,强调 “至” 是整体认读音节。
(2)指导书写。
重点讲解“望”、’楚“。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一找每句诗分别写了什么景物,用笔圈出来。(预设圈画: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读懂诗意: (1)注释: ①中断:从中间断开。 ②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③开:打开,这里指长江断开了天门山。 ④回:回旋。江水被阻隔产生漩涡。 ⑤出:耸出来。 ⑥孤:单独,一个 (2)翻译: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从中间劈开,碧绿的江水一路东流,流到这里回旋澎湃。两岸高耸的青山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方向驶来。 逐句解析,突破难点:
(1)“天门中断楚江开”:
“提问:“‘断、开’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断”向我们展示了长江像巨斧劈开大山的壮丽画面,“中断”是“从中间断裂”,“开”是“分开、断开”的意思,体会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汹涌。)”
(2)“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是什么意思?读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示:“回”在诗句中是“回旋”的意思,“至此回”是描写长江水撞击天门山后,漩涡汹涌的景象。由“回”字联想: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滔滔碧水冲向大山,形成巨大的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同桌合作,说一说后两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提示:一个“出”字,进一步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金色的阳光洒落下来,孤帆在长江水里行进,这是多么壮丽的一番景象啊。 整体梳理:“谁能把这些画面连起来,当小导游介绍天门山?” 四:赏读悟情,背诵默写 1.配乐朗读:“带着对天门山的赞美,我们再来读诗,注意读出江水的气势和青山的热情。”
2. 指导背诵。 3. 拓展活动:“用简笔画把诗中的景色画下来,或给诗句配一句解说词。”
作业设计 1. 基础题:默写《望天门山》,抄写会写字各 2 遍。
2. 拓展题:搜集李白的其他山水诗(如《早发白帝城》),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20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雄奇)
碧水东流→至此回(壮阔)
两岸青山→相对出(动态)
孤帆一片→日边来(悠远)
(热爱祖国山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看,向远处看。
天门山
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701-762),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
二十五岁时,他离开家乡,乘船出巴蜀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望着眼前的景色,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
/
/
/
/
/
/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wàng
部首:王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希望、盼望
指导书写:上部收紧,下部宽松。下部横画排布均匀,底横要长。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指导书写
chǔ
部首:疋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清楚、苦楚
指导书写:两“木”并排紧靠,右“木”稍高。“疋”横钩稍短,竖画居中,撇短,捺画长而舒展。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默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中断:从中间断开。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开:打开,这里指长江断开了天门山。
回:回旋。江水被阻隔产生漩涡。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从中间劈开,碧绿的江水一路东流,流到这里回旋澎湃。
译文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耸出来。
孤:单独,一个。
两岸高耸的青山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方向驶来。
译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
“断”和“开”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断”向我们展示了长江像巨斧劈开大山的壮丽画面,“中断”是“从中间断裂”,“开”是“分开、断开”的意思,体会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汹涌。
赏析: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是什么意思?读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回”在诗句中是“回旋”的意思,“至此回”是描写长江水撞击天门山后,漩涡汹涌的景象。由“回”字联想到: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滔滔碧水冲向大山,形成巨大的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
赏析: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个“出”字,进一步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金色的阳光洒落下来,孤帆在长江水里行进,这是多么壮丽的一番景象啊!
赏析:
同桌合作,说一说后两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谁能把这些画面连起来,当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番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 楚江 ,
碧水 至此 。
两岸 相对 ,
孤帆 日边 。
【唐】李白
望天门山
作业布置
1. 基础题:默写《望天门山》,抄写会写字各 2 遍。
2. 拓展题:搜集李白的其他山水诗,和同学分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20 课 《望天门山》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1.插图观察:
观察天门山实景图片(长江劈开山体、两岸青山对峙),说说你对天门山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测:诗人李白站在江边 “望” 天门山,会看到哪些景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题解读:
“望天门山” 的 “望” 是_______的意思(填 “近看” 或 “向远处看”),看到这个题目,你预测诗中会描写天门山的_______(如 “山水景色”“人物活动”),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准备: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仙” 李白,他笔下的山水常充满磅礴气势。带着对 “壮丽山水” 的期待,准备在诗中寻找李白眼中的天门山。
二:初读古诗,夯实字词基础
1.圈画标注: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 “断、楚、至、孤” 等生字,给诗句标序号(全诗共_______句);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对照音频多读 2 遍。
2.字词闯关:
(1)给加点字注音:
天门中断( ) 楚江( ) 至此回( ) 孤帆( )
(2)识字方法:
偏旁归类:“断、楚” 都有_______,“孤” 有_______,可结合字形记忆;
联系词义:“至” 是 “到” 的意思,可通过 “至今”(到现在)理解;“孤” 是 “单独” 的意思,可结合 “孤独”(独自一个)理解。
(3)词语连线:
词语:中断 楚江 回 孤帆
对应的意思:长江楚地段 单独的船 从中间断开 回旋
3.朗读练习:
用 “/” 给诗句划分停顿,读出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画面
1.情节梳理(景物提取):
默读古诗,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如天门、楚江、碧水),填写 “诗中景物与特点” 表格:
景物 特点(从诗中找关键词)
天门山
楚江(长江)
青山
孤帆
2.理解分析:
(1)当读到 “天门中断楚江开” 时,“断、开” 让你想到什么画面?预测诗人想通过这两个字表现什么?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读到 “碧水东流至此回” 时,“回” 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中 “水流撞击岩石回旋” 的画面,说说这个字让你感受到长江水的_______(如 “汹涌”“平静”),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两岸青山相对出” 中 “出” 字的妙处,为什么不用 “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总结:
理解古诗时,可以通过_______和_______(如 “结合注释”“联系生活画面”),体会诗句的动态美和画面感。
四:指导书写,巩固理解
1.生字书写:
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注意结构要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望天门山》 分层作业
【识字与写字】
1.看拼音,写词语。
chǔ jiāng gū fān zhōng duàn zhì cǐ
2.查字典,学生字。
“ 至”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至”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到;②极,最;③最好的。判断下列句子中“径”的含义,选择恰当的释义写在括号里。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从这里到市区,至少要一个小时。( )
经过一番切磋,他俩成了至交。( )
【阅读与鉴赏】
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 ,碧水东流 。
两岸青山 ,孤帆一片 。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人称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 《 》 。
(3)这首诗通过“ 、 、 、回、出、来”等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天门山雄奇壮丽的美景。
4.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1)解释词语。
半轮秋: 影: 发:
(2)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词是 。
(3)诗中用到了五个地名,它们是 、 、 、 、 。
(4)你还知道李白的其他诗吗?请写出一首。
【识字与写字】1.看拼音,写词语。chǔ jiāng gū fān zhōng duàn zhì cǐ 2.查字典,学生字。 “ 至”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Z ,再查音节 zhì 。“至”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到;②极,最;③最好的。判断下列句子中“径”的含义,选择恰当的释义写在括号里。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 )从这里到市区,至少要一个小时。( ② )经过一番切磋,他俩成了至交。( ③)
【阅读与鉴赏】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望天门山天门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两岸青山 相对出 ,孤帆一片 日边来 。(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人称 诗仙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望庐山瀑布 》 《 早发白帝城 》 。(3)这首诗通过“ 断 、 开 、 流 、回、出、来”等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天门山雄奇壮丽的美景。4.阅读课外古诗,完成练习。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释】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1)解释词语。半轮秋: 半圆的秋月 影: 月光 发: 出发 (2)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词是 峨眉 。(3)诗中用到了五个地名,它们是 峨眉山 、 平羌江 、 清溪 、 三峡 、 渝州 。(4)你还知道李白的其他诗吗?请写出一首。 示例: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至 此
中 断
孤 帆
楚 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