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诗三首鹿柴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古诗三首鹿柴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2 22:23:5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鹿柴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 认识 “返、苔”2个会认字,读准 “柴(zhài)” 的特殊读音,会写 “返”1个会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幽静感,背诵古诗。
3. 结合注释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画面,体会 “以动衬静” 的写法,感受深山幽谷的静谧之美。
重难点 1. 掌握会认字和会写字,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幽静画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诗题 播放 “空山回声” 音频(空旷山谷中传来模糊人语),提问:“听了这段声音,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引导说出 “安静的深山”)”
2.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 “柴”:“这里读 zhài,指地名‘鹿柴’,是王维隐居的地方。跟老师读课题,边读边想:深山里有什么?”
3. 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他的诗就像一幅画,尤其擅长写山水的幽静之美,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笔下的鹿柴。”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初读感知 (1)播放古诗朗诵音频:“请同学们先听范读,注意‘返、景’的读音,然后自己试着读 2 遍,圈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诵读古诗,要求:“把握好停顿,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 生字检测:
出示生字卡片,笑着说:“小老师挑战!谁能带领大家读‘返、景、苔’?” “景” 在诗中指 “日光”,读 jǐng。 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小组合作学习: 用‘○’标出诗中景物(空山、返景、深林、青苔等),用‘?’标出不懂的地方。 结合插图、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适时点拨重点词语(“鹿柴”“但”“返景”)的意思。
2. 逐句解析,突破难点: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① 提问:“‘空山’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引导发现 “有人语响”)”
② 人语响:远处模糊的说话声,引导:“在安静的山里,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觉得山里更安静了还是更热闹了?(体会以动衬静)”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① 出示夕阳照进树林的图片(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青苔上),指着说:“‘返景’就是夕阳的光,它像小画家一样,把哪里照亮了?(青苔)”
② 引导想象:“阳光移动时,青苔上的光斑会怎样?(一闪一闪、慢慢移动)” 3.想象诗境。 自由读诗,说说整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幽静、深远)
4. 整体梳理:“谁能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鹿柴的景色?” 四:赏读背诵,指导书写 1. 配乐朗读:“请用轻柔的声音读古诗,就像怕打扰山里的安静一样,读出夕阳下空山的美。”
2. 指导背诵。
3. 指导书写“返”
作业设计 1. 基础题:抄写会写字 “返” 2 遍,背诵古诗。
2. 拓展题:搜集王维的另一首山水诗(如《竹里馆》),和家人分享其中的安静画面。
板书设计 20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动衬静)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光影美)
(幽静 空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地名,王维隐居的地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因擅长写山水诗而著名。宋朝文学家苏轼赞誉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fǎn
tái
/
/
/
/
jǐng
初读古诗



识记生字
fǎn
tái
jǐng
日光
小组合作学习
1. 用“○”标出诗中景物,用“?”标出不懂的地方。
2.结合插图、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品读古诗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鹿柴:在今陕西蓝田,王维曾在这里隐居。柴,同“寨”,栅栏。
但:只,只是。
闻:听到。
幽静的山林中看不到人影踪迹。只是听到说话的声音。
译文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景:傍晚的阳光。景,日光。
复:又。
傍晚的阳光斜照进树林,又照射在青苔上。
译文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 真的什么都没有吗?
模糊的说话声
在安静的山里,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觉得山里更安静了还是更热闹了?
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
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诗人以人声反衬山中空寂。
阳光移动时,青苔上的光斑会怎样?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自由读诗,说说整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幽静
深远
谁来当当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鹿柴的景色?
赏读背诵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指导书写
fǎn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结构
组词:返回、往返
指导书写:“反”上撇短平,竖撇不宜太长,点画长短适度。“辶”点与横折折撇距离适中,曲弯自然,捺画舒展,稍平。
作业布置
1. 基础题:抄写会写字 “返” 2 遍,背诵古诗。
2. 拓展题:搜集王维的另一首山水诗,和家人分享其中的安静画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20 课 《鹿柴》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音频联想:
听 “空山回声” 音频(空旷山谷中传来模糊人语),闭上眼睛想象场景,用一句话说说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题解读:
(1)读课题《鹿柴》,注意 “柴” 的特殊读音(zhài),它在这里指地名,是诗人王维隐居的地方。对比 “柴” 的另一个读音(chái,如 “柴火”),避免混淆。
(2)看到课题,你好奇诗中会描写鹿柴的什么景色吗?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初识: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他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被称为 “诗中有画”。带着对 “诗中有画” 的期待,走进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夯实基础
1.圈画标注:
(1)听古诗范读音频,注意 “返、景” 的读音,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再朗读 2 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用 “①②” 给古诗标注诗句序号(全诗共 4 句,2 句为 1 联)。
2.字词闯关: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返( ) 苔( ) 柴( )(注:课题中读 zhài) 景( )(诗中指 “日光”)
(2)结合注释理解字词:
“但” 的意思是( ); “返景” 指( );
“复” 的意思是( )
3.朗读练习:
用 “/” 给诗句划分停顿,读出节奏美: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三: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1.小组合作:
(1)用 “○” 标出诗中的景物(如空山、人语、返景、深林、青苔),用 “?” 标出不懂的地方。
(2)结合插图和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填在表格里。
诗句 诗句意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难点解析: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① “空山” 里真的什么都没有吗?从 “闻人语响” 能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思考:在安静的山里,听到模糊的人语响,为什么反而觉得山里更安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① 观察夕阳照进树林的图片,想象 “返景”(夕阳的光)透过树叶洒在青苔上的画面,用一句话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思考:阳光移动时,青苔上的光斑会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说说整首诗给你的感受,并说说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个画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境表达:
当 “小导游”,用自己的话向同桌介绍鹿柴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赏读背诵,指导书写
1.赏读感悟:
听舒缓的配乐,用轻柔的声音朗读古诗,就像怕打扰山里的安静一样,读出夕阳下空山的幽静之美。
2.背诵积累:
(1)尝试背诵古诗,可结合画面记忆(如先记 “空山” 的景象,再记 “夕阳” 的景象)。
(2)同桌互相背诵、评价,能完整背诵且声音有感情的得 3 颗★。
3.生字书写:
4.同桌互评:
对照书写要点,给同桌的 “返” 字打分(3 颗★为优),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 “‘走之底’的捺画不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古诗三首鹿柴 分层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辨字组词。
柴( ) 返( ) 深( )
紫( ) 反( ) 琛( )
三、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返景入深林( )
①返回去看到的风景 ②夕阳返照的光
四、默写古诗。
鹿柴
[唐]
, 。
, 。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这两句诗出自《 》,作者是 代诗人 。
2.这两句诗运用( )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表现山中的空寂。
A.夸张 B.拟人 C.以景喻情 D.反衬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返景”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
2.这两句诗表现的是山中的( )。
A.明亮 B.幽暗 C.空寂
五、填空题
诗人先写空山 ,接着一声 打破了空寂。诗人用 的手法,描写出山林 (①清晨 ②晌午 ③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填序号)
【拓展运用】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鹿柴》所描绘的优美诗境吧!
参考答案
基础感知答案
一、林 苔 柴 森 青
二、柴(柴火);返(返回);深(深处);紫(紫色);反(反对);琛(琛宝)
三、②
四、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五、不见人;人语响;以动衬静(反衬);③
能力进阶答案
1.《鹿柴》;唐;王维
2.D
1.夕阳返照的光
2.B
拓展运用答案
幽静的山林里,见不到半个人的身影,只偶尔传来几声轻轻的人语,反倒让山林更显空寂。傍晚的夕阳,把柔和的光悄悄送进茂密的树林,温柔地洒在地面的青苔上,那抹光影衬着青苔的绿,满是宁静又美好的味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