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课内精彩语段和拓展阅读 强化练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
一、课内阅读
园园把观察所得分享给同学们,请阅读课内片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①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②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③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街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④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第 1 自然段紧紧围绕“ ”一词,通过描写翠鸟的 、 、 ,使翠鸟的形象跃然纸上。
2.语文要素 用“﹏﹏﹏”画出具体描写翠鸟外貌的句子。让“我”感到“美丽”的是翠鸟的色彩:“________”的长嘴,“________”的羽毛,带着一些“________”的翅膀。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细致。
3.本文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 的意思,“搭船”即 。使用“搭”字的好处是 。
4.语文要素 作者观察细致,写作顺序明确。他先描写了翠鸟的 ,然后描写了翠鸟 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翠鸟的 之情。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5.用“___________”画出选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6.语文要素 “我”的观察是有顺序的。根据选段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
时间 早上 中午 傍晚
草地的颜色 绿色
花的状态 张开
7.“我”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草地的颜色是会变化的。“我”先发现草地( ),后发现草地( )。
A.变色的原因 B.颜色会变
8.你从选段中的 “我”身上学到了什么?
二、拓展阅读
非连续文本阅读。
笑
材料一:医学研究证明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同时笑能改善心肌供血,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材料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观看悲剧电影会影响心脏血流速度;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材料三: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融入集体。微笑能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促进社会和谐。
9.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持续大笑,从面部到胸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 )
(2)只要发笑,就能达到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 )
(3)笑能产生运动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还能让肌肉放松。( )
(4)人们在观看悲剧电影和喜剧电影时心脏血流速度不一样。( )
(5)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会让人更难融入集体。( )
(6)笑能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
10.小东同学总是闷闷不乐。请结合上述阅读材料给小东提建议。
11.看表情猜一猜,连一连。
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山茶花
①你见过山茶花吗?
②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有的一棵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p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呀!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清凉,入人心脾,但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深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轻绡(xiāo)(丝织品),才可以比拟吧……
③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还有叠成六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美啊……
④有一次我问一位老农山茶花为什么这么美他乐呵呵地说你没看到山茶骨朵的那股特别的劲儿
⑤我这才注意起花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有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新的骨朵。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着,下的功夫这么大,花的力气这么多,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⑥啊,山茶的骨朵,好一股特别的劲儿!
12.给短文中第4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13.作者从 和 两个角度观察了山茶花。
14.山茶花的白和高山飞瀑的水花相似的是 ,不同的是 。
15.文中结尾说“山茶的骨朵,好一股特别的劲儿!”这句话中的“特别的劲儿”指的是什么?
16.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美文《家乡的红橘》被选入班级观察手册。请大家读一读,根据文章后的要求完成练习。
家乡的红橘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②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③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来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④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树枝,人见人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
⑤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ráng),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⑥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17.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
(2)指不说话;不出声。
18.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______”画出来。
19.【语文要素】第⑤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红橘的?( )
A.颜色形状感受 B.颜色形状味道 C.颜色味道形状 D.颜色形状味道感受
20.【语文要素】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描写家乡的红橘的,作者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还 、 ,写出了红橘的特点。请根据短文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景物 景物的特点
春天的橘子树
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开花后香气扑面
秋天的果子
十一月的果实
21.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请你在文中用“ ”画出一句有新鲜感的句子,然后写写你的感受。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睡眠的三叶草
①初夏,树林的草地上开满了花: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紫色的。它们的形状也各异:有的像绣球,有的像金星,有的像小孩子的巴掌。
②楠楠多高兴啊,他除了上学,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树林的草地上。草地上有一种小草,叶柄上长着三片小叶子,开着紫色的小花。
③楠楠最喜欢这种小草。他用花盆移了一株回家,每天精心给它浇水,晚上就把它放到自己的床边。
④有一天夜里,楠楠惊讶地发现三叶草的三片小叶子折叠起来,耷拉着脑袋躺在盆边。楠楠见了,心像被什么揪了一下,泪珠儿一下子就滚落下来。
⑤“完了,我的三叶草死啦!呜呜……”楠楠的哭声惊醒了爸爸,“孩子,什么事啊?”
⑥“我的三叶草死了!”楠楠哽咽道。
⑦爸爸看了看三叶草,抚摸着楠楠的小脑袋,说:“没死,它在睡觉。”
⑧“不!植物晚上不睡觉。”楠楠摇着头。
⑨“那我们去看看外面的植物睡不睡觉。”爸爸说着,披上了衣服。
⑩楠楠和爸爸来到草地上,哟!怪事!胡萝卜花白天还是个小绣球,现在却像个打瞌睡的小老头,把头垂在胸前。而蒲公英那像小菊花似的花瓣,成了一把黄色的小刷子。植物真的像人一样睡觉耶!
清晨,太阳照进屋里,三叶草又展开它那三片嫩绿的叶子,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22.[语文要素]楠楠观察到树林草地上的花是什么颜色的?都有哪些形状?分别用“____________”和“ ”画出来。
23.通过文中的描述,可以猜测图( )是楠楠最喜爱的三叶草。(填序号)
24.[语文要素]楠楠观察到以下花儿白天和晚上有什么不同?根据提示写一写。
三叶草 胡萝卜花 蒲公英
白天 ① 是个小绣球 ②
晚上 叶子折叠起来,耷拉着脑袋 ③ 成了一把黄色的小刷子
25.我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楠楠的发现: 。
参考答案
1. 美丽 羽毛 翅膀 长嘴 2.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红色 翠绿 蓝色 3. 乘、坐 顺路乘坐船 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共处 4. 外貌 捕鱼 喜爱
【导语】这篇《搭船的鸟》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翠鸟的美丽形象。作者通过色彩鲜明的羽毛、翅膀和长嘴的刻画,使翠鸟跃然纸上。文章以“搭船”为线索,巧妙地将翠鸟的静态美与动态捕鱼场景结合,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和谐。观察细致入微,写作顺序清晰,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与理解。
第①空:第①自然段开篇就强调“多么美丽啊”,整段围绕“美丽”展开,所以填美丽。
第②③④空:第①段中“羽毛是翠绿的”写羽毛,“翅膀带着一些蓝色”写翅膀,“一张红色的长嘴”写长嘴,所以依次填羽毛、翅膀、长嘴。
2.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描写外貌的句子:“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对应的填空:根据句子内容,依次填红色、翠绿、蓝色。这些细节体现了作者观察时关注到了翠鸟的色彩细节,观察十分细致。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
“搭”在文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路乘坐船”。使用“搭”字,将鸟儿拟人化,赋予鸟儿人的行为,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仿佛鸟儿是主动“搭乘”我们的船,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相处。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与理解。
第①空:作者先描写了翠鸟的外貌(外形),从羽毛、翅膀、长嘴等方面展现其美丽。
第②空:接着描写了翠鸟捕鱼时的情景,“冲进水里”“衔着小鱼”等动作体现了捕鱼过程。
第③空:通过对翠鸟的细致观察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 手掌 6.第二行:金色 绿色 第三行:合拢 合拢 7. B A 8.在生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这样才会有所发现。
【导语】这篇文章以孩童视角,通过对草地颜色变化的观察与探究,展现出自然现象的奇妙。文字简洁平实,充满童真与对自然的好奇,引导读者关注身边细微的自然变化,富有生活意趣。
5.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首先要明确比喻句的特征,即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如“像”“好像”等)。在选段中,“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符合比喻句的特点。
这里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花能够张开和合上的形态特点。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草地的颜色:根据选段内容,中午的时候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所以第二行依次填“金色”“绿色”。
花的状态:早上和傍晚的时候,蒲公英的花是合拢的,所以第三行依次填“合拢”“合拢”。这体现了“我”按照时间顺序对草地和蒲公英花进行观察。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首先,“我”一开始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时间会发生变化,这是先发现草地颜色会变(B)。然后,“我”通过仔细观察,探究出草地颜色变化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和合上,这是后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A),体现了观察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8.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选段中的“我”通过对草地颜色变化的细致观察,进而发现了蒲公英花张开、合上与草地颜色变化的关系。这让我们学到:在生活中,我们要像文中的“我”一样,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用心去思考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感受到生活中的奇妙之处。
示例:我从选段中的“我”身上学到了,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和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9. × × √ √ × √ 10.可以让小东同学观看一些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他的身心健康。 11.
【解析】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1)从材料一的句子“只要发笑,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可知本句叙述错误。
(2)从材料一的句子“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可知本句叙述错误。
(3)从材料一的句子“只要发笑,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同时,笑能改善心肌供血,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可知本句叙述正确。
(4)从材料二的句子“观看悲剧电影会影响心脏血流速度;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可知本句叙述正确。
(5)从材料三的句子“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融入集体。”可知本句叙述错误。
(6)从材料三的句子“微笑能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促进社会和谐。”可知本句叙述正确。
10.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材料回答。材料一告诉我们笑是一种减肥方式,能让人放松;材料二告诉我们观看喜剧能让人放松;材料三告诉我们微笑能促进人类身体和心理健康。
如:可以引导小东多与人交流,多和别人微笑,能让人放松,这样也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
11.本题考查看图连表情。
通过观察可知,第一幅图上画的是嘴角上扬,故是微笑;
第二幅图上画的嘴巴张得大大的,故是大笑;
第三幅图上画的是嘴巴张得大大的,还把手指放在嘴角,故是嘲笑;
第四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人嘴巴张得大大的,眼角还有眼泪,故是苦笑。
12., :“ ?” :“ ?” 13. 颜色 花形 14. 晶莹,清凉,入人心脾 不会刹那间消失 15.“特别的劲儿”指的是山茶花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新的骨朵。 16.表达了作者对山茶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1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内容理解,“有一次,我问一位老农:‘山茶花为什么这么美?’”这里“有一次”后用逗号,表示句子的停顿;“问一位老农”后用冒号和前引号,引出问的内容;“山茶花为什么这么美?”是问句,所以句末用问号和后引号。“他乐呵呵地说:‘你没看到山茶骨朵的那股特别的劲儿?’”“说”后用冒号和前引号,引出说的话;句末用问号和后引号,表示疑问语气。
1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山茶花,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有的一棵树上就有好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可知,作者描述了山茶花丰富多彩的颜色,包括红、白、紫、粉红、墨色等,展现其颜色之美。
结合文中第③自然段“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还有叠成六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美啊……”可知,作者详细描绘了山茶花的形状之美,包括单瓣的、重瓣的、以及叠成六角形的等多种形态,展现了山茶花形态上的多样性和美感。
故本文作者从颜色和花形两个角度观察了山茶花。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呀!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清凉,沁人心脾,但又不会刹那间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赏个够。”可知,山茶花的白和高山飞瀑的水花相似的是晶莹,清凉,入人心脾;不同的是 不会刹那间消失。
15.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⑤自然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新的骨朵。原来山茶的骨朵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积蓄着,下的功夫这么大,花的力气这么多,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由此可以看出,“特别的劲儿”指的是山茶花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新的骨朵。它不会因为一朵花的凋谢而停止准备,而是一直为了开出美丽的花而默默努力,这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就是其“特别的劲儿”。
1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和情感的理解能力。
通过对山茶花颜色、形状以及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作者不仅展现了山茶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还赋予了它一种积极向上、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这种情感表达使得文章充满了生动性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山茶花的深厚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山茶花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17. 争奇斗艳 不声不响 18.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19.D 20. 时间 用鼻子闻 用舌头尝 橘子树更加茂盛,叶片在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四五月的橘子树 结出肥实的青色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 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 21.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让我感受到橘子浓烈迷人的香气。
【导语】这篇《家乡的红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橘从春到冬的生长过程。作者通过多感官描写(视觉、嗅觉、味觉),生动展现了橘子树的四季变化:春叶的油绿、夏花的素雅、秋果的青涩、冬橘的甘甜。文中比喻贴切(如“红色小灯笼”),拟人手法巧妙(“不声不响”),结尾直抒胸臆的感叹句,既点明主题又强化情感。全文以时间顺序展开,观察细致入微,语言清新质朴,流露出浓浓的乡情。
17.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结合文章第③段句子“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可知本句描写了各种花开放了,指百花竞放,十分艳丽。由此可知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是“争奇斗艳”的释义。
(2)结合文章第③段句子“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来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可知本句描写了橘子树默不作声,悄悄地绽放自己。由此可知指不说话;不出声是“不声不响”的释义。
18.本题考查关键句。
结合文章第①段句子“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结合文章第②段句子“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结合文章第③段句子“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来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结合文章第④段句子“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树枝,人见人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
结合文章第⑤段句子“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结合文章第⑥段句子“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结合上述句子可知前面的段落①交代了橘园的地点,②—⑤是具体描写红橘如何可爱(春天叶子茂盛,四五月份开花香气扑鼻,秋天结青色酸涩的果子,十一月成熟后颜色、形状、味道好)。第⑥段句子在文章结尾,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中心句。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⑤段句子“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ráng),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可知“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鲜嫩的、金黄色的瓤”是从颜色角度描写红橘;“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是从形状角度描写红橘的; “满嘴都是甜甜的汁”是从味道角度描写红橘的; “使人感到舒畅极了”是从感受角度描写红橘的。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第⑤自然段中,作者是从颜色、形状、味道、感受这几个方面来描写红橘的。
故选D。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文章第②段句子“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可知春天的橘子树更加茂盛,叶片闪着绿油油的光。
结合文章第③段句子“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来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可知四五月(春天)的橘子花 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开花后香气扑面。
结合文章第④段句子“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树枝,人见人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可知秋天的果子 肥实、青色、又酸又涩。
结合文章第⑤段句子“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可知十一月的果实红色、像小灯笼、沉甸甸、皮有小窝窝、瓤金黄、汁甜、使人舒畅。
本文每段开头都用了表示时间或季节的词语,由“春天、四五月、秋天、十一月”可知是时间顺序。
由“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树枝,人见人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可知作者用了用舌头尝;由“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可知还用鼻子闻。
2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第⑤段句子“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这句话把成熟的红橘比作“红色的小灯笼”,让我一下子就在脑海中看到了红橘挂在绿叶间那又红又亮、圆润可爱的样子,感觉特别生动有趣,画面感很强。
22.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紫色的。
有的像绣球,有的像金星,有的像小孩子的巴掌。 23.② 24. 叶子展开 像小菊花似的花瓣 像个打瞌睡的小老头 25.有些植物像人一样在晚上睡觉
【导语】这篇《睡眠的三叶草》以儿童视角展开,通过楠楠与三叶草的互动,生动展现了植物昼夜变化的自然现象。文章以细腻地笔触描绘初夏草地生机,借助三叶草“睡觉”的悬念,引出父子夜探草地的温馨场景,巧妙融入科学知识。结尾三叶草晨起舒展的画面,既呼应主题,又传递出生命循环的哲理。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在童趣中启迪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
2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
由短文第①自然段“初夏,树林的草地上开满了花: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紫色的”可知,树林草地上花的颜色分别有红、黄、白和紫。
由短文第①自然段“它们的形状也各异:有的像绣球,有的像金星,有的像小孩子的巴掌”可知,形状分别是像绣球、像金星、像小孩子的巴掌。
2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②自然段“草地上有一种小草,叶柄上长着三片小叶子,开着紫色的小花”与第③自然段“楠楠最喜欢这种小草”可知,楠楠最喜欢的三叶草的核心特点是“三片小叶子”“紫色小花”。
观察图片,图①为白色小花,不符合“紫色小花”的特征;图②为紫色小花,且叶子呈三片,完全符合三叶草的特点。
故选②。
24.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第 自然段“清晨,太阳照进屋里,三叶草又展开它那三片嫩绿的叶子,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可知,白天的三叶草叶子展开了。
由第⑩自然段“而蒲公英那像小菊花似的花瓣,成了一把黄色的小刷子”可知,白天的蒲公英像小菊花的花瓣。
由短文第⑩自然段“胡萝卜花白天还是个小绣球,现在却像个打瞌睡的小老头,把头垂在胸前”可知,晚上的胡萝卜花像个打瞌睡的小老头。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短文第⑩自然段“植物真的像人一样睡觉耶!”可知,楠楠看到外面的植物后感叹“植物真的像人一样睡觉”,结合前文三叶草晚上“叶子折叠起来,耷拉着脑袋”、白天“展开叶子”的情况,以及胡萝卜花、蒲公英等植物的类似现象,可概括为:原来有的植物也会在晚上睡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