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5.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4 15: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少年闰土
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
01
人物卡片
姓名:闰土
身份:鲁迅家中雇用的忙月的儿子、鲁迅儿时的好朋友
年龄:十几岁
外貌:紫色圆脸、毡帽、银项圈
性格:有点怕羞,但不怕鲁迅
技能:看瓜刺猹、装弶捕鸟……
内容回顾
“我”家繁忙的祭祀需要帮手,闰土的父亲便让他来管祭器,“我”对闰土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闰土为“我”这个生活在“四角的天空”下的少爷,讲述许多新鲜事,展现了一个广阔自由的乡村世界,让“我”无比佩服和向往。
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我们”痛哭分别,互赠礼物,留下了纯真而珍贵的友谊记忆。
回忆中的闰土
第一自然段
初次见到闰土
二到五自然段
闰土讲的新鲜事
六到十八自然段
离别时不舍闰土
第十九自然段
任务回顾
阅读6-18自然段,总结出闰土给“我”讲了哪些新鲜事?
聆听趣事感受趣味
02
阅读6-18自然段,总结出闰土给“我”讲了哪些新鲜事?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6.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7.“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8.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雪地捕鸟
“我”迫不及待要见识闰土捕鸟的本领。
捕鸟的条件
准备工作
捕鸟的过程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描写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聪明、能干、有耐心。
你从“又”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对闰土的生活无比羡慕和向往。
9.闰土又对我说:
10.“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海边拾贝
冬天有趣事,夏天也有趣事。
白天有趣事,晚上也有趣事。
贝壳五彩斑斓,
十分好看。
具有乡土智慧的奇妙名字
你能想象到这两种贝壳是什么样子的吗?
从闰土的讲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闰土的世界斑斓多彩,充满童趣。
11.“管贼么?”   
12.“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13.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14.“他不咬人么?”   
15“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看瓜刺猹
民风淳朴,人情浓厚。
和闰土相比,作者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更增加了猹的神秘
作者天真的想象,使人物充满了纯真与童趣。
从这部分对话中,你感受到了闰土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动词描写出紧张又戏剧的刺猹画面。
沉着、勇敢、自信、经验丰富的看瓜小能手。
17.“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看跳鱼儿
场景
主角
动作
请你根据第17自然段的内容边想象跳鱼的画面,说一说你的感受。
结合看瓜刺猹、初次相识和讲述新鲜事这三部分内容,说一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看瓜刺猹
初次相识
讲新鲜事
勇敢机敏的少年
健康朴实的少年
见多识广、热情活泼的少年
在闰土讲述这些有趣的故事时,“我”是怎样的反应?在听完这么多新奇的事物后,“我”又有怎样的感想?
无比羡慕
心驰神往
03
6.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7.“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8.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这是“我”内心世界的直接写照。“我”期盼能亲身参与那个神奇有趣的活动,进入闰土所描述的那个自由天地。

14.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一向、从来。素不知道:从不知道。

一个“素”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素”是作者情感的爆发,它表达的不仅仅是不了解,更是一种对许多新鲜事物一无所知的震惊。
16.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阿”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惊叹:对闰土多彩生活的由衷赞叹。
羡慕:对闰土多彩生活的强烈渴望。
震撼:对自己“孤陋寡闻”的愕然。
请你找到这段中的两处对比。
对比①:闰土和“我”及“我”往常的朋友们。
对比②:闰土的海边和“我们”四角的天空。
6.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8.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14.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6.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请三位同学分别阅读这三部分内容,注意读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惊】
【悲】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段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我”和朋友们所见的都是规矩的、书本上的东西,缺乏对真实、鲜活、广阔世界的了解。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哀之情,“高墙”对于一个渴望自由和真知的少年来说,既痛苦又无奈。
默读文章最后一段内容,与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17.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虽然“我”是少爷,闰土是佣人,但我们的感情十分真挚、纯真,并没有因为地位、身份不同有隔阂。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深深的遗憾
中年相见
物是人非
04
阅读《故乡》节选,说一说三十年后闰土有哪些变化?中年的闰土和鲁迅之间为什么会有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拓展阅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故乡》节选
拓展阅读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拓展阅读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拓展阅读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拓展阅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外貌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身材面容 十几岁的少年 身材增加了一倍
脸色 紫色的圆脸 变作灰黄,加了很深的皱纹
眼睛 明亮有神 肿得通红(像他父亲)
手 红活圆实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
衣着 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
闰土的变化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①旧社会封建制度的等级观念深深影响着闰土。
中年的闰土和鲁迅之间为什么会有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②悬殊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处境。“我”是一个离乡的知识分子,而闰土是一个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贫苦农民。
③精神世界的不同。少年时,闰土和“我”都是纯真好奇的孩童。如今,“我”的思想是关心社会和未来,而闰土因苦难的生活无法去考虑更多。
课程总结课后预习
05
课后自主预习课文《好的故事》,预习时,请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①“好的故事”发生在哪里?(是现实还是梦境?)
②梦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③当“我”正要凝视这美景时,发生了什么?
④读完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后预习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