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松鼠 跟踪练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是三种动物的外形介绍。用“√”在括号内选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通常体长为22~33米,全身均呈淡蓝色或鼠灰色。鲸是哺乳动物,皮肤光huá( ),没有鳞片。
猎豹的毛发呈浅金色,上面点缀着黑色实心圆形斑点。它身姿(娇 矫)健,爪子非常ruì lì( ),行动mǐn jié( ),能迅速抓住猎物。
喜鹊的头、背至尾均为黑色,用鸟喙(huì yuán)(疏 梳)理羽毛,身形小巧líng lóng( ),常站在树杈(chā chà)上歇(xiē xiè)脚。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驯良(xùn) 翘尾巴(qiào) B.帽缨(yīng) 树杈(chā)
C.蛰伏(zhé) 苔藓(xuǎn) D.狭窄(jiá) 矫健(jiǎo)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为难 萝筐 恩惠 偶尔 寸草不生
B.铿锵 杀菌 收获 爱慕 日夜不停
C.韵味 警觉 茅亭 缠绕 端端正正
D.欣赏 温润 治疗 咂嘴 连蹦带跑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松鼠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B.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C.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D.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三、填空题
5.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一( )半( ) ②( )如生 ③如( )似( )
④囫囵( ) ⑤不( )而( ) ⑥别出( )
1.上面词语中意思相似的两个词语是 和 (填序号)
2.李老师画的麻雀像真的一样,可以用词语 来形容。(填序号)
四、综合性学习
6.实践题 读材料,完成练习。
小新和爸爸爬山时,遇到一只受伤的小松鼠,他们决定把它带回家治疗后再送回大自然。为了给小松鼠一个自然的环境,小新特意找来鲜嫩的野草为它铺窝,把它的窝放在了宽敞向阳的阳台,还把自己最喜欢的奶油饼干给它当食物。
小新这样养小松鼠对吗?请你结合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为他提出几条建议。
五、句子训练
7.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8.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
观察加点的字,仿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六、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统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9.梳理松鼠搭窝的有关信息,并完成练习。
从松鼠搭窝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它_____________的特点。
10.选段中加点的“通常”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11.语文要素 读下面的句子与选段中画“﹏﹏﹏”的句子,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我发现:上面的句子介绍了松鼠搭窝的地点 及窝的 ,语言简洁平实,信息明确。选段中画“﹏﹏﹏”的句子介绍了松鼠 ,语言表达活泼、有趣。
阅读《黄鹂》,完成习题。
黄鹂
①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②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黄鹂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初夏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是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便戛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
③雌鸟经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经过18天的哺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各种昆虫,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害虫。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哺育喂食70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灭了大量的害虫。可见,黄鹂不但给人类带来春天的歌,还为人类消灭害虫。
12.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妙不可言:
戛然而止:
13.第①段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这句诗的作者是 ,诗的后半句是“ ”。引用诗句的作用是 。
14.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抓住黄鹂 的特征来介绍;句中有一组排比句,其说明的是 。
15.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为了说明 。
16.本文着重从黄鹂的 和 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答案 A A B
1.滑矫 矫 锐利 敏捷 huì 梳 玲珑 chà xiē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看拼音写词语、字音和形近字辨析。
看拼音写词语时,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然后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写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规范和美观。注意“滑、锐、捷、珑”这几个字的字形和书写笔顺。
娇,柔嫩、美丽可爱;矫,把弯曲的弄直。
矫健:健壮有力。
疏,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梳,用梳子整理头发。
梳理:用梳子整理(须、发等)。
鸟喙——huì,鸟嘴。
杈[chā] 解释:一种用来挑(tiǎo)秸秆、柴草等的农具。多为木制,一端一般有三个较长的弯齿,一端为长柄。[chà]解释:植物的分枝。
树杈——chà,分岔的树枝。
歇脚——xiē,走路疲乏时停下休息。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正确。
B,有误,树杈[chà]:树木的分枝处。
C,有误,苔藓[xiǎn]:藓(藓纲的植物的俗称)。
D,有误,狭窄[xiá]:狭小;窄小。
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A项有误。
萝筐中的“萝”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
萝筐——箩筐[ luó kuāng ]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
4.B
【详解】A.拟人
C.拟人
D.比喻
5. 知 解 栩栩 饥 渴 吞枣 言 喻 心裁 ① ④ ②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及词语理解。
一知半解:意思是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如饥似渴:这则成语意谓如同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般,比喻迫切需求。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囫囵吞枣:原指把枣儿整个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后用来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6.小新这样做是不对的。建议:①用干燥的碎木屑为松鼠铺窝,冬天可以用棉絮。②将松鼠的窝放在阴凉的地方。③喂食葵花子、核桃、南瓜子等坚果类食物。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要判断小新养松鼠的做法是否正确,需结合松鼠的生活习性来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
铺窝材料方面:松鼠的窝通常需要干燥的环境,鲜嫩的野草容易受潮,不利于松鼠健康,而干燥的碎木屑能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冬季寒冷,棉絮可起到保暖作用。
窝的放置位置方面:松鼠喜欢阴凉的环境,向阳的阳台光照过强、温度较高,不符合松鼠的生活习性,放在阴凉处更能让松鼠感到舒适。
食物方面:松鼠主要以葵花籽、核桃、南瓜子等坚果为食,奶油饼干并非松鼠的天然食物,可能会对松鼠的肠胃等造成不良影响,投喂坚果类食物更符合其饮食需求。所以小新的做法不对,应按照上述建议调整。
示例:小新养松鼠的做法不正确,应结合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调整。
铺窝材料调整:松鼠需要干燥的栖息环境,鲜嫩的野草易受潮,可能影响其健康,应更换为干燥的碎木屑;冬季气候寒冷,可在木屑中添加适量棉絮,为松鼠保暖。
窝的放置位置调整:松鼠偏好阴凉环境,向阳的阳台光照过强、温度较高,不符合其习性,需将窝转移到室内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食物调整:松鼠的天然食物以葵花籽、核桃、南瓜子等坚果为主,奶油饼干不属于其适宜食物,可能加重肠胃负担,应停止投喂饼干,改为提供坚果类食物,并保证充足、干净的饮用水。
7.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
【详解】本题考查用关联词造句。
根据例句可知,加点的关联词是“既......又......”,回答此题学生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运用加点字,造一个通顺、符合逻辑、无错别字的句子即可。 既在与“又”、”且”、“也”连用时,表示并列关系,即同时存在两种情况。可以选择一个事物,例如教室、月亮等展开联想,该事物具有哪两种同时存在的情况,组织语言进行描写,注意语言通顺。
如:月光既温柔又明亮。
8.我走进教室,坐下来,开始读书。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作答本题时,首先观察例句,例句是描述主语的三个连续动作,加点的字是三个动词,可以这样仿写: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做操,拍皮球。
9.窝址的选择 分杈
用干苔藓编扎 把苔藓挤紧、踏平
窝的特点 暖和、宽敞、坚实、舒适、安全
聪明能干 10.不可以删掉。“通常”表示在一般情况下松鼠窝的选址在树杈上,但还有少部分并不是在树杈上,删去之后与事实不符。“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11. 在树上 大小 搭窝的过程
【导语】这篇选段围绕松鼠搭窝展开,详细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窝址选择、搭窝过程以及窝的特点等内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松鼠聪明能干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松鼠搭窝的窝址,文中明确说“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所以第一空填“窝址的选择”,第二空填“分杈”。
搭窝过程,根据“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依次填“错杂着放在一起”“用干苔藓编扎起来”“把苔藓挤紧、踏平”。
窝的特点,从“又干净又暖和”“既舒适又安全”等能总结出“暖和、宽敞、坚实、舒适、安全”。
从松鼠搭窝一系列有序且巧妙的动作,能感受到它“聪明能干”。
10.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通常”意思是一般、平常情况。在文中,它表明松鼠一般会把窝搭在树枝分杈处,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
如果删掉“通常”,就变成松鼠的窝一定都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这与实际可能存在的其他窝址情况不符。
所以“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不能删掉。
11.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给定句子“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介绍了松鼠搭窝的地点是①“在树上(或利用树洞)”,还有窝的②“大小(直径约50厘米)”。
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详细介绍了松鼠③“搭窝的过程”,语言生动活泼,和给定句子简洁平实的风格形成对比。
12.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文中指雄鸟叫(歌)声美妙得难以表达。 形容声音突然停止。文中指雄鸟叫(歌)声突然终止。 13. 杜牧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不仅展现出了黄莺的歌声美,而且增加了文章的语言韵味 14. 歌声美 黄鹂的歌声,音韵多变 15. 列数字 黄鹂消灭害虫多 16. 习性 繁殖
【导语】这篇《黄鹂》以科学小品文的笔调,生动展现了黄鹂的生态特征与文化意蕴。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以古诗名句引出黄鹂的文化意象,再分述其种类特征、鸣声特点、繁殖习性及生态价值。说明手法上,既有“珍珠落玉盘”等文学化比喻,又有“每天哺食70次”等数据佐证,实现了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融合。尤其通过“听鹂馆”“柳浪闻莺”等文化符号,将鸟类学知识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最终落脚于黄鹂“报春除害”的双重价值,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1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妙不可言”出现在选文的第②段“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是妙不可言”描写的是雄鸟的小叫和大叫的声音美妙得让人难以言语,由此便可概括出“妙不可言”的意思是: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戛然而止”出现在选文的第②段“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便戛然而止。”描述黄鹂的歌声突然停止,由此可知“夏然而止”的意思是: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13.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及其作用。
“千里莺啼绿映红”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此句描绘了江南的美好春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这句诗的后半句是“水村山郭酒旗风”,意思是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引用诗句有以下几种作用:①用诗句作文题,可以起到鲜明、醒目的作用。②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③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选文是在文章中引用诗句,由此可知,文中引用诗句不仅体现出黄莺的歌声美,同时也增加了文章韵味。
书写时注意“郭、酒、旗”的正确写法。
1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阅读短文其中第②段的画线句子可知,句子主要描写了黄鹂在繁殖期不同歌声的美妙,而“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则表现出了黄鹂的歌声多变。
1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在哺雏的18天中”“喂食70次”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黄鹂捕食害虫数量多,对人类的益处大。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的“黄鹂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初夏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真是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便戛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可知,本段中主要介绍了黄鹂的生活习性;
结合第③段中的“雌鸟经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经过18天的哺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各种昆虫,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害虫。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哺育喂食70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灭了大量的害虫。”可知,本段主要介绍的是黄鹂的繁殖。
由此可知,短文主要从黄鹂的习性和繁殖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黄鹂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