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麻雀 跟踪练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麻雀 跟踪练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4 17: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麻雀 跟踪练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新题型 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面对猎狗的威胁,老麻雀为了拯(zhěng zhěn)救自己的yòu ér( ),用自己的shēn qū( )yǎn hù( )小麻雀,哪怕对方是一个páng rán dà wù( ),自己紧张得发出嘶(shī sī)哑的声音,它也会勇敢地与之bó dòu( )。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词语。
2.下列词语与语段中画“_______”的词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胆战心惊 B.千方百计 C.惊慌失措 D.无计可施
二、选择题
3.新橙想在班会上分享马门溪龙的故事,下面是她搜集资料时读到的一句话,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股_________的力量使马门溪龙摇晃着________的身体,向前奔跑,发出________的声响,震得大地乱颤。
A.强大 庞大 巨大 B.庞大 强大 巨大
C.强大 巨大 庞大 D.庞大 巨大 强大
4.下面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B.小麻雀好像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C.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三、句子训练
5.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张开锋利的牙齿。(修改病句)
6.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的面前。(改为比喻句)
四、现代文阅读
班会上,益飞分享了《麻雀》中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①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②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③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④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7.熟读选文,梳理情节,把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
→ 小麻雀处境危险 →
8.完成下面的表格(各补充一处即可),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清楚的。
作者看到的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①
作者听到的 绝望地尖叫着;②
作者想到的 ③
9.“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在生活中,体现出“强大的力量”的事情有很多,比如 。
“飞翔”的蜘蛛
①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②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
③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蛛网都搅毁了。
④后来,细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 )翼,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
⑤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开心的表演似的。
⑥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空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小动物。它的网织得精巧而且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⑦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 )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 )的智者。
⑧于是,我记住了:
⑨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
⑩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10.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填在字后的括号里。
11.填空。
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 结在半空中,它是 、 、 的小动物。它的网织得 而且 , 地张开,仿佛 。
12.题目“‘飞翔’的蜘蛛”中的“飞翔”为什么带引号?
13.蜘蛛是怎样把网结在半空的?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
14.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奇迹是执着创造的”?你能再举几个例子说明这句话吗?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
②孟子小时候家离(墓 暮)地很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皱起眉头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傍 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堂 常)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③最后,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学问家,和孔子并称“孔孟”。
15.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画“√”。
16.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把搬家的内容写清楚的:孟子 ,孟母搬家→孟子 ,孟母搬家→孟子变得懂礼貌,爱读书,母子定居。
17.本文主要讲了( )
A.孟子小时候很调皮 B.孟母为让孟子受到好环境的熏陶而搬家
参考答案
题号 3 4
答案 A C
1.zhěng 幼儿 身躯 掩护 庞然大物 sī 搏斗 2.D
【导语】这段文字围绕老麻雀护幼展开,通过对小麻雀无助、老麻雀勇敢的刻画,展现母爱力量。语言简洁,用生动描写与关键词语,让读者快速感知场景与情感,是不错的小片段。
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躯 、掩、搏”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拯救——zhěng,从危险或不利中救回来。
嘶哑——sī,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2.本题考查近义词。
“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A.“胆战心惊”侧重害怕。
B.“千方百计”侧重办法多。
C.“惊慌失措”侧重慌张。
D.“无计可施”指没有办法可用,与“无可奈何”意思相近。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强大”表示力量坚强雄厚,常用来形容力量、势力等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庞大”指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强调规模、体积等方面的大。
“巨大”侧重于形容规模、数量、程度等方面非常大,常用来描述事物的规模、影响等。
第一空“一股______的力量”,这里强调力量的坚强雄厚,用“强大”合适,因为“强大”更能体现力量的强度和影响力。
第二空“_____的身体”,马门溪龙身体规模大,用“庞大”来形容其身体的体积和规模,所以此处填“庞大”。
第三空“发出____的声响”,这里说的是声响的规模大,用“巨大”来描述声响的程度,所以此处填“巨大”。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辨析。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本题中选项C是比喻句,本体是“一只老麻雀”,喻词是“像”,喻体是“石头”。要注意,不是句子有“好像”就是比喻句。
故选C。
5.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露出锋利的牙齿。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这句话的语病在于词语搭配不当。“张开”一般与“嘴巴”搭配使用,而“牙齿”通常说“露出”更为合适。
改为: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露出锋利的牙齿。
6.一只老麻雀像一位无畏的勇士从树上飞下来,毅然落在猎狗的面前。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要将原句改为比喻句,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喻体来形容老麻雀的状态或动作。思考老麻雀从树上飞下落在猎狗面前时的姿态、神情等特点,比如它可能像一块石头一样坚定地落下,或者像一片勇敢的树叶飘落等,然后根据选定的喻体,运用比喻词“像”“似”等将原句改写,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只老麻雀像一颗炮弹从树上飞下来,毅然地落在猎狗的面前。
7. 猎狗靠近小麻雀 猎狗离开 8.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 发出嘶哑的声音 老麻雀真勇敢,不顾一切保护自己的幼儿 9.我发高烧了,母亲不顾一切地抱着我去医院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老麻雀为保护幼崽与猎狗对峙的感人场景。作者运用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和心理活动,将老麻雀的勇敢与母爱的伟大刻画得淋漓尽致。情节紧凑,从危机出现到化解,层层递进,结尾猎狗的退却更凸显了母爱的力量。文章语言简洁有力,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形象,情感真挚,成功传递了生命保护本能这一永恒主题。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可知,故事的起因是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
结合第②自然段“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知,故事的经过是小麻雀处境危险,老麻雀保护小麻雀;
结合第③自然段“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可知,故事的结尾是猎狗退缩。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知,作者看到的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
结合第②自然段“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可知,作者听到老麻雀“发出嘶哑的声音”,进一步表现了它的恐惧和搏斗的决心。
结合第②自然段“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可知,作者想到的是: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老麻雀真勇敢,不顾一切保护自己的幼儿。
9.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开放性作答。
结合第②自然段“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知,“一股强大的力量”是指老麻雀对小麻雀的这种爱的力量。
题目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个类似体现无私、无畏的强大精神力量(通常是爱、责任、勇气)的例子。
示例:老师在地震时用身体护住学生。
10.yì guǎ lù 11. 凌空 勤奋 敏感 沉默而坚忍 精巧 规矩 八卦形 得到神助 12.引号表明有特殊含义,因为蜘蛛本来不会飞翔,但却能凌空结网,给人感觉好像会飞似的。 13.在一个檐头打结——顺墙而下——走过空地——爬上对面的檐头——把丝收紧 14.因为蜘蛛不会飞,但凭借自己的执着与勤奋,能把网结在空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举例:星火燎原、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
【导语】这篇短文以蜘蛛结网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观察与层层递进的思考,由现象到本质,展现了对生命韧性与智慧的礼赞。作者从质疑“飞翔”入手,通过破坏与再观察,揭示蜘蛛结网的艰辛过程,赋予这一自然现象以深刻寓意。语言平实而富有张力,将蜘蛛的“执着”与人类的“沉默智者”相映衬,最终升华出“奇迹由执着创造”的哲理。全文结构紧凑,由叙转议,以小见大,是一篇隽永的哲理散文。
10.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小心翼(yì)翼: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沉默寡(guǎ)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露:lù,俗称露水;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深藏不露(lù):隐藏自身的才学、技艺,而不表现出来。
1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第⑥自然段“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空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小动物。它的网织得精巧而且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可知,它能够把网凌空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小动物。它的网织得精巧而且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12.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
引号的作用一般有:①标示直接引用;②标示着重强调;③标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结合全文可知,蜘蛛本身是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飞翔的。但是它却能把网结在两檐之间的半空中,就好像会飞翔一样。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强调蛛看似会飞翔这种令人惊奇的行为,其实并非真正的飞翔。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④自然段“后来,细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 )翼,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可知,蜘蛛结网在半空的过程是:首先从一个檐头起打结,然后顺墙而下,接着一步一步向前爬行,爬行过程中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后,再爬上对面的檐头,当高度差不多或者它满意了,最后把丝收紧。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⑨自然段“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可知,蜘蛛本身不具备飞翔的能力,却凭借着自己的执着,通过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把网结在了半空中,创造了看似不可能的奇迹。故作者说“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举例:① 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实验才发明电灯。② 达·芬奇坚持反复练习画蛋,最终成为杰出的画家。③“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也说明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
15.墓√ 旁√ 堂√ 16. 学大人办丧事 学商人做生意 17.B
【导语】本文通过叙述孟母为孟子的成长环境不断搬迁的故事,突出孟母对孟子教育的重视。这种迁徙不仅表现了孟母智慧的教育方式,也反映出环境对一个人品德及学习习惯的重要影响。通过对墓地、市集以及学堂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不同环境对孟子行为的影响变化,最终在学堂附近定居让孟子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学问家,体现了孟母良苦用心的成效。文本结构清晰,情节简单却富有教育意义。
15.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墓地:指埋葬死者的地方,通常指正式的坟地或公墓。故选“墓”。
旁边:指在某个物体或地点的一侧或附近。故选“旁”。
学堂:古代指学校,是教授学问、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泛指教育场所。故选“堂”。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皱起眉头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这里明确说明了孟子家最初靠近墓地,孟子受此环境影响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这种情况后,认为此地对孟子成长不利,所以说出“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这样的话,随后便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完成了第一次搬家。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从中可以看出,搬到市集旁边后,孟子又受到市集环境的影响,开始和邻居小孩学商人做生意的样子。孟母知晓后,觉得这个地方同样不适合孟子居住,再次皱起眉头并表示要搬家,于是又进行了一次搬家行动。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文章虽展现孟子受环境影响有玩闹之举,如在墓地旁玩办丧事游戏等,看似调皮,但这只是表象,未触及孟母搬家以择良境育子的核心,过于片面。
B.文章核心是孟母因孟子受墓地、市集不良环境影响而三次搬家,终至学堂附近使孟子变好而定居,此选项完整涵盖文章关键,精准概括主旨。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