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能力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能力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4 17: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能力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读拼音,写词语。
(1)他是这个kuàng qū( )的老板,他为当地的yī liáo( )事业提供了很多资金。
(2)sōng shǔ( )面容qīng xiù( ),líng lóng( )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3)有了太阳,鸟、兽、虫、鱼才能生存、fán zhí( )。我们吃的liáng shi( )蔬菜等,也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2.参观攻略中出现的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杈(chà) 歇息(xiē) 煤碳
B.摄氏度(shè) 苔藓(xiǎn) 飘浮
C.圆锥(zuī) 地区 乖巧
D.治疗(jiǎo) 勉强 追逐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警觉 触动 收抬 B.漂浮 塑料 乘巧
C.追逐 脱落 摄氏度 D.褐色 玲珑 光猾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太阳不但离我们很远很远,而且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B.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松鼠才到地上来。
C.鲸不是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D.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B.城外空地上耸立着一座小巧的院子。
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D.参加今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出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青年、解放军等。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一如( )往 雪上加( ) ( )胜于( )
来日方( ) ( )( )不安 震耳欲( )
(1)我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 )。
(2)时间艰难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 )的心房。
(3)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 )地鼓励我。
(4)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 )。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松鼠(节选)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②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7.选文的作者是 国的 。
8.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是( )
A.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B.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C.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9.根据选文填写松鼠的相关信息。
松鼠的性格特征 活动范围 活动时间
10.读下面的句子,找出选文中对应的内容画“____”,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表达上的不同:
你了解狼吗
①狼属于犬科动物。头腭呈现尖形,耳尖且直立,鼻端向前突出,足长体瘦,尾巴常垂于后肢之间。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差异,通常背部呈黄灰色,略混黑色,而腹部毛色发白。
②狼的嗥叫声尖厉、悠长,能传到十千米以外。它用嗥叫声来发泄情绪,确定领地,向敌人宣战,与同伴联络……真可谓“内涵丰富”。
③狼能通过留下气味、发出叫声、肢体动作等方式与伙伴沟通。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猎人设下的陷阱,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很难让它们上当受骗。可见,狼是一种智商高的动物。
④狼的适应性很强。从高山到平原,从大漠到海滩,都有狼的足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狼,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较小。
⑤狼本性残忍。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当狼群中有一只狼受伤时,其余的狼会一拥而上,咬死它并瓜分掉死去同伴的肉。但它们对自己的幼崽则充满了爱。公狼母狼共同养育后代。母狼产崽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外出找食,公狼就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既要负责喂养母狼和幼崽,又要在遇险时保护“家人”。成为父母的狼对幼狼更是关怀备至,它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幼狼免遭伤害。
⑥狼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给人们带来损失。因此,长期以来,狼被人们视为害兽,大肆捕杀。由于捕猎过度,野生狼的数量锐减。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牧民发动灭狼运动后,虽然看不到狼的踪影了,但是红毛兔却迅速繁殖,大肆啃食牧草,导致牧场遭到洗劫,变成荒漠。政府只好花重金从美国进口一百条野狼,将它们放入牧场。两年后,红毛兔的数量才得到有效遏制,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11.阅读短文,把握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12.文中加点的“通常”一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13.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
14.[语文要素]画“ ”的语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A.说明我国南方的狼与北方的狼特点不同。
B.说明狼的分布范围很广,世界各地都有狼。
C.说明狼在进化中仅有毛色会发生较大变化。
15.“长期以来,狼被人们视为害兽,大肆捕杀”的原因是什么?请你梳理总结。
辣椒
①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②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③(1)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2)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祛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3)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4)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5)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6)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7)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8)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④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6.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列举美国宇航员和一位指挥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17.第二自然段除了介绍辣椒的原产地、名称、品种、分类等知识之外,重点说明了辣椒的 。
18.第二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
19.分别指出第三自然段中说明下面内容的句子。(只填句子序号)
(1)辣椒营养丰富:
(2)辣椒能祛风散寒:
(3)辣椒能增进食欲:
20.概括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三、书面表达
21.作文。
同学们参观归来,也想把自己熟悉的事物介绍给大家。请你选择一处地方、一件物品、一株植物、一只小动物等,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以“我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B C A C
1. 矿区 医疗 松鼠 清秀 玲珑 繁殖 粮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疗、疗、玲、珑、繁、殖、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
A.煤碳——煤炭;
C.圆锥(zuī) ——zhuī;
D.治疗(jiǎo)——liáo;
故选B。
3.C
【详解】此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
A项收抬——收拾
B项乘巧——乖巧
D项光猾——光滑
4.A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辨析及运用。
A.“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是一个事实,而“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另一个事实。这两个事实之间并不是递进的关系,而是转折的关系。太阳虽然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这个遥远的距离并不妨碍它与我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更合适的关联词是“虽然……但是……”。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搭配不当。“打扫”和“整整齐齐”搭配不当,应将“整整齐齐”改为“干干净净”。
B.自相矛盾。“耸立”和“小巧”相矛盾,应将“耸立”改为“坐落”。
C.正确。
D.并列不当。“青年”和“工人、农民、解放军”是交叉关系,它们不能并列使用。应删去“青年”。
6. 既 霜 聊 无 长 惴 惴 聋 聊胜于无 惴惴不安 一如既往 雪上加霜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和从前一样。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使受害程度加深。
聊胜于无:指比没有稍好一点。
来日方长: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或将来还有机会。
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1)根据题干“它也许不那么准确”可知路线图作用不大,结合“但”可知,应为强调路线图还是有点用处,故填“聊胜于无”;
(2)根据“心房”可知此处应填与情感相关的词汇,结合“时间艰难地流动着”可知,此处应填“惴惴不安”;
(3)根据题干“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可知,我写的诗并不优美,结合“还是”可知母亲对我写的诗的态度和之前一样,故填“一如既往”;
(4)根据题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可知,此处应填表示程度加深的词语,结合“不帮助他”可知,此处应填“雪上加霜”。
7. 法 布封 8.A 9. 驯良、乖巧 树上 晚上 10.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原文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来展现松鼠的特点,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描述则采用了具体的数据和简洁的语言,更加客观和精确。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将松鼠这一类树栖小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以细腻的文字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美丽,以及其灵巧、机警的性格特征,展现了松鼠活泼可爱的形象。同时,文章还讲述了松鼠独特的生活方式,如常在树顶活动、夜行等,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象。文章语言流畅,富有童趣与生活气息,激发读者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热爱。
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松鼠》一文是根据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
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A.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只是叙述了松鼠白天和晚上的举动。
B.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在树上活动的松鼠比作“飞鸟”。
C.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松鼠美丽的尾巴比作“帽缨”。
故选A。
9.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找到描写松鼠性格、活动范围、活动时间的词语。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句子“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可知,松鼠的性格特征是乖巧,驯良;
文中第②自然段句子“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可知活动范围是树上、活动时间是夜晚。
10.本题考查对于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句子可知,题目中的“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与语段中的“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这些内容相对应。
表达上的不同是:文中句子是通过外形描写来说明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题目中的句子是通过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示例:这两种表达方式在内容上都描述了松鼠的外形和特征,然而,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句子使用了具体的数字进行客观描述,强调的是松鼠的生物学特性。而选文的描述则充满生动和形象的语言,突出松鼠的可爱之处,更加注重文学性和读者的情感体验。
11.叫声尖利悠长 智商高
适应性强 本性残忍但爱护幼崽 12.不能删除。狼的生活地域不同,毛色存在差异,不一定所有狼都是一样的颜色,删掉后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C 14.A 15.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给人们带来损失。
【导语】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从狼的外形特征、交流方式、适应性、本性、生态作用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狼。文章语言生动,如“内涵丰富”“智商高的动物”等描述使狼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通过实例说明狼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思考,具有教育意义。整体而言,文章既有科学性,又具可读性。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及关键信息提取。
在构建关于狼的思维导图时,可以从文章的各个自然段中提取关键信息。
外形特点在第①段中描述,狼的头腭尖形,耳尖直立,鼻端突出,足长体瘦,尾巴常垂于后肢之间,毛色背部黄灰略混黑色,腹部发白。
接着是第②段中提到的狼的嗥叫声特点,尖厉、悠长,能传到十千米以外,用于发泄情绪、确定领地、宣战和联络,显示了狼的沟通方式。
第③段讲述了狼的智商,它们通过气味、叫声、肢体动作与伙伴沟通,生性多疑,行事机警,不易上当。
第④段描述了狼的适应性,它们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不同地域的狼在进化过程中出现差异,北方狼毛长厚体大,南方狼毛短稀体小。
第⑤段揭示了狼本性的复杂性,一方面在饥饿时可能残忍地对待受伤同伴,另一方面对幼崽充满爱,公狼母狼共同养育后代,保护家人。
最后,第⑥段强调了狼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虽然狼捕食家禽家畜,但过度捕杀导致生态失衡,如加拿大灭狼后红毛兔泛滥,最终不得不重新引入狼来恢复生态平衡。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构建出狼的思维导图:外形特点——嗥叫声特点——智商与沟通方式——适应性——本性残忍但又爱护幼崽——保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1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文中第①段句子“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差异,通常背部呈黄灰色,略混黑色,而腹部毛色发白。”中提到的“通常”一词指的是狼的毛色背部呈黄灰色,略混黑色,而腹部毛色发白,这是一种普遍情况,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狼的毛色都是如此。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作者在描述狼的毛色时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表明虽然大多数狼的毛色符合这一描述,但也可能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因为狼的毛色还会因生活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删除“通常”一词,那么句子就会变成一个绝对的陈述,可能会误导读者认为所有狼的毛色都是黄灰色背部和白色腹部,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通常”一词在文中起到了限定和修饰的作用,使得描述更加准确和科学,体现了作者对狼这一物种特征的细致观察和客观描述,所以不应该删除。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辨析及运用。
文中画线的句子“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牧民发动灭狼运动后,虽然看不到狼的踪影了,但是红毛兔却迅速繁殖,大肆啃食牧草,导致牧场遭到洗劫,变成荒漠。”通过描述加拿大牧民发动灭狼运动后的具体事件和结果,来说明狼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文章没有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因为没有具体数字的引用;也没有使用打比方,因为没有将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来说明;同样,也没有使用作比较,因为没有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相反,这段话通过举出加拿大灭狼运动后红毛兔数量激增导致生态失衡的例子,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狼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支持了文章的观点。综上分析,使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
故选C。
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辨析及运用。
文章中画线语句“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较小。”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对比北方狼和南方狼的体貌特征,突出了狼的适应性。这种比较说明了狼为了适应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差异,体现了狼的适应性强这一特点。因此,这句话的作用是说明我国南方的狼与北方的狼特点不同,强调了狼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进化差异。这并不是说明狼的分布范围或者进化中仅有毛色变化,而是通过比较不同地域狼的特征来展示狼的适应性。综上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国南方的狼与北方的狼特点不同。
故选A。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概括。
“长期以来,狼被人们视为害兽,大肆捕杀”的原因主要在于狼的捕食习性给人类带来的直接损失。在文章的第⑥段中提到,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因为家禽家畜是人类重要的财产和食物来源。由于狼的这种捕食行为,人们遭受了损失,因此将狼视为害兽。此外,由于对狼的生态作用认识不足,人们没有意识到狼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控制其他动物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等。这种对狼的单一负面看法导致了对狼的大肆捕杀。然而,文章也指出了这种捕杀行为的后果,即狼数量的锐减导致了生态失衡,如加拿大的灭狼运动后红毛兔数量激增,破坏了牧场,最终不得不重新引入狼来恢复生态平衡。这表明,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复杂而重要的角色,其捕食行为虽然短期内看似有害,但从长远来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
16.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 17.辣度 18. 举例子 列数字 19. (3)(4) (5)(6)(7) (8) 20.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了吃辣椒的好处以及人们越吃辣椒越爱吃的原因。
【导语】这篇关于辣椒的说明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章从文化现象切入(第一段),继而介绍辣椒的植物学特征(第二段),再深入分析其营养价值和生理作用(第三段),最后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们对辣椒的依赖(第四段)。全文采用举例、列数字、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既有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撑,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案例,将辣椒的文化意义、生物特性和食用价值全面展现,体现了说明文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
16.本题考查举例说明。
文章第①段开头提到“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然后用美国宇航员和指挥家的例子具体证明这一点,说明辣椒的受欢迎程度极高。例子是为了支撑这一中心句。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②段在介绍辣椒的基本知识后,详细描述了辣椒的辣度(如“甜椒不辣”“云南辣椒其辣无比”),并重点解释辣度的测量方法(斯克维尔单位),所以核心是“辣度”。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文中第②段如“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用具体例子说明辣椒的辣度。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100多种干辣椒”“300000斯克维尔”,用数据说明辣椒的品种多样性和辣度程度。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通过阅读第③段,第(3) 句说明维生素含量高(营养丰富)。第(4) 句说明其他营养物质(补充营养丰富)。故填(3)(4)。
(2)文中第(5) 谚语“三个辣椒,顶件棉袄”形象说明辣椒的祛风散寒作用。句子(6)和(7)提到辣椒素有刺激作用,能使人“发热”,这也是祛风散寒的表现。故填(5)(6)(7)。
(3)文中第(8)句解释了辣椒素如何刺激人体,最终导致“胃肠蠕动加快”,从而“增进食欲”。故填(8)。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③段采用“总-分”结构:(1)-(2)句:提出疑问并总述辣椒的三大好处(营养丰富、祛风散寒、增进食欲),(3)-(8)句:分别详细说明这三大好处;主要内容辣椒的营养价值(维生素含量高);辣椒的药用价值(祛风散寒);辣椒的生理作用(刺激消化、增进食欲);故重点说明吃辣椒的三大好处,并解释原因。
第④段主要内容解释人们对辣椒“越吃越想吃”的心理机制,并提出“辣椒微醉”概念,如大脑释放自体止痛剂,导致“辣椒微醉”。
21.例文:
我的小仓鼠
我家有一只圆滚滚的小仓鼠,它叫“汤圆”,是我生日时收到的礼物。它巴掌大小的身子裹着一层雪白的绒毛,摸起来像一团温热的棉花,远远看去,真像一颗会动的白汤圆。
汤圆的长相格外讨喜。它有一双黑葡萄似的圆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像在观察周围的一切。粉嫩的小鼻子下,是三瓣嘴,吃东西时嘴巴快速蠕动,脸颊两边会鼓成两个小皮球——原来它把食物藏进了颊囊里,这是仓鼠储存食物的“秘密仓库”。最有趣的是它的爪子,小小的像四片迷你枫叶,抓东西时格外灵活,连细小的瓜子仁都能精准捏住。
它的“家”是一个三层的仓鼠笼,里面配备了滑梯、食盆和滚轮。汤圆最爱的玩具就是滚轮,每天傍晚都会在上面“健身”。它踩上滚轮后,身体站直,前爪向前伸,后爪飞快蹬动,滚轮就“呼呼”地转起来,有时速度太快,它会跟着滚轮一起翻个跟头,摔在笼子里的木屑上,却毫不在意,爬起来甩甩脑袋,又继续蹬,那模样逗得我哈哈大笑。
汤圆的食性很杂,但最爱吃葵花籽和面包虫干。每次我把葵花籽放进食盆,它会立刻凑过来,用爪子抱住瓜子,用锋利的门牙“咔嚓”一声咬开外壳,吐出壳后,飞快地把果仁吞进肚子里。如果给它的食物太多,它会把颊囊塞得满满当当,然后跑到笼子的角落,用爪子把食物从颊囊里扒出来,埋在木屑下储藏起来,像个勤劳的小管家。
不过,汤圆也有调皮的时候。有一次我忘记关笼子门,它竟然偷偷溜了出来,在客厅里探险。我发现后到处找它,最后在沙发底下找到了缩成一团的它——原来它跑累了,正抱着一颗掉在地上的瓜子睡觉呢。
这只小仓鼠来到我家快一年了,它不仅是一个可爱的小宠物,更成了我生活里的开心果。每当我写完作业,看着它在笼子里欢快地活动,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写这篇作文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要写的是“我的________”。这个题目可以填入很多内容,比如“我的家乡”“我的玩具”“我的宠物”等等。选择一个你熟悉并且感兴趣的事物来写,这样更容易写出具体生动的作文。
二、选材:要考虑到这个事物的特点,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值得介绍。比如,如果你选择写“我的宠物”,那么可以写宠物的外形、性格、习惯等特点,以及它给你带来的快乐和陪伴。
三、立意:要突出这个事物对你的意义,它对你生活的影响,以及你对它的感情。这样可以让作文更有深度,更能打动读者。
四、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要详细描述这个事物的特点。可以运用比喻、拟人、举例等说明方法,让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结尾:要总结全文,表达你对这个事物的感情。可以写一写你和这个事物之间的故事,或者这个事物给你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