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1-16 14:1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白 鹭
01
教学导入
同学们,白鹭经常出现在中国文人骚客的笔下,那你知道哪些有关白鹭的诗句呢?
教学导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
一点沧州白鹭飞。 ——欧阳修
0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生于四川,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剧作家、革命家。
诗集有:《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雷电颂》。
03
字词学习
字词学习
白鹭 嫌弃 黛绿 镶嵌 匣子 嗜好

xián
dài
qiàn
xiá
shì

qiàn

yùn

zhū

ēn

xián

shào



xiá



kuànɡ

澄清
澄泥

分散
散文



相框
竹筐
眼眶
字词学习
——多音字、形近字
kuàng
dèng
kuàng
chéng
sǎn
sàn
kuāng
(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精巧】
【绝顶】
最高峰。本文是指树的最高处。
【嗜好】
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字词学习
——词语解释
盯梢,打探消息的意思。
【望哨】
清明; 清澈。
【清澄】
04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文章的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第一自然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十一自然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可以从作者对白鹭的外形描写中看出来。
初读感知
再去读一读课文,如果让你给课文分段,你会怎么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白鹭是一首精美的诗。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描写了白鹭的外形。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写了白鹭在不同场景时的美。
第四部分(第9-11自然段):照应开头,强调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初读感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呢?你是如何让理解的?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精巧是精细巧妙的意思,诗又有语言精炼,富有意境美的特点。
作者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鹭独特的美。
初读感知
阅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初读感知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适宜表现在哪里?
白鹭颜色、身段搭配具有和谐美。
初读感知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分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作者是写白鹭的美,为什么要写苍鹭、朱鹭和白鹤呢?
初读感知
白鹤
苍鹭
朱鹭
作者用白鹤、朱鹭、
苍鹭等与白鹭作对比,
用“太大”“嫌生硬”
“大了一些”凹显其
“不适宜”,突出了
白鹭适宜的和谐美。
初读感知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将白鹭的“常见”“被忘却”与朱鹭等的“不寻常”作对比,,体现了白鹭的朴素美。
05
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1.“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中的“钓”字,写出了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 )

解析:阅读句子,从“钓”字可以看出,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鹭当作人来写。这个“钓”字不仅描绘了白鹭捕食的动作,还通过这个动作传达了白鹭在捕食时的悠然自得和温柔娴静的态度。这种描述增加了画面的情趣美,使得白鹭的形象更加生动和鲜明。故本项判断为正确。
随堂检测
2.“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句话以问句的形式引人遐想。( )

解析:此句出自《白鹭》,是郭沫若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是作者的疑问,暗含着作者否定的态度。再结合白鹭的行为,就能明白白鹭不是在“望哨”,而是在悠闲地生活。以问句的形式引人遐想,引人思考。故题干叙述正确。
随堂检测
3.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的大小好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鹭》)
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解析:书写时注意“幅”“嵌”“玻”“璃”“框”“鹭”“镜”“匣”的正确写法。
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随堂检测
4.选字组词。
[嫌 谦] ( )弃 ( )虚 ( )隙
[恩 思] ( )惠 ( )想 感( )






解析:嫌弃:厌恶而不愿意接近。故选“嫌”;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意见、批评;或说谦虚的话。故选“谦”;嫌隙:因彼此不满或猜疑而发生的恶感。故选“嫌”;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故选“恩”;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故选“思”;感恩: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故选“恩”。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