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完美的图形-圆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完美的图形-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9-20 21: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四单元 单 元 备 课
课题 四、完美的图形——圆
教学总目标 学会画圆,认识圆和圆的半径、直径、圆心,探索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推理出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记住圆周长公式C=πd或C=2πr,并能灵活应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或直径、半径。 三、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并能利用公式求出圆的面积。
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1、认识圆和圆的半径、直径、圆心 2、圆周长公式C=πd或C=2πr3、圆的面积公式s=πr2
重点难点 重点:圆周长公式C=πd或C=2πr难点: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课时安排 认识圆 1课时圆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2课时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课时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课 题:认识圆教学内容:教材第52——56页。教学目标: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能探索出同一个圆内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学重点: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教学难点:探索出同一个圆内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学准备:情境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说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我们已经学习和认识了哪些图形?今天,我们再共同来研究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二、探究新知(一)处理情境图中的信息。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出的问题 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能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 ①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 探索新知 1、画圆: 用图钉、细线、铅笔画圆 用圆规画圆: 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再把有针脚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角旋转一周。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直径d 圆心O 半径r 3、探究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圆都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圆内,d=2r; r= d 4、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 因为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以把轮子设计成圆形,转动起来就平稳。自主练习 1、教材第54页,第1、2、5题。 2、教材第54页,第3、4题。 3、教材第55页,第6、7、8题。 4、教材第55页,第9、10、11题。四、板书设计: 用圆规画圆: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再把有针脚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角旋转一周。 直径d 圆心O 半径r 圆都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圆内,d=2r; r= d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课 题:圆的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57——61页。教学目标: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记住圆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3、能灵活应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或直径、半径。教学重点:会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教学难点:探索圆周长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教学准备:情境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填空: 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 );所有的直径都( )。 同一圆内,半径是直径的( );直径是半径的( )。 2、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再共同来研究学习怎样求圆的周长。二、探究新知(一)处理情境图⑴中的信息。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出的问题 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能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 ①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 祭天台中层的周长是多少? 祭天台下层的周长是多少? (二) 探索新知 1、与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测量:各组测量已经准备好的圆形物品的周长与直径,并填表。 计算:各组用计算器来计算同一圆内周长与直径比值。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认识圆周率π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比3多一点,我们就把这一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计算时一般取值为3.14。 2、探索圆周长公式: C=πd (已知圆的直径求周长) C=2πr (已知圆的半径求周长) 3、应用: ①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3.14×30=94.2(米) 祭天台中层的周长是多少?3.14×50=157(米) 祭天台下层的周长是多少?3.14×70=219.8(米)三、自主练习 1、教材第59页,第1、3题。 2、教材第60页,第5题。 3、教材第60页,第4、6、7题。 四、板书设计: 圆周率π: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计算时一般取值为3.14。 周长公式: C=πd (已知圆的直径求周长) C=2πr (已知圆的半径求周长)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课 题:圆的周长教学内容:教材第57——61页。教学目标: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记住圆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3、能灵活应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或直径、半径。教学重点:会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教学难点:探索圆周长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教学准备:情境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填空: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比( )多一点,我们就把这一比值叫做( ),用字母( )表示。 圆周率是一个( )小数,π=3.1415926……计算时一般取值为( )。 圆周长公式:已知圆的直径求周长用( ); 已知圆的半径求周长用( )。 2、用圆的周长公式除了求圆的周长以外,你认为还能求什么?二、探究新知(一)处理情境图⑵中的信息。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出的问题 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能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 ①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有多少米? 祈年殿殿顶的半径有多少米? (二) 探索新知 1、理解圆周长公式: C=πd d=c÷π C=2πr r=c÷(2π)或r=c÷2÷π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2、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有多少米? x×3.14=100 x×3.14÷3.14=100÷3.14 x≈31.85 100÷3.14≈31.85(米) 3、祈年殿殿顶的半径有多少米? 各小组自主应用公式进行解答、交流、帮扶。三、自主练习 1、教材第59页,第2题。 2、教材第61页,第8、9题。 3、教材第61页,第10、11、12题。 四、板书设计: 理解圆周长公式: C=πd d=c÷π C=2πr r=c÷(2π)或r=c÷2÷π 祈年殿殿顶的直径有多少米? x×3.14=100 x×3.14÷3.14=100÷3.14 x≈31.85 100÷3.14≈31.85(米)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课 题:圆的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62——67页。教学目标:1、探索圆面积公式。 2、记住圆面积公式s=πr2。 3、能应用圆面积公式s=πr2求圆面积和圆环的面积。教学重点:探索圆面积公式。教学难点:探索圆面积公式。教学准备:情境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填空: 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 );所有的直径都( )。半径是直径的( );直径是半径的( )。 圆周长公式是( )或( )。2、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再共同来研究学习怎样求圆的面积。二、探究新知(一)处理情境图⑴中的信息。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出的问题 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能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 ①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 (二) 探索新知 1、猜想 求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 10km 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 就是求r=10km的圆的 降落点 面积。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探究面积公式: s=r=r=πr2三、自主练习 1、教材第65页,第1、题。四、板书设计: s=r=r=πr2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课 题:圆的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62——67页。教学目标:1、探索圆面积公式。 2、记住圆面积公式s=πr2。 3、能应用圆面积公式s=πr2求圆面积和圆环的面积。教学重点:探索圆面积公式。教学难点:探索圆面积公式。教学准备:情境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填空: 圆周长公式是( )或( )。 圆面积公式是( )或( )。s=πr2,说明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圆的面积?那么如果知道圆的周长或直径,怎样求圆的面积呢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二、探究新知(一)教材第65页第4题。1、r=3cm,直接利用公式s=πr2 求面积。 s=πr2 =3.14×32= 3.14×9 =28.26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d=8cm,先求r===4,再利用公式s=πr2 求面积。 r===4 s=πr2 =3.14×42= 3.14×16 =50.243、c=9.42cm,先求r,再利用公式s=πr2 求面积。 r===1.5 s=πr2 =3.14×1.52 = 3.14×2.25=7.29三、自主练习 1、教材第65页,第1题。 2、教材第65页,第2、3、5题。 3、教材第66页,第6、7题。四、板书设计: 1、r=3cm,直接利用公式s=πr2 求面积。 s=πr2 =3.14×32= 3.14×9 =28.26 2、d=8cm,先求r===4,再利用公式s=πr2 求面积。 r===4 s=πr2 =3.14×42= 3.14×16 =50.243、c=9.42cm,先求r,再利用公式s=πr2 求面积。 r===1.5 s=πr2 =3.14×1.52 = 3.14×2.25=7.29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课 题:圆的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62——67页。教学目标:1、探索圆面积公式。 2、记住圆面积公式s=πr2。 3、能应用圆面积公式s=πr2求圆面积和圆环的面积。教学重点:探索圆面积公式。教学难点:探索圆面积公式。教学准备:情境图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填空: 圆周长公式是( )或( )。 圆面积公式是( )或( )。s=πr2,说明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圆的面积?那么如果知道圆的周长或直径,怎样求圆的面积呢 二、探究新知 (一) 10km 先求外圆的面积 再求内圆的面积 5km 用外圆的面积减去 内圆的面积 就是圆环的面积 外环面积:s外=πr2 =3.14×102 = 3.14×100 =314
教 学 方 案 教案修整
内环面积:s内=πr2 = 3.14×52 =3.14×25 =78.5 圆环面积:S环=s外-s内 =314-78.5 =235.5 三、自主练习 1、教材第66页,第8、9、10题。 2、教材第67页,第12、14题。 3、教材第70页,第9题。四、板书设计: 外环面积:s外=πr2 =3.14×102 = 3.14×100 =314 内环面积: s内=πr2 = 3.14×52 =3.14×25 =78.5 圆环面积: S环=s外-s内 =314-78.5 =235.5
教 学 反 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