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学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学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12-01 14: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奇妙的变化”教案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内容:教材72——73页
教学目的:
1、 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感悟数学来自生活,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寻找身边的分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台,各种图形的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1) 以图激趣,导入新课。
1、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师:同学们,请你们打开一号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学生拿出胎儿图,非常惊讶)
师:能猜猜这个婴儿有多大吗?
生1:1岁半。
生2:还没出生吧。
师:没错,他的确还没出生呢,我们称他为——胎儿。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1:眼睛是闭着的。
生2:头很大。
师:你能估一估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吗?
生1:约占身长的一半。
生2:约占身长的一大半。
学生用手在照片上比量、验证。
师:当胎儿生长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
(1)那什么是一半呢,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怎样找到它的“一半”呢?(出示苹果)
生: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一半。
师: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得到的两份大小是完全一样的,这叫做“平均分”(强调“平均分”)
(2) 书写“一半”
师:你想怎样表示“一半”?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你喜欢的方法在作业本上,画图也可以,写字也可以,用数学符号也可以,表示出“一半”。
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理由。
生1:我先画一个圆形,再从中间画一条线把它平均分成两半,
师:是随意分成两半吗?
生1:不,是平均分。
师:他把其中的一半涂上了颜色,让我们看起来一目了然,这个方法真好。
生2:我先画了一条线段,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线段的一半,
师:数学上学到的线段也派上了用场了。这位同学不但通过画来表示一半,还用文字进行了标注,可以说是图文并茂。 1
生3:1是2的一半,所以我先记下数字2,然后在2的上面写数字1, 2。
同桌展示、交流。
3、引出分数。
师:表示一半的符号有很多,在数学上还有一种能表示一半的数呢,想认识它吗?(引出1/2)
师:像这样的数教什么数呢?
生:分数。
师:怎么想的?
生:它是平均分出来的数。
师:你非常善于推理,它的确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多种形式,认识分数。
1、操作学具,认识分数1/2。
(1)动手折,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纸片,动手折一折,找到它的1/2,并涂上阴影。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巩固学习。
(着重分析演示长方形纸折的图形)
生1:我是横着对折的,从中间平均分成2份, 这是整张纸的1/2。
生2:竖着对折 ;生3:沿着对角线对折 。
师:同学们看,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大家找到了三种折法。尽管折法不同,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1:都是平均分成2份。
生2: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2。
(3)共同总结:同一张纸,尽管折法不同,但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判断对错,巩固1/2,引出1/3。
师:认识了1/2,现在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魔术当中会出现几个图形,如果涂颜色的部分能用1/2来表示就举对勾,不能就举错叉。
魔术一:平均分成2份的圆形
魔术二:平均分成2份的长方形
魔术三:没有平均分成2份的三角形
师:都认为 不能用1/2来表示,理由呢?
生:因为没有平均分成2份,所以不能用1/2表示。
学生一语中的,再一次重申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魔术四:平均分成3份的正方形
师:睁大眼睛看清楚涂颜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
生1:因为这个正方形被平均分了,所以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
生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如果用1/2表示,应该平均分成2份,可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3份,3份中的1份应该用1/3表示。(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3、观察图片,自主认识1/4.
师: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1/2,那么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
(课件显示婴儿图,学生进行估计)
生1: 1/3.
生2:1/4.(课件验证)让生试着写出1/4,老师统一写法。
认识了1/2 , 1/3 , 1/4.我们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可以用1/2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可以用1/3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
4、利用材料,探索其他分数。
师:除了1/2 , 1/3 , 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1:1/5 1/6, 1/7……
(学生继续快速说,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了)
师:如果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分数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说不完。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5 1/6, 1/7……)
(1) 涂一涂,表示分数。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四种图形,选一个你喜欢的,先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颜色,然后在图形下面的括号里写出是几分之一。
(2) 反馈交流。
生1:我选择的是三角形,我把它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它的1/6。
生2:这个圆形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它的1/10。
(3) 同桌交流。
(4) 渗透: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但是表示的大小可能不同。
课件显示:平均分成4份的不同图形。
师:虽然图形不同,但是也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涂色部分的大小不一样。
师生共同概括、提炼:虽然图形不一样,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
另外即使是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
5、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大家都有名字,分数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这三部分分别叫什么?又代表什么意义呢?同学们打开教材74页,自己学习。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教师指黑板上板书的其他分数:看谁能最快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是多少?
生:……
6、巩固分数。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可以知道同学们的反应特别快!敢和电脑来比一比吗?大屏幕上将会出现一些图形,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快速抢答。
(课件显示:平均分成不同份数的图形)
学生与电脑比赛时屏息凝神,经过激烈的比赛,最终战胜电脑。学生激动得欢呼起来。
三、回归生活,找出分数。
1、举例。
师:刚才,我们在各种纸片、图形中发现了分数,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分数,想把它们找出来吗?
(学生列举身边的例子)
2、联想分数。(课件显示:各种标志)
师:从这些标志当中,你能联想到哪些分数?
生1:从奥运五环中联想到1/5。
生2:从禁止标志中联想到1/2。
3、渗透情感,进行估计。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1/2,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1/4,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9岁时,会是多少呢?(课件显示——9岁男孩的照片)
师:他是谁?暂时保密。你们现在几岁?
我们选一个小模特到讲台上来,大家估计一下他的头长占身高的几分之几,好不好?
一生当模特,学生估计、交流后,教师用米尺与大家共同验证。
师:屏幕上这个孩子的头长会占身长的几分之一?
师:这个孩子是谁?
(课件显示:刘翔跨栏照片)
学生惊喜地喊道:刘翔
师:这么喜欢刘翔,为什么?
师:长大后的刘翔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
(学生估计,课件验证)
师:你们看,胎儿时期头长约占身长的1/2,婴儿时期头长约占身长的1/4,成人头长约占身长的1/8,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么奇妙的变化呀!
我相信你在现实生活中还会发现更多的有趣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