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漫话探险请你跟我来:
活动目标
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 。
2、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3、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关于探险家的故事,你有吗?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探险家的故事哥伦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
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北部港口城市热那亚,父母均是西班牙人。哥伦布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1484年,哥伦布首先向葡萄牙国王陈述自己的设想,但没有得到支持。1486年,经过多次努力,哥伦布终于说服了西班牙女王,以西班牙王室的名义进行航海探险活动,寻找去东方的海上道路。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88名水手,分乘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南部出发。其中最大的是旗舰“圣玛丽亚”号,长35米,吨位130吨。航队西行69天后到达巴哈马群岛,没有见到马可波罗所描写的中国文明,但他坚信他是到了亚洲。此后到1502年,哥伦布又三次航行美洲,路线逐渐南移,先后到达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特立尼达和南美洲北岸。 1520年船队在南纬52度处又发现了个海口。这个海峡弯弯曲曲,忽窄忽宽,港汊交错,波涛汹涌。麦哲伦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这艘船却调转船头逃回了西班牙。麦哲伦只好率领着剩下的3条船象钻迷宫似的在海峡中摸索着前进。麦哲伦以坚强的意志率领船队前进。在这个海峡迂回航行1个月后,他们终于走出海峡西口,见到了浩瀚的大海。向来以沉着、坚定著称的麦哲伦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次探航的功债,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如果你打开世界地图,就可以在南美洲的南端,南纬52度的地方找到它。
走出海峡后船队在一片大洋中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一直风平浪静。因此,他们就为它取了个名字叫“太平洋”。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园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
张骞(?-公元前114年)汉中成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官大行,封博望侯。前138年,奉汉武帝之命带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中途先后被匈奴扣留十一年之久,历尽艰辛,返回汉朝.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前114)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郑和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本姓马名和,小名“三保(宝)”,回族,云南昆明人,生于1371年,死于1433年(明朝)。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空前创举。也使中华民族的声望远播于海外,促进了与亚非国家人民的友好交往。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116年。而船队的规模、船只的大小等,这两位欧洲航海家,更无法同郑和相比:他们几次航行,船只只有三四艘,最大的载重量只有一百二十吨;人数仅为一二百人。而郑和的船队超过两百艘,最大的船,长约147米、宽约60米,装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约一千吨,可容千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模型
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他从二十二岁起,直到五十六岁逝世时为止,三十四年的时间,在一不受当时政府的委派,二没有国家的任何资助的情况下,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广 东、广西、贵州、云 南等十六个省。他的旅行日志经过后人整理成书,一部洋洋六十余万言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这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第一句。从此开始了长达28年(开始记游记)的纪游历程,在旅途中,他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寄身草莽,仍坚持燃枯草照明,走笔为记。这些游记涉及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文笔优美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余纯顺 上海人,生于1951中12月,大学本科。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巳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 23个省市自治区。巳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尧茂书 Yao Maoshu (?~1985)
1985年,四川乐山人尧茂书驾“龙的传人”号漂流筏,抢先在美国人之前漂流长江,不幸遇难。
他的行动激起了一群勇于冒险的热血男儿,随后在中国大地上引发了1986年、1987年的“首漂长江热”、“首漂黄河热”。然而这两次举世无双的大型漂流探险活动以轰轰烈烈而始,悲悲壮壮而终,“长漂”有11人遇难,“黄漂”7人遇难。“黄漂”结束后,北京一位随队记者就发出“十年之内不会再有漂流”的感叹。这位记者的话不幸而被言中,中国大规模漂流探险活动果真沉寂了十年。此后,所有漂流探险勇士及关注我国漂流事业的人都在沉思。
七嘴八舌说探险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分为正方和反方,组织一次辩论会。 正方:推崇探险
反方:反对探险
话题 一、记叙类作文。分为记实类和幻想类记实类可以写“——探险的故事”“我的一次探险经历”等;想类可以写成童话故事,如“小鸭历险记”,“初探神秘岛”等。
二、议论类作文。可对某一传奇人物、探险壮举进行讴歌或评价,也可对人类探险的是非功过加以评说。作文指导做一个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