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6单元第2课时
栽蒜苗(一)(练习及解析)北师大版(2014秋)-四年级数学下册
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格表示:(
)
1格表示:(
)
1格表示:
(
)
1格表示:
直条表示:(
)
直条表示:(
)
直条表示:
(
)
直条表示:
[解析]:每一幅图的纵轴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量都不是逐格标注的,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看数据的标注点,题目中的数据都是标注在双数格上,所以每题的单位量及数量分别是①5、40.②10、30。③2、10。④25、150。
[答案]:
①5、40;②10、30;③2、10;④25、150。
下面是3个同学1分钟跳绳情况的统计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1格代表(
)次。
(
)跳的是最快,(
)跳的是最慢。
你想对他们说(
)。
[解析]:1)根据统计图中的横轴数据可得,1格代表50次;
(2)观察统计图,张琦跳的最快,是200次,郭庆辉跳的最慢,是150次;
(3)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自由发挥。
[答案]:(1)1格代表50次。
(2)张琦跳的是最快,郭庆辉跳的是最慢。
(3)我想对他们说:跳绳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你们要加油啊。
二、解决问题。
1.请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先根据统计图给的部分数据得出:单位长度是5箱,标上数据,再根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在横式统计图中做出相应的直条即可。
[答案]: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学校组织了各种兴趣活动小组.下面是四年级三班全体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你能说出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解析]:(1)这幅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的数据表示人数,每格代表2人,根据各小组人数的条形可以看出该组人数.
(2)根据统计和条形即可出哪个小组人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多,哪个小组人数最少,用最多小组的人数减最少小组人数即可求出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和人数最少的兴趣小组相差多少人.
(3)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还能提出很多问题.如:(3)科技小组和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用科技小组人数加上舞蹈小组人数。
[答案]:(1)由统计图可以看出:舞蹈小组8人,乐器小组12人,体育小组10人,科技小组14人,数学小组12人。
(2)14-8=6(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科技小组和舞蹈组一共有22人。
3.幸福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参加课外兴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组体育、音乐、绘画、数学与电脑的人数分别是:16人、20人、18人、26人、40人。你能将这些成绩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2)参加(
)小组的人数是参加(
)小组的人数的2倍。
(3)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解析]:先根据给出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
(1)直条最高的人数最多,直条最矮的人数最少;
(2)根据数据,找出是2倍关系的即可;
(3)根据图,找出可以知道的信息
[答案]:(1)统计图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参加电脑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体育小组的人数最少。
(2)40÷20=2;
参加电脑小组的人数是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的2倍。
(3)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信息: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小组的人数多2人。【精品】第六单元第2课时
栽蒜苗(一)(教案)
北师大版(2014秋)-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信息,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了观察,不知这14天你们栽的蒜苗生长的如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蒜苗的生长数据来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栽蒜苗(一)——绘制条形统计图)
探究新知
数据的整理
师:从14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面对这些多而杂的数据,你们是如何整理数据的?请拿出你们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汇报:
我们把每个人栽的蒜苗长了有多高放在一起看。
我们把蒜苗从第1天到第14天的生长情况依次记录下来。
师:同学们做的都非常的好,现在把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14天后的高度填入统计表中。
(课件出示统计表)
学生分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绘制统计图
师:把小组同学的数据填入表格内后,同学们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制成条形统计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生自由说一说,得出:如果在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办法解决格子数不够涂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然后汇报交流。
师:那么你们是怎么确定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有什么诀窍吗?
方法一:可以用最大的数除以格子数,得数就是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方法二:如果最大的数很大,一格代表的数量就多一些,如果最大的数小,一格代表的数量就少一些。
师:大家说得很好。通过刚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析和讨论,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统计图的纵轴表示完整,然后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分组制作条形统计图。
3.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观察这些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你发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了吗?
引导学生得出: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巩固练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完成统计图。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展示,小组互相说一说。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师总结:关于统计图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有心人,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86、87页练一练第1、2题。
板书设计:
栽蒜苗(一)
——绘制条形统计图
2cm
3cm
一格表示
100个 多个单位
……
形象 直观 一目了然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对于新知识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本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进行教学。然而在讨论交流“格子不够了,该怎么办?”这个环节时,对于学生的
引导欠缺。虽然学生知道了当格子不够时,可以采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来解决,但是对于其必要性、灵活性没能很好理解。(共18张PPT)
第6单元第2课时
栽蒜苗(一)
北师大版(2014秋)四年级数学下册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你们是如何整理数据的?
将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14天后的高度填入统计表中。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姓名
蒜苗高/厘米
把小组同学的数据填入表格内后,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姓名
高度/c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绘制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你能够大胆提出来?
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从上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巩固练习
笨笨鸡场上星期卖出鸡蛋数量统计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数量/个
300
600
500
500
700
1200
1000
你能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吗?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完成下图。
笨笨鸡场上星期卖出鸡蛋数量统计表
时间
数量/个
星期一
300
星期二
600
星期三
500
星期四
500
星期五
700
星期六
1200
星期日
1000
笨笨鸡场上星期卖出鸡蛋数量统计表
时间
数量/个
星期一
300
星期二
600
星期三
500
星期四
500
星期五
700
星期六
1200
星期日
1000
先完成条形统计图,再与同伴交流。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80
120
210
150
240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关于统计图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有心人,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教材第86、87页练一练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