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6 22: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本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2.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
3.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
中央对文化大革命正确处理的态度和恰当的处理办法 两个凡是实践北京解放思想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伟大转折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自学提纲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 “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 错误。
②然而,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1)原因/背景: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华国锋邓小平题字“实事求是”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写给中共中央的信手迹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目的4、结果: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过程: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5、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4、性质: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停止使用“以阶
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时间:(2)地点:(3)指导思想:(4)内容:(5)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__,开启了我国____________历史新时期。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____。伟大转折改革开放拨乱反正2、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使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撤销强加给________的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的名誉。
2、加紧立法:1981年,中共____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刘少奇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十一届六中全会二、拨乱反正: 1980年5月17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少奇追悼大会。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恢复高考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材料二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都作出了什么相同决策?(1)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2)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四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种什么方针? 提出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两个凡是”的方针。“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继续。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 ”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自1958年开始,“左”倾错误不断泛滥,先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严重的失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知识小结】2.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C【课堂训练】一、选择题
3.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D5.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6.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D C  7. 右图所示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会议公报。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
A. 阶级斗争领域
B. 经济建设领域
C. 组织路线领域
D. 法制建设领域B  8.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开天辟地    B. 人民当家做主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9.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举动有何重大意义?(   )
A.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B. 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改革方面实现成熟
D.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0.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策略,主要是因为(  )
A. 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 正确认识了我国的主要矛盾
C. 毛泽东、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D. 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中心A  B 11.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都作出了哪些相同决策?
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二、材料解析题(2)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分别具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回答揭开了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
(回答出一条即可)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正确把握了当时的国情、正确认识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等。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42年间党的历史,总体可以说有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29年的历史,后一个时期是在这以后的13年……在前29年中,除开始7年比较顺利以外,可以说,走过的道路十分坎坷。我们党甚至犯过2次大的错误,因而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2次大的挫折。一次发生在以“大跃进”为标志的1958年到1960年,另一次发生在以“文化大革命”为标志的1966年到1976年。这2次大错误、大挫折都是由于我们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发生严重偏差而造成的……这13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远远超过前29年的成就。在这期间固然也有些小的曲折,但是党总是能够及时地纠正偏向,解决问题,取得新的经验。实践证明,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改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出版)
(1)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时期?这种分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两个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材料中所说的“前29年中”的“2次大的错误”指的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一次错误,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3)在距1991年20多年后的今天,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更是远远超过了“前29年”。根据你了解的情况,举一个典型例子说明这种变化。“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中国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或“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毛泽东错误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等)如住房面积的变化、收入的变化、生活质量的变化、道路交通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