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伟大的历史转折》(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伟大的历史转折》(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1 20:1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二十世纪中国三大历史性巨变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
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
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
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
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第一落”: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第一起”:1933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 “第二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
“第二起”: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 “第三落”: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
“第三起”: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 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 1977年 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仍是:阶级斗争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 个 凡 是”实质:
“左”倾错误的继续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
⑴“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2)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徘徊纠正“文革”错误“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奠定基础人心所向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两个凡是” 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时间:1978年 地点:北京拨云见日定国是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外媒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转折点,人民的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温饱奔小康,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百姓眼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什么是伟大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实事求事
(从实际出发)政治路线: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组织路线:民主、法制、协商(平反冤案)个人崇拜
(冤假错案)政治路线:阶级斗争为中心思想路线:左倾路线
(从主观出发)1966年1978年后转折想一想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有哪一次同样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背景、内容、领导核心、意义)1935.1 遵义会议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 毛泽东 的领导地位。是 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1.平反冤假错案(1)主要工作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2)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二、拨乱反正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刘少奇的追悼会相关链接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两年的徘徊时期十一届三
中全会思想解放运动“两个凡是”导致促使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掀起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拨乱反正保障作出课